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拉萨中学高三年级(2019 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第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利用传统街区发展经济,早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趋之若鹜的举措,大家热衷于把这些街区“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 ,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招徕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对传统街区新意迭出的“打造”中,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问题,甚至导致传统街区面目全非、名存实亡的悲剧,令人痛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弄清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以及该如何保护和利用。所以,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传统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传统” ,在于其所承载的历史文化
2、。几乎稍有名气的传统街区,其形成的过程都比较漫长,少则数十年,多则数百年,比如西安的西羊市,元朝时即已出现。传统街区产生于人民群众的长期创造和积累,由住宅区、崇祀区、商业区、公共活动区等的构成,体现着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体现着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也体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街区的灵魂即维系于此。传统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人文信息,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统一体。以此观之,传统街区最值得关注的地方绝不仅仅在于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更在于这些建筑所承载的生存方式、风土人情。因此,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必须明白它自身的社会意义,明白它是否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什么。把原住民
3、大量迁走,对街区进行彻底的改造和招商,是饮鸩止渴的短期行为。因为,若没有对街区历史和现实的尊重,街区的文化特色将逐渐失去,其内涵必然会受到重创,所谓的招商引资能否产生长久效益十分令人怀疑。十年前的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就是前车之鉴:迁走了老住户,推倒了旧房屋,建成了气派的新街道,招来 80 多个京城老字号以及许多国际连锁品牌店,后来却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本地居民及游客均不买账,有数十家店铺又陆续撤走。当前对待传统街区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号称将其打造回清朝或民国的某个阶段,似乎回归的年代越早越好。此举就如同要把百岁的老人整回童年,也是妄自菲薄的无知行为。你把蕴含丰富历史信息的街区压缩至某一年,把它
4、搞成往昔特定时期的模样,那2么之后的这几十年、上百年算不算历史、算不算是街区的生命历程呢?况且,即使真有街区百年前的照片或资料可以参照,但没有了那时的人、技艺、材料、社会环境,你能把它不走样地整回到过去的年代吗?整回去之后又希望什么年代的人来生活?这么整的结果,必然是把真的整没了,搞出个不伦不类、缺乏生命力的假古董,哪怕看着再奢华,也不过是基因突变的怪胎,甚至是僵尸。街区房屋的整治,最好的办法或许是采取逐步维修与更新的方式,对不得不修缮的才采取适当措施,对违章违法的私搭乱建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制止。(摘编自马奔腾传统街区要慎言“打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传
5、统街区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可成为地方的名片,可以增加城市的影响力,也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B. 充分利用好历史资源,让文化遗产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动力,需要先弄清楚传统街区本身的性质,并以保护为前提。C. 历史文化是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历史文化的形成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D. 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它反映了地域特色和人民的生活理想、生存智慧及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传统街区的价值所在和保护利用传统街区时所出现的问题入手,论证了改造和利用传统街区要谨慎。B. 文章第一段直
6、言当前不少城市“打造”传统街区出现了不少问题,然后探析原因,提出了慎言“打造”的论点。C. 文章讲述了十年前北京前门大街改造失败的案例,这为论述保护和利用传统街区需尊重传统街区的内涵提供了例证。D. 文章第四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然后提出了传统街区整治的办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传统街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掘出传统街区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因势利导,这样才能做到古为今用,古今融合。B. 迁走原住居民,彻底改造旧城区,以此招商引资,这并不能长久促进城市的发展,反而3会破坏传统街区的文化特色和内涵。C. 对于传统街区,我们要怀有
7、敬畏之心,要认真地去认识它,了解它,尊重它,顺其自然,而不是轻率地将其打造成返古名城。D. 缺乏准确的定位,怀着急功近利的心理粗暴改造,既会破坏传统街区原有的格局,也难以建立新的有可持续性的文化生态。【答案】1. B 2. D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 “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正确。由原文来看,传统街区可以招揽商家和顾客,特别是游客,但不能据此认为传统街区就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C 项, “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
8、为漫长”不正确。街区形成了某种历史文化,此街区因而成为某种文化的街区,不能认为传统街区的形成比历史文化的形成更为漫长。D 项, “那些年代不一、外形各异的房屋建筑是传统街区的灵魂”不正确。由原文第二段可知,传统街区的灵魂应是那些建筑所体现的人民的生活理想与生存智慧等。故本题答案为 B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D 项, “鲜明地表达了反对改造传统街区的态度”不正确。文章第四段连续使用了三个问句,不是反对改造传
9、统街区,而是反对将传统街区打造成某个历史时期的模样。故此题答案为 D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C 项, “顺其自然”不正确,文章明确提出,对传统街区要加以保护和利用,不能“顺其自然” , “顺其自然”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故此题答案为 C 项。【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
10、。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4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舌苔上的记忆雷抒雁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有些口味
11、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 “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吃着辣辣酸酸,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三碗下肚,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呆呆地相互望着,半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 。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
