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 20182019 学年上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请将所有答案都填涂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 分,共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红楼梦的开篇神话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儿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
2、础的。那么, 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 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 ,用脂砚斋评说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 ,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评批者有意让读者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山为“大荒山” 。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 ”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 我认为,它即是
3、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为“神草”或“仙草” ,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 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族人中间流传着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为什么曹雪芹要用
4、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有着直接的关系。曹- 2 -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
5、(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愿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红楼梦中的空空道人之类的仙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1. 下列几种说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 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恋。B.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 ,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C.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当年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那块石头出自大荒山
6、无稽崖下,“大荒山,无稽崖” ,就是“荒唐也,无稽也” ,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D. 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 , “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作者认为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 满族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C. 本文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
7、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D. 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虽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3. 以下对于文章相关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第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意在证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长白山,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绛珠仙草”就是人参。- 3 -B. 在第自然段,作者引用满族人中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是为了证明神鸟(或神鹰)与绛红朱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C. 在第自然段,通过追溯曹氏家族兴衰,剖析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
8、旧思恋。D. 纵观全文,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C 项,结合文本第一节内容分析, “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观点,而是曹雪芹的观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
9、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结合文本内容“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分析可知, “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不符合原文意思,应是其先人。【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 项,作者援引脂砚斋评说红楼梦的话,是证明“大荒山、无稽崖”是“无可稽考”之处;引用山海经中的句子,是为了证明
10、“大荒山”就是我国东北的长白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宛大妈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 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 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 4 -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 ”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 沙家浜、杜
11、鹃山的 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 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 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 “多一 市不如少一 市 ”。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 ”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 “多一事”称呼她。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 ”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
12、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 “锅” ,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
13、,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 “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 ”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 ”见那汉子犹豫,就说, “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 ”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 “谢谢,够了够了。 ”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
14、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 ”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 5 -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
15、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 ”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 我们这算什么问题? 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 “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凉亭里又响起
16、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 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 我不领兵谁领兵?”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 “串珠式”结构,每个故事都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同时,又都突出了宛大妈 “多一事”的特点,构思巧妙,独具匠心。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和她 “多管闲事”有关。而文中的这“多事”既有褒又有贬。C. 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
17、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5. 结合全文,分析宛大妈的性格特点。6. 小说以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有什么作用?【答案】4. B 5. 坚持原则,讲求实效;她拒绝去向不明的捐款。 古道热肠,助危济困;帮助在医院遇到的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正气凛然,敢于担当;自己出钱买纸送给顺(搂)走公厕厕纸纸的人。 6. 结构上,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出宛大妈的独特风采。形象上,以唱词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 ,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主旨上,通过唱词侧面赞扬了宛大妈的担当精- 6 -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表达效果上,
18、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 项, “多事”似贬实褒。【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结合全文,分析宛大妈的性格特点。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阅读小说,找出文中有关宛大妈描写的语句或段落,还要关注侧面描写的语句与段落。找到这些有效的答题区间,再分析概括宛大妈的形象特点。如: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她拒绝去向不明的捐款,帮助在医院遇到的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自己出钱买纸送给搂走公厕厕纸纸的人。通过
19、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的做人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即表明宛大妈是一个坚持原则,讲求实效,古道热肠,助危济困,正气凛然,敢于担当的人。点睛:鉴赏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和思想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等。方法一般有: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分析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善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叙述人称的选择及作用;叙述顺序的安排;各种描写的特点及作用。从选材剪裁角度分析: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从表
20、现手法角度分析: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 【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以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有什么作用?”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分析文章的结尾的作用注意从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推进和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这道题考的是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结尾的作用,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这在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以唱词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 ,敢于和不良现象作斗争。通过唱词侧面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
21、精神,赞扬了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本题可以从人物形象上、主- 7 -旨上、表达效果上和结构上分点回答。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戛然而止” “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 “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 “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 “中心突出” “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1 月 3 日晚上,两位 90 后女主播在某平台直播手撕郭敬明和沈煜伦的书
22、,双双称不读书 也能赚大钱开跑车。在当晚的直播视频中,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唯独对其中的书本不屑一顾,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 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如今渐渐流传开的“读书无用论” ,一是源于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最后进入社 会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源于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长大以后大部分知识内容都忘记了,读书又有何用呢?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 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
