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251KB ,
资源ID:93000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00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wdiet14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 -2018 学年第一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一级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 2B 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

2、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一、单选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A. 同姓亲族B. 异姓功臣C. 殷商后裔D. 先代贵族【答案】A【解析】从分封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亲族,故 A 正确;其他三类分封不是分封的主体,排除。2.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 个人观念淡漠B.

3、男尊女卑思想严重C. 宗法观念浓厚D. 儒家伦理道德强大【答案】C- 2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尊宗敬祖,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个人观念淡漠,故 A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故 B 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儒家伦理道德强大,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3.秦朝修建都城咸阳,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 ,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在本质上反映当

4、时A. 神化皇权 B. 皇权至上 C. 皇帝独尊 D. 具有天人感应思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独尊。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众星拱辰,屏藩帝都是强调皇帝为中心,是强掉皇帝独尊的地位,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神化皇权方面的信息,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体现出天人感应思想方面的文字,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皇帝的至上地位而非皇权至上,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独尊【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

5、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 ,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4.秦朝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答案】B【解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官制为三公九卿制。“三公”为分管监察的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辅佐皇帝处理政令的丞相与主管军事的太尉,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D 选项是地方长官,没有监察百官的职能。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 世代相袭- 3 -B. 考试选拔C. 地方推荐D. 中央任命

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的特点。【详解】秦朝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与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就是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故选 D。夏商周时期采取世官制,官员产生方式为世袭,故排除 A。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选拔,出现于隋唐时期,故排除 B。察举制是有地方向中央推荐,出现于西汉,故排除。【点睛】秦朝的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建立过程:春秋战国:开始出现, 秦朝时:在全国推广。 (注意:秦朝推广,春秋战国创立) 2.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与分封制相比,最大特点就是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6

7、.“郡县与分封混合的制度是否更利于王朝的稳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大致出现在A. 西周时期B. 秦汉时期C. 隋唐时期D. 两宋时期【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的特点。【详解】根据材料“郡县与分封混合的制度是否更利于王朝的稳固” ,地方制度中既有郡县又有分封的是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故选 B。【点睛】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一度影响到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是指郡县制、封国制(分封诸侯王国)并行。- 4 -7.中国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

8、谓和阶层。这种变化缘于A.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B. 实行察举制度C.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D. 科举制度兴起【答案】D【解析】科举制通过考试,以才学为标准选拔人才,将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故答案为 D 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ABC项。8.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完善于A. 秦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 5 -根据题意和图示信息可知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故 B 项正确。秦朝时期是三公九卿制,与图示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 A。宋朝是二府三司制、元朝是一省制,均与图示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 C。明朝废丞相

9、,权归六部,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均与图示三省六部制不符,排除 D。9.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可知,皇上同意让王锷兼任宰相,但被给事中李藩驳回了诏书,李藩行使的是封驳审议的职权,所以正确答案是唐朝的门下省。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是重要的决策部门,门下省掌封驳审议权,尚书省负责执行。宋朝的枢密院掌军权,所以 B 错;明朝是著名的特务机构,无驳回诏书权力,所以 C 错;清朝的军

10、机处的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封驳的权力,排除 D。10.“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 ,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 ”材料旨在说明A. 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B. 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C. 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D.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才能得出结论。【详解】根据材料

11、宋代以后, “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可- 6 -见分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选 A。宋监察机关沿袭唐,设御史台,材料中未涉及,故排除 B。宋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不是为分权制衡,目的是加强皇权,故排除 C。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特点:1)中央: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2)地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加强和完善。11.下列各项为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是A. 推行三公九卿制B. 确立三省六部

12、制C. 增设三司D. 设立内阁【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属于简单识记题。【详解】宋朝为加强皇权,增设“参知政事” (相当于副宰相)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权。故选 C。三公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故排除 A。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设立,故排除 B。内阁是明朝设立,故排除 D。【点睛】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增设“参知政事” (相当于副宰相)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权。注意:宋朝最高行政机构叫中书门下,长官称“同平章事” ,相当于宰相。最高军政机构是枢密院,长官称枢密使。12.宋史记载的“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

