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校高二(下)语文期中模块诊断一、现代文阅读(共 17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战争美国尔尼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我是格罗斯文诺 8829, ”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 “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 ”我忙插嘴。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
2、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 20 多分钟。“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 ”她说。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简直什么也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 8829 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电话线彼端的铃
3、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哈罗?”“是我, ”我说, “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 。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 2 -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 45 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17 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 36 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 18 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
4、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 12 个月,我是在期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
5、的彼岸。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 8829 的地址,起先他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当然可以。 ”她说, “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了炸弹,号码主人叫”“谢谢, ”我说, “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
6、两项是()A. 小说以“1941 年 9 月,我在伦敦被炸伤”开头,不仅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更是为了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B. 小说不仅描写了战时一对普通恋人的悲欢离合,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C. 得知事情真相时“我”只说了句“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就放下了话筒,这看似不合常- 3 -情的表现,背后传达的却是难以言说的悲哀。D. 接线生的失误让两人相识,心灵的需要让他们相恋,无情的轰炸让他们永别,小说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设计自然而又精巧。2. 关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选出错误的一项()A. 大方热
7、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B.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C. 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 。D. 博学多才、能言善道,女主人公用她的才情和话语搭建了和“我”的桥梁。3.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答案】1. CD 2. D 3. 一个电话将两人命运连在一起,偶然与必然交错,凸显了战争背景,强化了戏剧性情节;主人公言行主要通过电话聊天呈现出来,便于透露
8、人物心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电话交流的限制性给小说留下较多空白,丰富了人物与主题的想象空间。 4. 观点一:合适。小故事冠以大题目,对比鲜明,强化了艺术张力;战争是故事发生的契机与悲剧的根源,是小说构思的基础;小说写的虽是爱情故事,但主题却是对战争的“失望”与反思。观点二:不合适。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只是引起情节变化的背景。【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
9、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要求选出“最恰当” “两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 项, “强调这是作者的一段亲身经历”说法错误。小说不一定写的是作者的经历,本文不过是采用了第一人称。B 项, “表现了民众的必胜信念”属于无中生有。故选 CD。- 4 -【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
10、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选出错误的一项” ,D项,博学多才,能言善道,言过其实,文章着重强调的是两人谈话很投缘。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小说中物象作用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和主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干回归文本,找到关于要把握的形象内容部分,仔细阅读,从文章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背景环境氛围等方面把握形象(物象)的作用。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通读文章,本文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没有出现具体的人物, “午夜时光
11、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时的拘谨。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这样可以给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通过电话通话,两个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的形象很鲜明的体现出来,战争的背景也时不时出现在对话中。但主人公的坚强和乐观的性格还是得以表现。两个人因为接话员的不慎而相识相爱分离,情节安排很离奇。【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文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所谓“探究” ,就是有“我”有“思” ,探索追寻。学生在答题时,只要不脱离文本,只要不是消极的,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视为正确答案。所以,做题时,一定多角度考虑问题,结合文本内容陈述自己的见解。小说用“战争”这样一个大题
12、目,究竟合适不合适,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管持有什么看法,都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包括人物、情节和主旨等。如果认为这个题目合适,可以从小说中两个人物电话线搭错是因为战争的混乱,因为战争让两个人有了共同的倾诉的需求,情节安排也是围绕战争展开的。小说揭示的是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如果不认可这个题目,则从人物是战争之外的,情节主要围绕爱情故事展开,主旨则是以表现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点睛】对于物象作用,答案一般包括:自身作用环境作用人物作用情节结构作用点题作用。“自身作用” ,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环境作用” ,指的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作了怎样
13、的揭示或暗示,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人物作用” ,指的是它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 5 -么特点和性格。“情节结构作用” ,指的是它对小说情节结构的影响,如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是否用以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造成波澜,形成线索等。“点题作用” ,指的是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基本作用有: 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二、古诗文阅读及默写(共 37 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韩愈传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
14、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
15、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 ,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
16、及友朋孤女近十人。(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6 -A.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B.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C.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D. 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6. 下列对与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
17、祖籍昌黎郡,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卒谥文,世称韩文公。B.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也可以分为“征”和“辟”两类,唐采用科举制,不存在“征”和“辟” 。C. 宫市是中唐时,宫中有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D. 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后来考中进士,终
18、成一代名士。B. 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C. 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D.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答案】5. C 6.
