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黄陵中学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普通班语文期末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史 记吴智勇翻开中国两千余年文明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多如星云,唯司马迁这颗亮星最为璀璨、最为耀目,是他奠定了中国文学与史学的基础,一部史记千秋留芳,一代文豪万世钦仰!司马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他的巨著史记 ,以及他的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都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学家的典范。司马迁将自己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激情都浇铸在了史记之中,在二十五史里,这样的作品,唯此一部。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它既是历史的“实录” ,同时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在艺术上精心构
2、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古代广阔的生活画面。如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起义军领袖陈涉;叱咤风云、有古之勇士气概的项羽;不畏 强暴、机智谦逊的蔺相如;爱国仗义、礼贤下士的信陵君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阔,人物形象之丰富,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散文家,凭 借一部史记足以傲世,他那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 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 、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
3、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自尊精神而史记这部经典之作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也从不同侧面成为这些高尚人格的再现,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一直予人以鼓舞和启迪。司马迁已远去两千年了,却以一部史记而永久。两千年来,万千读者与长眠的司马迁“相看两不厌” ,交合注入着一股股历史血脉。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第一部由个人独力完成,具有完整体系的史学著作。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 位,而且开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中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 。
4、(选自哈尔滨出版社中国城市口水战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A. 司马迁凭借他的渊博学识、深邃思想、不 朽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让后世文人仰 慕不已。B. 史记开我国纪传体文学的先河 ,既“实录”历史,又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C. 史记对后世的传记文学、小说、戏剧创作有深远影响与它所写的磅礴气势、壮阔场面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有关。D. 史记是司马迁一人的著作,因为它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所以后世认为它是纯文学作品。2. 下列理解,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仅凭史记 ,就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成为历代文学家和史
5、学家的典范。B. 史记融入了司马迁的心血、灵魂和全部的生命,在二十五史里, 史记是唯一的一部。C. 史记在艺术上的特点是精心构思,巧于安排,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D. 司马迁尽管远去了两千年,但史记至今还依然存在,所以梁启超称赞其为“千古之绝作” 。3.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作为史学著 作,具有完整体系;作为文学著作,其影响深远。B. 司马迁凭借其正直品格与不屈精神,创作了史记 ,这部书中蕴涵了他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不朽的人格,以及挥洒自如的神来之笔。C. 司马迁是汉代成就最高的
6、散文家,他令后代文人仰慕不已,千载之下依然可见其雄风,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人以鼓舞启迪。D. 史记渗透着积极入世、自强不息、舍生取义、呼唤真情、义不受辱等人文精神。这些精神熔铸在作品刻画的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答案】1. D 2. D 3. C【解析】试题分析:【1 题详解】D 项,分析错误, 史记所写的历史人物形象尽管血肉丰满,但它不是纯文学作品。3试题分析:【2 题详解】D 项,理解错误,不是因为这部书的存在,才赢得“千古之绝作”的称赞,而是因为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价值。试题分析:【3 题详解】C 项,分析错误, “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其作品中的人
7、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蒋兆和:为历史人物传神1956-1966 年这十年中,蒋兆和创作了几十幅现实人物画,比较好的有纪念刘和珍君 迎春 马连良戏装像 一笛横吹万户歌等。他本人对这一阶段的部分作品不满意。他在这十年中,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把心血倾注到下一代人身上了。这不免使他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现实生活,而约稿者又总是不断,出于一种可以理解的政治热情,他每求必应,时常仓促为之,故作品有些粗糙,甚而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蒋兆和也走过这样一段弯路。蒋兆和作历史人物画,是从 1953 年纪念屈原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时开始的。1954 年,他又为张衡、
8、祖冲之、僧一行等古代科学家创作了头像。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1956 年,蒋兆和创作司马迁半身像,画家强调了他蕴藏智慧的高高的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令人敬佩这位“直笔史书”家。一般现实人物画家不像写意花鸟画家那样愈老愈精,他们
