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344.50KB ,
资源ID:92882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88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wealthynice1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夏育才中学勤行校区2016_2017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1、1宁夏育才中学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理科(生物)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 DNA 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NA 复制过程是:DNA 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以解旋后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在 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 4 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每条子链与其对应

2、的模板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故选 D项。考点:本题考查 DNA 分子的复制,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 白化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 )A. 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B. 病人体内无酪氨酸C. 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D. 长期见不到阳光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因此表现为眼睛视网膜无色素,虹膜和瞳孔呈现淡粉色,怕光,看东西时总是眯着眼睛皮肤、

3、眉毛、头发及其他体毛都呈白色或白里带黄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2群中解:白化病是由于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异常而引起,导致患者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酶,因而不能将酪氨酸合成为黑色素可见产生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故选:C考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3.如图所示:红色面包霉(一种真菌)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它所需要的氨基酸。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若基因 a 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活B. 若基因 b 被破坏,则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面包霉仍能活C. 若基因 b 不存在,则瓜氨酸仍可以由鸟氨酸合成D. 基因 c 不

4、能控制酶 c 的合成【答案】A【解析】题图显示:基因 a、b、c 分别控制酶 a、b、c 的合成,进而控制三个连续的化学反应。基因 a 被破坏后不能合成鸟氨酸,若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则面包霉仍能合成精氨酸,因此能存活,A 项正确;基因 b 被破坏后不能合成瓜氨酸,若向培养基中加入鸟氨酸,则面包霉不能合成精氨酸,因此不能存活,B 项错误;若基因 b 不存在,因缺少酶 b,则瓜氨酸不能由鸟氨酸合成,C 项错误;基因 c 能控制酶 c 的合成,D 项错误。【考点定位】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以“红色面包霉合成精氨酸的过程图解”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识记和理解能

5、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以图示信息“基因控制合成的相应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为解题的切入点来分析各选项。34.若 DNA 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200 个,胞嘧啶为 60 个,则该片段转录而成的 mRNA 中含有尿嘧啶的数目最多为( )A. 20 个 B. 40 个 C. 60 个 D. 200 个【答案】B【解析】已知 DNA 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 200 个,即含有 200 个碱基,其中胞嘧啶 C 为 60 个,则腺嘌呤 A=2002-60=40 个,当 A 全部在转录的模板链上的时候,形成的 mRNA 上最多含有尿嘧啶 40 个,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明确与尿

6、嘧啶配对的是 DNA 模板链上的腺嘌呤。5.已知一段 mRNA 中含有 45 个碱基,其中 A 和 G 有 12 个,转录该段 mRNA 的 DNA 分子中应有 C 和 T 的个数是 ( )A. 12 个 B. 30 个 C. 18 个 D. 45 个【答案】D【解析】已知一段 mRNA 中含有 45 个碱基,则转录形成该 mRNA 的 DNA 含有的碱基数=452=90 个。在双链 DNA 分子中,C 与 T 是不配对的碱基,因此 C+T=碱基总数的一半=902=45 个,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 DNA 分子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明确融合不配对的碱基之和等于碱基总数的一半。6.

7、研究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最好选择下列哪一项为实验材料( )A. 人的成熟红细胞 B. 成熟的白细胞 C. 卵细胞 D. 受精卵【答案】D【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即没有基因,A 错误;成熟的白细胞、卵细胞和受精卵细胞中都可以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但受精卵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旺盛,是该实验的最适材料,BC 错误、D 正确。7.分析对照图,从 A B C D 中确认出表示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中的( )4A. B. C. D. 【答案】B【解析】体细胞中含有 6 个染色体组,则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 3 条染色体,而 A 图中含有 4 条染色体,A 错误;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8、 6 条,其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应该为 3,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B 正确;细胞中虽然含有 3 条染色体,但染色体形态与体细胞不符合,C 错误;体细胞中含有 3 条染色体,但与体细胞相比较,缺少一条点状的染色体,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 6 条,其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应该为 3,而且没有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做出判断。8.如图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B. 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C.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引起

9、突触后膜上相应的离子通道开放D. 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Na +和 Cl 同时内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可避免被细胞内其他酶系破坏,A 正确;神经冲动属于电信号,神经递质属于化学信号,所以神经冲动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实现了由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B 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相应的离子通道打开,C 正确;图中离子通道开放后,若兴奋则 Na+内流,若抑制,则 Cl-内流,D 错误。考点:兴奋在突触的传递59.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常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 基因和质粒B.

