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94.50KB ,
资源ID:92880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8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nesoil3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1、1宁大附中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在先秦的儒家思想中,艺术与道、德、仁相辅相成。但这之后发生了变化,艺术的地位日趋下降,到西汉 礼记乐记就变成“德成而上,艺成而下”了,书法也由此而被视为“小道” “末技” 。所以,当汉末书法发展出现第一次自觉时,士子们抛却儒家典籍而疯狂研

2、习草书的行为,立即遭到谨守礼法的儒士们的严厉批判,东汉辞赋家赵壹的非草书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的。赵壹的非草书对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做了很好的规整,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书法的发展有了厚重的思想基础,为魏晋书法高峰时代的到来创造了必要的思想和文化条件。魏晋时期是世家大族在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而儒学精神则借助世族这一社会载体发挥作用。自两汉开始形成的经学传统对于如琅琊王氏、东海王氏、龙亢桓氏等家族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魏晋时期的一些新兴家族也大多是汉代儒生之后,如颍川钟氏、河东卫氏等。颖川钟皓、卫暠、庾乘等虽然不愿出仕,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并因为精通儒

3、学而对士林产生较大影响。魏晋时期,这些家族的发展和繁荣都是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展开,即使后来天下大乱家族迁移,这些有着优良儒学传统的家族也始终没有抛弃礼法。魏晋时期,世族门第成为儒学和书法传承发展的共同载体,书法的发展处处彰显儒学精神。书法在各家族中没有成为纯粹的艺术,而是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并按照家族儒学精神的引导向前发展。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是颍川钟氏,这个家族是非常典型的儒学世家。在书法上,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他将隶书的草化、扁平、波磔等问题进行了合理化处理,使书法向着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这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 中国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是王羲

4、之,他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在王羲之身上,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即使受到道家思想影响,也都被他化在骨子里2的儒家思想慢慢消解和吸收,其放浪形骸、纵情挥洒的性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克制。草书除了出现之初因为不受儒学精神的限制而曾经恣肆和张扬过,在后世书法史上,草书从来都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境地,它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正是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魏晋书法才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并为后世书家尊崇和膜拜。从这个意义上讲,魏晋书法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和借鉴正可成为中国书法在后世发展的典范。(摘编自吕文明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

5、确的一项是( )A.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艺术的地位和道、德、仁相当,后来艺术的地位逐渐下降,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B. 赵壹的非草书很好地规整了处于起步状态的草书,并把书法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之内,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C. 魏晋时期的钟皓、卫暠精通儒学,都是当时著名的儒生,因颍川钟氏、河东卫氏,成为魏晋时期的新兴家族。D. 魏晋时期,在以儒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中发展繁荣的世家大族,在天下大乱家族迁移时,始终没有抛弃礼法。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阐述了魏晋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B. 文章以赵壹对士子们抛弃儒家

6、典籍而研习草书的行为的批判为例,论证了草书的危害。C. 第三段论述了魏晋时期世家大族与儒学精神的关系,世家大族对传承儒学有重要作用。D. 文章举钟繇和王羲之的例子作为论据,论述了书法的发展与儒学精神的紧密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魏之际最有名气的书法文化家族中的钟繇对当时新出现的楷书进行了规整,使书法向着非常符合儒家中和的美学思想的方正典雅的方向发展。B. 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不仅将书法与儒家文化完美地融为一体,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从而创造了中国书法的高峰和典范。C. 除了出现之初,草书在后世书法史上始终坚守在一定的礼法范畴内,从来都

7、没有突破儒学精神的束缚而进入无拘无束逍遥自在境地。D. 魏晋书法因为儒学精神的存在,具有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品格,它对于儒学精神的吸收3和借鉴对后世书法发展有启示意义。【答案】1. D 2. B 3. B【解析】【1 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项, “而书法的地位更是在艺术之下”错误,书法包含在艺术之内。B 项, “使魏晋时代的书法达到高峰”错误,前面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C项,强加因果关系,语句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D。【2 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8、,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项, “论证了草书的危害”错,应是论证了书法脱离儒家思想的危害。故选 B。【3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B项, “而且把儒家和道家逐渐融合在一起”错,应是王羲之的道家思想逐渐被儒家思想消解和吸收。故选 B。【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