9、的创作盛期往往在青壮年时代。那时对生活充溢着激情,有充沛的精力解决造型等一系列复杂课题,也敢于创造新的技巧。39 岁完成一生代表作流民图的蒋兆和基本上就属于这种情况。50 岁以后,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蒋兆和对人物衣纹的处理已发生了明显的变4化,寥寥十数笔,简练明快,宛若有梁楷遗风。蒋兆和喜欢杜诗,也曾多次作杜甫画像。1956 年作的杜甫 ,告别京歌,牵马荒郊,面对人生,慨然长叹,诚为一幅“写心”的力作。1959 年,他再画杜甫,创造了中国画史上迄今
10、最好的一幅杜甫肖像。他将杜甫依石而坐的上半身,处理为稳重的三角形构图,就像一尊雕塑迎风而立,刚柔相济的衣纹,处理简练。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要为历史人物传神,须先熟悉历史,并能站到历史的高度评价历史人物。蒋兆和为此看了不少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见解,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然后把他对历史人物的抽象评价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的艺术形象。1959 年,正是史学界对曹操展开争鸣的一年,郭沫若、剪伯赞均忙于为曹操正名,亦有不少学者反对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此时,蒋兆和应历史博物馆之约作曹操像 ,以画笔参加了这场讨论。在他的笔下,曹操体魄宽厚
11、,气宇博大,倚几案而前倾,目前视而有雄风,人物的动势,面部的情绪,大红表袍与元书纸的土黄色和每一根稳重有力的线条都交织在一起,肯定了这位“文才武略,勋业彪炳”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上的地位;然而,从曹操的眉宇间、唇颊间,特别是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些暴庆和奸作的气质。一贯追求传神的蒋兆和,永不满足。他独到地运用造型艺术技巧,通过微妙的艺术处理,在丹青史上首次成功地塑造了曹操这个多侧面的历史人物形象。(选自刘曦林艺海春秋一一蒋兆和传 ,有删改)相关链接: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 20 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在水墨人物画领域把中国画特有的造型魅力最大化,使中国的现代水墨人
12、物画一跃而并立于世界现实主义绘画的行列。50 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如杜甫 曹操 李白等。蒋兆和的绘画造型精谨,笔墨精深,深刻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中国人物画在 20 世纪的发展创作出了诸多代表时代的经典佳作。(选自杨欣蒋兆和的“不尽丹心”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蒋兆和 1956-1966 年间的作品出现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 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B. 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认识和见解,所以他创作的5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 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C. 蒋兆和用曹操像参
13、加了对曹操的争鸣,站在郭沫若、剪伯赞等人的一面,很好地为曹操进行了正名,为这位“白脸奸臣”翻案。D. 蒋兆和在创作历史人物画时,没有照片作参考,但仍然画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个性特征,甚至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形象的依据。5.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蒋兆和创作的纪念刘和珍君 迎春 马连良戏装像 一笛横吹万户歌等约稿作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作者认为走弯路是不可避免的现象。B. 蒋兆和创作的司马迁像,既强调了司马迁蕴藏智慧的高高额头和深邃锐利的目光,又用其受宫刑后的外在特 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C. 蒋兆和为历史人物画像,不只注重细节上对人物形象的
14、表现,还注意人物形象的造型之精谨,像杜甫依石而 坐和曹操倚几案而前倾的形象均是如此。D. 为弥补激情和精力的不足,年届五旬的蒋兆和对创作方向进行调整,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并创 作了一系列成就显著的历史人物画作品。E. 这篇传记选取了传主蒋兆和创作历史人物画的一些典型事件,展现了他在历史人物画方面做出的非凡成就, 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具有教育和启发作用。6. 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答案】4. D 5. AD 6. 熟悉历史人物:根据史传想象人物风采。运用了适当的表现手法:注意人物的内在情感,以形写神。进行了微妙的艺术处理:注意整体造型,强调局部细节
15、。创作上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永不满足。【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概括能力。题目要求选出“正确的” “一项” ,A 项, “是因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体系的探索,从而严重脱离现实生活所致”说法以偏概全,这一时期的作品有概念化、贴标签的痕迹,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约稿不断” “政治热情” “每求必应仓促为之”等;B 项, “蒋兆和查阅了很多有关杜甫的历史资料所以他创作的杜甫画像与人们心目中的杜甫形象完全合拍”强加因果,杜甫画像的传神,不只在于研究历史资料,而是“取决于6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
16、现技巧的程度” “再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C 项, “蒋兆和站在郭沫若、翦伯赞等人的一面”分析错误,没有站在谁的一面,他的画只是“多侧面”地表现人物。故选 D。【5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 “两项” ,A 项, “作者认为是难以避免的现象”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这恐怕是当时不少艺术家难以避免的现象” 。D 项, “由现实人物画调整为历史人物画”属于无中生有,相关链接中提到“50 年代末期,着重于历史以及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说明他的创作不只是历史人物画
17、像。故选 AD。【6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目是“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从“这几幅头像根据史传,想象风采,各具情态,曾被印为单幅画,并多次据以制版作为特种纪念邮票发行。由于人物个性鲜明
