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知识点一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表现(1)经济上农业:_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日益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都有新的成就。商业:日趋活跃,邯郸、临淄、宛、陶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铁农具,(2)阶级关系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_和新兴地主出现。 (3)政治上: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_统治。 (4)军事上:为适应战争的需要,各国为实现富国
2、强兵纷纷变法。 (5)文化上 私人讲学风气兴起,民间办学兴盛,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思想文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_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自耕农,封建专制,法家,知识点二 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1)齐国管仲改革发展_,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_”的政策,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_”,公开承认了_-。,农工商业,相地而衰征,初税亩,土地私有,(1)背景 经济上,_获得发展。 政治上,_阶级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2)概况 魏国、楚国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新兴地主,尽地力
3、之教,平籴法,2.战国时期,其他诸侯国:_国、赵国和韩国也陆续进行了改革。 知识点三 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1.必要性:偏居_,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于中原各国。公元前4世纪初,秦国开始实行一些改革,但总体面貌无根本改观。,吴起,分封制,齐,关中,2.可能性(1)有利条件秦国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注重_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臣和民众的认同。民风质朴,_浓厚。(2)历史机遇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_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力量大大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各国,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公元前361年,_继位,决心实现富国强兵。,法家,尚武精神,晋国,秦孝公,【概念
4、阐释】 1.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也就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这一制度的实行,实际也就开始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2.法经: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制定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其基本特点是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体现法家“重刑轻罪”的思想。,【易错提醒】 1.春秋时期各国改革大多属于奴隶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而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则基本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 2.李悝变法与管仲改革中的赋税制度和农业政策都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使井田制逐步瓦
5、解,而不是废除了井田制。 3.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都是承认了土地的私有,但并没有从法律上确认土地私有制的地位。,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不同的根源是生产力水平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新旧阶级力量对比的差异。 5.秦国变法的客观条件是大变革时代各国变法的推动;主观条件是秦统治者意图改变落后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思维点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取代奴隶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历史的必然。 2.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的演变(1)管仲改革,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2)鲁国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3)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3
6、.“平籴法”是利用市场与货币关系来维护农产品市场的稳定,以保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结构图示】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史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主题,史料研读,史料二 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
7、农战也。”可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1.史料一反映了经济发展导致了政治的变革。体现出封建经济的发展,地主阶级实力增强,体现了新兴政治力量和旧的社会体制的矛盾。 2.史料二强调战争在国家强盛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国力强弱决定对外战争的胜负。,1.结合史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改革变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提示 新兴地主阶级与旧贵族争夺领导权。 2.结合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改革与“战胜强立”有什么关系?提示 各诸侯国只有通过改革变法,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原因(1)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改革
8、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2)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有效途径。(3)频繁的战争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避免战败或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的变法。(4)法家思想的推动。法家学说提倡顺应形势进行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为各国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史论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内容及影响,史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9、史料二 (李悝)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史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主题,史料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改革主张。 2.史料二、三反映了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和楚国吴起变法改革;体现了粮价高低的影响。,1.史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提示 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史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提示 平籴法。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3.结合史料二、三,分析春秋战国改革的共同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提示 共同作用: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史论归纳 1.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认识(1)内容政治上,改善吏治,大大削弱旧贵族的特权。经济上,逐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法制上,法经等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2)影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略有不同。从总体上看,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使 新兴地主阶级地位得到强化;一定程度上实现富国强兵,巩固了自身统治。,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