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东省微山县第二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本试卷共 8 页,32 题,满分 100 分,时间 90 分钟。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B.宋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在我国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C.明代以前主 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
2、出现雇佣关系3.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 ,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4.下图是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布局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 。对市的管理逐渐加强 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思想都城的经济功能在增加 坊与市的界限日益明显A. B. c. D.5.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
3、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6.明朝初年,在交易时, “百文以上用钞(纸币) ,百文以下用钱(铜钱) ,法之至善也” ,但行之未久, “钞法日废” ;宣德时, “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 。这表明() 。A.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B.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C.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 D.铜钱逐渐取代纸币金银- 2 -7.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
4、海商” 。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8.宋代大部分地区通行用铜钱,四川则使用铁钱,山西、陕西两地是以铜钱、铁钱并用,广东是兼用金银。这表明宋代( )A.中央集权体制的削弱 B.货币流通具有区域特色C.商品经济发展不平衡 D.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9.近代薛福成认为:“夫事之艰于谋始者,理也;而人之笃于私计者,情也。今夫市廛之内,商旅非无折阅,而挟赀而往者踵相接,何也?以人人欲济其私也。惟人人欲济其私,而无损公家之帑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 ”材料反映他的意图是( )A.强调
5、自私谋利是合理的现象 B.认为人济其私最终有利国家C.批判束缚思想的传统义利观 D.肯定和鼓励私人发展工商业10.下面的宣传画中,有“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等文字。读图判断,该宣传画可能创作于A.“一五”计划时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3 -11.以下为不同年代人民日报国庆头版上的部分标题。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叶剑英委员长进一步阐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为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闭幕A. B. C. D.12.20 世纪以来
6、,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 1919、1949、1979 和 2009 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13.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 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 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谐小品等。当时沪上小说盛行, 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影响之下,沪
7、上各报争相设副刊。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白话文运动始于 20 世纪初 B:通俗性报刊 广受民众欢迎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14.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这反映出小农经济() 。A: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 C:十分脆弱 D:男耕女织15.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4 -16.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
8、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市镇经济繁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17.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 5 -A.史记关于 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 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18.“(江西)吉安土布业,素为县属妇女的主要手工业
9、,亦为当地最重要之土产也。往昔原料,均自种自纺自海禁洞开,洋纱充溢国内,业是者,均转采购舶来品,农家棉产,几告绝种。 ”材料中的现象A.反映了崇洋风气日益盛行 B.说明西方对中国的侵略加 剧C.不利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D.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19.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俄国 D.日本20、1992 年,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邓小平到经济特区视察“在全国引发起自由市场经济改革的新浪潮” 。材料中的“新浪潮”的实质是( )A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D加人世贸组织以扩大开 放21.1981 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6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22.1958 年 8 月,国家计委提出了“二五”计划意见书。意见书中规定“二五”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是:“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 53%左右;农业总产值 30%左右。 ”下面关于这一指标评价正确的是() 。体现了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了中国
11、经济的快速发展 反映了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A: B: C: D:23. 1979 年,深圳的谬真一家 5 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 6.80 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 元的豆腐,可凭鱼票买 3.20 元的鱼,可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4.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步骤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设立深圳等四地为经济特区 开放宁波、温州为沿海港口城市A. B. c. D.25.顺口溜是民间
12、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踢得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 C: D:26.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 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 38%到 45%,英文占了 25%到 37%,其他语种只占 3%到 7%。这一状况最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13、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27.“个体户”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下面两幅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 )- 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 D.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28.截至 2015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6.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9%,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 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所占比例由 2014 年 12 月的 85%提升到 89%。腾讯 CEO 马化腾 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这揭示了A.互联网基本替代了传统的了际关系网
14、 B.互联网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C.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 D.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29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 。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 。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30.梁实秋曾说:“自从我们剪了小辫儿以来,衣裳就没有了体制,绝对自由,中西合璧的服装也不算违警到如今理发匠都是穿西装的居多。 ”梁实秋意在说明A.西装成了政府规定的统一服饰 B.民众的服装有杂乱无章的特点C.辛亥革命以来人们着装的变化 D.下
15、层劳动人民多选择穿着西装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二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28 分,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8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 。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 年到 1921 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 3.6 亿关两增至 6 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 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 1919 年,上海有各类工厂 2291 家,工人达 18.1485 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 11
16、.625 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 30 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 56 万人。据上海通史等整理材料二五四运动后, 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 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1)上海
17、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 (4 分)(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8 分)32.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它们或起到促进作用,或起到阻碍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 分)材料一: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 9 -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 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土地被视为最受
18、青睐的财富,大概不仅反映了人们所公认的真理,即土地可以永存不灭,而且还反映了一种实际需要。司马迁有一段详细的讨论,探讨了从事贸易活动的一般理论,他的基本思路就是强调粮食供求关系的重要,当时的人是将粮食视为基本商品的。因此,对工商业发展所施加的遏制,不仅降低了非农业活动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而且还驱使资本转而购买土地这一农业发展最基本的资源。 许倬云汉代农业材料三:万历前后,潞王在湖广有田四万顷,福王在河南、山东、湖广等地有田二万顷,其他藩王都占有大量土地。官僚、地主占有土地也十分惊人。江南有的“豪家田至七万顷,粮至二万” 。大官僚严嵩、徐阶各有田二十多万亩。其他万亩、千亩的地主,数不胜举。傅衣
19、凌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材料四: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 世纪中叶至 16 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 世纪初叶至 17 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1) 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什么,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概述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8 分)
20、(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经济政策及其根本目的,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政策产生 的影响。 (8分)(3) 针对材料三反映的现象,指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综合以上材料- 10 -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6 分)(4)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6 分)- 11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三历史学科第一学段试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C B B A A B D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B C B C B D D
21、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C D C B D D D B C31 (12 分)(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2.(1)形式:铁犁牛耕.时间:春秋战国。影响: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原因: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
22、实现革命性发展(或小农经济的狭隘性阻碍了耕作技术的革命性发展).(2)政策: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或维护封建统治)影响:土地成为财富的象征,促使人们进行土地兼并;商人购买土地不利于资本的积累;减少了其他经济领域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可能;阻碍了工商业发展.(3)措施及结果:统治阶级力图改革田制(采取了限田、颁布均田令等措施) ,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但是通过改革来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最终没有成功.(4)因素: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