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型 7 农业区位及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题型 20092018 年全国卷考查情况(考查概率:33%)设问类型 情境模型 答题模型 考查概率特征类 农业生产的 时空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布局特征多据图并结合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考虑;时间变化多从社会经济要素变化的角度考虑9%原因类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从农业区位的各大要素分析,注意题目往往会限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55%措施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经济(优化耕作制度和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塑造品牌)和生态(减轻环境破坏、减少农业残留)两大方面分析13%影响类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
2、分析 9%开放性设问类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判断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综合考虑 14%(测试时间:70 分钟 满分:100 分)12018石家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 分)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西部浊水溪以南,由浊水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台湾岛面积最大的平原。嘉南平原早期许多地方是对天气依赖程度很高的“看天田” ,直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完工后,遂有“谷仓”之美称。嘉南大圳以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狭小谷地,水源通过隧道引自曾文溪上游)和浊水溪为主要水源,经由供水渠,对农田进行灌溉,灌溉过的水,再经排水渠注入海洋。嘉南大圳虽然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但
3、是灌溉用水供应有限,当地形成了相应的作物布局,把水稻、甘蔗和杂粮组合在一个灌溉区内,每种作物种植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将这三种农作物进行轮换种植,形成了三年轮作制。下图示意嘉南平原位置。(1)与台湾岛东部地区相比,分析嘉南平原成为台湾主要农业区的有利自然条件。(62分)(2)说明嘉南大圳修建后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6 分)(3)说明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6 分)(4)简析嘉南平原灌溉区内同时种植水稻、甘蔗和杂粮,并进行轮作的原因。(6 分)解析:(1)农业区的自然条件可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四个方面来回答;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嘉南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冲积形
4、成,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便于灌溉。(2)由材料可知,圳是灌溉用的水渠,嘉南大圳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可从灌溉、排水、改良土壤三个方面来回答。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3)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是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曾文溪上游供水有限,水量不足;水库面积狭小,蓄水量有限。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4)由文字材料可知,同时种植可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
5、,因为水稻、甘蔗和杂粮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时间各不相同;另外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势低,热量条件更为充足);(2 分)河流冲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2 分)河网密布,便于灌溉。(2 分)(2)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2 分)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2 分)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2 分)(3)(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曾文溪上游供水有限,水量不足;(2 分)水库面
6、积狭小,蓄水量有限。(2 分)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2 分)(4)水稻、甘蔗和杂粮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时间各不相同,同时种植可以避免因集中灌溉导致灌溉水源的不足问题;(3 分)水稻、甘蔗和杂粮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 分)22018山东济宁市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 分)材料一 2016 年,我国茶园面积 287 万公顷、产量 240 多万吨,种植规模世界第一,消费量超过 200 万吨。下图示意中国四大茶区分布。材料二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我国茶产业面临下列困境:从生3产
7、环节看,我国茶叶平均亩产 55.8 千克,仅为印度的 40%;从加工环节看,我国精深加工的茶叶比例仅占 6%,50%以上的出口茶产品都是初级产品,出口价格偏低;从销售和品牌建设看,90%以上的茶企年销售额不足 500 万元,全国百强茶企销售额仅占全国茶叶销售总额的 12%,而英国的茶品牌每年有 230 亿人民币的产值,相当于我国整个茶产业(7 万余家茶厂)全年产值的 76%。(1)指出我国茶树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6 分)(2)印度茶叶的单产高于我国,请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4 分)(3)指出与西南茶相比,江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条件。(8 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展茶产业可
8、向英国借鉴的经验。(8 分)解析:(1)我国南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南方地区多低山丘陵,排水条件好;南方多酸性土壤,利于茶树生长。(2)与我国相比,印度的纬度低,茶树气候生长期长,因而单产高。(3)与西南茶区相比,江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有利条件体现在技术、市场、交通方面;不利条件体现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生态环境方面。(4)经济主要从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1)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多低山丘陵,利于排水;土壤多呈酸性,适合茶树生长。(2)印度茶区的纬度低于我国,热量条件更好,茶树的气候生长期更长。(3)有利条件:技术发达,生产
9、水平高;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发达,运输便利。不利条件:土地成本较高;劳动力成本较高,生态环境不如西南茶区。(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增强品牌意识;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茶叶品质;开拓高端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重视产品的包装。3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海水稻耐盐碱,能在海水灌溉条件下生长,其没有普通水稻的病虫害,因含硒丰富,脱粒后的稻米呈胭脂红色。2016 年 10 月 12 日,由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李沧区签约落户,2017 年 9 月 28 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试种的第一批海水稻获得丰收,为今后海水稻在我国内陆盐碱地的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下
10、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类型图。(1)指出青岛设立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有利条件。(6 分)(2)请说明海水稻品质优良的原因。(4 分)(3)指出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今后推广海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及重要意义。(10 分)解析:(1)青岛发展海水稻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2)海水稻含硒丰富,说明其所含的矿物质丰富,这与其生长环境有关;海水稻没有普通水稻的病虫害,因而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3)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我国黄河三角洲地区推4广海水稻种植的土地条件好;发展海水稻种植有利于盐碱地的开发,同时能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答案:(1)青岛临海,沿海滩涂和盐碱地多,利于海
11、水稻的实验种植;经济发达,科技力量强,可为海水稻的研发提供资金与技术;政府大力扶持。(2)海水稻在滩涂生长,滩涂中微量元素丰富,因而海水稻的矿物质含量高;海水稻没有普通水稻的病虫害,生产过程中不需使用农药。(3)有利条件:盐碱地在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比重较高,适宜种植海水稻的土地广阔。重要意义:有利于盐碱地的合理开发,改良土壤;有利于增加当地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当地农民增收。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巴西是农牧业大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牧业是其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图中图a 为巴西地形分布图、图 b 为巴西人口分布图。(1)简述巴西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6
12、分)(2)分析图 b 中甲地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6 分)(3)分析为促进甲地大牧场放牧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8 分)解析:(1)影响农作物种植的自然因素主要体现在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2)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出甲地位于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3)为促进甲地大牧场放牧业的持续发展,应确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优良牧草和畜种,同时应改善交通条件和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答案:(1)巴西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水热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2)草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土地租
13、金低,适合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培育优良牧草;改良牲畜品种;对畜产品进行深加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材料一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素有“粮仓”之称。但该区域表土流失严重, “黑风暴”频发,加上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农业生产。材料二 下图为乌克兰地形和土壤分布图。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分析乌克兰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10 分)解析: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要从有机质的来源、积累角度分析,具体应从植被条件、纬度位置、地形等角度分析。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从植被、土壤等方面分析。答案: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开阔,侵蚀作用弱。(6 分)过度开垦土地,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风力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的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4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