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813KB ,
资源ID:93075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07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一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选项中的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 速度、位移、加速度B. 速度、加速度、路程C. 位移、时间、路程D. 路程、加速度、时间【答案】A【解析】【分析】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详解】A、位移、速度和加速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 A 正确;B、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故 B 错误;C、路程和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故 C 错误;D、加速度

2、是矢量,路程和时间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标量,故 D 错误。【点睛】矢量与标量的区别是:矢量有方向,标量没有方向,可结合物理量方向特点进行记忆。2.高德是中国领先的数字地图内容、导航和位置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某人欲驾车去南通狼山风景名胜区旅游,高德导航地图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 -A. 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不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B. 图中显示的“1 小时 9 分”是指时间间隔C. 备选方案二路线中的“68 公里”是指位移大小D. 沈海高速公路限速 120 km/h,指的是车辆行驶过程中平均速度不能超过该值【答案】B【解析】【详解】A、在研究汽车在地图上的实时位置时,汽车

3、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故 A 错误;B、图中显示“1 小时 9 分”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时间,故 B 正确;C. 备选方案二路线中的“68 公里”是指路程,故选项 C 错误;D. 沈海高速公路限速 120 km/h,指的是车辆行驶过程中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能超过该值,故选项 D 错误。【点睛】题考查质点、位移与路程、质点、时间、时刻、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等,对于物理学中相近知识点要注意准确理解,掌握它们的区别和联系。3.扎比瓦卡(俄语意为“进球者” )是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吉祥物,该吉祥物以西伯利亚平原狼为蓝本,如图所示若足球被“扎比瓦卡”踢到空中,足球飞行时受到

4、的力有- 3 -A. 脚对球的作用力B. 重力、脚对球的作用力C. 重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D. 重力、脚对球的作用力、空气对球的作用力【答案】C【解析】【详解】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和空气对球的阻力作用,故选项 C 正确,- 4 -选项 AB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受力分析,注意足球在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对球没有作用力。4.下列各组力中,合力可能为零的是A. 3 N,4 N,8 NB. 1 N,3 N,5 NC. 4 N,7 N,8 ND. 2 N,6 N,9 N【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 先求出前两个力的合力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两个力的范围内,则三力平衡,合力为零,不在合

5、力范围内,则合力不能为零,小球不能平衡;【详解】A、3N 和 4N 的力的合力取值范围是 1NF7N,故不可能与 8N 的力合成为零,故A 错误;B、1N 和 3N 的力合成时取值范围是 2NF4N,故不可能与 5N 的力合成为零,故 B 错误;C、4N 和 7N 的力的合力取值范围是 3NF11N,当两力的合力为 8N 时,方向与第三个力方向相反时,它们三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故 C 正确;D、当 2N 和 6N 的合力取值范围是 4NF8N,故不可能与 9N 的力合成为零,故 D 错误。【点睛】三力合成时合力能否为零可以借助三角形法则,只要表示三个力的三条边能组成三角形,则三个力的合力可以为

6、零。5.一汽车在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刹车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x12 t3 t2,则它在3 s 内行驶的位移大小等于( )A. 9 mB. 12 mC. 15 mD. 24 m【答案】B【解析】根据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x12 t3 t2可知汽车刹车时的初速度 v012 m/s,加速度- 5 -a6 m/s 2,根据速度与时间关系 v v0 at 可得:汽车刹车用时 ,即第 3 秒已停止,3 s 内位移等于 2 s 内位移,它在 3 s 内行驶的位移大小 x122 m32 2m12 m,故 B正确,ACD 错误;故选 B。6.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 v t

7、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比乙早运动 10 sB. 乙的加速度大小为 1 m/s2C. 在 t20 s 时,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D. 在 t30 s 时,乙追上甲【答案】D【解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在零时刻就开始运动,乙在 时刻开始运动,即甲比乙早运动10 s,故选项 A 正确;B、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 ,故选项 B 正确;C、乙在 t=10 s 时才开始运动,在 t=20 s 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比乙运动快,甲在乙的前方,两者距离逐渐增大,20s 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在t=20s 时刻两者距离最大,故 C 正确;D、

8、时,甲的位移为 ,乙的位移为 ,所以时,乙还没有追上甲,故 D 错误。- 6 -【点睛】本题既考查理解速度图象的能力,也考查分析两物体运动情况的能力,注意在追及问题中,往往两物体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或最近。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计 30 分,每个选择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7.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橡皮条的一端 P 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某一确定的位置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应选用秤钩对拉时示数相等的两只弹簧测力计B

