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43KB ,
资源ID:93092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0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1、- 1 -盐城市伍佑中学 20182019 学年秋高二阶段一考试政治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本部分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A.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A【解析】诗中的青天、大地、海洋、万物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 项

2、符合题意;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物质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而不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也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C 项与题意不符; 材料体现的唯物主义观点,D 项错误;正确选项为 A。【点睛】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之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也是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但唯物主义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的根本观点是一致的,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2.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

3、长。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 B. C. D. 【答案】A- 2 -【解析】“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说明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故选项符合题意,应选;选项说法错误,具体知识是哲学产生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知识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排除;选项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3.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 方法论体现世界观C.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D. 世界观就是方法论【答案】D【解析】本题要求选

4、择观点不正确的选项。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本身观点正确,A 项不选;方法论体现世界观观点正确,B 项不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观点正确,C 项不选;世界观就是方法论观点错误,D 项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D。【点睛】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其中,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为世界观所决定。4.考试来临时,会有少部分考生在 QQ 空间分享下图,还有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另一种心理解压方式一一到寺庙烧香许愿,他

5、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顾利通过。他们的做法属于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主观唯心主义D. 客观唯心主义【答案】D- 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漫画题,观察漫画,题目,考神,其次,观察漫画内容,通过,联系材料中一部分考生和家长会选择另一种心理解压方式到寺庙烧香许愿,他们认为这样会保证考试顺利通过。明显,这部分考生与家长,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把烧香拜佛作为通过的目标,因此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就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主观唯心主义是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

6、在和世界的本原,因此本题选 D。考点: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5.芸芸众生整天为生计而忙碌,超不出两件事: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哲学家却告诉人们,人还要做第三件事,这关乎人生的成败,这就是:认识你自己。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哲学的魅力是A.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C.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 哲学分为唯物和唯心两大阵营【答案】A【解析】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能够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材料中“哲学家却告诉人们,人还要做第三件事,这关乎人生的成败,这就是认识你自己”体现了哲学的作用,选 A;C 错误,因为只有真正的哲学

7、才是时代精神的精华;B 和 D 与材料中主旨无关。【考点定位】哲学的作用【知识归纳】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哲学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的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学习、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4 -3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

8、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

9、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6.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A. B. C. D. 【答案】C【解析】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不选;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正确;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问题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所包括的内容,不选,故本题

10、答案应为C。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5 -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同程度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科学之科学” ,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A. B. C. D. 【答案】D【解析】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正确;真正的哲学是反映自己所处时代的任务和要求,不是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1、不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是错误的,不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这说明真正的哲学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 D。【点睛】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8.“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 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C.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答案】C【解析】“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没有感情,

12、何来景物”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这两者的根本分歧实质上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的问题,C 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A、B、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物质与意识有没有同一性;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则研究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哲学问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 -9.新华网最近刊文称, “人生必须放下四样东西” 。其中

13、,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是放下压力:累不累取决于心态放下狭隘:心宽,天地自然宽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放下烦恼:快乐其实很简单A. B. C. D. 【答案】A【解析】“累不累取决于心态”认为人的心态决定了累不累,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应选;“心宽,天地自然宽”认为心态决定天地万物,这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体现,应选;“奋斗改变命运” 、 “快乐其实很简单”均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A。【点睛】如何判断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凡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都是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天道)的外化

14、和表现的观点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0.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顾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世界观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物是观念的结合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符合题意,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 “物是观念的结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符合题意, “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属于古代朴素唯

15、物主义观点。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定位】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7 -【名师点睛】比较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一方面要看到三者之间的历史联系,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必须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正确主张那里汲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的局限性,因而具有科学性。11.“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决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这说明了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 社会科学的进步是哲学发展的基础C. 哲学的发展是纯自然的过程D

16、.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且日益迅速的进步” ,体现了具体科学发展对哲学发展的作用,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说法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选项 C 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选项 D 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答案选 A。考点:哲学具体科学的作用1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般来说。静止的情形有事物绝对的不运动、不变化的拔态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事物运动的稳定物体的位置变化A. B. C. D. 【答案】C【解析】事物绝对的不运动是错误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静止,不选;事物运动的平衡