18、,画出了作者深刻理解后概括出来的人物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极深,甚而成为后来继续描绘这些人物的形象依据” “由于画家在从事这种创作时,不可能有照片作为参考,能否使他们的艺术形象与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合拍,完全取决于画家对古人的认识深度和表现技巧的程度。为此,他曾反复推敲,多次修改,以求更好” “蒋兆和想方设法深入社会,激发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再加之他的修养和条件,作出的历史人物画太史公,其受宫刑之后的外在特征刺激人们的同情和对封建势力的愤慨” “作者精到地体会并刻画出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在外形上的变化。以形写神、写心,入木三分”等语句,可以具体把握蒋兆和为什么能出色地“为历史人物传神” 。阅读下面的
19、文言文,完成小题(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7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百余人俱。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20、,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日:“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 ”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武日:“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日:“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21、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日:“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缩写节选自 汉书 苏武传)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招供。B.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拜访。C. 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监禁。D. 阴相与谋劫单于阏母氏归汉 阴:阴谋。8.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 与 相同, 与 也
22、相同 B. 与 相同, 与 不同C. 与 不同, 与 相同 D. 与 不同, 与 也不同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因此时降武8A. 宁许以负秦曲 B. 其一人夜亡C. 单于壮其节 D. 且庸人尚羞之10.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 19 年。B. 缑王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精神的真正表现。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
23、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1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答案】7. D 8. D 9. A 10. B 11. (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2)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
24、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D 项,阴:暗地里。故选 D。【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适逢,会同,被活(捉) ,活下去。故选 D。【9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9例句,降:动词使动用法。A、动词使动用法,使 担负 B、在夜里,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意
25、动用法,以 为壮,认为 壮;D、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故选A。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中 B 项, “缑王伏弩射杀卫
26、律”错误,应是“虞常伏弩射杀卫律” 。故选 B。【11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嘉:赞许;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因:通过;复:再;尚:还能。参考译文: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当时汉朝廷不断讨伐匈奴,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节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匈奴使节前来,汉朝庭也扣留他们以相抵。公元前 100 年,且鞮刚刚立为单于,唯恐受到汉的袭击,于是说:“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27、”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顺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那里,摆列财物赠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归汉,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与昆邪王一起降汉,后来又跟随浞野侯赵破奴重新陷胡地,在卫律统率的那些投降者中,暗中共同策划绑架单于的母亲阏氏归汉。正好碰上苏武等人到匈奴。虞常在汉的时候,一向与副使张胜有交往,
28、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天子很怨恨卫律,10我虞常能为汉廷埋伏弩弓将他射死。我的母亲与弟弟都在汉,希望受到汉廷的照顾。 ”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的子弟在家。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其中一人夜晚逃走,把他们的计划报告了阏氏及其子弟。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处这一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因此想自杀。张胜、常惠一起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许多贵族前来商
29、议,想杀掉汉使者。左伊秩訾说:“假如是谋杀单于,又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轻地敲打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重新呼吸。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拉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