19、B 7. A - 7 -8. (1)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控告)碑文失实, (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2)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解析】【5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愈”“操行” “世务” “四门博士” “监察御史” “德宗” “政”
20、“门” “宰相” “机务” ,虚词“所”“于” , “言”作“真率”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调授四门博士”与“转监察御史”结构相似,前后断开,排除 A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句子可以断开为: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故选 C。【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21、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 “唐不存在征和辟 ”说法错误。征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到了隋唐皇帝和朝廷大臣仍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只是相对不多见。实际上在宋代乃至明清仍有征辟的变种和遗存。故选 B。【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22、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项, “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孤,指幼年丧父。故选 A。【8 题详解】- 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禁中” ,指皇宫;“因” ,于是;“诉” ,诉说,控告;“碑辞” ,碑上文词,指碑文;“磨” ,磨掉;“重撰” ,重新撰写;“勒” ,雕刻。 (2)中的“而” ,表转折,却;“诱” ,指奖掖,提携;“厉” ,通“
23、励” ,鼓励;“馆” ,让住/收留;“虽” 。 ,虽然;“晨炊” ,指早饭;“给” ,供应;“怡然” ,和颜悦色/高兴的样子。【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出名不没有官位。韩愈三岁的
24、时候死了父亲,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等奖励来督促。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欣赏他,积极地称赞他,因此很快就出了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
25、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作掾曹。韩愈说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 。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 、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 ,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找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锷送行,仍然称呼裴均的字。- 9 -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26、。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 ,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很不服气。李愬的妻子常出入皇宫,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 (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
27、,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却很能奖掖鼓励后进,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有十人之多。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袁先生传薛季宣袁先生,讳溉,字道洁,汝阴人也。尝举进士,免贡,避地州西山中。建炎初,集乡民为保聚,与金人及群劫抗,屡克。后移居蜀之富顺。先生初从二程先生学,闻蜀薛先生名。富顺邻家薛翁以
28、卖香自给,其子晨以香出,父则掩关待之。子莫而归,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先生疑其薛先生也,具刺谒之,薛翁谩骂不应。先生固已疑之矣。间日再往,又不得前,于是积日屡造其门,薛翁喜而见之。先生与之语,不对;再见谈古今百氏,又不得一言;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曰:“子学已博,然寡要。夫经所以载道,而言所以明道,何以多为!”先生曰:“如先生言,吾心将以会道尔。 ”薛翁击节称善,因以所学授之。居月余,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先生出关至夏口,岳飞必欲延至幕下,先生一见而出,不辞而行。语所知曰:“岳公武人而泥古,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未几而及难。先生因家荆州,往来夷陵、秭归诸郡,与士夫言必称善,
29、悦其意旨,然后和之,循循然,人知其厚德君子也。初,靖康后,天下兵荒甫起,先生家为汝阴盛族,尝有客过其舍,先生察其状貌有异,- 10 -白诸父曰:“客奸人也。 ”徙家人避之。是夜客以寇来,遂与乡社义兵斗死。后众欲据前山为保,先生争之,不听。独将妻子聚保山后。已而,前山果没。金人大至,欲以万众攻山后营。先生坞中兵不满千,召其众计曰:“虏则势盛,吾知数术,保以一箭破之。 ”其夕,虏砦山阿、先生使数十人各执鼓燧,如四山伏,约虏军噪扰,燔山击鼓为应。有谈经客愚甚,先生激使为虏装,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以二矢授曰:“夜中发矢而窜。 ”客如先生计,恇恇仅能发箭。虏营惊乱,顾见火光并起,鼓声四合,因溃自相攻杀数
30、百人,遂不敢复至。瓯浦薛某曰: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尝侍先生观弈,能为负棋,易置数子,以弱为强。外舅强先生弈,则曰:“先人尝以弈为废事,所不忍违。 ”走从问义理之辨,先生曰:“学者当自求之,他人之言善,非吾有。 ”走请终身诵服斯语。(有删改)【注释】本文是南宋哲学家薛季宣为其师袁溉所作的传记。免贡:没有考中刺:名帖,名片。恇恇:害怕,惊恐。薛某:“某”与下文的“走” ,均为谦辞,指作者。废事:耽误做事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莫而归莫:傍晚B. 励先生出关,薛翁因亦遁去遁:逃跑C. 天下兵荒甫起甫:始,刚D. 如四山伏如:到去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
31、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与金人及群劫抗吾与点也B. 其子晨以香出失其所与,不知C. 因以所学授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先生一见而出抢榆枋而止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于是不与邻里往来,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B. 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幕府里没有圆滑机巧的人,灾难可以免除了C. 窃虏号入宿虏酋帐下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并在首领的帐下过夜- 11 -D. 圣人之学不可复见,走于先生焉取焉(如果)圣人的学说不能再见到,我到先生那里学习什么呢12. 根据第二段内容,请用三个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答案】9. B 10.