12、本色。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撸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说那馄饨皮薄,馅香, 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老太太说起这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不行,吃了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好。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
13、“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5说改不了,也真是。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一上餐桌,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品。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箸。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先来一碗胡辣汤。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要是外省人看
14、了,怕要呕出胃来。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 ,或者一块干硬的乾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
15、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只可惜,名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是津津有味。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箸泪先落了。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 “顽固
16、”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B. 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6C. 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D. 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5. 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6. 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4. D 5. (1)描写精炼传神。运用神态(细节)描写(
17、“豹眼” “傻” “呆呆地” ) 、语言描写(“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 ”) ,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陕们吃饭时的“旁若无人、汪洋恣肆” 。(2)前后照应。既呼应了上文老陕们“三碗下肚”的满足感,又表现了下文老陕们吃饭时的“原始”和“野性” 。 6. (1)不同意。倒数第二段结合自己的经历,再次从群体的角度写客居台北的陕西乡党对故乡饭食的留恋,拓宽了作品的选材范围,让“舌苔上的记忆”更具有普遍意义。倒数第二段写台北的陕西乡党津津有味地吃“名实相去甚远”的“陕西饭食” ,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深刻”和“顽固” ,使“舌苔上的记忆”内涵更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最后一段卒章显志,以“舌苔上的记忆,是
18、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作结,升华了文章的主旨。(2)同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结构,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 D 项, “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细品胡辣汤”错误。作者细品胡辣汤不仅是为了弥补早年无钱品尝的遗憾,更是为了“品尝”往事和乡情。【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赏析文中的句子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那个看这是一句描写的句子,主要是语言和动作描写,为的是突出人物的“旁若无
19、人、汪洋恣肆” ;从结构看既呼应了上文老陕们“三碗下肚”的满足感,又表现了下文老陕们吃饭时的7“原始”和“野性” 。点睛:赏析语句实际就是分析语句的含义和艺术手法,在小说中的含义注意是反应人物的性格特征,手法除一般的手法对比、衬托、抑扬等表现手法和基本的修辞之外还要注意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是正侧面描写的结合,正面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层面注意是次要人物和环境的烘托渲染等,答题时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6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他就的对象是语段是否能够删除,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具体分析,如不同意,然后结合最后两段的内容倒数第二段结
20、合自己的经历,拓宽了作品的选材范围,让“舌苔上的记忆”更具有普遍意义;使“舌苔上的记忆”内涵更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最后一段卒章显志,升华了文章的主旨的角度分析原因。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个人属性中,学习成绩、城市户口、东部地区、一二线城市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年级对网络素养的影响为负向。数据显示,初中生的网络素养水平高于高中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青少年的网络素养也显著提高。东部地区青少年网络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出现“凹陷”状况。以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水平最高。从性别上看,在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方面,
21、女性青少年优于男性青少年;在网上信息搜索与利用、网络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男性青少年优于女性青少年。在家庭属性中,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学校开设有关网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
22、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8(摘编自中国青少年网络素养有待提升 )材料二:未成年人在家上网的比例最高,且从 81.1%增加到 94.6%,网吧上网比例从 37.6%下降到 17.7%。这与青少年整体上网地点分布的变化趋势相同。从网络接入方式看,手机上网使用率从 63.0%上升至 81.2%,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从 75.0%下降到 70.2%。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相比于传统的 PC(台式机)工具更加适用于碎片化的场景,未成年人更加青睐高度自由化的手机终端,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PC 时代或许将没落。在使用行为上,未成年人的搜索引擎使用率有
23、大幅提高,已经从 70%左右提高到了 85%左右,网络游戏和论坛使用率出现了同步下滑趋势,但网络游戏的使用率仍然处于 69.2%。笔者认为:将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看作洪水猛兽是不合理的,只要进行健康的引导,不失为缓解学习压力和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网络购物使用率从 16.1%增加到了 43.9%,超过 4 成的未成年人有网购行为,这其中也包括一定的非理性购买行为,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随意网购的现象层出不穷,这需要家长、电商、政府的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以保护未成年人网购权益和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摘编自青少年网民群体特征与上网行为的动态变迁 )材料三:
24、“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 单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2010 年2011年2012年2013 年2014年2015 年搜索引擎84.7 82.3 84.1 80.5 81.6 86.6信息获取 网络新闻70.1 61.8 73.8 74.5博客 74.1 71.9 65.0 76.7 44.4 37.6交流沟通即时通信82.6 86 85.1 91.1 93.0 92.49社交网站62.0 57.7 55.6 45.7 电子邮件55.0 47.2 46.3 37.6 37.8 34.5论坛 34.9 25.8 30.7 21.4 21.1 18.0网络音乐85.1 81.2 82
25、.8 83.7 77.5 80.2网络视频66.6 66.8 66.4 72.9 69.4 75.4网络文学48.1 44.4 46.9 45.0 46.9 44.6网络娱乐网络游戏74.8 72.9 68.4 65.7 64.3 66.5网络购物32.9 36.5 5.2 50.0 56.9 61.3网上支付27.8 31.9 41.6 39.0 48.8 62.0商务交易网上银行26.1 29.6 40.1 37.0 43.7 45.6(摘自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注】 “娱乐、沟通”是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主要上网动机,青少年对于网络新闻的关注度相对较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
26、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迅速快捷的优势也是电子邮件、博客使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这能够有效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10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很多家庭都给子女更多的零花钱。7. 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信息获取方面看,网络搜索引擎使用率明显要高于网络新闻使用率,这与青少年的 主要上网动机“娱乐、沟通”有关。B. 从商务交易方面看,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使用率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之一是很多家庭为子女提供了经济基础。C. 网络视频使用率整体呈增长势头,是由
27、于网络视频能够以电脑或者移动设备为终端,进行可视化聊天,能够满足青少年即时交流和学习的需要。D. 在交流沟通方面,即时通信使用率保持在高位且整体呈增长态势,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分析影响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因素;材料二从上网地点、接入方式和上网行为等角度分析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变迁。B. 在使用行为上,网络游戏的使用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位,这表明: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C. 手机上网使用率上升,台式机上网选择率下降,这是因为智能手机比
28、PC 工具更适用于碎片化场景,更受未成年人青睐。因此,PC 时代或许将要没落。D. 要防止未成年人进行非理性网购,引导其正确进行网购,就需要家长、电商、政府共同努力,从家庭监管、行业自律和法规完善等角度多管齐下。9. 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D 8. B 9. (1)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适度干预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多角度介入,建立科学的家庭上网规则;父母应培养与青少年平等讨论和分享的良好习惯。 (2)学校方面:学校应该开设与提升网络素养相关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在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中增加网络素
29、养模块。【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 “下列对历年青少年网民的网络使用行为统计图表的分析,不正确的11一项” 。D 项, “原因就在于青少年倾向于简单,互动性和社交性强的信息互动方式”这一表述不当,归因不全面,除了这一主观原因外,还有客观原因,即 QQ、微信等即时通讯网络软件具备迅速快捷的优势。故本题选 D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
30、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 项, “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缓解学习压力、提高情商智商的有效工具”推理欠充分,由前面的信息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故本题选 B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家庭和学校在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方面分别应该怎么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作答时要先从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如家庭方面材料一“上网设备数量、与父母亲密程度、与父母讨论频率对青少年网络素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1、。与双亲居住,对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和自我信息控制能力的提高有显著影响。随着家长对青少年上网行为干预频率的提高,青少年上网注意力管理能力显著下降。与父母讨论的频率越高,青少年在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信息分析与评价、网络印象管理方面的能力越高。 ”学校方面材料一“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与青少年网络素养呈正相关。数据显示络(信息)素养课程对青少年的上网注意力管理、网络信息搜索与利用以及自我信息控制有显著的正影响;教师使用多媒体的频率越高,青少年网络素养越高。 ”然后将这些筛选好的信息,按照题干要求进行整合,分点概况即可。【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
32、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统计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 小题。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12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
33、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 。运上疏日:“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 ”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 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
34、”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 。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选自北史乐运传 ,有删改)【注】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舆榇(chn):载棺以随。10.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
35、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B.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C.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D.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亦称“行在所”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13B. 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或皇后死称“崩” ,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C. 庶人,也叫“庶民”
36、。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D.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左迁、迁谪、迁削。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B. 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C. 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D. 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
