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15.50KB ,
资源ID:93673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67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三语文内容主题阅读汇编之秋日私语专题03秋之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三语文内容主题阅读汇编之秋日私语专题03秋之月(含解析).doc

1、1专题 03 秋之月秋月,是一个被缪斯宠爱的对象;秋月,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对象;秋月,是无数文人骚客吟诵的对象。时值中秋,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古今名家吟诵秋月的美文。【秋月古诗吟咏】1、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赏析】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感怀此夜,将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图。这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2、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赏析】这是一首月夜怀念远方亲朋的诗,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全篇回环曲折,缠绵悱恻,格调清新淡远,音韵圆转和谐

2、,是唐诗中的珍品。3、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描写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似有一丝喜悦,一点慰藉,但也有许多的愁苦涌上心头,如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和人生的坎坷等。这首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4、王维山居秋暝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赏析】这首山水名篇,把山村的秋夜描绘成一个清新明爽、洁净纯美的世界,而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5、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赏析】以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离人思妇之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的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正如明朝胡应麟评论这首诗所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6、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赏析】虽题名标有“怨”字,诗的字里行间却全不见“怨”字。主人公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侵湿罗袜;从夜色之浓,伫立之久,可见怨情之深。全诗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是难得的佳篇。7、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

4、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从中也显露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意绪多端,随兴发挥,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8、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赏析】题目是“月下独酌”,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表面看来,诗人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又无限的凄凉。9、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赏析】全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虽单纯,却又

5、十分丰富;它既容易理解,却又体味不尽。诗的构思细致而深曲,却又脱口吟成,浑然无迹。310、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呼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此诗的背景是安史之乱,杜甫在这次战乱中颠沛流离,因而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端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11、王建十五夜望秋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赏析】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

6、望月这一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12、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赏析】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自然会联想到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嫦娥。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抒写的是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13、范仲淹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赏析】这首词一版本有副题“秋日怀旧”,可以认为是本词的主题,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

7、着柔情似水的情怀。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性格坚正刚毅,也写过渔家傲那样情调苍凉悲壮、气概雄伟的作品。而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似乎不象范文正公的为人。其实这并不矛盾,正所谓“铁石心肠人亦作此销魂语”。词的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如情,情景交融。1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这首词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飘逸空灵,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在此中,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4围,把自己

8、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意味,是一首将自然与社会高度契合的作品。本词通篇咏月,月是词的中心形象,却处处关合人事。在表现上,本词前半纵写,后半横叙;前半高屋建瓴,后半峰回路转。笔势错综回环,摇曳有力。在布局上,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相萦,徐徐作结。【秋月古文吟诵】月赋谢庄赋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

9、,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

10、愬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白话译文】陈思王曹植,因友人应瑒和刘桢之先后去世,闲居在家,不免忧思重重。阁下长满了绿苔,台榭之间,也堆满了尘埃,心里默默在难过、不快乐。于是,半夜里起来去清扫长满了兰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乐。在出行时从简,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着大伞。是时,横斜的银河在东方划出一条界线,太阳运行的方位与线路,也发生了变化,已从夏至时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

11、南,现在季节正处在秋冬之交。腾腾的雾露,使天空朦朦胧胧5的,而明月的光芒却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声沉吟诗经齐风的“东方之月”;反复念诵诗经陈风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笔和木板交给王粲,请他撰写文章。王粲向陈王曹植施以跪拜礼后说:我生在东方僻壤,长在山野中的一个不学无术之士,本领有限,深怕有负君王重托之恩德。据我所知,地沉静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阳”的德性,月具有“阴”的精华。太阳挟着扶桑光彩自水里出来,月亮当太阳落入长满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继出来。且引着黑兔奔驰在天帝之台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宫。月初,月亮出现在东方,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它则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现象,警戒人们不可

12、自满;初生的月与成形之月,则以月之盈亏,启示人们应保持谦虚态度。月亮,一般都顺着地支十二个时辰运行,当月行至某一星宿时,就会发生天象的变化:如遇到毕宿星,就会下雨;遇到箕宿星就会刮风等。月亮还能为三台星座的星增加光华;也能为轩辕星座的星发扬光彩。月亮的光华照进三国东吴,而孙吴之帝业就繁荣昌盛;照到西汉,而使李夫人育女为皇后,汉道因此大顺大通。当雾气散去,大地一片澄洁,乌云都蜷缩到天边,洞庭湖开始兴波作浪,湖边秋树也首见落叶。黄菊的芳香弥漫于山巅,寒雁的哀鸣也流浇在沙滩上。见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辉。群星的光华被清朗的月光所掩盖,那长长的银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晖。皎洁的月光

