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698KB ,
资源ID:93085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08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1、- 1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 30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诗经我将:“我(周武王自称)将我享(上供、献祭品) ,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享用祭品)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A. 大兴礼乐加强集权B.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 家国一体局面形成D. 宗法观念不断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夏商周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2、从材料中的“维天其右(保佑)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等信息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特点。故答案为 B 项。西周时期还没有实现集权,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通过宗法制所形成的家国一体的局面,排除 C 项;材料主要不是反映宗法制度,不能体现宗法观念不断加强,排除 D 项。2.下图为“许”姓图腾, “以国为氏” 。 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称为许文叔。与许姓起源有关的制度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 2 -C. 礼乐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材料“以国为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表明许姓起源与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关,故 B

3、 项正确;A 项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C 项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D项是元朝开始实行的。点睛:材料“以国为氏” “周武王克商后,封伯夷的后人文叔于许国”表明许姓起源与西周的分封制度有关,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即可。3.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分封制的混乱C. 反映了

4、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D. 抨击了一夫多妻制度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在实际运作中,继承人可以根据国君的喜好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并非严格执行,这样就会导致对王权的争夺。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否认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反映的是在嫡长子继承制没有严格执行下的特殊情况,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分封制的内容,排除 B 项;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在国君继承人选定过程中的斗争,排除。4.西方某学者说:“我们现在理解的现代国家元素,在公元前 3 世纪的中国业已到位。其在欧洲的浮现,则晚了整整一千八百年。 ”该学者评论的是A. 周代的分封制B. 秦朝的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 元

5、朝的行省制【答案】B- 3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 3 世纪” 。结合所学,分封制盛行于西周,行省制始于元朝,时间均不符,排除 AD;郡国并行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C,选 B。5.哈佛中国史:“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A. 侯国B. 郡县C. 中书省D. 行省【答案】D【解析】【详解】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北京及其周边由中书省管辖,其他地方归行省管辖。故答案为 D 项。元朝时期没有侯国,排除 A 项;元朝时期没有“郡”一级行政单位,排除 B

6、项;元朝时期中书省只管辖大都附近被称为“腹里”的地区,排除 C 项。【点睛】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对地方的管辖包括三种类型:中书省直接管辖大都附近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西藏、青海和四川一部分设立宣政院辖地,由中央机构宣政院管辖;其他地区设立行中书省进行管辖,简称行省或省。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设立九品中正制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隋唐时

7、期形成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形成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故- 4 -答案为 C 项。秦朝统一后,废分封,置郡县,排除 A 项;魏晋南北朝时期设立九品中正制,排除 B 项;科举制是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 D 项。7.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 ”这一举措A. 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矛盾 B. 使得君主专制走向顶峰C. 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 D. 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

8、省六部制。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可知五花判事“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失误,C 符合题意;A 表述错误;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走向顶峰,B 错误;D不符合材料“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抓住关键信息“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即可。8.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 。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结束了贵族体制B. 科举制推动社会阶

9、层流动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了成热D. 察举制扩大官吏人才来源【答案】B- 5 -【解析】【详解】从示意图反映的进士中父辈三代不士者占三分之二以上,并且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等信息来看,说明较多的进士出身平民,这一现象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答案为 B 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即已结束了贵族体制,排除 A 项;唐朝时科举制达到完善,走向成熟,排除 C 项;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选官方式,不是察举制,排除 D 项。9.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10、。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 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C.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 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内阁“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来看,内阁并非完全按照皇帝旨意行事,能够坚持自己的意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故答案为 B 项。内阁权力不可能高于皇权,排除 A 项;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明朝皇权没有弱化,排除 C 项;内阁不是法定的决策机构,排除 D 项。【点睛】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的旨意而定,票拟是否

11、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10.清代军机大臣每日清晨五、六时之际便要晋见皇帝,依次长跪,陈述和商讨军国大事,对呈文进行复核、审定,撰拟谕旨下达。谕旨分两类:一类是明发“上谕”或“明谕” ,交内阁抄发给有关衙门和官员办理;一类是或“密谕” ,不经过内阁,直送某省某官开拆。由此推断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 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B. “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 确保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D. 增强保密性并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 6 -【解析】军机处最大特点决策封闭,材料中说明军机处“陈述和商讨军国大事,对呈文进行复核、审定,撰拟谕旨下达”避开了多人参与政治,有力得加强了君主专制,故 C 项

