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03.50KB ,
资源ID:93678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67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案.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学案.doc

1、1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本专题考试大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2手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青铜器,铁器,瓷器,丝织品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商业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帮的出现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方面:小农经济的形成、汉代田庄的特点、租佃制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2工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本专题多以农业或商业为突破口进行设计,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

2、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知识框架】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可按以下四条线索进行整理。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

3、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考向预测2期商鞅首倡的重农抑商政策,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发展阶段 耕作方式变化 农具的变化原始阶段 刀耕火种 石、骨、木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耜耕) 石、骨、木;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发达地区) 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 牛耕普及全国 耦犁一牛挽犁唐代 铁犁牛耕 曲辕犁2土地制度井田制 出现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土地国有的所有制

4、形式;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产生 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形式 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问题 土地兼并,社会分化,阶级矛盾激化土地国有制北魏、隋唐都曾实行过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租佃制 宋代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租佃制的发展3经营模式(小农经济)形成 铁犁牛耕的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作用 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精耕细作的主要推动力考点二经济重心转移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考点三手工

5、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3时期 发展历程从先秦到秦汉形成与发展(1)商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 ,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发展与繁荣(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方烧制白瓷(2)隋唐: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明清辉煌与滞后(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

6、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手工业产品:明代创制出斗彩瓷和五彩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考点四商业发展从严格控制到打破时空、相对宽松时期 发展历程先秦时期兴起、发展和繁荣(1)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步履维艰(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隋唐时期范围扩大,贸易繁荣(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

7、柜坊和飞钱(4)对外贸易发达,广州是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打破时空,空前繁荣(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开封)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明清时期 继续繁荣, “商帮”出现4(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1明初到晚清时期中国人口增加好几倍,而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未相应增加。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A加强了权力的集中B促进了重学的风气C

8、推动了文化的繁荣D出现了崇商的趋势2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 1/30,虽然促成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B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C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D颁布“推恩令”3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这最能说明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4押租制是明清时期地主防止佃农欠租的一种制度。佃农交纳押租以后,一般照交正租,如果欠租,地主就在

9、押金中扣除,地主不退押金;押租租佃关系尚未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在有些地区,交纳押租的佃农还可以将佃种的土地转佃他人。押租制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地主与佃农的矛盾尖锐B封建剥削方式的没落C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D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5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5因是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6西汉时期的画像石雕刻主要采用錾凿法勾勒出人物、动物,形象稚拙,画面层次少,刻痕较深,线条较粗,不够

10、流畅。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用线注重人物内在结构表达,动物及各种背景图案刻画也恰如其分,浑然一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冶铁技术的提高B绘画艺术的进步C佛教文化的影响D思想观念的变迁71387 年,明太祖下令丈量全国土地,编制鱼鳞图册 ,以田块为单位编制,图册绘有田块形状草图,旁注坐落、面积、四至、地形及土质肥沃程度,以及归属的户主和所在乡镇。 鱼鳞图册的编制A有利于明初经济的恢复B开创了土地财产登记制度C阻碍了自耕农经济发展D提高了土地的商品化程度8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

11、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9下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6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10 “因为中国商人缺乏西方商人所拥有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据此可知,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B闭关锁国政策C朝贡贸易体制D封建专制制度11明清时为解

12、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以徽商、晋商、粵商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 ,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地缘意识更加突出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D重农抑商政策加强12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 114 坊,东市和西市各占 2 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 110 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 4 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7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13宋应星在天

13、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A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D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14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些“商人通过市肆经纪以造袜原料发给妇女去织造,按规定条件,付与工资;然后由其收鬻,以之包售四方” 。这些商人的行为A已具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进程C显示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D已经颠覆传统的投资理念15明朝中后期,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 12 流向了中国,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自银帝国” 。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步

14、由节俭变为追求享受,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江南地区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妇女,甚至农村居民也参与到旅游的浪潮之中。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经济结构出现质的变化C拜金享乐为社会普遍认同D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 ,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

15、曾下诏, “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 。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 ,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 ,以固堤岸” ,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摘编自吴钓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近代工业化实际上是一个从“发达的有机经济”向“以矿物能为能源基础的经济的转变,工业化“要成功地摆脱有机经济所受的制约,要越来越多地从矿藏中、而非从农业产品中获取原料,尤其是能够开发大批能源储备,而非依技各种过去提供生产所需热能与动力的可再生能源” 。荷兰在 17 世纪曾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本国不产煤,其他燃料也很少,必须从国外进口煤

16、,这使荷兰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且8使本国经济置于外国商业政策支配之下。法国在 1763 年以前,商业并不落后于英国,1780 年时铁产量 3 倍于英国。然而法国本身所产煤不能自给,需要从国外大量输入,这为法国工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于能源的需求影响不同,重工业要比轻工业和农业对能源的需求更多。15 世纪以来,英国出现了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1650 年起,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到 1700 年,煤炭在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从以有机能源为主到以化石能源为主,英国经历了人类近代史上的一场能源革命。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1)根据材

17、料一并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古代中国宋朝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举措。 (不得摘抄原文)(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7、18 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及成因,并简要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能源革命与近代工业化之间的关系。9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人口增加好几倍,而举人、进士的名额却未相应增加” ,人口增多但科举取士人数并未增加,结合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可知一部分知识分子弃文从商。故选 D。A 项,内阁、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C 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答案】D2【解题思路】西汉初年为解

