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 10 月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稳态的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 所有稳态都是相对的C. 所有稳态的维持都依赖于体液调节 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
2、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反射弧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并不是所有稳态的调节都是通过神经调节的,如机体酸碱度的调节没有神经调节,A 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B 正确;不是所有稳态的维持都依赖于体液调节,如机体散热的调节只有神经调节,C 错误;稳态的调节中枢大多数在下丘脑,D 错误。2.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中含有代谢废物、气体、激素、血红蛋白等- 2 -B.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C.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
3、【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组织细胞;是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详解】图中为血浆,含有代谢废物、气体、激素、血浆蛋白、钠离子等,而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A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B 错误;组织液中的物质可以进入淋巴,而淋巴中的物质不能进入组织液,C 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则毛细血管动脉端处的氧气浓度高于毛细血管静脉端处,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内环境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
4、图中各数字代表的体液的名称,并能够区分不同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种类。3.在下列调控机制中,不能使胰岛 B 细胞兴奋的是A. 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 B. 下丘脑中有关神经兴奋C. 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减少 D. 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血液中的血糖浓度过高能直接使胰岛 B 细胞兴奋,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A正确;血糖浓度升高
5、会使下丘脑的副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胰岛 B 细胞兴奋,B 正确;垂体不能对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行调节,C 错误;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D 正确。4.运动员在参加激烈比赛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3 -A. 产热增多使体温暂时升高,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B. 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C.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 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抗利
6、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如碳酸和乳酸钠) ,能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能升高血糖浓度,它们共同调节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详解】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能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而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A 正确;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B 错误;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碳酸氢钠(缓冲物质)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C 正确;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
7、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D 正确。5.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是高级中枢,也是低级中枢B. 运动性语言中枢(W 区)受损的患者不能讲话C. 大脑皮层与躯体运动、感觉活动密切相关D. 产生渴觉的结构基础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是人脑的最高级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W 区)受损的患者不能写字;大脑皮层是感觉中枢,脊髓是躯体的运动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受到大脑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渴觉产生于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未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
8、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4 -A. 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会发生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 突触小体内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 +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 +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详解】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在突触后膜
9、上发生了钠离子的内流,此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通道关闭,A 正确;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不是零电位,B 错误;突触小体的膜属于突触前膜,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C 错误;神经纤维的兴奋可以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 错误。7.若图 1、图 2 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只与图 1 有关B. 细胞 a 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细胞 b,并参与细胞代谢C. 细胞 c 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传递给细胞 dD. 如果细胞 a 是垂体细胞,细胞 b 可以表示性腺细胞【答案】D【解析】人体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与图
10、1 体液调节和图 2 神经调节都有关,A 错误;激素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本身并不参与细胞代谢,B 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信号,所以细胞 c 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 5 -递给细胞 d,C 错误;垂体可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故 b 细胞可以是性腺细胞,D正确【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8.下列有关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产生某种兴奋并传递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B. 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体温C. 能感知血糖浓度变化并调节有关激素的分泌D. 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11、活动属于分级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水平衡的调节过程分析 A 选项;根据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分析 B 选项;根据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分析 C 选项;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分析 D 选项。【详解】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递到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A 正确;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B 错误;血糖浓度的改变既能直接引起相关激素的分泌,也能通过下丘脑调节相关激素的分泌,C 正确;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
