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省大同三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 10 月月考地地理试题(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构成,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 地区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C. 15.524.560.0 D. 37.624.537.92. 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和工业化水平最低的是( )A. B. C. D. 【答案】1. D 2. D【解析】【1 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区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分别为:. 37.624.537.
2、9,故 D 正确。【2 题详解】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 2 -低。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的是;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最低的是,故 D 正确。【点睛】三角坐标图的判读:首先沿三角形的各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画三个箭头。其次,从已知点作外围三个箭头的平行线,且方向相同,即画三个箭头,且这三个箭头所在线之间夹角为 120。那么这三个箭头所指的数字就是其对应的产业所占的比例构成,三者相加后的和为 100。读下图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3. 图中所调配的资源分别是( )A. 煤炭、铁矿石、木材 B. 天然气、电力、石油C. 石油、
3、水、煤炭 D. 天然气、水、电力4. 有专家指出,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盐碱化,原因是( )沿途有些地区地下水位较低,河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向地表积聚的可能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沿途地区主要为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A. B. C. D. 5. 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城市分布 B. 地形起伏 C. 交通条件 D. 国际贸易壁垒【答案】3. D 4. A 5.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难度较小。【3 题详解】根据资源的调配方向和调出区的位置可知:分别为西气东输、
4、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 3 -因此所调配的资源分别是天然气、水、电力,故 D 正确。【4 题详解】土壤盐碱化指土壤中可溶性盐类随水向表层移动并积累下来的过程,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关系不大,因此排除与有关的答案,故 A 正确。南水北调使受水区的地表水增多,则地下水位上升,蒸发加大,则可能使盐分在地表集聚而产生土地盐碱化;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入侵不符合实际情况。【5 题详解】西气东输管线经过沿线的城市,便于向沿线城市供气,故 A 正确。地形属于自然因素,故 B错误。西气东输采用管道运输,受交通条件影响不大;我国境内西气东输不受国际贸易壁垒影响,故 C、D 错误。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
5、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 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与景德镇相比,20 世纪 80 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广阔 B. 原材料充足C. 劳动力素质高 D. 国家政策倾斜7. 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原材料枯竭C. 市场需求减小 D. 企业竞争加剧8. 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资金充
6、足 B. 劳动力成本低C. 产业基础好 D. 交通运输便捷【答案】6. D 7. A 8. C【解析】【6 题详解】由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值改革开放,佛山市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而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使得其陶瓷业迅速发展,市场、原料及劳动力均不是佛山陶瓷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材料信息亦无法获知,故选 D。- 4 -【7 题详解】景德镇为我国“瓷都” ,陶瓷业发展历史悠久,产业基础良好,这是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景德镇的资金与交通均比不上佛山;比景德镇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有很多,劳动力成本低不是陶瓷转移的
7、主要原因,故选 C。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 ,完成下列各题。9. 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 土地荒漠化 B. 水土流失 C. 酸雨 D. 生物多样性减少10. 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 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C. 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 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答案】9. A 10. B【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表为背景,考查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的做法,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学以致用的能力。【9 题详解】读图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
8、新疆、内蒙等省区,我国西北各省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加上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等,土地荒漠化严重,故 A 正确。【10 题详解】防止土地荒漠化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保护现有植被,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故 B 正确。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少,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故 A 错误;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对荒漠化影响不大;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会加剧荒漠化。故 C、D 错误。- 5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生态环境的形成和主要的治理措施。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
9、图”(图乙),回答下列各题。11. 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 大气污染 B. 水土流失 C. 土地荒漠化 D. 水污染12.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开发小水电封山育林,禁止采伐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B. C. D. 【答案】11. B 12. C【解析】试题分析:【11 题详解】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能源结构以薪柴为主,植被破坏,保持水土能力差,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B 对。大气污染是工业排放的废气造成,A 错。南方是湿润地区,材料不能体现土地荒漠化问题,C 错。不能体现水污染问题,D 错。【12 题详解
10、】解决本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开发小水电,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对。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合实际,错。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可能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错。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对。C 对,A、B、D 错。【考点定位】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 6 -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丁 C. 甲和丁 D. 乙和丙14. 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土壤侵蚀,导致
