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虔州艺术学校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
2、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 “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
3、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
4、2 -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1. 下列关于
5、“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B. 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C. 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也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D. 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2. 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B. 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
6、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C. 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D. 现在很多人对于书法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书法艺术。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体公民都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特别是中青年书法家。B. 古代入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写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C. 书法艺术不仅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而且也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 3 -D. 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
7、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答案】1. B 2. A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项, “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选项把原文的“书法”换成“文字” ,偷换概念。A 项,第一段原句是“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
8、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C 项,第二段原句是“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D 项,第五段原句是“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2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 项,所答非所问。题干是“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 ,选项 A 和题干无关。
9、B 项,第三段“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 ;C 项,第四段原句是“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D 项,第五段“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3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
10、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 项, “全体公- 4 -民”扩大范围,文章最后一段原句是“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可见应是“中青年书法家” ;B 项, “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属于无中生有;C 项,递进关系颠倒。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
11、,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
12、,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 ,什么“益母草、白芨” ,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 ,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 ,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
13、,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 5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
14、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 “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
15、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第
16、三段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瞟” “抓” “称” “添” “减” “包” “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人物娴熟的抓药技艺、细致的工作态度。B. 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点明药名与传统人物的联系,表现了“我”对中药的好奇心和亲近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C. 文中妈妈和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就做三件事,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止的聊天,说明她们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不爱惜工作,混日子。D.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点明了万物皆有其性、各有各用的道理。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5. 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6. 作
17、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答案】4. C 5. (1) “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2) ”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3)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4)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6. (1)母亲这味“中药” ,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2)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3)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4)呼应标题,深化题旨。【解析】【4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手法的综合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
18、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 C, “说明她们对工作失去了兴趣,不爱惜工作,混日子。 ”错误,应该是写出了母亲和阿姨们熟悉处方和药的位置,手感好,对药量的控制精确,包扎认真,这些细节,说明母亲她们这些医生业务娴熟,态度良好,有医德,提供的是优质的服务。故答案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的写法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得明白这“较多的笔墨”写了哪些内容。首先是甘甜之草;再加上“我”与这甘草,是家门;还可以替代水果糖来享受甜味;(就这样) ,我嚼着甘草成长,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
19、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根据这些内容可概括出:我与甘草结缘的原因是我本身就姓甘,甘草本身是一味中药,我愿意去中药铺的原因是我喜欢它,甘草本身就是甜的,我生活在那样一个贫困的年代,喜欢甘草的甘甜。因此,甘草的味道启示着我的人生。【6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句含义的理解的能力。理解句子含意题时,在实际答题过程中一定要在把握文本主题思想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语境意识、手法意识、结构意识等,多角度思考,仔细分析理解句意的关键,进而准确全面地理解句子的含意。理解这句话熟读文本,文中写到在作者眼里,母爱跟中药是一体的,都能“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为此,他感念母亲的恩德。这句话出现在文末,出
20、现这个位置的语句在全文又有呼应标题,深化题旨的作用。【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 7 -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艾青评传(节选
21、)杨匡汉年近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的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
22、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在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 春 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 ,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
23、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 。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 ”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 8 -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而来,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
24、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的感受和想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
25、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他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 ”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人民能够
26、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他深为感动。B.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为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C. 艾青善于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汲取创作的激情,由此创作的向太阳和火把鼓舞了不少青年走上了革命的道路。D. 艾青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是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可以说他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8.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一是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与现实紧密结合,传达- 9 -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二是
27、突出地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B. 因为他的诗歌中,既有过于凌虚的篇什,又有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的篇章,所以人们对艾青诗歌的评价有褒有贬。C. 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D. “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著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9. 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答案】7. B 8. A 9. 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新奇的联想、想象组成鲜明