13、照耀得大地如蒙上了一层白雪;那蔚蓝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辙的镜子。宫中一爿爿高楼,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样的洁白,周围的台阶,也被照得似冰一样的明净。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诱下,君王讨厌白昼娱乐,而喜欢夜晚的欢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与音乐,离开点着辉煌蜡烛的宫室,来到月光照射着的厅堂,端上喷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悦耳的琴音,终于在月光下陶醉了。在这凄凉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发出一种如歌似乐的声响。这时,至亲好友都不在身边,聚拢来的是一些孤身羁旅在外的人们。大家在听着夜晚鹤鸣之声,特感凄清;又闻到北方民族的音乐,奏的是一些凄凉的曲调。这些游子,也抚琴调起弦来,选奏那些风格委婉的乐曲。比如:饱含迟徊怨慕情

14、调的防露和阳阿等古乐曲。于是,原来那些树林因风而发出的天然声响,现在也消失了;原来满是波纹的池水,此时波纹也不见了。总之,大气沉寂,万物歇息。在这种情景下,游子们心情郁结,满腹悲苦向何处寄托?找谁宣泄?惟有对着寒月倾诉。其歌道:“远方的良人啊,音讯隔绝。地虽千里之隔,而明月却可共享。迎风叹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实在太远,难以跨越。”歌声未歇,而残月影子却将沉没。于是,满屋子里的人们都变了颜色,在徘徊着,彷徨着,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又接着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将干,时间已晚啊无人与我归还。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会沾湿了人的衣衫。”6曹植说:好。于是命令侍从的下人,捧酒祝贺

15、,进献玉璧。并表示牢记王粲的美言,反复诵读,永不厌烦。【文章赏析】月赋是南朝宋辞赋家谢庄所写的一篇文章,它通过假设曹植与王粲月夜吟游的故事,描写了月夜清丽的景色以及沐浴在月光当中的人们的种种情思,在叙事中透出怨遥伤远之意,从而使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在写作上多用侧面渲染、烘托的手法,中间又穿插神话、典故以及历史传说,更深化了月的历史背景的文化意义。句式以骈偶为主,又杂以散句,显得整齐而富有变化。全赋写月神采飞动,用笔柔和细腻,风格清雅秀美,读来诗意盎然。特别是篇末所系两诗,一咏明月,一咏落月,感叹岁月流逝,再致怨遥伤远之意,情思绵邈,韵味悠长,既总结全篇,又与篇首“沉吟齐章,殷勤陈篇”相呼应

16、,反映了此赋结构的精巧完整,并昭示南朝赋在总体上走向诗化的趋势。文章先写曹植因思念初丧的应玚、刘桢两位文友,于月夜宴请王粲作赋。王粲在赋中极写月亮的变幻精灵,预示人事的顺逆。它的清辉照亮皇宫,君王即为月色所陶醉;它照到寄旅者时,触动游子愁思;它使遥隔的情人,千里共仰明月。当月亮下山,所有人均为之变容,惶然若失。最后慨叹月没岁暮,良人难遇,并规劝君王珍惜佳期,勿沾霜露。结尾写曹植听王粲此赋后,反复吟咏不绝。全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蕴藉。写月夜景色,历历如绘,意境悠远,余味不尽。【秋月诗歌吟唱】秋月徐志摩一样是月色, 今晚上的,因为我们都在抬头看-看它,一轮腴满的妩媚,从乌黑得如同暴徒一般的云堆里升

17、起看得格外的亮,分外的圆。它展开在道路上,它飘闪在水面上,它沉浸在水草盘结得如同忧愁般的水底;它睥睨在古城的雉堞上,7万千的城砖在它的清亮中呼吸,它抚摸着错落在城厢外内的墓墟,在宿鸟的断续的呼声里,想见新旧的鬼,也和我们似的相依偎的站着,眼珠放着光,咀嚼着彻骨的阴凉:银色的缠绵的诗情如同水面的星磷,在露盈盈的空中飞舞。听那四野的吟声永恒的卑微的谐和,悲哀揉和着欢畅,怨仇与恩爱,晦冥交抱着火电,在这食绝的秋夜与秋野的苍茫中,“解化”的伟大在一切纤微的深处展开了婴儿的微笑!【诗歌赏析】在这首秋月中,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清澈的溪水在