37、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2)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注意“可与为善”和“亦可与为恶
38、” “管仲相之则霸” “竖貂辅之则乱”结构的对称。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详解】1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39、,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B 项,诸侯死称“薨” 。【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A 项, “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不符文意,原文“次其行事为孝义传 ”。【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嘉:嘉奖;事有不便于时者:定语后置句,有不利于时政的事;巨细:无论大小;请托:托付;不之许:宾语前置句,没有答应他;衔:记恨。参考译文:乐运,字承业,是南
40、阳清阳人。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涉猎经书史籍。十五岁时(梁的都城)江陵被攻占, (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婢) ,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 (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梁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 。乐运秉性正直,未曾讨好别人。担任露门学士。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多被采用。建德二年,任命为万年县丞。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召乐运赶赴同州。乐运到后,武帝对他说:“你说太子
41、是什么样的人?”乐运回答:“是平常人。 ”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讨好我,都说太子聪颖明智,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 ”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可以和他做好事,也可以和他做坏事。 ”武帝说:“我知道了。 ”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国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乐运上奏疏说:“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遵循) 。先王礼仪,怎么可以改变15呢。 ”奏疏呈上,宣帝不接受。从这以
42、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内史元严劝谏,因而得以免死。第二天,宣帝稍微有点感悟,召见乐运并且对他说:“我昨天夜里思考你所奏的事,你实在是忠臣。 ”于是赐给他帝王饮食来奖赏他。满朝的公卿,起初见宣帝很愤怒,无不为乐运担心。后来见他受到赏赐,又都祝贺他,认为他是幸免于虎口。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当隋文帝为丞相时,郑译担任长史,于是将乐运降职为广州滍阳县令。开皇五年,转任毛州高唐县令。连续历任二县,都有声誉政绩。乐运常常希望能做一名谏官,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劝谏议论,然而他秉性刚直
43、,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就发愤抄录夏朝、商朝以来直言谏争的事例,集合成一部书,取书名叫谏苑 。将书奏上,隋文帝阅读后赞赏他。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春 思(唐) 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 龙堆 路几千。家住层城 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 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 窦车骑 ,何时返旆 勒燕然。【注】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龙堆:白龙堆得简称,指沙漠。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颠倒,皆成文意。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
44、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返旆:犹班师。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一位妻子在春日对出征的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战争早日胜利的盼望。B. 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C. 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16D. 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15. 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拟人。 “燕语”赋予
45、春天的燕子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亲人团聚的场景。对比。 “莺啼燕语”的春景与“路儿千”的边关对比鲜明,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 。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浓丽,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贬官,不能享受这宁静无法得到这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46、。C 项, “笑独眠意为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分析有误。 “笑独眠”是写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在嘲笑独眠之人。故选 C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题要求回答首联的艺术手法,从“莺啼燕语报新年”看是“拟人”的手法,效果为“形象描述出和平宁静的场景” ;“莺啼燕语报新年”和“路几千”又是对比,使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强烈震撼;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虚实相生,表现出对从征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前句写京城春天充满生机,更能反衬下句亲人远在千里之外的边塞的悲壮。【点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
47、方面入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17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
48、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逍遥游中,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 _。(3)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的结局。【答案】 (1). (1)小知不及大知, (2). 小年不及大年 (3). (2)入则无法家拂士, (4). 出则无敌国外患 (5). (3)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
49、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知”“拂” “胥” “仓”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第卷 表达题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一篇交大,对不起,我不是那 10%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作者是北京交通大学 2018 届的一名毕业生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