28、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第二,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第三,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第四,创造了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比如本题中,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做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再快速梳理语段内容,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即可快速作出正确选择。B 项,原文没有
29、“对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这种情感。故答案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将选项分别带入文本进行比较分析。B 项, “有褒有贬”不当,虽然艾青的诗篇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瑕不掩瑜。C 项,因为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所以艾青的诗歌和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没有因果关系。D 项, “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于文无据。故答案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
30、大,应总体阅读,- 10 -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中“美学的胜利” ,然后浏览全文,筛选信息,圈定范围,如用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构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汲取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以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等,结合文本分析即可。总之,考生要以文本中艾青作品的写作特色及表现力的角度去概括分析即可。【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
31、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垓下之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
32、亭长檥船待 ,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注:檥(y 倚):整船靠岸。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
33、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 11 -B. 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C. 项王身亦被十 被:受D.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汉军至,无以渡C.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骓不逝兮可奈何D.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
34、悲剧。B. 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 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13.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10. D 11. A 12. A 13. (1)即使长江以东的父老兄弟怜惜我让我做王,我还有什么面目去见他们呢?(2)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了它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不
35、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时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结合上下文可知,D 项,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意思是“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 ,这里“购”是“悬赏征求”的意思。故答案选 D。- 12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
36、少,多与翻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 18 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识别法等。选项 A,第一个“而”表转折,却;第二个“而”表顺承。选项 B,两个“无以”都是固定结构,意思是“没有用来的” 。选项 C,两个“奈何”都是“怎么办”的意思。选项D,两个“乃”都是副词,表时间上的承接,可译为“于是、就” 。故答案选 A。【12 题详解】本
37、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 A, “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一段,由“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可知,是夜晚的时候楚军听到汉军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故答案选 A。【13 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
38、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纵” ,即使;“江东” ,长江以东;“王” ,使动用法,让我做王;“之” ,代词,他们。(2) “厌” ,满足; “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有什么满足的呢;“既” ,已经;前一个“封”,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肆” ,扩张;“阙” ,使动用法,使减少;“焉” ,哪里。【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
39、分。 “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 。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 13 -项羽败逃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 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
40、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 ”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
41、向无敌,曾 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 ”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
42、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 ,居于正南, “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 颔联中的“早” “秋”两字巧妙点题, “霜威” “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14 -C. 镶嵌是一种修辞手法,指在词句中镶嵌有特定意义的字,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颔联即运用了该手法,巧妙照应标题。D. 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
43、,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写的是诗人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E. 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 ,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15. 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答案】14. AD 15. 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黯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A 项, “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不当。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
44、始变凉。 “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 ,居于正南, “流”指向下行。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D 项, “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不当。颈联从前面描写“早秋”的景色中,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 “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心飞故国楼”写梦醒之后的状况。这两句是说,我(诗人)虽身在异域他乡,做的梦也在边城月中萦绕, “月亮代表我的心”啊;可是当我梦醒之后,我“心飞故国楼”了。点睛: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 A 项分析诗歌首联的内容,
45、B 项鉴赏诗歌颔联的的作用,C 项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D 项鉴赏诗歌颈联的思想情感,E 项鉴赏诗歌的风格。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时首先要回忆沁园春长沙选取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秋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再分析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哪些意象,- 15 -写了秋景的什么特点,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然后找出两首诗意象使用及情感的不同,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沁
46、园春长沙中意象繁多且色彩亮丽,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李白的太原早秋选择了“大火” “霜” “云” “月” “汾水”等常用意象,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名句名篇默写16.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 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反悔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 ,_,_ ” 。【答案】 (1). 学而不思则罔
47、 (2). 思而不学则殆 (3). 指点江山 (4). 激扬文字 (5). 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 “描述同学们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反悔豪情壮志”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罔” “殆” “激扬”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
48、字。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的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东方红 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 16 -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诗中描写了他在父母家里的忸怩不安和对大堰河感情上的依恋,反映了诗人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的萌芽。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 ,夏
49、某涉嫌诈骗一案终于图穷匕见,夏某共涉嫌诈骗金额达 1800 余万元。随着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展开,我跟从这次记者小分队来到了革命老区阜平进行深入采访,小分队所到之处,不惊民,不扰民,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有分析者认为,美国人先是打杀了利比亚的卡扎菲,现在又把目标锁向了叙利亚的马沙尔,这些行动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明里是推进民主,而实际上是为了控制海湾石油,以打压伊朗,遏制中国和俄罗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指点江山”是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和本意露出来了。不合语境。“秋毫无犯”意思是说丝毫不加侵犯,用以比喻军队纪律严明,对人民的利益一点也不侵犯。不合语境。“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岁月,符合语境。“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符合语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表现与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