23、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还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还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很大,波澜壮阔、不可名 状。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 “你”读不读书才重要。(选自“红网”2017 年 1 月 4 日)材料二:“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 热点话题。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也有人把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 从而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读了几年大学,还不如中学
24、毕业就去做生意的同学,人家都有车有房了,自己却什么都没有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 学来实现“挣大钱”的确没那么简单了。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 8 -人生出彩的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其实,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 ;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
25、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 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 ,就在于其丰富个人素质的“无用”之用。大学所带来的宏阔视野、丰盈见识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读了大学,不代表马上就能实现“逆袭” ,但不读大学或许更难华丽转身。它反馈于人的“好处” ,未必能够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马上兑现,而常常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其中好处,需慢慢体会。当然, “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 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
26、读书丧失信心。(选自人民日报 ,2017 年 1 月 18 日)材料三: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 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 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 80 年代初就出过几
27、个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 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 9 -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 年 3 月 1 日)7. 针对上述材
28、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A. 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 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B. 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 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C. 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D.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 ,因 为这些地方上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A. 材料一用两个 90 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
29、读书没有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 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B. 材料二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 ,论述后指出, 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C. 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 独钟” ,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D.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 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E.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 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9. 针对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答案】7. B 8. BD 9. 宣传“读书有用论” ,
30、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解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 10 -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 ,A 项,错误,名人的话意是创业要有胆量,不能唯学历是举。C 项, “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说法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
31、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根据材料三指的是“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 ,所以选项“这些地方 20 世纪 80 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故选 B。【8 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 ,A 项, “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
32、强烈的批判”说法错误,材料一开头对这件事进 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C 项, “没有什么可供借鉴”说法错误,材料三第二段说“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 ,可见还是有丰富的经验可借鉴的;E 项, “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说法错误,材料 三并没有分析原因,也没有强调有用性。故选 BD。【9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能力。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理解重要内容等,解答本题首先要对全文进行阅读,掌握文本大意,把握文本主旨。从“广义来说,读书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的长期持续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等同于换一个高等
33、学历。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作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 ;而且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教育并进步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上升通道的道路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
34、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 11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来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小题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 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
36、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10.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厌之有 厌:讨厌B. 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C. 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D. 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1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邻之厚,君之薄也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A. B. C. - 12 -D.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
37、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 ,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 ,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13. 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38、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项, “何厌之有”意思是“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所以“厌” ,为通假字,通“餍”意思是“满足” 。故选 A。【11
3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文言文语句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看清题目要求,找出题目信息筛选点,然后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再把句子放置于具体语境中,理解每一句的意思,最后根据信息筛选点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句子,回答问题。本题要求选出“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 ,信息筛选点是“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 ,仔细阅读题干所给六句话,可发现都能表明烛之武机智善辩,是侧面表现。重在表现郑伯自责,是烛之武的牢骚话。故选 D。- 13 -【12 题详解】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
40、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C 项, “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故选 C。【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用” ,重用;“今” ,现在;“急” ,指国家危急;“子” ,对别人的尊称;“是” ,这;“过” ,过错;“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 (2)
41、中的“舍” ,放弃,舍弃;“以为” ,是“以(之)为” , “之”代指郑国,把(它或者郑国)作为;“东道主”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 ,指使者;“共” ,供给;“乏困” ,缺少的东西。【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
42、参考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
43、(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 14 -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
44、回去了。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 ,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帐夜清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
45、诗人所居之地。 )14. 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首联两句都是实写,表现眼前的实景,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无限深情于眼前景物的点染中。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坐等衰老。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5 -E. 本诗借景抒情,托物兴怀,
46、明写塞北景色,暗含南国风情,景中寄情,于苍凉凄清中蕴雄浑,于孤独哀怨中含温馨。15.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AD 15. “孤客” “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 “梦回雁飞“落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人老黄”表达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风云不断“空”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
47、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E 考核手法,BCD 项考核内容,其中 A 项,首联写景为实,写梦为虚,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D 项,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而是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根据“孤客” “尚天涯”分析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根据“梦回” “雁飞” “落月”分
48、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根据“人老黄”分析诗人青春已逝的愁苦;根据“风云不断” “空”分析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怅寥廓, _ ,谁主沉浮?- 16 -(2)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
49、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 _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所作。【答案】 (1). (1)问苍茫大地 (2). (2)风萧萧兮易水寒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4). (3)编年体 (5). 左丘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及文学常识识记能力。诗文默写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文学常识考核主要集中在作家作品、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内容,平时要注意积累,答题时根据记忆提取即可,比如本题中第三题,根据题干提示“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 “体史书” “所作”很容易得出答案为“编年体” “左丘明” 。还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