18、宁静的月色下缓缓流过碧绿的山头,透澈而高远的天空与溪水交织秋日散发出澄澈的色彩,宁静的山林之中莺啼燕啭似离那凡间尘世十分遥远,只有柔软而洁白的云朵和满山的红叶与皎洁的月光一起飘逸悠悠。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8可谓大家手笔。【秋月名篇欣赏】中秋月竺可桢今天我所讲的题目是“中秋月”。中秋是一个很有诗意的佳节。我国历代文人、学士,每到中秋常赋诗以度佳节。杭州在宋代繁盛甲于全国。当

19、时的仕女们每至阴历八月十三四直至十七八日要到江边观潮,十五六日游西湖赏月,这是 800 年以前的事了。 何日是中秋?南宋吴自牧著梦粱录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谓之中秋,月色倍明。”从科学上来看,中秋可有两个定义:天文学上以秋分到冬至为秋季。所以中秋应在立冬,即是阳历11 月 5 日或 6 日。气象学上以阳历 9 月、10 月、11 月为秋季,所以中秋应在阳历 10 月 15 日、16 日左右。这两个日期统和阴历八月半相距甚远。可是西洋天文学春、夏、秋、冬四季习惯上起自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实在不甚合理。倒不如中国天文学向例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之合于逻辑。若用中国天文学

20、的方法分四季,则中秋应在秋分,和阴历八月半相距不远。秋分是阳历 9 月 23 日。去年中秋节在秋分后 6 天,今年中秋节在秋分前 6 天。下面将要讲到秋分前后月望时有一种特别可以留恋的地方,所以我主张保留中秋节。 月到中秋分外明。吴自牧梦粱录说道:“中秋之夕月色倍明。”这完全是诗人文士的幻想了。这种幻想到目前报纸上还是到处可见。去年中秋节,在上海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上,登载着一篇描写中秋月的文章,大意说:“在我国各种岁令时节中,最富诗情画意的要算中秋节了。平常的月亮够美丽的,中秋夜的明月,尤其大而圆,集合温柔、神秘、明媚、幽艳之大成平日的月亮,上升很早,甚至黄昏时分已悬挂在空中。但是一年中,以中

21、秋的月儿出来最迟,大约要到八九点钟,才从天边露出娇容来,似乎在月宫中刻意打扮、精心装饰,然后出来才和人们相见。”这一段话完全是传统文学家的口吻,与实际事情太不符合了。 月亮究竟亮到何种程度?要晓得这一点,我们要以地球上所能看到最明亮的东西,即是太阳为标准。作个比喻,太阳在天顶时,在每平方英寸平面上有 60 万支烛光的亮度。普通用的洋油灯每平方英寸相当于 4 到 8 支烛光,洋烛每平方英寸为 3 到 5 支烛光,而月亮在天顶时,她的光度每平方英寸只有一又三分之一烛光。月亮虽可普照半个地球,但在一定面积上光度甚小,所以我们在月光下看书是模糊不清的。月亮离开天顶愈远,她的光亦愈弱。这有两个原因在内:

22、一是太阳或月亮离天顶愈远则其离地平的角度愈小,而地面上每一单位平面所受到日、月光的多少是和离地平角度的大小的正弦成正比的;二是在天顶时日月光线经地面空气的厚度来得少,到了天边时日月光线要到达地面,经过的空气层要厚得多。假使在天顶时,月光到达地面所经空气厚度当作 1,那么到月亮离开地平面 30时,所经过空气层就要为 2,到 10时就9是 5.5。到离地平线 4时,所经过的空气层厚度就要达 12.5。所经过的空气层愈厚,被空气所吸收、反射的光线亦愈多,到达地面的月光自然愈少。而中秋的月亮,除非在热带的地方,否则绝不会到天顶的。古人说:“冬日可爱,夏日可畏。”最重要原因,就是冬天太阳离地平线低,而夏