9、. 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C. 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F1、 F2应接近量程D. 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可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另一位置 O【答案】AB【解析】【详解】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应选用秤钩对拉时示数相等的两只弹簧测力计,此时两只弹簧测力计读数才能准确,故选项 A 正确;B、本实验是在水平面作力的图示,为了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故 B 正确;C、实验是通过作图得出结果,故在不超出量程的情况下为了减小误差应让拉力尽量大些,但是不一定接近量程,故 C 错误;D、合力与分力效果相同

10、,所以在同一次实验中 O 点的位置不允许变动,即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还是要把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拉到同一位置 O,故选项 D 错误。【点睛】本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解答实验的出发点为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明确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同时注意应用所学物理基本规律解决实验问题。8.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 t 内通过的位移为 x,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7 -A. 不可求出物体在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B. 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C. 可求出物体经过 t/2 时刻的瞬时速度D. 可求出物体通过 x/2 位移时的速度【答案】

11、C【解析】平均速度为 x/t,A 错;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C 对;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为 ,初速度和末速度都不知道,无法求出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D错;也求不出加速度,B 错;9. 在塔顶上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抛出点为 A,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0 m不计空气阻力,设塔足够高则物体位移大小为 10 m 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可能为( )A. 10 m B. 20 m C. 30 m D. 50 m【答案】B【解析】若在抛出点上方,有两个位置,可能是上升 10m,即路程为 10m,也可能是到最高点后返回10m,即路程为 30m;若在抛出点下方,则抛出后回到抛出点又向下

12、运动了 10m,故路程为50m,ACD 正确10.CRH(China Railways High-speed)中文意为“中国高速铁路” ,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中国高速铁路系统建立的品牌名称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阶段,列车的加速度 a、速度 v、位移 x、时间 t 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有- 8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列车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写出速度与时间、位移的关系式即可分析;【详解】A、由题可知,该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的直线,而且加速度

13、恒定不变,即加速度不随时间发生变化,故选项 ACD 错误;B、根据运动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公式 可知,位移 x 与时间 t 为二次函数关系,故选项 B 正确。【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明确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等物理量的关系,根据其表达式分析。11.如图所示,一光滑球放在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当保持挡板竖直,斜面倾角 由图中角度逐渐减为零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受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的弹力逐渐减小B. 斜面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C. 挡板的弹力逐渐减小- 9 -D. 挡板的弹力先增大后减小【答案】AC【解析】【分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分析图,由平衡条件求得

14、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大小和挡板对小球的支持力,即可得解;【详解】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分析如图:由平衡条件得斜面对球的支持力大小 ,故当 减小时 逐渐减小;挡板对小球的弹力 ,当 减小时 逐渐减小,故选项 AC 正确,BD 错误。【点睛】本题关键是对小球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并运用函数法分析,也可以用图解法。12.如图所示,作用于 O 点的三个力平衡,其中一个力大小为 F1,沿- y 方向大小未知的力F2与+ x 方向夹角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力 F3不可能在第三象限B. 力 F3可能在第二象限的任意方向上C. 力 F3与 F2夹角越小,则 F3与 F2的合力越

15、小D. F3的最小值- 10 -【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若物体平衡,则根据 的分力效果:有 x 正方向和 y 正方向的分力,因此 要平衡这两个分离,即可,所以 不一定在第二象限,例如可以沿 x 轴负方向, 。但 3 不能任意方向,不能再 反向延长线一下, 。不管力 与 夹角多小,其合力都应该与 等大反向,AC错误,B 正确;所以。根据矢量三角形, 、 、 构成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即代表平衡,所以直角边时 最小,最小值 ,D 正确考点:矢量三角形三、简答题:本题共 2 个小题,每空 3 分,共计 21 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3.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装置

16、如图甲所示,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伸长的长度 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钩码个数 0 1 2 3 4 5 6 7弹力 F/N 0 1.0 2.0 3.0 4.0 5.0 6.0 7.0弹簧伸长的长度 x/cm 0 2.00 3.98 6.02 7.97 9.95 11.80 13.50甲 乙(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中作出 F x 图线_(2)1676 年,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了 F=kx 这个规律,现叫做胡克定律 式子中的 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弹簧本身的属性,由弹簧自身的长度、粗细、材料等- 11 -因数决定根据 F x 图线,该实验