17、状态、事物运动的稳定都属于运动的特殊状态,属于静止的两种情形,正确;物体的位置变化指的是运动,不是静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13.毛泽东认为:“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 ”歌德曾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 ”这两种观点- 8 -A. 都认为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B. 强调参加实践可以拓展书本知识C. 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根本对立D. 都否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案】B【解析】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分哪一个更重要,A 项不选;“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强调了还有许多知识要来自于实践,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也强调了实践对于理论(书本知识)的重要性,故这两种观点都

18、强调了参加实践可以拓展书本知识,B 项正确;这两种观点不属于经验论,也不属于唯理论,不是经验论与唯理论的根本对立,C 项不选;这两种观点没有否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14.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 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C.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答案】C【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是量变质变的道理,与题意不符,A 项不选;“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强调的是认识获得的途径可以是

19、间接经验,与题意不符,B 项不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强调了实践,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与题意相符,C项应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强调的是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与题意不符,D 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点睛】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只能是实践。而认识获得的途径却是多种的,有通过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获得,也可通过间接经验即通过学习和他人处获得。15.300 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后人有“空谈误国”之说。300 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有勉于史,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 。从哲学角度看,“空谈”之所以“误国,是因为忽略了意识的能动性- 9 -割裂了理论和

20、实践的关系陷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空谈误国”在于批评割裂“知”与“行”关系的行为;“空谈”是指脱离实际的谈、脱离实践的谈,没有从实际出发、对行动和实践没有指导意义,所以会“误国” 。由此可见,两项符合题意,正确;空谈也是人的一种意识,不过是错误的意识,空谈并没有忽视人的意识,说法错误;空谈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故不是唯物主义,说法错误。该题选 D。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6. 东晋僧人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这一观点( )A. 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21、B. 属于唯物主义观点C. 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D. 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常常看到的动的东西其实是不动的,如吹着的风(旋岚)是静的,奔流的江河是不流动的,奔跑的野马的鬃毛飘扬实际上没动,循环的太阳和月亮却不是周而复始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因此答案 C 正确;选项 ABD 均不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17.从意识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霞起,三节律就同生命一起开始运行。这一发现说明了A. 人的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B.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人

22、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10 -D. 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答案】A【解析】B、C、D 三项说法错误,不选。18.“人生易老天难老”和“一年一度秋风劲”的哲学寓意是A.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固定的模式B.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 自然规律是永恒不变的D. 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答案】B【解析】A 选项观点错误,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有规律,没模式,故排除。人易老天难老,都是规律,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 B 入选。C 选项观点不符合题意,本题不是强调规律的永恒不变,而是强调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排除。D 选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不是强调认识利用规律,而是强

23、调规律的客观性,故排除。19.萄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下列诗句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答案】A【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意思是说自然界运行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体现草木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与题意寓意相近,A 项与题意相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B项与题意不符;“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了量的积累的艰辛,C 项与题意不符;“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

24、,D 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A。20.“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須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11 -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可以被人所创造的发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 “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 ,这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故正确;“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須遵循它的法则” ,这说明发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故正确;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故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以被人所创造,故错误。故选 C。【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

25、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提示:“实践是认

26、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 12 -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21.“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 ”这是北大校长创作的科普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中的歌词。强调了人体化学过程所起的作用。这句歌词体现了()意识依赖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思锥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意识是人脑的机能A. B. C. D. 【答案】B【解析】“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这体

27、现了意识依赖于物质,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这体现了思维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B。2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光充足的地方伸展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孤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A. B. C. D. 【答案】D【解析】意识的产生历程经历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征生物的反应形式高等动物的心理人的意识产生这样一个历程,按此

28、排序,应为,故本题答案应为 D。23.一次,爱迪生发观了一架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以加快国会的工作。一位议员告诉他,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时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这表明()A. 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B. 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13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强调书本知识的相关内容,A 项不符题意;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不选;“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表明认识的目的是为了实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 项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9、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 C。24.对人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其营养价值越高。但对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 “新鲜”却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这说明()A. 真理与谬误没有明显区别B.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D. 真理性的认识是不存在的【答案】B【解析】真理与谬误有明显的界限,A 项错误;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是真理,但对于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越新鲜营养价值越高就是谬误,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 项正确;真理并不是无条件的,C 项错误;真理性的认识是存在的,D 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 B。【点睛】关于真理的几个易混易错