12、腺激素,D 正确。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加B. B 细胞和 T 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C.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D. 记忆细胞的作用与外来抗原的多少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的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杀菌物质等)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不需要抗体参与,A 错误;B 细胞和 T 细胞所含基因相同,- 6 -但是两者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功能不同,B 错误;胸腺是 T 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胸腺缺失
13、也就意味着体内缺乏成熟的 T 淋巴细胞,也就没有细胞免疫,C 正确;忆细胞的作用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B 细胞(浆细胞) ,使得第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但如果是初次免疫,就与记忆细胞无关,D 错误。1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体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B. 多数植物激素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所以具有两重性C. 茎的的背地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D.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由特定的器官产生的微量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14、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植物体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多种激素共同作用,既有拮抗作用(如生长素与脱落酸)又有协同作用(如生长素与赤霉素) ,A 正确;只有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 错误;茎的的背地生长没有涉及到抑制作用,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 错误;植物激素没有特定的分泌器官,D 错误。11.从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 感受光剌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部分B. 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15、C. 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D. 一定浓度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答案】D- 7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上胚轴切段上放空白琼脂块,上胚轴切段不生长;上胚轴切段上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胚轴切段直立生长,该实验说明生长素具有促进上胚轴切段生长的作用。【详解】图中胚轴切段没有顶端,因此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A 错误;上胚轴切段上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给以单侧光照射,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照没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 错误;图中实验没有做将胚轴倒转过来的对照实验,因此不能得到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结论,C 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生长素具有促进上胚轴切
16、段生长的作用,D 正确。12. 下列生产措施与预期结果对应一致的是A.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促进种子萌发B. 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成熟的果实可以获得无子果实C. 生长期喷洒适宜浓度的乙烯利促进种子的形成和果实的发育D. 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索溶液加速叶片的黄化速度【答案】A【解析】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A 项正确;未成熟的果实已经有种子形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雌蕊柱头,可以获得无子果实,B 项错误;乙烯利促进果实的成熟,C 项错误;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成熟期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可延缓叶片的黄化速度,D
17、项错误。【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应用【名师点睛】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名称 对应生长调节剂 应用生长素 萘乙酸、2,4D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农业除草剂- 8 -赤霉素 赤霉素促进植物茎秆伸长;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休眠,用来提早播种细胞分裂素青鲜素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存时间乙烯 乙烯利 处理瓜类幼苗,能增加雌花形成率,增产脱落酸 矮壮素 落叶与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1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内环境的稳态影响酶的活性,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
18、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D. 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 2、H +等通过俸液传送对机体进行凋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详解】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血浆中没有血红蛋白,A 错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B 正确;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影响酶活性;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依赖于神经、体液、
19、免疫调节,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因此酶的活性反过来又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C 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9 -14.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体温下降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人体是恒温动物,体温维持相对恒定,错误;寒冷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因此机体耗氧量增加,错误;
20、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正确;寒冷状态下,冷觉感受器感受寒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兴奋,正确;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进而增加产热量,正确。因此,正确的有,故选 D。15.若甲、乙两图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胰岛素调节血糖可用图甲方式表示B. 信息从细胞 3 传递到细胞 4 的速度比从细胞 1 传送 到细胞 2 快C. 与甲图信息传递有关的内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D. 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甲、乙两图所示的调节都有关,乙图中细胞 4 可以是:神经细胞、
21、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表示细胞分泌激素进行信息传递,其中细胞 1 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细胞 2;乙图表示细胞分泌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细胞 3 是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 10 -作用于细胞 4。【详解】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合成与分泌的,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可以用甲图方式表示,A 正确;乙图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而甲图激素需要血液的运输,所以信息从细胞 3 传递到细胞 4 的速度比从细胞 1 传送到细胞2 快,B 正确;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