11、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 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快C. 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 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答案】13. B 14. D【解析】试题分析:【13 题详解】湿地有调节气候的作用,使得年较差变小,甲是湿地作用下的曲线,乙是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湿地有调蓄径流的作用,削峰补枯,丙是湿地作用下的曲线,丁是湿地破坏后的曲线。选 B正确。【14 题详解】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是开垦湿地,盲目扩大耕地造成的。选 D 正确。【考点定位】考查湿地的作用。【知识拓展】湿地既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有水分调节功能、净化功能。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如使气温年、日较差减小,空气变得湿润,降水量
12、增多。湿地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生物的多样性。湿地还有物质生产功能,提供多种农、副产品。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 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下图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 -15. 20 世纪 80 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A. 泥沙淤积 B. 气候变暖 C. 排水造田 D. 黄河来水量减少16. 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增强城市排污能力增加城市空气湿度美化城市环境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 B. C. D. 【答案】1
13、5. C 16. B【解析】试题分析:【15 题详解】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 世纪 80 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 C 项正确;A、B、D 项为自然原因,可排除。【16 题详解】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 B 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湿地对环境的影响,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及价值一、湿地的直接利用功能有:1.提供水资源及
14、丰富的动植物产品;2.提供矿物资源及能源和水运条件。二、湿地的间接利用功能有:1.调蓄水量、调节气候;2.沉积营养物质和净化污水;3.与地下水交流和防止海水入侵;4.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5.具有景观和旅游价值;6.具有教育和科研价值。读“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8 -17.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美国的中部地区 B. 上游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C. 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 降水季节变化大,12 月至次年 4 月降水较多18. 甲地区防洪水库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 )A. 9
15、10 月 B. 1112 月 C. 12 月 D. 45 月【答案】17. D 18. A【解析】试题分析:【17 题详解】据图可知,田纳西河位于美国的东南部,故 A 项错误;上游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故 B项错误;气候类型以亚热季风性湿润气候为主,故 C 项错误;降水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12 月至次年 4 月降水量较多,故 D 项正确。【18 题详解】据上题知,降水季节变化大,12 月至次年 4 月降水较多,810 月份降水较少,说明为了雨季蓄洪留出库容较为合理的时间为 910 月,故 A 项正确。【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知识拓展】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6、 9 -地形 上游为山地,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降水多河流 流量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 12 月到次年 4 月资源 水能、煤炭、铁矿、铜等资源丰富问题由于长时间过度开垦,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田纳西河流域 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19.“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下题。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 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 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C. 增强
17、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 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答案】D【解析】根据实验前后的数据对比,进行保护性耕作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增加,能够保持土壤水分;进行保护性耕作后,土壤空气含量下降,降低了土壤透气性;进行保护性耕作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也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进行保护性耕作后,大气悬浮质显著下降,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进行保护性耕作后,大气中的水分含量明显增加,所以有利于提高大气湿度。由此判断,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增加,能够保持土壤水分,并且大气中的水分含量明显- 10 -增加,提高了大气湿度,故 A 错误;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增加,能够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提高抗旱能
18、力,故 B 错误;实验后,土壤空气含量下降,降低了土壤透气性,而不是增强土壤透气性,故 C 错误;实验后,土壤空气含量下降,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并且实验后,大气悬浮质显著下降,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故 D 正确; 故选 D。点睛: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简单地说,就是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采用这种技术有利于保水保土,所以称为保护性耕作。目前,国际上一般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表,秸秆覆盖量应超过 30。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技术:秸秆残茬处理技术 、免耕或少耕播种施肥技术、化
19、学药剂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技术、土壤深松技术 。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 。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20. 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积温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 B. C. D. 21. 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C.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 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 11 -【答案】20. B 21. C【解析】根据图示种
20、植区位置,位于黄土高原南部,属于半湿润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季风气候夏季暴雨集中,旱涝灾害多。年降水量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种植。【20 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是黄土高原南部,地处半湿润地区,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包括降水稀少,错。黄土高原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对。属于暖温带,年积温较高,作物两年三熟,错。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对。C 对,A、B、D 错。【21 题详解】该区域年降水少,晴天多,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A 对。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地形不平坦,B 错。交通条件不是种植业主要影响因素,C 错。葡萄生产是后来发