13、以佐邦治”的机构是A. 三司B. 政事堂C. 门下省D. 枢密院【答案】D- 7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该机构是枢密院,负责掌管军事,故 D 项正确。三司指的是盐铁、户部、度支,其长官称“三司使” ,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之事,排除 A。政事堂是指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与材料不符,排除 B。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与材料不符,排除 C。【点睛】本题以宋代二府三司制为切入点,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即可知道是枢密院。13.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皇帝,其目的是A. 提高办事效率B. 扩大统治基础C. 加强专

14、制统治D. 增强六部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初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明太祖废丞相,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后设内阁但不能统领六部百司,诸事尽听皇帝,这使得君主专制空前强化。C 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朝内阁制和六部14.明朝创设内阁制度,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健全地方行政B. 完善中央机构C. 削弱皇帝权力D. 强化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详解】明成祖(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制度。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决策和行政机构,不能制约皇权。

15、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选 D。【点睛】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措施1.废丞相: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阶段。导致皇帝- 8 -丛杂政务集于一身。2)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侍从顾问。2.设内阁:明成祖(明永乐帝)时设立内阁制度。内阁不是中央一级的决策和行政机构,不能制约皇权。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注意: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根本区别:内阁不能制约皇权,它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15.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其意是指A. 皇帝对宰相权力的限制

16、B. 南书房可以参与机要事务C. 清朝皇权专制的加强D.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重要【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设军机处的目的。【详解】根据材料“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 ”可见清雍正帝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是为加强皇权,故选 C。明清时期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故排除 A。南书房只是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故排除 B。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是军机处的特点,不是皇帝设置的目的,故排除 D。【点睛】清朝设置军机处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军机处。2.特点: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机构单简、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17、;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3.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6.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 9 -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 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A. 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B. 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C. 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D. 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出, 起居注的历史变迁反映出皇权越来越强大,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故 D 项正确;A、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8、;B 材料无法得出,排除。17.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直接有关的是A. 雅典人民思想活跃B. 小国寡民的城邦C. 古希腊民主传统D. 斯巴达人的威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城邦制度的特征是小国寡民,这也就能够实现全体公民在较短的周期内参加公民大会,因此 B 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与直接民主的形成无直接联系。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民主政治的摇篮城邦制度和直接民主18.公元前 6 世纪末,促使雅典民主制确立的执政官是A. 梭伦B. 克里斯提尼C. 伯利克里D. 亚历山大【答案】B【解析】【分析

19、】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详解】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雅典民主制度的确- 10 -立。伯利克里改革标志雅典民主制度进入黄金时期。故选 B,排除 A 和 C。D 选项与材料无关。【点睛】1)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 ,废除债务奴隶制;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社会等级;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四百人会议” ;建立陪审法庭。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建立 10 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建立十将军委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

20、扩大,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19.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了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群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A. 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B. 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政治质量C. 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D. 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

21、)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 ,可以看出雅典的原始的直接民主、群体决策并不能对政治家做出正确的评价;故选 B。A、D 两项材料中无法体现;D 项说法与材料不符。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的民主政治的评价20.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这里的“人民”是指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 雅典妇女C. 外邦人D. 奴隶【答案】A- 11 -【解析】雅典公民才有民主权力,公民是指本邦成年男子,故 A 正确;其余三项均没有民主权利。21.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

22、A. 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B.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 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D. 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作用。【详解】 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结合材料“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应选择 C,排除 B。A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十二铜表法是奴隶制性质的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但不能说由平民制定,故排除 D【点睛】 十二铜表法时间:公元前 449 年颁布。原因: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推动;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清晰,审判和量刑有法可依。意义:积极性: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3、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局限性: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根本上还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22.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 “如果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伙计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伙计。 ”这反映了罗马法A. 倡导公开公正B. 重视物权保护C. 关注人身安全D. 强调诉讼程序【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罗马法对私有财产是十分重视的,体现出对物权的保护,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思想;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物品的态度,而不是人身安- 12 -全;D

24、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诉讼程序的内容。23.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A. 习惯法的形成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C. 公民法的形成D.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订【答案】D【解析】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时期颁布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 D 正确;A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B 是第一部成文法;C 是按照适用范围不同划分法律。24.据财经 2017 年 5 月 3 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A.