23、天离地平线高。相反地,月望时,月亮离地平线的角度是以冬至附近为最高,夏至附近为最低。满月最亮之时,实在冬至前后(即阴历十一月十五日左右)。“一年几见月当头”,这就是月当头的时候。今年中秋月的高度,即离地平线的角度为 4557。而阴历十一月十五日,月亮的高度为 8745。若是空气一样透明,则十一月月中的月亮一定比八月中的明亮。一年之中,每逢望月,在秋分前后,月的高度适中;夏至前后,其高度较低;冬至前后,其高度最大。这是由于黄道与赤道成 2327的角度。当月望时,月亮与太阳位置正相对称。太阳到冬至是高度最低的时候,而这时正是月亮最亮的时候。月亮的轨道古称白道,它与黄道相交只有 59的角度,此差数甚

24、小,这可以增减月亮的高度,但不会变更上述的原则。即从气候上看,我国各地在仲冬的时候也比中秋前后来得明爽。以杭州为例,云量和湿度有下列的比较。根据 1928 年至 1933年的记录,杭州云量在阳历 9 月为 69,12 月为 65。1934 年至 1935 年的记录,杭州绝对湿度,阳历9 月为 16.8,12 月为 8.9。 “一年明月今宵多”,这句诗也是指中秋月而言的。但是实际若以明月照地上的时间来算,一年中仍以冬至前后的月望普照地面时间为最久。好像以太阳论,夏至昼最长,冬至昼最短。满月正与此相反。冬至前后月照时间最长,夏至最短,中秋适介乎其间。大概中秋之夕从月出到月落不过 12 小时,而在北

25、京纬度、冬至月当头时,从月出到月落可达到 15 小时之久。总之,“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话要改成“月到中冬分外明”才比较合乎事实。 若以月亮之大小而论,肉眼是不可靠的。列子卷五有这样一段故事:“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大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苍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解也。”月亮离地球距离平均 233000 英里。月亮在天边时离地面要比在天顶时远4000 英里,所以无疑月亮在天边要比在天顶时稍远一点,直径可差六十分之一。但是眼睛看来月亮初升时好像

26、要大得多,这完全是一种错觉。天文学家对于这个问题不比孔子高明,一向没有良好的答案。有人说在天边有房屋、山川、人物可资比较,所以见得其大;到了天顶,一轮明月悬挂空中,反觉其小。这解答未能令人满意。因在海洋中月出时水天相连接,别无一物可资比较,亦看得大。到了近来,哈佛大学的生理学教授博林研究这种错觉,才知道与我们视觉神经有关。凡看物体直看看得大,下看或上看看得小。假使一人横卧在地上,就觉得天顶月亮大,天边月亮小了。至于八月半的月亮是否比其他月份月望时大,可要看月亮绕地球在近地点还是在远地点。月亮离地心顶远可到 257 千英里,最近不过 211 千英里,大约为1019 与 17 之比,每 27.55

27、 天为一周期。今年中秋节月亮适在远地点,所以中秋节的月亮只会看得小,不会看得大。除非特别钟情于中秋节的人,即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作别论了。 中秋月何以特别受人注意?照上面讲来,中秋月既非分外光明,也非特别圆大,又不照临长久,那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崇拜呢?而且怀念留恋中秋月的,不只是中国人;即使西洋人也特别看重中秋月,名之为收获月,这其中自有一个道理。去年中秋大公园地文章说,中秋月出时姗姗来迟,有装模作态的样子。这不免把中秋月看得贵族化了。实际中秋月是最贫民化的,无论贵贱、贫富、雅俗均可共赏中秋月。中秋月的特点不在其出山迟,却相反地因中秋以后的月亮出来特别早。 假使我们把今年杭州(北纬 30

28、)中秋前后数天月亮出山的时间和正月十五即上元节前后数天月出的时间来比较一下,就可看出中秋月的特点了。 杭州 1948 年上元节和中秋节月出时间表(地方时)*上元节 正月十五日 下午 5 点 50 分 正月十六日 下午 7 点 00 分 正月十七日 下午 8 点 08 分 正月十八日 下午 9 点 18 分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 下午 5 点 54 分 八月十六日 下午 6 点 20 分 八月十七日 下午 6 点 47 分 八月十八日 下午 7 点 13 分从表中可以看出:上元前后晚间月亮出来,每晚相隔时间要一小时以上;而中秋前后月亮出来,每日相差只有 26.27 分钟。从中秋到八月十八,这 4