12、正确;军机处处理军务是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目的,故 A 项错误;军机处的权力来源于皇帝,显然不是“敲打”,故 B 项错误;D 属于军机处的特点,不是主要目的,故 D 项错误。点睛:军机处的特点:简、勤、密、速简就是机构人员十分简单,不像内阁人员庞杂。军机处全部办事人员至多不过三四十人。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勤;速就是办事效率高。军机处一切由大臣、章京办理,皇帝有旨得随时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又有“廷寄”制度,由军机处交兵部直接发出,或采取日行三百里的“马上飞递” ,或注明行四、五、六百里,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加快了办事速度。最后就是密,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

13、臣时,连太监都不得在侧。军机大臣不得擅交臣僚,为密。11.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周恭王三年,贵族裘卫用玉器和礼服从贵族矩伯手里换得 1300 亩田,并通过执政大臣进行了授田仪式,办理了换田手续,刻于青铜器上作为凭证。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A. 贵族权重,世袭制巩固B. 田地交换,井田制动摇C. 田地买卖,私有制确立D. 王室衰微,礼乐制崩溃【答案】B【解析】【详解】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不允许买卖,因此材料中的田地交易表明井田制已经动摇。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涉及世袭制,排除 A 项;换田之后田地的性质没有确定,不能说明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礼乐

14、制度,排除 D 项。12.“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 ”诗中所咏的农具是- 7 -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来看,该农具应为水利灌溉工具。筒车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D 项。A 项为曲辕犁,B 项为耧车,均不是灌溉工具,排除;C 项翻车是灌溉工具,需用人力,与材料反映的“大法轮” “老农用不知”等信息不符,排除。13.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A.

15、是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B. 属于唐朝的水力灌溉工具C. 在东汉时期广泛使用D. 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来看,这种铁犁已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故答案为 D 项。材料反映的是翻土工具,不是播种工具,也不是灌溉工具,排除 A、B 项;安装犁评的曲辕- 8 -犁在隋唐时期出现,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16、,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14.元代时,中国的棉纺织技术与近代英国一样都进行了技术革新,但在中国没有引发与英国相同的革命性效应,反而为自闭创造了条件,其根源是中国A. 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B. 农民的购买力低下C.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D. 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提高了生效效率,但是由于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占据主导地位,该技术强化了耕织结合的议案小农经济,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购买力的情况,无法推断出农民的购买力低下,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而是强调纺织技术革

17、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排除 C。材料强调纺织技术革新深受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的影响,没有涉及长途贩运呈现萎缩的信息,排除 D。15.“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足够大的鼓风能力,足够大的炉子,是炼出生铁的必要条件.”材料中描述的“它”出现在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它加大了风量,提高了风压,增强了风力在炉中的穿透能力。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可知是汉代的鼓风冶铁技术,所以答案选 A;在冶铁历史上,唐代已经能够对铁件进行打磨、切削,所以排除 B;宋代已经开始使用煤冶铁来提高质量,所以排除-

18、9 -C;明清时期则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所以排除 D。16.“内丘白瓷瓯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上述诗文所描绘瓷器的成熟烧制始于A. 东汉时期B. 北朝时期C. 唐朝时期D. 北宋时期【答案】B【解析】“内丘白瓷瓯”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说明的是白瓷。我国最早白瓷成熟烧制始于北朝时期,B 正确;东汉时期出现瓷器,A 错误;唐朝瓷器格局是“南青北白” ,C 错误;北宋时期是五大名窑产生时期,不符合题意,D 错误。17.唐代商贸繁荣,商人生活就成为文人笔下常用的题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

19、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市场设置不再受地点限制民族间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是重要的商业城市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来看,说明民族间贸易往来频繁;从“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来看,长安城是重要的商业城市。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B 项。唐朝时期还没有出现商帮,当时还没有打破商业活动地点上的限制,说法错误,排除含有或的 A、C、D 项。【点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选基顺藤- 10 -摸瓜法等。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

