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246.50KB ,
资源ID:93092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09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1、- 1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的物体都不可能是质点,质点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B.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19 点开播中的 19 点指的是时间C. 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D. 加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实际的物体都不可能是质点,质点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选项 A 正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19 点开播中的 19 点指的是时刻,选项 B 错误;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选项 C 错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

2、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选项 D 错误;故选 A.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 这段时间间(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 4s 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最大C. 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3m【答案】D- 2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可以从图中看出乙物体的斜率始终为正值,速度始终为正方向,而甲物体前 内速度为正方向, 到 内速度为负方向,故A 错误; 末两物体的位置坐标相同,说明两物体相遇,故 B 错误;由图知: 内甲的位移大小为 ,乙的位移大小为 ,可见

3、,位移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则由平均速度相等,故 C 错误;从位移-时间图象来看,两个物体 末纵坐标读数之差最大,即两物体相距最远,可知 末两物体相距最远,最大距离为 ,故D 正确。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名师点睛】位移-时间图象表示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表示该时刻的位置,图象的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结合这些知识分析。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 受力物体必定不是施力物体C. 只有物体直接接触才会有力的作用D. 只要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

4、【详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每一个力都有一个施力物体和一个受力物体,而一个受力物体可以有多个施力物体,故 A 正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必定也是施力物体,选项 B 错误;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如空中落下的物体与地球并不接触,仍受重力作用,故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直接接触。故 C 错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故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故 D 错误;故选 A.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B.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 物体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和杆秤直接测量D.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答案】D【解析】- 3

5、-【详解】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垂直于接触面,选项 A 错误;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能在物体的外面,选项 B 错误;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测量,杆秤测质量,选项 C 错误。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选项 D 正确;故选 D.5.驾驶员手册规定具有良好刹车性能的汽车在以 80 km/h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 56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在以 48 km/h 的速率行驶时,可以在 24 m 的距离内被刹住,假设对于这两种速率,驾驶员所允许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驾驶员来不及刹车,车速不变)与刹车的加速度都相同,则允许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约为A. 0.5 s B. 0.7 s C. 1.5 s

6、D. 2 s【答案】B【解析】【详解】假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t,在第一个过程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1,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为:x 1=v1t,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0-v 12=-2ax2,全过程位移:X 1=x1+x2=56m在第二个过程中,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v2,所以反应时间内的位移 x3=v2t;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由位移速度关系式得:0-v 22=-2ax4;全过程位移:X2=x3+x4=24m由解得:t=0.72s,故选 B.【点睛】分析清楚物体运动的过程,先是匀速直线运动,后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分过程应用运动规律求

7、解即可,本题的难度不大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如下:提出假设对现象的一般观察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合理的步骤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据物理规律探究的一般过程:对现象的一般观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科学猜想、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理论推广。即;故选 B。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x5 t t2 (位移 x 与时间 t 的单位分别是米和秒),对于该质点的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第 1 s 内的位移是 6 mB. 前 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7 m/s- 4 -C. 任意相邻的 1 s 内位移差都是

8、 1 mD. 任意 1 s 内的速度变化量都是 2 m/s【答案】C【解析】【详解】第 1s 内的位移 x=51+1m=6m,故 A 正确。前 2s 内的位移 x2=52+4m=14m,则前2s 内的平均速度 ,故 B 正确。根据 x=v0t+ at2=5t+t2知,质点的加速度a=2m/s2,则任意相邻 1s 内的位移之差x=at 2=21m=2m,故 C 错误。任意 1s 内的速度增量v=at=21m/s=2m/s,故 D 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二、多项选择题8.月球表面重力加

9、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六分之一,取 g=10m/s2,一位举重运动员在地球上最多能举起 120kg 的杠铃,他在月球上最多能举起A. 重为 7200N 的杠铃B. 质量为 720kg 的杠铃C. 重为 1200N 的杠铃D. 质量为 120kg 的杠铃【答案】B【解析】【详解】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是在地球上的 1/6,举重运动员克服的是杠铃的重力;m 地 g 地=m 月 g 月 ;因此在地球上能举起 120kg 的杠铃的运动员,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120kg6=720kg。故选 B。【点睛】本题关键是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着形状、物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