29、天夜月上来离黄昏统不远,这是中秋月和旁的月望时不同的一点,也是中秋月优越的一点。中秋月有这特点的原因,可以这样解释:在温带里边日月行到春分点时,黄道和平地相交的角度最小;而日月的赤纬天天在增加,所以日月出来每天要提早。在春分时候,每天旭日东升要比前一天早半分钟;到中秋时月亮走近春分点,所以月亮出来的时间也要天天提早。一年中平均而论,月亮出来要延迟 50 分 32 秒钟。但是中秋前后只消延迟 27 分左右就行了。中秋时节农民开始收获的时候,这时昼渐渐短而夜渐渐长,将近黄昏有了月亮可以帮助农民延长在田间多做几十分钟的工作。这于民生不无裨益,所以西洋人称中秋月为收获月。我们的民族向来以农立国,四时伏

30、节如惊蛰、清明、谷雨、芒种统和农民有关。中秋月之所以被崇拜着、留恋着,想来和农民收获有关。既没有传奇式的什么神秘,也没有诗人所想像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娇滴滴的贵妇人那么姣态,而是有一个极平民化的来源,这就是帮助农民在黄昏时候做点手胼足胝的工作。所以中秋月是值得我们留恋,而中秋节是值得保存的。【注】本文是作者 1948 年在浙江大学科学团体联合会上的讲稿。11【文章赏析】本文是作者 1948 年在浙江大学的一篇讲稿,也是一篇解说中秋月知识的科普说明文。文中两次以杭州为例,更具亲近感和说服力。作者从科学角度对中秋的日期、中秋月的亮度、中秋月的大小、中秋月备受国人钟爱的原因等作出了客观而又别开生面的解释

31、,目的是要纠正人们关于中秋月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还原文人墨客笔下中秋月的真实面目。为了详尽地解释中秋月的相关知识,作者综合运用了引用、列数据、作比较、举例子、列图表等多种说明方法。其中,列图表的方法直观明了,可以让读者在对比中一目了然。为了使演讲更富有理趣,作者还将科学知识与文学情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用诗词和典故等,既提供了对照说明的依据,又增添了演讲的理趣,丰富了听众的知识。【秋月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5 分)月迹贾平凹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奶奶说故事

32、。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很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

33、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什么树呢?”“桂树。”12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乎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谁? ”我们都吃惊了。“嫦娥。 ”奶奶说。“嫦娥是谁

34、?”“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儿的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 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

35、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

36、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13“月亮是个女子。”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 分)2、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3 分)3、文章写月亮里有桂树、嫦娥,这一内容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 分)4、文章里,月亮蕴含了

37、深刻的含义,你认为有哪些?(3 分)5、文章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3 分)【答案】示例三:在追求美好事物的时候,人们要保持纯洁之心,和睦相处,每个人都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好事物。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18 分)团圆饼与月亮节中秋节俗形态的变迁萧放中国节日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殷人将日月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春秋战国时,

38、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14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退。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对一般平民来说,月亮不再是那样

39、“高不可及”。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文人中秋赏月已成为雅趣,成为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在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诗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变化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寄托着这种浩叹。似乎中秋明月的清光,也难掩宋

40、人的感伤。不过对于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一种形态,即世俗的欢愉。北宋东京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东京梦华录)。南宋杭州中秋夜更是热闹,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中小商户也登上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梦梁录);市井贫民“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明清时期,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增强,人们对家庭更为依恋,中秋节正是加强亲族联系的良机。“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连,取团圆之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月饼在宋代已经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小小的月饼在民间生活中作为团圆的象征与联系亲族情感的信物互相馈送。现而今,中秋之夜,无论有月无月,吃月饼是必需的。即便有月,无心赏月,一家人围着电视看晚会,也是再常见不过情景了。节日是日常生活的亮点,节俗文化是时代精神的聚焦。一部中秋节俗形态演变史,也是一部中国民众心态的变迁史。 (有删改)1、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 分)2、文中有大量引用,请指出其表达效果。(6 分)3、简要概括从唐至今中秋赏月的趣味变化过程。(6 分)【答案】1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