10、 DNA 连接酶和 RNA 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C. 可用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D. 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答案】B【解析】基因工程中,为了使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连接,一般使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A 正确;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只有限制酶和 DNA 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时必需的工具酶是 DNA 连接酶,B 错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质粒或重组质粒,是利用了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即抗生素抗性基因) ,C 正确;即使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也不一定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 ,所以基因工程的最后步骤才是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如果导入

11、就能表达就不需要最后这一步了,D 正确。10.人工诱变区别于自然诱变的突出特点是( )A. 产生的有利变异多,有利于培育新品种 B. 使变异的频率提高C. 可人工控制变异方向来培育新品种 D. 产生的不利变异多【答案】B【解析】人工诱变和自然诱变的原理都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即都是产生的不利变异多,AD 错误;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加速育种的进程,B 正确;人工诱变和自然诱变都不能控制变异的方向,C 错误。11. 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 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 种群中

12、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 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答案】C【解析】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种群的基因库,A 正确;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应代代相传,B 正确;种群中的每6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C 错误;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12.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 30 000 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 3 600 人,褐眼的有 26 400 人,其中纯合子有 12 000 人。那么,在这一人群中 A

13、和 a 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0.64 和 0.36 B. 0.36 和 0.64C. 0.50 和 0.50 D. 0.82 和 0.18【答案】A【解析】30000 人的人群中,AA 为 12000,Aa 为 2640012000=14400,aa 为 3600 人,总基因数为300002=60000,A 基因数量为 120002+(26400-12000)=38400,基因频率为3840060000=064,a1A1064036,本题答案为 A。【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计算【名师点睛】基因频率的计算规律已知调查的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计算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A 100% a 100%(A、a

14、 为基因,AA、Aa、aa 为三种基因型个体数)已知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设有 N 个个体的种群,AA、Aa、aa 的个体数分别为 n1、n 2、n 3,A、a 的基因频率分别用PA、P a表示,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用 PAA、P Aa、P aa表示,则:PA ( )P AA PAa Pa ( )P aa PAa由以上公式可知:a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而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b某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 杂合子的频率。13.下列能提高生物多样性的是_;对生物进化意义最大的变异是_( )A. 把生物进行分类.基因重组 B. 来自共同祖先

15、的的遗传.基因突变C.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基因重组 D. 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答案】D7【解析】不同环境的自然选择可以形成不同的新物种,使物种丰富度提高,进可提高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提高,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也会提高;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意义最大,故选 D。14.地球上最早的陆生生物类型主要是A. 蕨类植物 B. 动物 C. 裸子植物 D. 动物和植物【答案】A【解析】植物是自养生物,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动物是异养生物,所以地球上首先出现的应该是植物。而植物进化顺序是

16、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故选 A。15.下列各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部分时期示意图,观察下列各图,如果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你认为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是配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6.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血液和组织液 血浆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 淋巴和组织液A. B. C. D. 【答案】C【解析】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

17、液直接接触,外面与组织液直接接8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17. 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 精子进入输卵管内 B. 牛奶被饮入胃中C. 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 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输卵管内的液体不是体液,故精子进入输卵管不能看成进入内环境,A 错误;牛奶被饮入胃中,由于胃部属于外环境,故 B 错误;氧气进入红细胞中,红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故 C 错误;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皮下组织中为组织液,属于内环境,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18、系的能力。18.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 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D【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 项正确;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pH,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 项正确;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与内环境中 Na 、K 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关,C 项

19、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 项错误。19.人由于长期饥饿而导致身体浮肿是由于细胞外液中的哪一部分增加引起的( )A. 血浆 B. 组织液 C. 淋巴 D. 细胞质【答案】B【解析】人由于长期饥饿,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现象,故选 B。20.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9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解析】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是顺