32、D 11. B 12. 声名远扬(闻名遐迩) ,鸿儒硕学(博学多才) ,深居简出(真人不露相,神龙见首不见尾) ,不慕荣利(淡泊名利) ,洞若观火(洞见症结,高屋建瓴)【解析】【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能力。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中的词句。还有可以联想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此外,还要注意古代汉语中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B 项,遁:离开
33、。故选 B。【10 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 “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 “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项,与:跟,通/与:赞同;B 项,其:代词,他的/其:代词,指自己的;C 项,因:于是,就/因:通过;D 项,而:连词,表承接/而:连词,表承接。故选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
34、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要求选出“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项, “幕府无圆机之士,难乎免矣”应该翻译为:他幕府里没有灵活变通之人,免于灾祸就很难了!故选 B。【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信息,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 12 -阅读文言文。从文章筛选出能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句词,在结合文章中对人物言行的刻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本题要求根据第二段内容,
35、请用三个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这一人物的特点。题干已经划定了答题范围第二段内容,且要求“用三个词语从不同角度概括”薛翁人物的特点。仔细阅读第二段,根据“闻蜀薛先生名”可知远近闻名;“因不复事邻里,莫详其趋步”可知真人不露相,神龙见首不见尾;“子学已博,然寡要” “三见纵论六经,薛翁才有喜色”可知有才学,能洞见症结。答题时一定要注意概括角度不能重复,三个词语要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薛翁特点。【点睛】参考译文:袁先生,名溉,字道洁,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曾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避世隐居于颍州西面的山中。建炎初年,聚集乡民保卫家乡,与金人和劫匪对抗,屡次战胜他们。后来搬到蜀地富顺县居住。先生
36、当初跟从程颐、程颢先生学习, (就)听说了蜀地薛先生的名声。 (现在富顺县居住,)邻居家姓薛的老翁以卖香为生,他的儿子早上带着香出门,老翁就关上门等待儿子回来。儿子傍晚回来后,就不再和邻里有来往,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迹。先生怀疑他就是薛先生,准备了名帖去拜访,薛翁谩骂、不理睬他。先生本来就怀疑薛翁是薛先生, (现在更加确定了) 。隔了一天又去,同样不能接近,这样连续几天多次登门拜访,薛翁才高兴地见他。先生和薛翁讲话,薛翁不予回应;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先生谈论古今诸子百家学说,又没有得到薛翁的任何回应;第三次见面先生纵谈六经学说,薛翁脸上才有高兴的神色。薛翁说:“你的学问已经很广博了,却缺少要领。经书
37、是用来承载道的,言辞是用来阐明道的,哪用得着那么多呢!”先生说:“正像您所说,我一定会用心去领会道。 ”薛翁十分赞赏,于是把所学的教给了先生。过了一个多月, (薛翁)勉励先生离开四川,自己也就离开了富顺。先生离开四川到了夏口,岳飞一定要请他到幕府任职,先生和岳飞见了一面就出来了,不辞而别。他对朋友说:“岳公是武将,又拘泥古代礼法,他幕府里没有灵活变通之人,免于灾祸就很难了!”没多久岳飞就遇难了。先生就把家安到荆州,往来于夷陵、秭归等地,与士大夫交谈一定称赞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想法,然后调和、折中他们的言论,表现出温厚平和的样子,于是人们知道他是厚德的君子。当初,靖康之役后,天下兵乱刚起,先生
38、家是汝阴的望族。曾经有个客人拜访他家,先生观察到其举止样貌有异,就告诉父辈们说:“这个客人是坏人。 ”他让家人转移躲避。这天晚上客人果然带着贼寇来了,于是先生和乡社的义兵一起与贼寇殊死搏斗。后来众人想仗据前山自保,先生与他们争论,他们没有听。先生独自带领妻子儿女及士兵保卫山后。不久,- 13 -前山果然被攻陷。金人大队人马到来,想凭借万人之众攻打山后营垒。先生营垒中的兵士不足千人,他召集众兵士商量说:“敌人声势很大,我知道五行、占卜的学问,保证用一支箭打败他们。 ”那天晚上,金兵驻扎在山上,先生派数十人各自拿着鼓和取火的工具,到山周围埋伏,相约等到金兵慌乱起来,烧山击鼓作为响应。有个谈经客很愚
39、钝,先生鼓动他,让他换上敌人的衣服,窃取敌人的口令进入敌营,在敌人首领的帐中过夜,把两支箭给他说:“夜间射箭,然后逃跑。 ”谈经客按照先生的计策去做,惊恐得只能射(一支)箭。敌营惊慌混乱一片,看到山上火光燃起,鼓声四面八方传来,于是溃散,自相残杀的有几百人,于是不敢再到后山了。永嘉薛某说:(如果)圣人的学说无法再见到,我到先生这里来学习什么呢?曾经陪侍先生观棋,他善于下将要输掉的棋,改变几个棋子,棋局就能由弱变强。我岳父劝勉先生下棋,先生说:“我的先人曾说下棋耽误做事,我不忍违背。 ”我问先生义理的分别,先生说:“求学之人应当自己去探究,别人说得再好,不是你自己获得的。 ”我要终生记住并践行这
40、句话。(二)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背景介绍】:“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新唐书韩愈传节选。 )韩愈去潮州路上曾途径蓝田关口。13.
4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 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但自己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B.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 ,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C. 作者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 14 -作结。语中含酸,透露出为国言事,却落入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D. 本诗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现了诗美,
