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80.50KB ,
资源ID:92894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289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微山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微山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doc

1、1山东省微山县一中 2019 届高三历史 12 月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纸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第卷 选择题(共 48 分)1、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 “天子千里,公侯百里,男五十里” , “公食贡,大夫食邑,土食田,庶人食力” 。这反映了当时( )A.政治等级建立在土地占有的基础上 B.重农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政策C.利益分配不公导致了贵族间的矛盾 D.关注民生促进了

2、社会的和谐发展2.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 20 世纪,中央政府能够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A.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C.健全完备的赋税政策 D.长期稳定的社会秩序3.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误解之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一人促成的;误解之二是,从此禁绝了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这反映出( )A.后世学者的相关解释都不符合历史事实 B.学术研究对历史现象的解释缺乏客观性C.史学研究无法正确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 D.对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会影响历史

3、结论4.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 )典籍 记载内容旧唐书玄宗纪 (741 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全唐文卷入十一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唐会要六十九 天宝九载(750 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唐会要八十六 大历十四年(779 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 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 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D. 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5.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

4、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 ”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2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6.史载,自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以来,以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一变化(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为该地区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C.加速了江南自然经济的解体 D.促使白银逐渐成为该地区普遍流通的货币7.明代中叶的思

5、想家李贽认为:“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 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这表明其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离经叛道 B.追求真理 C.反对理学 D.强调民本8.下表为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对外部分借款的概况,由此可知当时( )时间 承借人 货款人 用途1861.11 江苏巡抚李鸿章署布政道吴煦 上海外商 雇船至安庆运淮军至上海1862.6 苏松太道吴煦 英商怡和洋行 “常胜军”饷银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外商 部分湘军军饷1863.? 江苏巡抚李鸿章 上海美商洋行 上海会防局洋枪队军需等费A.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B. 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半殖民

6、地性C. 清军的近代化程度逐渐提高 D.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9.1869 年 12 月 18 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 ”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 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 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C. 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 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10.20 世纪初,中国有识之士专门创办了女子世界 中国女报等一些有关妇女的刊物,其他的革命书刊也发表了不少争取女权的文章,倡导“扶植女子共谋进步,以造福女界,即以造福于中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 )A. 推进社会风俗变革 B. 促进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C. 实

7、现男女权利平等 D. 动员妇女参加反清民主革命11.1924 年 1 月,孙中山在闸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其阐述( )A. 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 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C. 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12.1936 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 )A.企图维护独裁统治 B.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3C.准备对日防御作战 D.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13.美国史学家费正清在

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 “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成线和政协” , “在 24 名新政府部长中,有 11 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 ”。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14.古代雅典,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是从年逾三十的男性公民中一年一度地通过抽签产生,公民不得连任官职。其做法( )A.体现了公民大会的权威性 B.确保了公民权利的平等性C.维护了司法机构的公正性 D.保持了公民团体的稳定性15.“调整罗马人与外族人关系的法律,并且逐渐成为在人的自然理性的引导下的以解决

9、历史对每个人所提出的问题为内容的法律” ,是古代罗马的(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6.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等思想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回顾人类曾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未来发展潜力的探讨上,人文主义与当时兴起的世俗之风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世俗之风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人文主义( )A.号召人们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 B.倡导精神世界的信仰与永生C.深刻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现实需求 D.明确提出反对基督教的要求17.“17 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 ”他们的做法( )A.引发了西欧各国的

10、反教会斗争 B.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C.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18.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他“并不主张实施民主政治,他认为本身所属的贵族阶级能够更好地制衡君主,从而避免专制统治” 。其以识和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 )A.古代雅典的民主体制 B.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C.英国当时的政治体制 D.美国进行的制度创新19.1714 年,英国安妮王后去世,没有继承人,国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A. 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 B. 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C. 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 D. 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20.马克思在

11、评价巴黎公社时说,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其评价反映出巴黎公社发生时( )A.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未得到广泛传播 4B.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 D.马克思没有对公社亲自指导21.“实现了农业的集体化并建起新型的国营农场,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农业的传统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但是,暴风骤雨般农业集体化为苏联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当时苏联进行“暴风骤雨般的农业集体化”是为了( )A.满足战争需要 B.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C.推动农业发展 D.促进国家工业化建设22.美国总

12、统罗斯福曾发出这样的感概。 ”在美国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制度面临到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教了它。 ”罗斯福在“挽救”美国的过程中( )A.扩展了美国政府的职能 B.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理论C.根除了危机发生的因素 D.成功移植了计划经济模式23.1947 年 3 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第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 ,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 ” 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杜鲁门主义

13、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组织 D.柏林危机24.下表选自某历史著作归纳的历史史实,这些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 90 年代中国经济以年均 10%的速度增长50 年代和 60 年代 大公司重新掌握日本经济 90 年代后期印度和巴西的经济高速增长1971 年 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问世 1995 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1980-1987 年大多数拉美国家收入下降 2000 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达 3000 万人1982 年墨西哥拖欠国家债务 2001 年恐怖分子袭击组约世界贸易中心A. 美苏“冷战” B.世界政治多板化 C.区域经济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20182019 学年

14、度第一学期阶段检测高三历史试题第卷 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其中 25 题 25 分,26 题 15 分,27 题 12 分,共 52 分)25.(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乡村改造在英国从 19 世纪后期就开始了。城市的样板示范促使农村起来追随一英国还建立了专门的乡村保护协会。早期工业城市生活的不舒适性,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生活。始于 19 世纪下半叶的交通革命和通讯革命,对乡村改造起到了关键作用,城乡生活质量基本趋同。对乡村的管理也就随之变革,德、意等国则完全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随着工业5化的进行,特别是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寻找新