17、所用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胡克定律是力学的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其实际表达式为 F = kx,式中负号表示_为了方便,平时进行弹簧弹力计算时,我们不需要写出负号【答案】 (1). (2). 50 (3). 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解析】【分析】(1)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 F-x 图象;(2)根据胡克定律进行分析,明确图象斜率表示劲度系数;【详解】 (1)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 F-x 图象,如图所示;(2)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则可知 ;式中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但是为了方便,平时进行弹簧弹力计算时,我们不需要写

18、出负号,根据拉伸和压缩来判断弹力的方向。【点睛】本题考查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实验原理,根据相应规律得出表达式,然后讨论方向即可。14.某兴趣小组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12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应调节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B砝码和砝码盘质量应远大于小车的质量C平衡摩擦力时砝码和砝码盘应通过细线与小车相连接D当改变砝码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在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时,小李同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纸带左端与小车相连,则应将平板的倾角适当_(选填“增大”或“减小” )些(3)实验中得到如图

19、所示的一条纸带, A、 B、 C、 D、 E 为 5 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 xAB4.22 cm、 xBC4.65 cm、 xCD5.08 cm、 xDE5.49 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 50 Hz,则打纸带上 C 点时,小车瞬时速度大小 vc=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 a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 AD (2). 减小 (3). 0.49 (4). 0.43【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注意事项即可判断;(2)根据平衡摩擦力的步骤即可判断;(3)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

20、间内的平均速度,根据逐差法求得加速度;【详解】 (1)A在实验中细线的拉力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所以应调节滑轮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故 A 正确;B以整体为对象: ,则小车的加速度为: ,当 可以近似认为,所以砝码和砝码盘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 B 错误;C平衡摩擦力时要求小车不受绳子拉力时能匀速运动,所以此时不能加砝码和砝码盘,但- 13 -需要将纸带等连接好,故 C 错误;D平衡摩擦力时: ,公式前后都有 可以消掉,所以当改变砝码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 D 正确;(2)从图中可以看出,间距变大,所以小车做了加速运动,即 ,要使小车做匀速运动,此时需要减小斜面的倾角;(3)计数点之间

21、的时间间隔是 ,利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利用逐差法得: 。【点睛】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尤其是理解平衡摩擦力的操作和要求的含义,同时要提高应用匀变速直线的规律以及推论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练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四、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共计 25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 GA=20N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A=0.4,使这个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 F

22、为多少?如果再在木块 A 上加一块重为 GB=10N 的木块 B,B 与 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B=0.2,那么当 A、B 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 A 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少?此时木块 B 受到木块 A 的摩擦力多大?【答案】8N ;12N0【解析】【详解】未放上木块 B 时,F N=GA=20N,桌面对 A 的摩擦力为:F f1= AFN= 1GA=0.420N=8N拉力 F=F f1=8N加上木块 B 后,F N=GA+GB=20N+10N=30N,桌面对 A 的摩擦力为:F f1= 1F N= 1(G A+GB)=0.4(20+10)N=12N拉力 F=F f1=12N- 14

23、-由于 A、B 两木块间无相对运动,所以 A、B 两木块间不产生摩擦力,即 B 受到的摩擦力Ff2=0。【点睛】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要抓住匀速运动解题,特别注意,加上木块 B后,A、B 两木块间无相对运动,所以 A、B 两木块间不产生摩擦力。16.高楼装点了城市,节约了城市土地,但高空坠物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若在某高楼的竖直墙面上悬挂了长 L=15 m 的一竖直杆,竖直杆的下端到地面的距离 H=20 m,现从悬点处断开,使杆由静止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求:(1)杆的下端接触地面时的速率 v;(2)从杆开始下落至下端接触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整个杆通过位于杆下端

24、正下方 h=5 m 处的 A 点所用的时间 t【答案】 (1) v=20m/s (2) =10m/s (3) t=1s【解析】【分析】(1)根据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即可求解;(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即可求解;(3)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以及时间关系即可求解;【详解】 (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得: ,解得: ;(2)根据运动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为: ,解得: ;(3)设从杆开始下落至其下端到达 A 点的时间为 ,则有:设从杆开始下落至其上端到达 A 点的时间为 ,则有: 整个杆通过 A 点所用的时间 ,解得: 。【点睛】关键知道杆通过 A 的过程为杆的下边到达 A 点,到杆的上端离开 A 点的过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