20、答。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选基顺藤摸瓜法,即根据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以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18.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 “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从中可以得出A. 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废除C.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D. 城市功能开始发

21、生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宋太祖继承了周世宗的允许在汴河两岸建立商店的政策,以及“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来看,北宋初年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故答案为 C 项。A 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宋朝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北宋时期官府废除对交易活动的管理,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功能的变化,排除 D 项。19.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 11 -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

22、容可知,严格限制外商只能在广州一口经商,同时限制条件比较多。所以正确选项为 D。A 项错误在于断绝二字。B 选项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内容关联度不大。重农抑商主要在于限制国内的商业活动。C 选项中禁止民间贸易往来就不会允许广州通商。而且从材料来看并未要求外商不能与民间交往,故错误。20.战国时期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甚至像齐伐燕这样的重大决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A. 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B. 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C. 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D. 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答案】D【解析】由材料“向孟子问政” “向孟子征求意见” “齐宣

23、王还尽量挽留他”可知,齐国统治者对士阶层采取宽容政策,也说明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士阶层社会地位较高,故 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齐宣王之前的学术氛围,也就无法体现由“严”到“松”的过程,故A 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齐宣王与孟子政见的不同,无法体现孟子思想在齐国是否受到排斥,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齐国统治阶级对士阶层的政策,不能推出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故 C 项错误。点睛:“向孟子问政” “向孟子征求意见” “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士”阶层的社会地位。21.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

24、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 宣扬复古守礼B. 肯定汤武革命C. 追求仁政德治D. 主张重构秩序【答案】D- 12 -【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被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抱负的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孔子批评管仲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 ,可见双方都强调君臣相处要遵循正常的秩序,故选 D。材料没有涉及礼制问题,排除 A;汤武革命是指仁德的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材料没

25、有体现孔孟主张仁德的相关信息,排除BC。故选 D。易错项分析:本题易错项为 B。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应恪守的原则,但当君不听臣谏时臣子可离开君主,当臣子离开国君时,也就无所谓再安其位、守其职了。22.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A. 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B. 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 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D. 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答案】C【解析】“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说明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26、C 正确;A、B 和 D 错误。23.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B. 道家C. 儒家D. 法家【答案】B【解析】“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属于道家,故 B 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材料,故 A 错误;儒家主张仁、礼,故 C 错误;法家主张严刑- 13 -酷法,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反对人为的角度理解,再对比各家学派的主张,即

27、可进行正确判断。24.董仲舒曾对汉武帝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又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寄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上述观点A. 迎合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 B. 体现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需要C.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儒学新体系 D. 完全背离民本思想走向消极反动【答案】A【解析】材料“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它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 A 项正确。B 项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C 项指的是

28、宋明理学;D 项走向消极反动说法错误。故 BCD 排除。25.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B.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 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 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

29、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 B 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26.古代某学者说:“我今说个,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 14 -宗旨。 ”材料中“”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 C. 知行合一 D. 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根据“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 ,可知材料反映善行与善念是一致的,属于心学知行合一的观点,故 C 正确;材料与天人感应、格物致知、经世致用无关,排除 ABD。27.黄

30、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到:“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这反映出他的政治设想是A. 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B. 君主应该利用学校培养人才C.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政治D. 恢复宰相与君主共议国事传统【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 ,企图通过加强法治、加强学校舆论,通过士人参政分享国家政治权利来限制君权,故 A 项正确;C 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但不主张推翻君主专制;B 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主旨

31、;D 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点睛:材料“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天子应该“公其是非于学校”是解题的关键信息。28.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 ;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 。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 普罗泰格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A- 15 -【解析】【详解】智者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都是相对的;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普罗泰格拉是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材料中的观点

32、最接近。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均不属于智者学派,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 项。29.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 ,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A.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B. 文艺复兴歌颂自然与人性C.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D.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肯定人、肯定人性,歌颂自然与人性,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不涉及软弱性,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古希

33、腊罗马文化是维护奴隶主专制统治的,没有反专制色彩,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后仍然有神学世界观,文艺复兴并未摧毁神学世界观,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内涵歌颂自然与人性。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人”文主义者, “人”文主义者当然是要歌颂自然与人性。30.马丁路德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并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经大量刊行。这一现象A. 弱化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宗教信仰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C. 开始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D. 直接推动德意志地区的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