21、展的,生产经验没有优势,D 错。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2. 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煤炭资源丰富铁矿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廉价劳动力多A. B. C. D. 2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借鉴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针对东北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是( )A. 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B.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C. 建设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D.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答案】22. A 23. D【解析】【22 题详解】图中两地区分别是德国的鲁尔区和我国的辽中南地区。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12 -煤炭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和市场广阔。鲁尔区铁矿
22、资源不丰富,需要从法国和其他国家进口,德国缺少廉价劳动力,因此正确,错误。故 A 正确。【23 题详解】德国鲁尔区治理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本题要求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 ,故 D 正确,A、B、C 错误。【点睛】第二小题易错选成 A、B 答案,解答时注意题干要求“产业结构调整应采取的措施” 。下表为四个农业区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24. 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 )A. 机械化水平高,集约化经营 B. 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C. 劳动力充足
23、,单位面积产量高 D. 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25. 四个农业区中最可能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24. B 25. A【解析】【24 题详解】从表中可以看出,乙地每公顷肥料使用量比其他地区明显少许多,每公顷收获量也是最低,说明集约化程度低;甲、乙两地突出的特点是平均每人收获量大,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大,人均产量高,产品商品率就高,所以甲、乙两农业区共同的区位条件及其生产特征是人少地多,产品商品率高;表中信息不能看出是否水旱灾害频繁。故选 C。【25 题详解】美国中部平原有世界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农场规模大(平均每人耕地面积大) ,机械化水平高,商
24、品率高(平均每人收获量高) ,集约化程度高(每公顷肥料使用量大、每公顷收获- 13 -量高) ,应是甲;故选 A。【点睛】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1)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2)不同之处: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3)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
25、合效益。二、简答题(共 50 分)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B(包括北线、中线、南线) 、C 分别表示我国重大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它们分别是_、_和_。(2)B 工程的北线通道是将_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_输往_地区。(3)简述我国政府实施 A 工程对西部地区的意义。(4)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C 工程东、中线资源调入区该资源短缺的原因。【答案】 (1)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2)黄河上游的水电 坑口火电 京津唐(3)意义:有利于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
26、社会- 14 -稳定( 任意答三点)(4)自然原因:调入区华北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季节、年际变化大) 。社会经济原因:该地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解析】【详解】 (1)依据图中资源的输出方向和输出地可知:A、B(包括北线、中线、南线) 、C 分别为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南水北调。(2)B 工程为西电东送工程,北线通道是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坑口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3)A 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的意义表现为: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促进西部
27、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4)C 为南水北调工程,调入区的水资源短缺自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影响,人为原因是水的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南水北调调入区为华北地区,当地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径流缺乏;该地区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浪费现象严重。27.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由于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乌金三角” ,目前已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1)分析该地区成为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2)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容易引
28、发的主要环境问题_、_、_等。(3)下图为该能源基地产业链示意图,填出 E、F 所表示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吗?请说明理由。 E_、F_。 是否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理由:_。【答案】 (1)煤炭资源丰富;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靠近东部地区,市场广阔;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任意答四点,即可得满分)(2)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植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每点2 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3)E 电力工业 F 建材工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理由:有利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有利于“变废为宝”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
29、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只说明观点,未答出理由,不给分;任意答三点,即可得满分)【解析】【详解】 (1)该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煤炭资源丰富;临近黄河,水源较充足;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该地区靠近东部地区,市场广阔;“我国重点建设的能源生产基地”说明有政策的支持;该地区位置适中,拥有大秦、神黄铁路等运煤专线,交通便利。(2) “乌金三角”在开发煤炭等资源的过程中易造成植被破坏,加剧晋、陕所在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内蒙古地区降水少,破坏植被易造成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在开采煤炭等的过程中还会对地下水造成破坏;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易污染环境。(3)应联系图中产业链的特点进行分析。以煤泥、混煤和煤矸石为原料发展生产,且其产- 16 -品提供到其他工业部门,判断为电力工业;而 F 以粉煤灰、煤矸石、E(发电厂)工厂的废料等发展生产,判断为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包括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示意图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对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因此符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