10、体受到的力,在不同的地方人承受的最大压力相同.9.有一直升飞机停在 200m 高的空中静止不动,有一乘客从窗口由静止每隔 1 s 释放一个钢球,则钢球在空中的排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邻钢球间距离相等;B. 越靠近地面,相邻钢球间的距离越大;C. 早释放的钢球落地时的速度大- 5 -D. 在落地前同一时刻,早释放的钢球速度总是比晚释放的钢球速度大;【答案】BD【解析】【详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之比为1:3:5:,故越靠近地面,相邻球间的距离越大,故 A 错误,B 正确;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 v2=2gh;解得: v ,故钢球落地速度都相等,故 C

11、 错误;在落地前,早释放的钢球加速运动时间长,故速度大,故 D 正确;故选 BD。【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钢球的运动性质,然后选择恰当的运动学公式进行分析讨论;同时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对自由落体运动也是成立的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 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 前 10s 物体的加速度为 0.5m/s2,后 5s 物体的加速度为-1m/s 2B. 15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15s 内物体位移为 37.5mD. 前 1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2.5m/s【答案】ACD【解析】【详解】根据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知前 10s 物体的加速度为:,后 5s 物体的加速度

12、为: 故 A 正确。15s内物体一直沿正方向运动,运动方向不变,所以不可能回到出发点,故 B 错误;15s 内物体位移为 ,选项 C 正确;根据图象可知,10 秒末物体的速度为 5m/s,前10s 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 D 正确;故选 ACD。【点睛】速度图象反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直接读出物体的速度,根据斜率求解加速度、由“面积”求解位移,是基本题11.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依次经 a、b、c、d 到达最高点 e. 已知- 6 -abbd6 m,bc1 m,小球从 a 到 c 和从 c 到 d 所用的时间都是 2 s,设小球经 b、c 时的速度分别为 vb、v c,则

13、A. vb m/sB. vc5 m/sC. de4mD. 从 d 到 e 所用时间为 2s【答案】AC【解析】【详解】根据 xcd-xac=aT2得小球向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c 点的速度为: ,故 B 错误。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2axbc=vc2-vb2,即2(0.5)13 2-vb2,解得:v b= m/s,故 A 正确。d 点的速度 vd=vc+aT=3-0.52m/s=2m/s,则 de 间的距离为: ,故 C 正确。d 到 e 的时间为: ,故 D 错误。故选 A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

14、捷12.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B 为测速仪,A 为汽车,两者相距 335 m某时刻B 发出超声波,同时 A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 B 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 相距 355 m,已知声速为 340 m/s,则A. 经 2 s,B 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B. 超声波追上 A 车时,A 车前进了 5 mC. A 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10 m/s2- 7 -D. A 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答案】ABC【解析】【详解】超声波从 B 发出到 A 与被 A 反射到被 B 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 x=355-335m=20m。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

15、动,在开始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 x1=5m,x 2=15m,则超声波被 A 接收时,AB 的位移 x=335+5m=340m,所以超声波从 B 发出到被 A 接收所需的时间为:T= =1s。则 t=2T=2s,故 AB 正确;根据x=aT 2得:a=m/s2=10m/s2故 C 正确,D 错误;故选 A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运动过程,抓住超声波从 B 发出到 A 与被 A 反射到被 B 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三、简答题13.利用图中的气垫导轨测定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 d=l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

16、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 .可知:(l) 滑块通过光电门 1 的速度 v1=_;通过光电门 2 的速度 v2=_; (2) 滑块的加速度 a=_;(3) 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x=_; (4) 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适当_( 填增大或缩小 ) 遮光板的宽度【答案】 (1). (1)0.5m/s; (2). 1.0m/s; (3). (2)0.5m/s 2 (4). (3)0.75m (5). (4)缩小;【解析】【详解】 (1)根据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通过第一个

17、光电门的速度为:- 8 -v1 =0.5m/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v2 =1.0m/s(2)则加速度: a =0.5m/s2(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x =0.75m(4)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可以采取的方法是让遮光板更窄一些,即缩小遮光板的宽度,这样求得的平均速度更接近与瞬时速度。【点睛】此题关键是知道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是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即 v=d/t ,熟练掌握匀变速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以及速度时间关系14.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获得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 打一个点,该同学选择了 A、

18、B、C、D、E、F 六个计数点,测量数据如图所示,单位是 cm. 可知:(1) 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 s(2) B 点的瞬时速度 vB=_; D 点的瞬时速度 vD=_;(3) 小车的加速度 a =_【答案】 (1). (1)0.04; (2). (2)0.42; (3). 0.58; (4). (3)2.00【解析】【详解】 (1)由题意可知,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0.04s;(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9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x=at 2,将x=0.32cm,和 t=0.04s带入解得:a=2.00m/s 2【点睛】