34、中的“把圣经翻译成德文而广为流传。此后,各种民族语言版本的圣- 16 -经大量刊行”来看,这一做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答案为 B 项。马丁路德的做法是为了否定教会权威,不是弱化宗教信仰,排除 A 项;宗教改革运动开始打破人们对罗马教会的迷信,不是打破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束缚,排除 C 项;D 项“直接推动”束缚错误,马丁路德的做法有利于德意志地区的统一,排除。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本部分共 5 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31.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统领

35、百官,处理政事。【答案】错误【解析】【详解】秦朝御史大夫的职权是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胡三省所说是御史大夫的监察职权,秦朝统领百官处理政事的是丞相。因此本题说法错误。32.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形成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答案】正确【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隋唐的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打破了特权垄断局面,扩大了选拔的范围,加强了中央集权。33.官营手工业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产品大多精美,产品面向市场,因此,在明中叶以前,长期

36、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因此, “大家争相购买”的说法是错误的。34.自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其他学派的思想就销声匿迹了。【答案】错误【解析】- 17 -尽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他学派的思想是仍然存在的。例如,汉代是外儒内法,法家思想仍然是存在的而非销声匿迹了。35.西方人文主义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其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答案】错误【解析】苏格拉底和智者运动是同时代的,但苏格拉底不是智者学派的代表,故本题错误。三、材料解析题:本部分共 2 题,每题 10 分,共

37、20 分。36.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为了统治的需要,历代统治者设计出各种政治制度。请阅读下列史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前代国柞(Zh,国柞指国运)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封建之法,实可遵行。唐会要封建杂录上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

38、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哪种政治制度,并概括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3)据材料三,指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还有哪些机构?(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答案】 (1)政治制度:分封制。理由:西周时期实行分封,统治时间长久;秦朝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 18 -(2)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任用有才之人管理百姓(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3)原因:行省权力大

39、而不专;采取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机构:宣慰司和宣政院。(4)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制度。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等方面来分析。【详解】 (1)从材料“封建之法,实可遵行”中可以分析出材料一主张施行分封制度;根据材料“前代国柞,所以长久者,莫不封建诸侯” “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中可以分析第二小问的答案。(2)从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 “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中可以概括从答案。(3)从材料“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中可以概括出行省制的实施能加强

40、中央集权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代在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时,设置了宣慰司和宣政院。(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意图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独立性。37.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王朝的政策相关,而政策的变化又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 材料三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 19 -渐发展

41、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四 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五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 57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一模式产生于什么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2)材料二的图一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据

42、材料三、四说明明清时期商品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有哪些?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答案】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或封建土地私有制) 。(2)图一生产工具:铁犁牛耕。内在联系: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新现象:材料三: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四:出现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4)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或闭关锁国政策) 。 (全写)消极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4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状况。从小农经济的特点、商业发展的状况、经济政策等方面来分析。- 20 -(1)从材料“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中可以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所有制。(2)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一是铁犁牛耕。图一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商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3)从材料“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 “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中可以分析材料三出现了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材料“市镇的数

44、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反映出一批繁荣的工商业城镇的出现。(4)材料“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些政策的实施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四、问答题:本部分 1 题,10 分。38.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有哪些?同时期的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又有哪些主张?(2)西汉的教育举措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45、。汉武帝规定的教科书是什么?其灌输的主流思想是什么?(3)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什么?此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什么?(4)14 世纪的西方社会一些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希腊学院” ,讲授希腊辉煌的历史文明和文化等,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中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谁,此运动的实质是什么?【答案】 (1)贡献:首创私人讲学,打破教育被官府垄断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六经” ,成为儒家经典。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2)教科书:儒家经典(或五经) ;主流思想:儒家思想。(3)教科书:四书章句集注 ;官方哲学:理学。(4)

46、彼特拉克;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21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和西方的人文主义,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孔子对文化教育的主要贡献有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整理“六经” 。结合所学可知,同时期的西方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美德即知识。(2)联系所学可知,汉武帝规定的教科书是儒家经典。联系所学可知,其灌输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3)联系所学史实可知,南宋以后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此后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理学。(4)联系所学可知,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特拉克;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