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99.50KB ,
资源ID:93528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52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三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

1、1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有人把 20 世纪 50 年代苏联某领导人进行的改革喻为试图“两步跨越鸿沟” ,也有人把另一位苏联领导人进行的改革比作“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 。这里谈到的两位领导人分别是 ( )A斯大林、赫鲁晓夫B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C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D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解析:材料“试图两步跨越鸿沟 ”是比喻冒进思想,结合几位苏联领导人的改革可知符合赫鲁晓夫的改革特点;根据“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可知改革内容涉及“政治领域” ,结合戈尔巴乔夫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可知 D项符合题意。答案:D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2、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其主要目的是( )A突破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本题考查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改进工业管理,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题干材料描述的情况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勃列日涅夫试图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答案:C3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

3、挂出。 ”这里所谓的“蛮干”是指他(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强行推广种植玉米D彻底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解析:本题可以使用排除法。A、B 两项都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赫鲁晓夫并没有彻底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D 项说法不准确;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推广种植玉米,造成了很大损失,获得了“蛮干家”的称号。2答案:C4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救危机的重要举措。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经济改革,其主要特征是( )A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B放弃政府宏观的调控手段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鼓励个体小农经济的发

4、展解析:C 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D 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无关;A 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措施,实质上是否定了斯大林模式,但并不意味着放弃政府宏观调控,故排除 B,选 A。答案:A5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都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C都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D都是对苏联生产关系的调整解析:改革的原因都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弊端,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故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依据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结果可看出,A、B 两项说法错误。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都没有突破原有的体制,故 C 项也可排除。答案:D6阅

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 19531983 年苏联与世界实际 GDP 平均增长率的对比。材料二 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赫鲁晓夫)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苏联文学报材料三 1986 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6、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3(2)结合史实理解材料二中的评价。(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 1986 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因此说“他(赫鲁晓夫)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 ,但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所以说“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 “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3)如何解决:戈尔巴乔夫对

7、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基础巩固11955 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 )A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其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可知弱化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排除A 项;材料无法体现改革重心,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史实;该决议加大了“农庄、农场”的自主性,故 B 项正确

8、。答案:B2下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 )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4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由题目中的时间“19531964 年”即可排除推行于 20世纪 20 年代的 A 项。题目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 D 项。B、C 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答案:D31971 年,苏共二十四大的一份报告提出:“党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的出发点是:指令性计划是主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

9、来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 ”这段材料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A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B未能突破原有体制C遵循了经济发展规律D被迫转向政治领域解析:题干中的批驳“市场调节” ,明显地反映出这份报告本身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政策,这是不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仍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据此可以排除 A、C、D三项。答案:B能力提升4根据苏联报纸所做的估计,苏联妇女平均每天花两小时排队购物,全国合计一年浪费掉一百亿小时在排队上,相当于一千五百万人一年工作五十周,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时间。此项统计反映了(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效率低下,人力的浪费严重 苏联妇女喜欢借购物时机联谊交友 苏联物质匮乏

10、,供需失衡 苏联物价上涨过快,出现抢购风潮A BC 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再认和再现能力。根据材料情境,结合所学苏联模式特点和消极作用可知说法正确,排除,故选 C 项。答案:C520 世纪 70 年代初,苏联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这一做法旨在(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恢复国家资本主义C下放企业管理权 D利用市场货币关系解析:“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节”不符合现5代企业制度的特点,故 A 项错误;“撤销管理局的办法”不符合恢复国家资本主义的举措,故 B 项错误;“合并企业和撤销管理局的办法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精简管理环

11、节”体现了下放企业管理权,故 C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故 D 项错误。答案:C6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材料信息看,苏联将集体农庄劳动报酬的发放期限缩短,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这一措施实际上是利用物质刺激的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 A 项。材料未涉及对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改变,

12、故 B 项排除;此措施并不能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故 D 项与史实不符。答案:A7普京曾说:“苏联解体是 20 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制度因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影响了其发展B外部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C领导因素: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加快了苏联解体的过程D民族因素:民族问题是毁灭苏联的“火药桶”解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这种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之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做法,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答案:A8苏俄(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

13、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A BC D解析:任何经济制度,只有符合本国国情,并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保持活力。苏俄(联)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国内经济,美国罗斯福新政主要靠刺激内需来摆脱危机,都不属于外向型经济的范畴,应排除。6答案:C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 年)里,苏联在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在按人口平均

14、计算的产量方面将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 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至 70 年代初,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为 8.4%。第二阶段为 7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末,19711975 年,工业总产值年增长率为 7.1%,比前五年下降 1.3%,其后五年又下降 2.6%。第三阶段,从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1982 年工业总产值仅增长 2.8%。材料三 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

15、向政治体制改革。1990 年 3 月,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政治多元化”和“公开化”的口号下,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华东师大版和人教版世界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指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3)依据材料三指出苏联解体过程中在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错误做法。(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启示?答案:(1)错误: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

16、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举例: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2)趋势:苏联经济的发展日趋迟缓,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逐渐进入停滞时期。原因:推行霸权主义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苏联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4)启示: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建设要搞好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反对西方的“和平演变” 。(任答三点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