30、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处死。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 ”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 ”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 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
31、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11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注】鹖(h)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12.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题交代写作时间与地点。 “舟中”一语双关,真实反映了杜甫晚年的漂泊处境,同时隐喻天下百姓像自己一样流离失所。B. 首句承题,写诗人强打精神,饮酒过节。 “强饮”两字意蕴丰富,折射出诗人不欲饮酒、应节当饮、以饮
32、浇愁的复杂心绪。C. 第二句写诗人穷愁潦倒的身世际遇。以儒士之身而戴隐者鹖冠,点出诗人无官无职,包蕴着不为朝廷所用的无奈与辛酸。D. 第二联传神地写出舟中所见所感。诗人因年迈多病、老眼昏花而产生了“天上坐” “雾中看”的错觉,给人感觉十分真切。E. 尾联总束全诗,深化主题。面对眼前春江之上青山白云的自然景色,诗人遥想万里外的长安,表现了他忠君忧国的执著。13. 联系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愁”的原因。【答案】12. AD 13. 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解析】【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
33、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 项,没有“一语双关”;“舟中作”为实写,并无隐喻;D 项,产生“天上坐”的错觉是由于天空倒映在水中。故选 AD。【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诗人“愁”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中的重点词语作答,此题可根据诗句中的“老年花似雾中看” “直北是长安” “云白山青万余里”概括年老体衰,漂泊流浪,穷困潦倒,思念朝廷等原因。点睛: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意概括,诗意概
34、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重要的场面,景物进行分析。14.名句名篇默写12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己的落魄失意, “_,_,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 ” 4).柳永下片,想象别后酒醒梦回场景的句子是; 今宵酒醒何处?_,_。 5)重阳节本是
35、亲人团聚的日子, 醉花阴中的李清照重阳节却过得很凄凉: 佳节又重阳,_,_。【答案】 (1). 佛狸祠下 (2). 一片神鸦社鼓 (3). 遥想公瑾当年, (4). 小乔初嫁了 (5). 千呼万唤始出来, (6). 犹抱琵琶半遮面 (7). 杨柳岸, (8). 晓风残月。 (9). 玉枕纱厨, (10). 半夜凉初透【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题中重点注意“佛狸祠”的写法。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36、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研讨会上,面对众人的褒奖和肯定,电视剧导演曹慧生不赞一词,只是埋着头记录大家的意见。针对邻里纠纷、家庭不和、医患关系等矛盾,行走于都市乡村的调解员对当事人摇唇鼓舌,不厌其烦地“劝和促谈” 。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13 上海福喜的过期肉事件,再一次引发跨国连锁餐饮品牌供应体系
37、的巨大动荡,麦当劳一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看到希望。此处取第一个意思,使用正确。坐拥百城:意思是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望文生义。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使用正确。摇唇鼓舌:指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 。褒贬失当。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不合语境。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处境艰难,进退
38、两难。使用正确。故选 B。16.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老旧社区微改造项目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街心公园藏身于大城市的街巷中, 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 人际互动场所不足的局限。B. 蜂蜜是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 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 它的主要成分果糖和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能快速产生热量, 补充体力。C. 凭借智能化的设计与强大的功能, 这款新型扫地机器人一上市就迅速抢占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成为智能化家庭的新宠。D. 为设计一款既符合青年人口味, 又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手机游戏, 他查了近一年的资料, 还进行了大量的用户调查, 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答案】B
39、【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 “弥补了城市步行环境欠佳、人际互动场所不足的局限”搭配不当, “弥补”与“局限”不搭配,可将“局限”改为“缺陷” 。C 项, “抢占了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不合逻辑。数值表述应该从小到大,应为“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D 项,表意不明。 “查阅了近一年的资料”可以说是一年来的资料,也可说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来查阅资料。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14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