30、知识点: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真理可以被自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真理是发展的,没有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2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说的是A. 同照镜子一样,客观事物直接进入人脑B. 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C. 客观事物经过生活和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进行加工改造D.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本质。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 14 -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意识是客观事物经过生活和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并不是客观事物直接进入人脑,A 错误;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

31、,B 表述错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一定是正确反映,D 表述错误;C 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意识的内容和本质、影响认识的因素(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仅会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26.高二学子在经历小高考的征途中,都会面临不同的心理压力,或多或少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此时,不能只看到自已的不足和缺陷,否则会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善于挖掘自身优势和

32、潜力,积极体验成功。这告诉我们()A. 客观物质依于人的主观意识B. 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C. 人们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科学地改造世界D. 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材料中“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积极体验成功”体现了上述原理,D 适合题意;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A 是错误的;B 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正确的意识起积极地促进作用,C 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27.人们都知道如果身上痒,通常抓几下就能解决问题。但这究竟是何原理?美

33、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原来抓痒能让大脑传递刺激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从而减轻痒感。这一事实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15 -A. B. C. D. 【答案】A【解析】美国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地认识存在,项符合题意;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科学家通过科学实验,揭开了“抓痒”的奥秘,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项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指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不涉及用认识指导实践,所以没体现实践是

34、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项不合题意。答案选 A。28.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绝对追求真理的人。这一观点表明物质世界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在不断变化 已经确定的真理在实践中将不断被推翻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A. B. C. D.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实践和真理的知识。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绝对追求真理的人,这一观点表明物质世界和实践活动都在不断变化,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故正确;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存在,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故错误;任何真理都是主

35、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故错误。故选 B。29.“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 ”这是因为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B. 实践具有社会性C.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D. 实践具有历史性【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实践的特征。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 “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 ,这是因为实践具有社会性,故 B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客观物质性和历史性,故 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6 -30.“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 ”这一说法()A.

36、 否认亲身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B. 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C. 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 否认人们可以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答案】B【解析】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实践。 “如果你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如果你想了解砒霜是否有毒,也必须要亲口尝一尝才知道”否认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取认识,故 B 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点睛:本题涉及到认识的来源与获得途径问题。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只能是实践。而认识获得的途径却是多种的,有通过直接经验即亲身实践获得,也可通过间接经验即通过

37、学习和他人处获得。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本部分共 10 小: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3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答案】错误【解析】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因此,题中观点错误。32.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答案】正确【解析】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即具有客观实在性。33.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形而上学。【答案】错误【解析】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

38、主义。- 17 -3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都属于自然规律。【答案】错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规律的理解,较易题。规律不是现象间的联系,而是本质间的联系,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都是现象,不是规律,故错误。35.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答案】错误【解析】物质可以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36.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答案】错误【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不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37.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答案】正确【解析】3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答案】正

39、确【解析】本题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题中观点正确。39.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答案】错误【解析】此题考查意识的内容和本质。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直选即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因此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故此题错误。- 18 -意识的本

40、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40.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答案】正确【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三、简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计 18 分。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41.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荀子认为,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结合上述材料,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答案

41、】 (1)材料一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材料一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它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是错误的。材料二看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不科学的。【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有关知识,要求能够有效区分二者即可。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致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王守仁的“你未看此花

42、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是世界本原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荀子认为的“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但是将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本题要求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近一步分析两种观点。回答本题首先- 19 -要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近一步指出主观唯心主义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即可。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

43、2.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兰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待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祥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意识对具有能

44、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解析】本题以建设美国中国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

45、位;意识对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等角度进行回答。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景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将你的观点写在答题卡上。(本部分 1 题,共 12 分)43.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十二大到十九大,我们党一直強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

46、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 ,要“建设生态- 20 -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増长方式。消费方式” 。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正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2)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请用唯物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十九大代表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至少两条)【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7、。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正式寄语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生他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国今后的经济建设。(2)本题比较开放,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分析】本题以生态文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知识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唯物论等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详解】 (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 ,设问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角度回答即可。注意结合材料,理论联系实际。(2)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主要注意考查范围是唯物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设问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十九大代表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 ,其次围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题,联系唯物论或认识论的知识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