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3.42MB ,
资源ID:93539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53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练习人民版必修2.doc

1、1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下图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仿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材料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是( )A欧风美雨 B西学东渐C洋为中用 D中西合璧解析: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衣、食、住、行、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无不反映出中西合璧的特征,故选 D 项;“欧风美雨” “西学东渐” “洋为中用”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和思想领域,无法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特征,故排除 A、B、C 三项。答案:D2维新派主张“断发”是为了与“万国同风

2、” ,便于操作机器和武器、讲究卫生等。1905 年,端方、戴鸿慈等出洋考查宪政的“五大臣”也发出了“断发”的声音, “奏请官员剪发之折,两宫深滋不悦”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不得不下达谕旨,准许人们自由剪辫,被迫承认了“断发”的合法性。以上变化主要说明了( )A断发体现革命色彩 B断发触动清朝国体C政府主导社会生活 D政治时局影响习俗解析:材料反映出近代“断发”受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政治事件的影响,体现出政治时局影响习俗,故 D 项正确。答案:D319 世纪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

3、材料说明( )A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 19 世纪末B某些城市有崇洋媚外的倾向C西方生活方式已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D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解析: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于 19 世纪初,故 A 项错误;“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反映了近代一些城市的“媚外”现象,故 B 项正确;C 项中“占据主导”和 D 项中“根本性变化”说法有误。答案:B41912 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字:“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 ”这实质上反映了( )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4、 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从题干材料“1912 年秋天” “将欲剪发(辫)”可知反映了剪辫易服,结合题干材料“怅然若失” “以留纪念”可知面对变革新旧杂陈的心态,故选 B。答案:B5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 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 。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解析: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社会习俗的措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人们敢于冲破传统婚姻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故选 C。A 夸大了民国初年婚姻风俗的变化,与材料中“通都大邑时有所闻”不符;B、D 材料无体现

5、。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08 年 7 月,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福建土楼的评语这样写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居住和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山区民居建筑福建土楼,体现了聚族而居这一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更体现了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同时,土楼与山水交融、与天地参合,是人类民居的杰出典范。 ”闽西的永定山区分布着许多土楼,建于明清之际的承启楼即是其中的一座(见上图),楼内有一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 ”材料二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厦门建筑。3厦门民居 厦门大学校舍(1)根据材料一概括

6、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理由。(答案不得照抄原文)承启楼堂联反映了哪些传统理念?(2)根据材料二,指出厦门近代建筑的主要特点。(3)数百年来,永定土楼持续修建而建筑式样基本不变,厦门的建筑样式却发生了较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答案:(1)理由:民居典范;设计独特;体现传统;具有居住和防御的双重功能。理念:人际和谐(或重视伦理道德);聚族而居。(2)特点:新旧并存,中西合璧。(3)原因:土楼位于比较封闭的内陆山区,受外界影响较小;厦门位于沿海地区,近代较早对外开放,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基础巩固1歌曲我的中国心其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 “洋装

7、”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C民国建立之后 D国民革命之后解析:“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因此 A 项正确。答案:A2辛亥革命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文官制服的新式服装是( )A中山装 B列宁装C长袍 D马褂解析: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故选 A 项。答案:A3在某年的上海,舞厅中流行的“交际舞”遭到禁止;一些中学里,师生们都收起了五花八门的服装,列宁装在女生中十分流行。这一年可能是( )A1912 年 B1945 年C1950 年 D1979 年4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和苏联关系密切,政治和外交关

8、系影响人们的生活,女生衣着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答案:C能力提升4光绪帝的英语教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 1866 年他从天津去上海过程中吃西餐的体验:“味非素嗜,俱难下咽,甜辣苦酸,调和成馔,牛羊肉皆切成大块。熟者黑而焦,生者腥而硬。鸡鸭不煮而烤,鱼虾味辣且酸,一嗅即吐。 ”根据材料可推断(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冲击C西餐馆服务周到、环境卫生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在 1866 年的中国已能吃到丰盛的西餐,可推断西式饮食文化已冲击到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但题干没有反映西餐馆的服务情况、位置分布和西餐是否成为主流等信息,答案为 B 项。答

9、案:B5下列具有中西合璧特点的近代建筑是( )解析: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山西乔家大院和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地方特色建筑,A、C、D 三项可排除。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随着西式建筑在租界的出现,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故 B 项正确。答案:B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D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等活动,象征清王朝守旧势力的发辫被剪,5故选 D。答案:D71863 年 3 月 7 日, 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

10、启事,由此可见( )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C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D近代中国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解析:题干启事反映出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B 项正确。答案:B8.下图是 20 世纪初一家庭祖孙三代的合影。照片中的人物长袍马褂,案几的左右分别放置新式的煤油灯和闹钟,中间则摆着水烟袋、紫砂壶和一对青花小碗。这张照片折射出近代社会 ( )A传统与现代交融 B中式与西式对垒C文明与落后冲突 D乡村与城市同步解析:煤油灯和闹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水烟袋、紫砂壶和青花小碗是我国传统物质文明的产

11、物,两者并存于日常生活中,表明传统与现代交融,故 A 项正确。答案:A9人与人之间较为寻常的称呼,却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2 年 3 月 2 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 。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材料二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都可以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从此互

12、称同志在党内成为习惯,并扩大到党员和非党员之间。新中国成立后,“同志”成为全国人民最流行最亲切的称呼。1959 年 8 月 3 日,毛泽东建议党内一律用同6志称呼,不要以职务相称。材料三 时代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称呼也悄悄跟着变化。从“同志”到“师傅” ,从“先生” “小姐”到以职位相称,再到上级都被叫作老板,这些变化简直让人眼花缭乱。(1)材料一在称呼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材料二与材料一在称呼上有何相似之处?(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社会的称呼出现了多样化的现象,你是如何认识的?解析:本题以称呼的变化切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废除“大人” “老爷”等称呼与当时的革命运动及思想变化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分析。第(2)问中称呼虽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第(3)问结合当今现实分析,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的价值观相关,称呼的多样化即反映了价值观的多元化(或与此相近的答案均可)。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民主、平等等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2)都体现了平等的思想。(3)称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社会上多样化的称呼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