19、对于纸带问题的处理,我们要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以及推论进行数据处理,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提高应用基本规律解答实验问题的能力四、计算题 15.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重力加速度 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盘子时,恰好有一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一个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的距离为 h,再从第一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 N 滴落至盘中,测出共用时间为 t,求(1) 当第一滴落到盘子时,第二滴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为多少?(2) 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3) 重力加速度 g 是多大?【答案】 (1) h(2)

20、(3)【解析】【详解】 (1)由题意可知,水滴将 h 分成时间相等的 2 份,2 份相等时间内位移比为 1:3,总高度为 h,所以第二滴水离水龙头的高度为 H= h。(2)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 N 滴水落至盘中(即 N+2 滴水离开水龙头) ,共用时间为 t(s) ,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t= .(3)根据 h= gt2得 【点睛】本题关键求出时间间隔,然后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列式求解,知道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相等时间的位移之比是从 1 开始的连续奇数比。16.某电视剧制作中心要拍摄一特技动作,要求特技演员从高 80m 的大楼楼顶自由下落到行驶的汽车上,若演员开始下

21、落的同时汽车从 60m 远处由静止向楼底先匀加速运动 3s,再匀速行驶到楼底,为保证演员能安全落到汽车上 (不计空气阻力, 人和汽车看作质点,g 取10m/s2)求:(1)汽车开到楼底的时间;- 10 -(2)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3)汽车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答案】 (1)4s;(2)24m/s;(3)8m/s 2【解析】试题分析:(1)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 h= gt2解得: ,所以汽车运动的时间也为 4s(2) (3)因为汽车匀加速时间为 t1=3s所以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t2=t-t1=1s匀加速位移为 s1= at2匀速运动速度为:V=at 1匀速运动位移为 s2=vt2s1+s

22、2=60解得:a=8m/s 2; v=24m/s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由落地运动位移时间公式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直接应用,关键是搞清物理过程,搞清人和汽车之间的时间及位移的关联关系列方程即可,此题是基础题。17.甲、乙两地相距 8m,A 物体由甲地向乙地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2m/s2;B 物体由乙地出发做匀速运动,速度是 4m/s,运动方向与 A 物体相同,但比 A 早 1s时间开始运动,求(1) A 物体开始运动后经过多长时间追上 B?(2) A、B 相遇处距甲地多远?(3) 相遇前什么时侯两物体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答

23、案】 (1)6s;(2)36m;(3)2s;16m【解析】【详解】设甲、乙两处相距 l0,则 l0=8m(1)假设 A 开始运动后经过时间 t 追上:- 11 -对 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x A= at2 2t2=t2对 B:匀速直线运动:x B=vt=4(t+1)相遇时:x A-l0=xB即:t 2-8=4t+4解得:t=6s 或-2s(-2s 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t=6s(2)相遇处距甲地的距离为:x A= at2 2t2=t2=36m(3)当 A、B 两物体速度相等都等于 4m/s 时,两物体相距最远,对 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得:v=at,即:4=2t,解得:t=2sA

24、的位移为:x A= t=22=4mB 的位移为:x B=v(t+1)=43=12m所以相距最大值为:x B+l0-xA=12+8-4=16m【点睛】本题是匀变速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抓住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这三个关键点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列式求解即可18.Q 连线上有 A、B、C、D、E、F 六个点,一物体从 P 点由静止开始向 Q 点作匀加速运动,加速运动到 C、D 间某处时立即开始作匀减速运动,到达 Q 点处速度减为 0,已知 A、B 和B、C 间距离分别为 3.5m 和 4.5m,D、E 和 E、F 间距离分别为 4 m 和 2 m,物体经过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都为 1s,求:

25、(1)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2) CD 之间的距离; (3) 物体从 P 到 Q 所经历的总时间【答案】 (1)1m/s 2;-2m/s 2(2) m(3)10.5s【解析】【详解】 (1)根据 x=aT2可得,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 12 -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在 B 点的速度: ;物体在 E 点的速度: 设从 C 到 D 加速的时间为 t,则减速的时间为 1-t,最大速度为 v;则 ;;联立解得: ; CD 之间的距离: 解得 xCD= m;(3)从 P 到 B 的时间: ;从 E 到 Q 的时间: ;则物体从 P 到 Q 所经历的总时间:t=t PB+tEQ+3=10.5s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