42、又不失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14. 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你认同吗?为什么?【答案】13. C 14. 不认同。颈联借景抒情,写出了 “云横秦岭” ,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 ,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无奈“马不前” 。的景象,景阔情悲,蕴涵深广。“云横”一句写出了作者贬谪路上的行路之艰和思乡之悲。 ”“雪拥蓝关”一语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 “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解析】【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
43、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 ,C 项,此联在章法上,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理解为穷途末路的悲凉和绝望不妥。应结合全文主旨理解。故选 C。【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到要赏析的诗句,仔细阅读,指出诗句运用的表达技巧,抓住诗句的关键内容进行赏析,本题题目是“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
44、你认同吗?为什么” ,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你认同吗,第二问,为什么。答题时,先说出自己的是否认同有人评价此诗颈联“纯作景语” ,然后结合颈联具体内容分析自己为什么持有该观点。本诗的颈联“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意思是: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本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 “云横秦岭” ,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 , “雪拥蓝关” ,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 、 “雪拥” ,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两句一回顾,一前瞻。 “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
45、,亦不见长安,何况天- 15 -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 “云横”一句写出了作者贬谪路上的行路之艰和思乡之悲, “雪拥蓝关”一语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环境恶劣。 “马不前” ,诗人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 “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所以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不是纯作景语,而是借助眼前之景来表达诗人对亲人、对长安、对朝廷的眷恋之情。答题时先点明不认同颈联“纯作景语”这一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自己持有该观点理由。【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
46、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三)默写背诵(共 5 分)15.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1)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痛心疾首的诗句是:_,_,_。(2)阿房宫赋中写出暴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答案】 (1). 自胡马窥江去后 (2). 废池乔木 (3). 犹厌言兵 (4). 奈何取之尽锱铢 (5). 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47、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窥、乔、犹、锱铢。【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48、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6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6 分)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专家指出,到 2025 年,中国将因肺癌病人达 100 万人而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这个消息让人噤若寒蝉。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举棋不定。在行贿物品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玉器、书画,这些东西对专家而言有可能
49、是无价之宝,对外行人来说可能一文不名。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瞻前顾后,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优柔寡断,犹豫彷徨。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此句是形容人们听到消息后吃惊的情形,不合语境。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使用正确。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困。此处是说没有价值,应改用“一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