22、既有神经调节的参与,也有体液调节的参与。乙图中细胞 4 是神经递质的靶细胞,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D 正确。16.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关于该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D. 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答案】C【解析】该反射弧的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A 项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位于皮肤表层的冷觉感受器,B 项正确;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包括感知寒冷的大脑皮层,支配机体释放甲状腺激素的下丘
23、脑和支配肌肉收缩的脊髓中的低级中枢,C 项错误;寒冷刺激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间传递,D 项正确。17.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 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 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 神经递质能透过突触后膜【答案】A【解析】【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11 -【详解】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
24、系,A 正确;一个神经元有很多突起,可以形成多个突触,B 错误;神经递质是在释放前合成的,包装于突触小泡内,突触前神经元只有在兴奋时才能释放神经递质,C 错误;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但是不能透过突触后膜,D 错误。18.如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 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C. 图三可表示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D. 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答案】A【解析】分析题图:图一表示神经和体液调节,图二表示神经调节,图三表示体液调节。图一可表
25、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细胞,A 错误;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 正确;图三可表示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C 正确;三种方式中,图一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图二是神经调节,图三是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最快,D 正确。19.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中 Cl 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B. 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C. 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D. 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答案】B【解析】组织液中无机盐离子浓
26、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A 项正确;血浆中不含有蛋白酶,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 项错误;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C 项正确;血浆、组织液可以相互转化,理化性质相近,D 项正确。- 12 -【点睛】血浆与组织液的关系:二者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转化,但血浆中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组织液;二者理化性质相近,但不完全相同。20.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会相同B. 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C.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向光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 高浓度的生长素通过对基因组表达的调
27、控促进植物的生长【答案】B【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生长素对同种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A 项错误;同一植物发育程度不同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B 项正确;茎的向光性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C 项错误;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的生长,D 项错误。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 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并对特定的靶器官或细胞发挥作用C. 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 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答案】ACD【解析】【分析】
28、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后才能感受到病原体的存在,并且神经系统也不能依靠反射启动免疫反应;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而不是体液调节;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体内普遍存在的免疫活性物质,但它不具有特异性,它所发挥的免疫作用届于非特异性免疫。【详解】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 错误;激素会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该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B 正确;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清中的免疫物质,能与抗原结合,发生体液免疫,属于免疫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C 错误;淋巴因子是由
29、淋巴细胞分泌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而溶菌酶不一定是淋巴- 13 -细胞分泌的,而且溶菌酶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D 错误。22.下表中表示的活性物质与其作用的细胞、结果均相符的是组别 活性物质 相应细胞 结果 甲状腺激素 几乎所有的体细胞 物质代谢增强 胰高血糖素 肌肉细胞、肝脏细胞 细胞内糖原水解 抗原分子 B 细胞或记忆细胞 细胞增殖、分化 神经递质 神经细胞、肌肉细胞 细胞兴奋A. B. C. D. 【答案】AC【解析】【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靶细胞是全身所有细胞。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非糖类
30、物质转化来补充血糖浓度。体液免疫过程中,B 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经一系列的分化、增殖成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细胞) ,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详解】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几乎所有的体细胞,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A 正确;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但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B 错误;抗原刺激 B 细胞或记忆细胞,可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促进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 正确;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因此神经递质可能使得突触后膜兴