9、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朱成玉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分钱。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4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

10、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没过几年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 “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到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

11、,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

12、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5她的

13、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

14、蜡烛。这是祖母的哲学。(本文有改动)4. 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的情节与葛朗台临死前抢夺十字架的情节十分相似,但祖母表现的是对光明有着十分的热爱,葛朗台则是心为物役。B. 文章通过对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充分表现了祖母乐观豁达、坚韧顽强的品质。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D. 作者借祖母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要珍惜生命的人生感悟和莫惧黑暗、追求光明的人生哲思,这是作品的独到之处

15、。5. 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6. 文中倒数第三段写道:“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这句话的现实意义。【答案】4. B 5.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祖母比作是沉默不语的村庄,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祖母隐忍顽强的精神品质;文章也借祖母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妇女勤劳善良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 6. 理解:祖母一生饱受磨难而不消沉,面对苦难敢于搏斗甚而驾驭

16、,文本深刻地表现了6祖母坚毅顽强、乐观向上的高贵品质;(2 分)祖母对待磨难的人生态度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 (2 分)意义: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磨难,面对磨难,渡不过去就选择隐忍,能够抗争我们绝不放弃。【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B 项, “祖母一生都身处黑暗”言过了。点睛: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

17、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赏析。主要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句式特点等方面分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祖母隐忍顽强的精神品质;“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 ,借祖母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中国传统妇女勤劳善良默默奉献精神的赞美。【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探究题。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注意特殊的手法。现实意义,需要结合

18、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人会是一帆风顺的,每一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磨难,面对磨难,渡不过去就选择隐忍,能够抗争我们绝不放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 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 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 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

19、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7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 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 72%,其次是计划出行 4-6次的受访者,占比 19%,2017 年计划出行 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 10%左右。报告显示 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 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 1万元,其中 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 2万元以上,5 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 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 5万元。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

20、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 。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 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

21、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 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017 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 年 03月 27)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 15日起, 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 “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

22、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我们玩得非常舒心。 ”(2017 年 5月 3日经济日报记者 郑 彬)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8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摘自2016 年我国文化

23、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C. 材料一所列数据所表现的只是旅游者的意愿,不同于材料三的数据所反映是旅游的现实情况,所以不具有真实性,其参考意义不大。D.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以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太合理的一项是

24、( )A.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B.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最新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新闻价值更大。C. 材料一作为调查报告,内容的条理性强,语言平实准确,注意用数据说话,客观真实,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D. 材料二印证了材料一中部分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这一内容,说明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频发会影响客流量。9. 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答案】7. A

25、8. C 9. 抓住当前我国旅游业勃勃发展的大好时机。 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甄别旅游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服务。【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项,9“云南旅游业绩下降”说法不正确,扩大范围,原文“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C 项, “不具真实性,参考意义不大”错,虽是意愿,但可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D 项, “三则材料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错,只有材料三反映了发展趋势。故选 A

26、。【8 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项,“其主要目的是为旅游者的出行提供参考”错,主要目的应该是为旅游市场决策者提供依据。故选 C。【9 题详解】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要点,然后整合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重点注意专家、学者的观点。此题要求根据材料谈启示,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中国客人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 “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

27、“报告显示,2017 年出游,31%旅行者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 “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 “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 “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谈自己的启示。【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二、古代诗文阅读(34

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 ”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10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

29、一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 ”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

30、与公者,有如此觞。 ”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

31、三柱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11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

32、息州参军。B. 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C. 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D. 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答案】10. B 11.