15、的经济生长点,从 20 世纪后期起,欧洲农村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普遍兴起了旅游业。摘编自刘景华农村城镇化:欧洲的经历和经验材料二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国势日衰,乡村更加衰败。进入 30 年代,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整个中国农村出现空前未有的危机,一些有识之士掀起了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了“乡村现代化”的实验。在此创办了中国西部科学院,修建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兴建工厂,开办银行,开通邮电,创办学校,建立农场。先后开辟出北温泉、小三峡等游览区,使北碚的园林山水、历史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卢作孚的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上说乡村建设运动在

16、当时的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卢作孚与民国乡村建设研究等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 世纪后期欧洲“乡村改造”和中国 20 世纪30 年代“乡村建设”各自兴起的背景。 (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的“乡村改造”和中国的“乡村建设”的相同点。并指出二者结局不同的原因。 (13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材料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想,他(朱)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有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

17、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 ”杰克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知道它不是我干的活,可是我那可怜的老婆在工厂里:她早晨五点半就到那里去,一直要工作到晚上八点钟,回家时已累的啥也不能干了,所以只要是我能做的,我就得替她做。我没有工作,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了,我这一辈子再也找不到事情了。 ”说着就痛哭起来。朱后来告诉我,他听了这些话以后,就用他所以从小在工厂里学会的骂人的话咒骂工厂、厂主和政府、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提取的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

18、准确全面)27、选做题:二选一【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汉初马匹奇缺, “将相或乘牛车” 。公元前 200 年,汉高祖刘邦率领 32 万步兵抵御匈奴单于所率的 40 万劲骑,结果大败求和。为了增加军马数量,西汉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中央主事为太仆, “掌舆马” ,京城附近有“天子六厩” ,诸厩以下设置一系列养马职官。在边郡设六牧师苑令,主管河西六郡军马。各郡国大都有掌管地方马政的官吏。文帝时期,规定养一匹战马,允许免三人服徭役。武帝时,官府借给百姓母马,让百姓繁育马匹,在边境畜牧,三年后归还,十匹马上交马驹一匹。西汉王朝在鼓励吏民养马之时,对处于生长期和使用最佳期的马匹禁止出境。

19、为取得“汗血马”改良品种,汉武帝不惜派兵千里远6征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西汉还从西域乌孙、康居等地引进良种马,使汉马“既杂胡马,马乃益壮” 。经过长期的努力,出现了“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蓄积布野”的繁荣局面。摘编自何平立略论西汉马政与骑兵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前期马政改革的内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前期马政改革的意义。 (7 分)【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材料 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五不侵犯条约在苏联外交史上始终引人注目。十月革命胜利时,俄国参加帝国主义战争已经三年,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拟

20、定的谈判原则是“不割地,不赔款” ,但这只是俄国的一厢情愿。德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向苏俄提出苛刻要求,遭到俄国拒绝后,德奥军队从波罗的海至黑海发起了全线进攻,占领了俄国大片土地。1918 年 3 月,俄德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根据和约,苏俄丧失约 100万平方公里领土、近 5000 万居民,由德交付 60 亿马克赔款。二战前夕,英法和德国方面都在争取苏联,但英法对苏谈判最终未能成功,苏联政府认为,为避免“陷入完全孤立条件下去同德国进行武装冲突,不得不做个适当选择。 ”1939 年 5月到 8 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略苏联,并希望改善彼此关系。8 月 23 日,两国正式签订

21、苏德互不侵犯奈约 ,划分了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摘编自李红庆论(布列斯特和约)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区别(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列斯特和约签署的必要性。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布列斯特和约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俄)的影响。 (9 分)7高三历史参考答案1、选择题1. A 2.B 3.D 4.C 5.C 6.B 7.A 8.D 9.A 10.D 11.A 12.C 13.A 14.B 15.C 16.A 17.B 18.C 19.D 20.C 21.D 22.A 23.A 24.D2、非选择题25、 (25 分)(1)背景: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

22、步发展;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中问题的显现,使人们向往乡村生活。 (6 分)中国: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国力衰微,农村经济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有识之士的推动。 (6 分,答出 3 点即可)(2)相同点:近代交通、通讯等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农村历史文化和资源的保护利用(发展旅游业)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近代化)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 (6 分,答出 3 点即可)原因: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发展快;国家重视、政策的保障;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主要是个别有识之

23、士在个别地区的实验。 (7 分)26、 (12 分)情节:杰克已三年多没有工作,但是妻子却在工厂工作(2 分)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造成工人失业,百姓生活困苦等社会问题。 (2 分)概述评价:(1)英国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妇女得以参与生产,男子失业现象严重。(2)工业革命引发社会基层结构变动,使得家庭内部结构和角色地位转变,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3)资产阶级付给妇女更低的工资以获得高额利润,加剧了工人家庭的贫困和负担,进一步激化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 分)27、 (15 分)【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内容: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较完备的马政管理系统;采取优惠政策调动养马积极性;加强在边境地区养马;禁止马匹出境;进行马种改良(任四点得 8 分)(2)意义:推动了西汉畜牧业的发展;保障了军马需求;有利于接触匈奴威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繁荣稳定。【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必要性:苏俄与德奥理论对比悬殊;人民渴望退出战争;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6 分)(2)影响:布列斯特条约:使苏俄丧失了大片领土,加重了经济负担;但使苏俄退出了一战,巩8固了新政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赢得了备战的时间;但也放松了对德国的警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9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