20、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生成组织液时动脉血中的氧气进入组织液,此时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较高;组织液回流时,由于经过组织细胞的消耗,进入血浆的氧气含量较低,A 错误;正常人体内,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B 正确;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 正确;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及其成分关系【名师点睛】正常人体内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由于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是顺着浓度梯度方向进行的,生成组织液时动脉血中的氧气进入组织

21、液,此时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较高;组织液回流时,由于经过组织细胞的消耗,进入血浆的氧气含量较低。2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C. 正常地况下,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D.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答案】D【解析】是血浆,是淋巴,是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 错误;当血浆中无机盐10浓度过高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的活动增强,B 错误;内环境成分的稳定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共同调节的结果,C

22、错误;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对组织液中的水分吸收减少,组织液渗透压降低,D 正确。22.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A. 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 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 受刺激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 受刺激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答案】D【解析】所产生的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既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也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AB 错误;受刺激部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即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C 错误、D 正确。23.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 冲动在 S 中单向传导B

23、. 冲动在中单向传导C. 冲动在中单向传导D. 冲动在中单向传导【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S 是感受器,是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是突触,M 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反射弧中的突触结构决定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图中反射弧的结构,明确是突触,进而分析单向传递的原因。24. 某人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是因幼年某种激素分泌过少,缺少的激素和所患疾病是( )A.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B. 甲状腺激素、 侏儒症C. 生长激素、 侏儒症 D. 生长激素、 呆小症11【答案】C【解析】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应是侏儒症的表现,

24、病因是幼年时缺乏生长激素。【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的激素调节。【名师点睛】辨析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生长发育的不同作用:1、 生长激素:促进幼小动物体的生长,使生物体由小到大,发生“量”的变化。2、 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体的发育,主要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使生物体发生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质”的变化。25.关于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B. 直接进入血液C. 激素的化学的成分都是蛋白质D. 血液里的含量极少,但是对动物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答案】C【解析】激素由无导管的腺体分泌,A 正确;激素经分泌后直接弥散进入血液,B 正确;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或氨基酸衍生物,如

25、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 错误;激素含量很少,但对动物生命活动起重要作用,D 正确。26.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 关闭突触后膜的 Na+离子通道C.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C【解析】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造成乙酰胆碱无法被分解,乙酰胆碱作为递质,就会持续性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显著变化,C 正确;递质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对突触前膜无影响,AD 错。【考点定位】兴奋的传递12【名师点睛】乙酰胆碱是兴奋

26、性神经递质,其作用是使突触后膜的 Na+离子通道打开的,但这个知识点不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内,所以,遇到这样的题的时候,不要刻意补充超纲知识,把神经递质进行了兴奋性与抑制性分类并记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可以采用排除法来做题。27. 给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苏醒,可静脉注射适量的( )A. 生理盐水 B. 甲状腺激素 C. ATP 溶液 D. 葡萄糖溶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给正常的小白鼠注射胰岛素后,由于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因此小鼠的血糖过低,如果要使其

27、快速复苏,可以适量注射葡萄糖使其恢复解:A、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的形态,但不能提高血糖浓度,A 错误;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使血糖含量降低,B 错误;C、ATP 溶液能提供能量,但不能提高血糖浓度,C 错误;D、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说明血糖含量较低,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注射葡萄糖,D 正确故选: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28. 人体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仅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几分钟的需要。那么,在一定时间内,能使血糖基本维持在 0.81.2g/L 左右的器官主要是A. 大肠 B. 肝脏 C. 胃 D. 骨骼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28、:血糖浓度高时肝脏可以合成糖元、转化为非糖物质,当血糖浓度低时,在肝脏内,肝糖元可以分解为葡萄糖,非糖物质也可以转化为葡萄糖。选 B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9.在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3A. 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B. 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 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D. 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答案】B【解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故错误选项为 B【考

29、点定位】酶和激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激素和酶的区别,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酶和激素的几个易混点(1)化学本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激素有多肽、蛋白质(如胰岛素) 、固醇类(如性激素)或氨基酸的衍生物(如甲状腺激素)等。(2)产生细胞:活细胞(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产生酶,但激素只能由内分泌腺细胞或下丘脑细胞产生。(3)作用:酶的作用是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促进或抑制)生命活动。(4)作用部位:酶在细胞内外均能发挥作用,催化