31、奋或抑制,D 错误。23.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正确的是A.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下丘脑B. 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下部C. 雌蛾 性激素 同种雄蛾- 14 -D. 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神经递质 肌肉或腺体【答案】ABD【解析】【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靶细胞是全身所有细胞;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到胚芽鞘尖端下部促进其生长;雌昆虫释放性外激素作用于同种的雄昆虫;突触包括三种类型:神经-神经突触、神经-肌肉突触、神经-腺体突触。【详解】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A 正确;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
32、,向下运输到胚芽鞘尖端下部促进其生长,B 正确;雌昆虫释放性外激素作用于同种的雄昆虫,C 错误;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释放以后可以作用于神经元、肌肉或腺体,D 正确。24.反馈在神经网络中广泛存在。下图表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共同支配肌肉收缩的途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肌肉和闰绍细胞属于效应器B. 若在 a 点给予适宜刺激,在图中其它 3 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C. 闰绍细胞转运和释放神经递质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 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答案】A【解析】图中神经细胞及肌肉组成反射弧,其中脊髓前角
33、运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构成效应器,A 项错误;若在 a 点给予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到 b、c、d 三点,这 3 点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B 项正确;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转运和释放提供能量,C 项正确;a 处兴奋时,一方面引起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收缩,另一方面兴奋传到闰绍细胞,使之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馈抑制肌肉的收缩,所以图示反馈回路有利于运动神经元对肌肉运动的精准控制,D 项正确。- 15 -【考点定位】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
34、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阅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准解题的切入点,如本题的有效信息和解题的切入点为“闰绍细胞兴奋时能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以及图示中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肌肉和反馈回路等” ;在此基础上,联想并运用所学知识及获取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各选项。25. 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到 35度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低体温症是由于患者垂体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的B. 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C. 若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低体温症D. 可通过隔离保
35、温、吸入暖的氧气等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答案】BD【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 项错误;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明显低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B项正确;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若分泌过多可导致体温偏高,C 项错误;可通过隔离保温、吸入暖的氧气等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前者可以减少散热,后者可以促进有氧呼吸,进而增加产热,二者都能达到使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上升的目的,D 项正确。【考点定位】体温调节【名师点睛】解答此题需理清脉络,形成知识网络。- 16 -三、非选择题26.图 1 是人体某种调节方式
36、的示意图,图 2 是持续电刺激小鼠的副交感神经,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 1 中 A 细胞产生的 C 物质通过图示途径,最终作用于 B 细胞。如果 C 物质是胰岛素,则 B 细胞是_。写出 C 物质从分泌出细胞外到作用于靶细胞所经历的人体内环境_。(2)如果图 1 中 A 细胞是某人胰岛 B 细胞且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_(填“能“或“不能” )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3)据图 2 所示,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的调节方式是_。开始刺激后,血糖浓度将_,原因是_。(4)图 2 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胰岛
37、素直接抑制胰岛 A 细胞分泌。若要证实该结论,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_,通过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_的浓度变化来确定。【答案】 (1). 全身细胞 (2). 组织液 血浆 组织液 (3). 不能 (4). 胰岛素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5). 神经体液 (6). 下降 (7). 电刺激后,胰岛素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 17 -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8). 胰岛素 (9). 胰高血糖素【解析】【分析】根据图 1 分析,细胞 A 分泌化学物质 C,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B 上的受体;根据图2 分析,电刺激后胰岛素的分泌
38、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使得血糖浓度下降。【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C 是 A 细胞分泌的物质,作用于 B 细胞,若 C 是胰岛素,其作用的靶细胞 B 是全身各处的细胞;胰岛素分泌到发挥作用进过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2)根据题意分析,某人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可以和胰岛素受体结合,阻止胰岛素发挥作用,所以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3)图 2 所示血糖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电刺激后,胰岛素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促进了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抑制了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导致血糖浓度
39、下降。(4)若要证实胰岛素直接抑制胰岛 A 细胞分泌,可在胰岛组织中注射胰岛素,再检测注射前后周围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变化,若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即可证明。【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和机理,明确图 1 为体液调节方式,图2 为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并能够根据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作用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7.科学实验证明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与下丘脑神经细胞特异性受体结合,调节摄食行为。图 A 是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局部示意图) ,图 B 是利用电流计测试人体反射弧中电位变化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瘦素
40、和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以促使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合成和分泌_,一方面使饱中枢的兴奋性_(增强/减弱) ;同时又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_(增强/减弱) 。(2)若图 A 中 c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此时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内电位是_,g 神经元_(能/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 18 -(3)刺激神经细胞 D,电流计会发生_次偏转;利用图 B 装置,分别在 a 侧和 b 侧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计指针出现的现象是_。(4)图 B 所示的反射弧不会出现在 A 图中,理由是_。【答案】 (1). 神经递质 (2). 增强 (3). 减弱 (4). 负电位 (5). 不能 (6