40、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17.“雅风汉服社”的同学拟举办传统汉服展示活动,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本社拟举办传统汉服展示活动,需要使用礼堂及相关设备,请总务处予以落实。谢谢!B. 请学校记者站宣传本次活动: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汉服有雅风。你们小记者可要把
41、握好展示风采的好机会哦!C. 给其他学校同学发邀请函:“汉服风采,青春气息” ,我们恭候你们的大驾光临,一起在汉文化的世界嗨起来!D. 邀请某汉学专家现场指导:您是汉学研究专家,希望您不吝赐教。您的鼎力支持,一定会为本次活动增添光彩!【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A 项, “落实” ,指使计划、措施、政策等得以实现。学生社团组织向学校部门申请场地使用“落实”一词不得体。B 项,本是请别人帮忙宣传自己,却表达成给对方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不得体。C 项,邀请函应使用局面语, “嗨起来”是口语话的表达,不符合邀请函的书面语体要求。故选 D。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42、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东汉人班固写的汉书是一部断代史,它记述了汉高祖之后的 200 多年的历史,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有较大的影响。C. “遂通五经,贯六艺”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左传;“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D. 后汉书与史记 、 汉书 、 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答案】C【解析】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43、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 D 项“乞骸骨”是请求饶命的意思错误,应该是请求辞职回家。【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十:“臣愚不能復治 东阿 ,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汉书赵充国传:“ 充国 乞骸骨,赐安车駟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 ”明史钱习礼传:“復上章乞骸骨,乃得归。 ”亦省作“ 乞骸 ” 。平时需要注意积累。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城区道路不仅有机
44、动车通行,_。为了保证道路夜间使用安全,城区道路每隔一段距离安装一杆路灯。而高速公路是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的,机动车高速行驶时,间隔安装的路灯会产生一明一暗的照明效果,非但不能帮助司机看清路况,_。高速公路利用完善的路面标志和反光设备,通过汽车前灯的强烈照射,将各种交通指示清晰地反射到司机的眼里,足以起到安全导向作用。因此,_。【答案】 (1). 还有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 (2). 反而会严重干扰司机视线 (3). 高速公路上不能安装路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说的是城区道路如何消除交通隐患的问题。句承接上文,可知说的是城区道路的情况,上文已经说了“不仅有机动车通行” ,此处应填“还有非
45、机动车和行人通行”一类内容;上文说机动车高速行驶时,间隔安装的路灯产生的一明一暗的照明效果, “不能帮助司机看清路况” ,而且用了关联词语“非但” ,故此处应填“反而会造成安全隐患”一类内容;是总结上文的句子,上文了高速公路利用完善的路面标志和反光设备足以起到安全导向作用,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城区外的高速公路不安装路灯”一类内容。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旅游资源系统庞大,只要大力发展旅游,云南的经济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尚未开发和发现的潜在的旅游资源还相当丰富,凭借云南得天独厚的民俗风情,这些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就会成为国家
46、级风景名胜区,而国家级风景名16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不一定能让云南经济快速发展。_。_。【答案】 (1). 新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一定能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不一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文中表意绝对的句子“就会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势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泉水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他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
47、泉的不断喷涌。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答案】人生如泉守住寂寞,方见繁华;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题记泉水在地层下蓄积,蓄积,终喷薄出惊世骇俗的美,然后汇成溪,淌成河,穿山越岭,注入江海。静默的泉,奔涌的水,动静之间,方显生命的壮美与雄奇。没错,泉是寂寞的。小有蓄积便急于卖弄,这是浅薄轻狂;一朝得势便恣肆汪洋,这是妄自尊大。在黑暗阴冷的地表之下,在漫长孤寂的岁月深处,泉一如尚未成蝶的蛹,不草率,不浮躁,它在人们不知晓的时间和空间里,一点一点地积蓄着力量,只为那喷涌而出的精彩。演绎出波澜壮阔的生命形态。泉是纯洁的。经过层层过滤,它
48、洗尽多少铅华,沉淀多少杂质,才提炼出这最甘冽、最纯净的因子,给焦渴的大地和干渴的人们以爱的供养。君不见,在茫茫沙漠,一滴琼浆何其稀有,何其珍贵;君不知,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一眼甘泉赛过多少黄金?泉是热烈的。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抑或在某个奔放的瞬间,泉水或汩汩溢出,或向天抛洒,幸福地歌唱着,忘情地狂舞着。这是经历沉寂与忍耐之后的欢乐,是经受打击与磨难之后的新生它或是对人健康有益的温泉,抚慰人们疲惫的身心;或是热情欢快的音乐17喷泉,装扮人们美好的生活,但不管是哪一种,它都会尽情释放它的热烈与激情,用它的舞、它的歌温暖人间,荡涤心灵。泉,大自然的歌者,它不甘落寞,不慕繁华,以始终如一的低调谦和,演奏了“泉眼无声惜细流”的乐章,汇入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合唱,成就了“春江潮水连海平”的壮丽,其品质是何等高尚,其境界是何等高远!泉如斯,人亦当如斯。面对功利不急躁,面对世俗不悲戚,面对磨难不屈服,任何时候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打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