30、特定的化学反应,激素要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调节其生理过程。30.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体进食后由于食物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液内血糖含量上升,胰岛素促使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浓度上升,通过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14下降,促使血糖浓度下降为正常水平。综上所述,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1、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31.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垂体的内分泌活动还受A. 下丘脑的直接控制 B. 大脑皮层的直接控制C. 延髓的直接控制 D. 中脑的直接控制【答案】A【解析】下丘脑合成与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的发育和分泌促激素,促激素再作用于其他内分泌腺,因此垂体在内分泌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垂体的内分泌活动还受下丘脑的控制,故选 A。32. 下列腺体中,哪种腺体功能退化后,其他腺体的功能也随之退化( )A. 甲状腺 B. 垂体 C. 性腺 D. 肾上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垂体能释放多种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促性腺激素(作用

32、于性腺) 、促肾上腺激素(作用于肾上腺) 。由此可见,垂体功能退化后,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的功能也随之退化。故选 B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33.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来降低体温,下列哪种措施是错误的(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C. 适当撤减衣被D.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答案】A【解析】加盖棉被,不利于散热,在病理情况下,比如不容易出汗,即使出汗,加盖被子后,汗液不容易蒸发,对散热作用也不大,A 错误;产热量不变得情况下,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15过的毛巾,有利于散

33、热,则有利于降低体温,B 正确;适当撤减衣被,有利于散热,则有利于降低体温,C 正确;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有利于散热,则有利于降低体温,D正确。34.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 调节准确、快速 B. 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C. 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 调节作用范围局限【答案】B【解析】神经调节正确而快速,体液调节比较缓慢,A 错误;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的,B正确;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其中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而其他化学物质则不是,C 错误;神经调节的范围比较局限,D 错误。35.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 )A. 汗腺 B.

34、肾 C. 大肠 D. 肺【答案】B【解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偏高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偏低时,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减弱,因此肾脏是调节人体水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故选B。36.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 )A. 下丘脑和上丘脑 B. 下丘脑和大脑皮层C. 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 大脑皮层和垂体【答案】B【解析】当人体失水过多或进食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一方面刺激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另一方面兴奋传递至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渴觉,故选 B。37.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35、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B. 渴觉中枢兴奋同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16D. 细胞外液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答案】C【解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 错误;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抗利尿激素增加,B 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尿量增加,C 正确;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降低,即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增加,D 错误【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名师点睛】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36、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38. 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是阻挡 杀灭 吞噬 凝集 溶解A. B. 只有C. 只有D. 【答案】A【解析】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包括阻挡、杀灭、吞噬、凝集、溶解。39.可以成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是( )骨髓 扁桃体 淋巴细胞 抗体 红细胞 吞噬细胞A. B. C. D. 【答案】C【解析】人体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骨髓属于免疫器官,正确

37、;扁桃体属于免疫器官,正确;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正确;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正确;红细胞是一种血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错误;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17正确。综上所述,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有,故选 C。40.有关抗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含有抗原决定簇B. 有识别能力是因为含有糖蛋白C. 它的产生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D. 没有它机体就没有免疫功能【答案】C【解析】含有抗原决定簇的是抗原,而不是抗体,A 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不含糖类,B 错误;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C 正确;抗体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此外机体还有非特异性

38、免疫,D 错误。4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A. 牛痘病毒 B. 细菌 C. 癌细胞 D. 自身正常细胞【答案】D【解析】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花粉等;非正常组织:自身破损、衰老、死亡或病变的组织细胞,既可来自体外,也可来自体内。牛痘病毒、细菌属于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属于抗原,AB 正确;癌细胞对人体有害,能引起免疫反应,属于抗原,C 正确;自身正常细胞不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不属于抗原,D 错误。4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小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 造血干细胞 B