41、). 1 (7). 在 a 侧刺激,电流计偏转 2 次,在 b 侧刺激,电流计偏转 1 次 (8). 缺少感受器和效应器,反射弧不完整【解析】【分析】在神经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由它可以产生相应的饿觉、渴觉、痛觉等感觉;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是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详解】 (1)由图 A 可知,瘦素调节摄食行为属于神经调节,瘦素可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所以瘦素和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使饱中枢的兴奋性增强
42、,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取。(2)若图 A 中 c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既突触后膜不会发生电位逆转,仍然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膜内是负电位;由于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所以 g 神经元不能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皮层。(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进行双向传导,在神经元间进行单向传递,所以刺激细胞 D,电流计b 侧会发生电位变化,因此电流计会发生 1 次偏转。刺激 a 处,a 处和 b 处兴奋到达的时间不同,所以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b 侧,则只有 b 处有电位变化,则电流计发生 1 次偏转。(4)反射的发生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
43、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而图 A 中缺少感受器和效应器,因此图 B 所示的反射弧不会出现在 A 图中。【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兴奋的传递与传导的相关知识点,能够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分析(3)中不同情况下的电流计的偏转次数。28.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9 -(1)上图所示免疫方式是_,不能识别抗原的是图中细胞_。(2)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终身不再感染麻疹病毒。当麻疹病毒再次入侵时,人体免疫系统发挥作用的过程是_(用序号表示) 。图中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_。(3)据图所示,细胞 D
44、 是由_增殖分化形成的。免疫学研究证明,如果细胞 D 产生了针对核蛋白的化学物质,会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该疾病在免疫学中属于_。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有毒的常春藤、橡胶和油漆引起的,这在免疫中属于_反应。(4)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病毒或病菌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图中表示第一次感染病原体,表示第二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_。【答案】 (1). 体液免疫 (2). D (3). (4). 细胞 A、细胞 B (5). 细胞 C、细胞 E (6). 自身免疫病 (7). 过敏 (8). 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细胞 A 表示吞噬细胞,细胞 B 表示 T 细胞,细胞 C 表示 B 细胞,
45、细胞 D 表示浆细胞,细胞 E 表示记忆细胞。【详解】 (1)图 1 中抗体与抗原形成沉淀或凝集反应,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图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D 浆细胞,其他细胞都能识别抗原,只是 A 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没有特异性。(2)根据题意分析,人体在幼年患过麻疹后引起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当麻疹病毒- 20 -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 B 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即图中的过程;图中吞噬细胞(细胞 A)和 T细胞(细胞 B)既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吞噬细胞能识别和呈递抗原,T 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识别和呈递抗原,在细胞免疫中增殖分化形成效应
46、 T 细胞和记忆细胞。(3)据图分析已知,细胞 D 是浆细胞是,由 B 细胞(细胞 C)和记忆细胞(细胞 E)增殖分化形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有毒的常春藤、橡胶和油漆引起的,属于过敏反应。(4)第一次感染病原体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的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第二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记忆细胞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与第一次相比,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量更多,故选 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的详细过程,能够根据图示过程准确判断各个字母代表的细胞的名称以及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29.某学校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
47、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影响,下表是研究结果。为了研究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月季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对插条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及结果分析见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0 1 5 10 50 100激素类似物甲 6 8 10 12 12 10激素类似物乙 5.8 5.1 3.8 3 2 0.8(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不同浓度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苗生根影响的柱形图_。- 21 -(2)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 100mol/L 时,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_、_。(3)若要探究 3mol /L 的激素类似物甲和 0.5 mol /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
48、响情况,应该设置_种类型的培养基。(4)在实验中,对 A 叶用一定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进行实验处理,导致 B 叶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5)实验、的结果表明,B 叶的生长与 A 叶的关系是_。【答案】 (1). (2). 促进生根 (3). 抑制生根 (4). 4 (5). 生长受抑制 (6). 用蒸馏水进行同样处理 A 叶 (7). A 叶数量越少,B 叶生长越慢【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表格中浓度为 0 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最适浓度在 1050mol/L范围内;而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详解】 (1)根据表格数据,绘制不同浓度激素类似物甲、乙对月季幼苗生根影响的柱形图为:。(2)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当激素类似物甲、乙的浓度均为 100mol/L 时,月季幼苗生根- 22 -条数分别是 10 和 0.8,说明它们对月季幼苗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3)若要探究 3mol/L 的激素类似物甲和 0.5mol/L 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生根的复合影响情况,除设置单独的 2 种、复合的 1 种这 3 种物质的培养基外,还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所以应该设置 4 种类型的培养基。(4)在实验中,对 A 叶进行实验处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