33、C 12. B 13. (1)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2) (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解析】【10 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七重城”是“攻”的对象;“子及兄子”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三人”是“授的上柱国者”的人数,不要断开;“号”的内容是“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不要断开。故选 B。【11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

34、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C项, “左迁来表示升官”错误,左迁是贬官。故选 C。【12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12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项, “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错误,唐太宗刚开始并不理解刘仁轨以下犯上,下诏诘问后才理解。故选B。【13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

35、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辞疾:称病辞职;因:乘机;规:规劝;赍:携带;为所:表被动;慢:轻慢;引决:自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

36、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

37、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 ”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 。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

38、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13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 (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 ”后来

39、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登 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 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 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4.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 (春望 )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 颈联

40、议论天下大势, “朝廷” 、 “寇盗” ,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 ,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C.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 ,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D.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415. 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 ,结合全诗谈

41、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答案】14. A 15. 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的漂泊与伤感;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解析】【14 题详解】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42、项, “哀景写哀情”错误,应为乐景写哀请。故选 A。【15 题详解】此题考核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要求分析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答题时注意根据诗中的词语和注释的内容作答,此题注意根据诗中的“花近高楼”的景物以及“万方多难” “西山寇盗” “日暮聊为梁父吟”概括原因。【点睛】 ,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反面论证,说明治国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的句子是

43、:“_ ,_” 。(2) 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 ,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 ,_”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答案】 (1). 入则无法家拂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 吾尝终日而思矣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 佛狸祠下 (6). 一片神鸦社鼓【解析】15【详解】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拂” “

44、须臾” “佛狸祠”的写法。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王亦君认为, ( ) ,其增加内涵、塑造良好价值观等重要作用 ,大家也都能认识得到, “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应该是 ,而不是 ” 。“可能大家会想,数字阅读快捷方便,那阅读纸质书还有什么意义?”徐升国解释,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内容主要的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徐升国认为,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 “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 。徐升国表示,除

45、了阅读方面的意义,倡导人们回归纸质书,也与阅读舒适感有关:手机等移动终端不仅造成视觉疲劳,而且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困扰。 “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 。倡导阅读纸质书,绝不只是因为情怀。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而数字阅读既有弊端也有优势。B. 深度阅读一般是传统的纸质书阅读,而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C. 数字阅读既有弊端也有优势,而深度阅读一般都是传统的纸质书阅读。D. 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而传统的纸质书阅读一般都是深度阅读。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

46、一项是( )A. 不言而喻 珠联璧合 此起彼伏 并驾齐驱B. 不在话下 相辅相成 此起彼伏 不分伯仲C. 不言而喻 相辅相成 此消彼长 并驾齐驱D. 不在话下 珠联璧合 此消彼长 不分伯仲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手机等移动终端造成的视觉疲劳,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困扰。B. 手机等移动终端造成的视觉疲劳,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困扰。C. 手机等移动终端造成视觉疲劳,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困扰。16D. 手机等移动终端造成视觉疲劳,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困扰。【答案】17. D 18. C 19. B【解析】【17 题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

47、贯,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整个语段谈人们在当前的两种阅读方式,在指出数字阅读既有优势也有弊端的基础上,推举传统的纸质书深度阅读。A 、B 两项把这一话题的两种方式说倒了,既不符合整段行文的语脉,也不符合句中连词“而”表转折的用法。C 项前句“有弊端也有优势”应表述为“有优势也有弊端” ,毕竟优势是主要的,弊端是次要的;后句“传统的纸质书阅读”应与前句“数字阅读”对举,不应该“数字阅读”与“深度阅读”对举。故选 D。【18 题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

48、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在话下:指事物轻微,或者理所当然,不值得一提。语境是“重要作用” ,用“不言而喻”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珠联璧合:珍珠连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起;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语境是“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用“相辅相成” 。此消彼长:指这个下降,那个上升。此起彼伏:形容一起一伏,接连不断,高潮迭起,从未止息,用来表示频繁地出现或产生。语境是“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二者” ,用“此消彼长” 。并驾齐驱:指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或地位相当。不分伯仲:分不出

49、第一第二,比喻差不多,不能分优劣。语境为“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用“并驾齐驱” 。故选 C。【19 题详解】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原句存在关联词使用不当、词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四个选项都除去关联词“不仅而且” ,恰当,因为前后句不存在递进关系。但 A、C、D 三项仍然存在原句的其他语病。A 项, “感到困扰”搭配不当,“感到”应为“受到” 。 C项,成分残缺,应在“视觉疲劳”前加“的” ,让“视觉疲劳”作全句的主语。D 项,重复 A、C 两项的错误。故选 B。【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17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