39、. T 细胞C. B 细胞 D. 吞噬细胞【答案】B【解析】造血干细胞并无免疫作用,A 错误;T 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切除胸腺后能够成功移植,说明 T 淋巴细胞在对异体皮肤排斥起作用,B 正确;B 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C 错误;吞噬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 错误。43.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弯曲生长的部位分别是( )18A. 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部分、向光一面B. 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部分C.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部分D. 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 、尖端下面部分【答案】C【解析】植物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尖端产生

40、的;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部分,故选 C。44.植物激素中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打破种子休眠的一组是 ( )A. 生长素.脱落酸 B. 脱落酸.赤霉素C. 赤霉素.脱落酸 D.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作用可知,脱落酸促进休眠,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所以植物激素中能促进种子休眠和打破种子休眠的是脱落酸、赤霉素,故选 B。45.用同位素 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处理甲图中 A 端,不可能

41、在甲图中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B. 处理乙图中 A 端,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C. 处理乙图中的 B 端,能在乙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D. 处理甲图中的 B 端,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答案】C【解析】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甲图的 A 到 B。所以处理甲图中 A 端可以在甲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A 错误;处理甲图中 B 端,不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19的存在,D 错误;生长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乙图的 B 到 A。处理乙图中的A 端,不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

42、,B 错误;处理乙图中的 B 端,能在乙图中的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C 正确。46.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以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 15 分钟均速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植物向光性。单侧光会使得生长素在背光侧的浓度高于向光侧,由于植物匀速转动,暗箱右侧开有小孔并有光照射进入,植物会出现向光生长的特点,答案为B。47.下图示三盆燕麦幼苗。A. C 盆中是正常幼苗,B 盆中是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将 A.B盆分别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将 C 盆

43、放在不旋转的圆盘上,三盆都有单侧光照射。几天后,A 盆的幼苗_生长;B 盆幼苗_生长, C 盆的幼苗_生长。A. 直立 不生长 不生长 B. 弯曲 不生长 向光弯曲C. 弯曲 生长 直立 D. 直立 不生长 向光弯曲【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A 是正常幼苗,放在缓慢匀速旋转的圆盘上,接收到的是均匀光照,所以直立生长;B 幼苗没有尖端,不能产生生长素,也不能感受光刺激,所以不生长,不弯曲;C 是20正常幼苗,在单侧光照下,向光弯曲生长,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是否有尖端,判断其是否生长,根据是否单侧光,判断其是否弯曲。48.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群

44、 B.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C. 校园中的全部树木 D. 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一个湖泊中的鱼有很多种,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A 错误;藻类的种类有很多,因此一个湖泊中的全部藻类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B 错误;校园中的全部树木也包括很多种类,不属于种群,C 错误;培养基上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一个种群,D 正确。49.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 48 只,第二次捕获 25 只,其中有标志鼠 12 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 )A. 46 B. 25C. 12 D. 1

45、0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分析,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的是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48=25:12,N=100 只,故选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其实更简洁的方法是三个数值中取两个大的相乘,再除以最小的值便可。50.如图为影响种群密度因素的概念图,a、b、c、d 依次代表的影响因素是21A. 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B. 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C. 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D. 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取决于出生率、

46、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二、非选择题51.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 B_C_(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当人体处在 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3)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_。(4)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_大量内流而形成_电位。(5)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_。(6)上题中这种反射属于_反射。【答案】 (1).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2). 骨骼肌 (3). 肾上腺 (4). 皮肤

47、(5). 蒸发散热 (6). 促进新陈代谢 (7). Na+ (8). 动作 (9). 皮肤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10). 非条件【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A 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 是骨骼肌,C 是肾上腺。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22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 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B 是骨骼肌,C 是肾上腺。(2)散热时,主要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

48、皮肤汗液分泌增多蒸发来实现的;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来实现。(3)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从而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4)动作电位的形成是钠离子大量内流造成的。(5)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6)体温调节中的神经调节是先天就具有的,没有个体的差异,属于非条件反射。【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温调节过程,准确判断图中 A、B、C 代表的器官名称,明确高温下仅为神经调节。52.如图为人体内环境稳态部分,据图填空。(1)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时,激素 A 释放量增加,该激素只作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