25、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 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C. 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D. 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答案】C【解析】据材料“议会解散后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内阁制下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故 C 项正确;英国是君主是虚,立宪为实,故 A 项错误;英国首相无权解散上议院,故 B 项错误;英国国王没有制约首相实权,故 D 项错误。故选 C。25.依据美国 1787 年宪法,总统拥有A. 立法权B. 财政预算权C. 司法权D. 行政权【答案】D- 13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详解】美国 1787 年宪法按三权分立的原

26、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最高立法权归国会,有参政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故选 D。排除了 A 和 C。财政预算由总统准备和提交国会,由国会审核,故排除 D。【点睛】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确立联邦体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增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最高立法权归国会,有参政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26.为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美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A. 实行三权分立B. 建立联邦制C. 确立

27、民主共和D. 实行总统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其特点是分权与制衡,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联邦制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符合材料,故 B 项错误;民主共和也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总统制也不能完全体现分权与制衡,故 D 项错误。故选 A。27.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 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答案】D【解析

28、】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依据所学可知,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而美国的联邦制是两者的有机结合。A 项表述不全面;B 项材料并未体现;C 项错误,不合史实。所以应选 D。- 14 -28.1935 年 5 月 27 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效。1936 年 1 月 6 日,又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反宪法。最高法院创立 140 年中,总共宣布废止的法律不过 60 种,但当时不过一年,美国最高法院竟一口气把罗斯福的新法取消了 11 种之多。这表明美国:A. 工业复兴收效甚微B.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C. 联邦权力遭到削弱D. 实行分权制衡原则【答案】D【

29、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详解】材料中“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无效”属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牵制。故选 D。三权分立下,立法、行政、司法、分属不同部门,不存在谁权力大谁权力小的问题,故排除 B。A、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确立联邦体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增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最高行政权归总统;最高立法权归国会,有参政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为最高法院。29. 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 资产阶级革命的

30、爆发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C. 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答案】D【解析】1875 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选 D 项。1789 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仍是君主制,不选 A 项;1792 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但是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不选 B 项。在此后的七十多年间,政权在两者间反复易手,不选 C 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30.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意志统一的完成是通过- 15 -A. 王朝战争

31、B. 社会革命C. 工人起义D. 革命暴动【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统一的方式。【详解】德国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的,故选 A。【点睛】德国的统一背景19 世纪中期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几十个邦各自为政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统一的呼声日益强烈; 普鲁士邦国专制色彩浓厚,经济、军事实力强大。方式:自上而下的三次王朝战争领导:普鲁士邦国的宰相俾斯麦结果:1871 年德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第 31 题 26 分,第 32 题 14 分)31阅读下列材料31.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6 -请

32、回答:(1)据材料 1 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及特点。 (2)材料 2 体现了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如何防止独裁暴政的? 【答案】 (1)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特点:终身制、世袭制、皇权至高无上;希腊:民主政体。特点:直接选举、法律至上、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原则:三权分立。(3)1787 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权;同时规定三权分立,彼此间相互制约;又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从而防止了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人权力过大而形成专制。【解析】(1)通过图

33、片中皇帝位于金字塔顶端,说明了中国是君主专制政体。结合所学知识,从皇权专制、任期、继承等方面回答特点。通过图片中希腊政体的描述,得知希腊是民主政体,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特点是直接选举、法律至上、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结合材料二中的图片可知,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结合所学知识,从三权分立的各个机构的权力、民主选举的方式和任期制等方面分析得出答案。32.妥协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

34、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 ,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材料二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由“光荣革命”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请回答: - 17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宪法在国家结构方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及其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35、识,指出“融合的手段”及“崭新制度”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答案】 (1)结果:联邦制。依据:宪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2) “融合手段”:光荣革命;“崭新的制度”:君主立宪制。(3)认识:妥协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平稳确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妥协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解析】(1)本题据材料一“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并计划实现在即可从联邦制的角度分析美国宪法在国家结构方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再从宪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回答其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2)本题根据材料二“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光荣革命的角度指出“融合的手段” ;再从君主立宪制的角度指出“崭新制度” 。(3)本题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民主政治的平稳确立、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等方面回答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