18、决王朝财政问题,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强政府对经济资源的垄断。故答案为 B 项。A 项不是主要措施,排除;C 项不符合史实,西汉政府没有实行这样的政策,排除;颁布“推恩令”是为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不是解决财政问题,排除 D 项。【答案】B3【解题思路】由材料“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可知明代商人追求读书做官,说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有一定的影响,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他们希望提高社会地位,故 D 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故 A 错误;材料讲商人以读书做官、富贵

19、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没有讲其首要目标是追逐政治权力,故 B 错误;中国的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是科举制阻碍的,故 C 错误。【答案】D4【解题思路】押租制的出现虽然与农民抗租斗争有关,但这只是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押租不仅对佃农具有约束力,对地主同样具有约束力。押租制起因于农民欠租,但它的实施又超出了这个问题本身,实际上押金可理解为定金,佃农交了押金就等于拿到了土地经营权,地主也不能反悔,尤其是佃农还可以转佃,这等于将土地经营权当成了商品,所以,D 项正确,排除 A 项。B、C 两项就押租制本身来说,没有体现出来,排除。【答案】D5【解题思路】唐朝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

20、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漕运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故 D 正确;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及政治中心在北方才会导致漕运出现由东西向南北的变化,因此经济重心南移只是原因之一,并不全面,排除 A;题中反映了漕运从东西方向转变为南北10方向,由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发展为由南至北的变化,主要是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不符合史实,且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 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与题中漕运出现的方向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答案】D6【解题思路】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的

21、画像石雕刻线条较粗,不够流畅,而到东汉时期,画像石雕刻线条流畅,刻痕较浅,刻画精细。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新的雕刻刀具的使用,这主要是由于冶铁技术的提高,制造出了更加坚硬的刀具,故 A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石刻技法的变化,与绘画艺术无关,故排除 B 项;材料中的变化是指技法上的变化,得益于雕刻工具的改进,佛教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C 项;思想观念的变迁并不能使材料中的雕刻技法发生改变,排除 D 项。【答案】A7【解题思路】鱼鳞图册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立的科学的土地赋税管理办法,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多少防止了产去税存或有产无税的弊端,使政府税收有了保证,耕地及税额也有所增长,有利于

22、明初经济的恢复,故 A 正确;材料没有以前朝代土地财产登记制度信息的说明,无法体现“开创” ,B 错误;鱼鳞图册制度使赋役的征收具备了确实根据,有利于自耕农经济发展,C 错误;鱼鳞图册制度明确土地的面积及归属等信息,与土地的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 D。【答案】A8【解题思路】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 B 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 A 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

23、故 D 项错误。【答案】B9【解题思路】柱状图体现出用于农业的工具多样化,有碎土工具、刨土工具等,体现出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A 正确;材料中主要提及农业生产,不是官营手工业特点,故 B 错误;冶铁业应该多样化,并不是单纯农具为主,故 C 错误;D 中全面说法绝对。【答案】A10【解题思路】 “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指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说明造成中国海11权弱化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D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国海权弱化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B;朝贡贸易体制不符合“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 ,排除 C。【答案】D11【解题思路

24、】 “商帮”属于同一地域商人群体, “会馆”属于居住商人地方,说明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C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商业竞争异常激烈不是材料背景,B 错误;重农抑商不是主要原因,D 错误。【答案】C12【解题思路】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答案】B13【解题思路】花楼机是明朝中叶以后出现的纺织机械,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由于当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25、市场需求有限,导致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故答案为 A 项。B、C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明朝中叶以后民间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排除 D 项。【答案】A14【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地区手工业、商业发展,雇工生产的方式已经出现,包买商进入生产领域,故可知具有某些近代化经营特征,A 项正确;自然经济的瓦解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 B;C 国内市场已发育成熟的说法错误,排除。D 项说法太绝对,排除。【答案】A15【解题思路】鸦片战争后,中国才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 A 错误;材料中只反映了消费观念的变化,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故 B 错误;人们普

26、遍认同的是“追求享受” ,而不是“拜金享乐” ,故 C 错误;材料中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一些原本只能由皇室、贵族和官员享受的衣食住行也逐渐走向商业化和世俗化,普通市民参与到旅游浪潮中,说明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中国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契机,故 D 正确。【答案】D16【解题思路】(1)原因:中国:根据所学,宋朝城市繁荣,人口集中,导致环境污染;根据“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12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得出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根据“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得出人口增长,对士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措施:根据“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得出加强政府干预;根据“朝廷

27、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得出注重环保立法;根据“令民二月至九月不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 “植树数千万(株) ,以固堤岸”得出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2)特点:根据“必须从国外进口煤” “煤炭开始成为英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第一大能源”得出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成因:根据“近代工业化” “重工业增长迅速的局面” ,并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增长迅速、蒸汽机广泛应用等方面原因。关系:能源革命推进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阐述:可从新能源推动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发展推动能源领域的不断开发与利用分

28、析回答。【答案】(1)原因:中国: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口集中;手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人口增长,对士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措施: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环保立法;重视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2)特点:17、18 世纪欧洲主要国家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成因:17、18 世纪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欧洲主要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变动,重工业增长迅速;工业革命的进行,蒸汽机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对煤炭的需求剧增。关系:能源革命推进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能源革命。阐述:煤炭作为新能源,取代风能、水能等传统能源,成为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主要能源,加速推进工业革命的进程,推动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的发展则导致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能源领域的不断革新,如煤炭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