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71MB ,
资源ID:93728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72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6山水田园诗(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6山水田园诗(含解析).doc

1、1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 06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一、山水田园诗的发展1、萌芽阶段诗经和楚辞作为秦汉前汉族诗歌的两座高峰,虽有大量自然景象描写,如“关睢” 、 “桃花” (诗经 ) “薄荷” “挚鸟” (楚辞)等,它们或者是作为比兴之媒介,或是作为比

2、德之物,本身并不具审美的价值。诸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样的写景佳句,也只是作为人事活动的一种背景而出现,起得是艺术媒介的作用,自身还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在诗经 、 楚辞所经历的漫长年代,还没有出现一首专门描写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诗篇。两汉数百年,乐府五言诗,特别是铺采摛文的辞赋,已有了较多的自然风光描写。只是汉末建安时期,曹操写了一首观沧海 ,这才算是曲终奏雅,为汉以前诗坛献上了一首完整的山水乐章。魏晋之前,汉族诗歌的内容都是与人本身有关的生存、欲望、政治、战争等等,自然风光还是未被人识的一块天然璞玉。2、出现的时代真正将自然山

3、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则始于魏晋六朝,是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魏晋六朝,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走马灯似的王朝更迭和杀夺,人命危浅、朝不得夕的恐怖和悲哀,使得许多具有觉醒意识的诗人,包括公卿身份的诗人,产生了“膏火白煎熬,多财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焉足赖”这样的认识。他们为了全身远祸,不得不离开动荡的政治,藏身匿迹于山泉林木之间,希企逸隐之风一时大炽。魏末晋初诗坛,山水诗已逐渐增多,在嵇康、张华、左思、郭璞等人的诗篇中,便出现了“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左思拈隐诗 ) 。山水诗又经过了五

4、言诗的曲折经历,到了晋宋时代,终以陶渊明、谢灵运这两位大诗人的出现,而在诗国确立了自己的地位。23、盛世时期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王维与孟浩然等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山水诗传统,形成了一个与边塞诗派交相辉映的山水田园派。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诗人没有写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熟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山水田园诗到了宋代以后,虽在运用诗化的语

5、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使人耳目一新之作,但山水诗的境界上子已远远比不上唐朝。二、山水诗的共同的特点1、浓郁的乡野气息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

6、”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尾联则描述了他日之约,可以说,真是情韵深长,情融于景之中。2、境与景的结合这里说的“境”首先是心境。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与外在景物的结合体,是诗人心中已经具有的一种意境。境与景的结合就是说诗人的心境与面对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等结合3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境与景再度结合而形成的充满生命意识的

7、高远的境界。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动态的飞燕与静态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又与一、二两句描写的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在从诗人的“境” (心境)来看,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加上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心希望能过上安宁的生活。而今,这样的愿望暂时得到实现,面对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由得表现出欢愉的情怀。3、景物从属情感诗人写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就是为了抒情,景是为情感服务的,所以,在诗歌中,景物是从属于情感。也就是说,诗人笔下的所有

8、山水景物说到底还是为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接着的两句,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

9、在江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所以,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情。三、山水田园诗歌表现手法由于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此通过诸如“白描” 、 “衬托” 、 “倒装”等手法,达到“借景抒情” 、 “寄情于景”的抒情效果。1、倒装手法4把正常的语言进行倒装,其作用如下:首先,突出表达的对象。在诗歌中比比皆是。比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

10、动下渔舟。 ”这一句主语倒置了,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一句不仅主语倒置,而且目的语也倒置了,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通过倒装,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象,提高了审美表现效果。其次,合声律的要求。近体诗,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诗人们常常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我们以词为例,看看因声律的倒装情况。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最后两句:“西北望,射天狼。 ”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 ”因为按词谱这两句是“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不得不把仄声“望”字调个位置。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1、 ”意思是:在这千古江山里,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觅!因为按词谱“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因此语序需要作这样的变动。2、衬托手法文学写作辞典说,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来为作为人物活动背景。这样,诗歌表面看来是在写景,而实则是通过景物衬托出了人物的处境,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表面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仔细阅读,实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

12、情诗歌。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十分苦闷,于是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四、技巧方法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 、 “荻花” 、 “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5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

13、,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

14、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B、把握和分析作者写景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点面结合、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专项训练一、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 分)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4 分)【答案】描写景物有

15、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都带上了作者的主观6色彩,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选取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试题解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二、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 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 玉花:喻雪花。1、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

16、4 分)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6 分)【答案】1、箬笠” “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2、后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7【试题解读】上片,写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垂钓。首句化用柳宗元的江

17、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两句。三、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 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 1,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1“一枝”语出庄子 逍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 分)【答案】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 ,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长今,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试

18、题解读】8秋暮吟望是清代诗人赵执信的诗作。此诗不脱离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怀,其时令是秋季,时间四、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8 分)月圆 1【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未缺 3 空山静,高悬列宿 4 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1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 年)秋天杜甫所作。 2 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 列宿:众星。1、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 分)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 分)【答案】1、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

19、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2、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试题解读】 月圆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流寓夔州时所作。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的孤独和对远方亲9人真切的思念。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

20、,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五、 【改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10 分)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

21、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蒸藜:一种草本植物,嫩叶新苗皆可食。菑: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朝槿:即木槿,落注叶灌木,夏秋之季开花,朝开暮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露葵:即绿葵,一种绿色蔬菜,可以煮来佐餐。1、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4 分)2、苏轼曾评说“味摩诘(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请赏析这首诗的“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6 分)【答案】1、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取动态,一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状夏木之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

22、配合,把久雨的辋川山野写得开阔而深邃,画意盎然,境界幽深。2、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加以描 绘:雪白10的白鹭,金黄的黄鹂,一白一黄,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写动态,一写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典型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风格。这是一种绘画美。【试题解读】积雨辋川庄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被选入清代蘅塘退士编的唐诗三百首 。此诗以鲜丽生六、 【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 分)卜算子张元千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

23、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11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1、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 “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 分)2、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 分)【答案】1、 “湿” “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作者用“风” “露” “云” “水” “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2、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

24、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试题解读】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一首词。这首词是词人退居福建家乡游览山水时写的,七、 【改编】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10 分)后游杜甫12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1、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下笔处处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有意、物有情的?(4 分)2、张上若杜诗镜诠中评价画线的两句诗说:“润”字从“薄”字看出, “暄”字从“迟”字看出。你是否同意这种评价?为什么?(6 分)【答案】1、人有意: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 “忆” “怜”点出诗人对再游之地的爱怜之情,将“寺”“桥”两字提到句首,突出了游览之地,加深了情感。物有意:颔联运用拟人手法,自从上次游览了之后,美好的江山也好像在那儿“忆”着我, “等待”我的再游;花也绽放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次登临。仿佛江山花柳都在等待着作者,奉献自己的美。2、同意。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一个“薄”字,写出了晨雾像酥油一样滚滚着大地;日“迟“,才会有沙地的闪闪发光,暖气四散。【试题解读】后游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后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1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