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10 ,大小:636.43KB ,
资源ID:93858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8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pptx)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新人教版.pptx

1、模块一,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ART 1,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线索一 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法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利用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线索二 君主专制的逐渐强化秦始皇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了官僚政治集权统治。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初废除丞相,后来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线索三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发展

2、,促使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行政机构。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三司分权,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线索四 选官制度的完善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降的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体系构建 宏观把握,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续表),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深化理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1.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正确理解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家国一体”的

3、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森严的等级秩序。,试练1 “乐”原指早期人们用以表达情感的文化活动,如诗歌、音乐、舞蹈等。西周时出现了十分严格的乐舞制度。祭祀时“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这样的变化 ( ) A.遵循血缘政治传统 B.带有鲜明等级色彩 C.强化了专制皇权 D.顺应了儒学的发展,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B 解析 遵循血缘政治传统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强化了专制皇权是从秦朝开始的,故

4、C项错误;儒学在春秋时期产生,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有学者认为:既然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当时人便称宗族为“家”,意为“家”是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的认识反映了西周时期 ( ) A.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B.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 C.分封制不利于稳定政治局势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 题目未涉及神权,A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反映了血缘关系仍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

5、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商周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 (1)分封制的历史影响 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族分封影响了中国政治的发展进程。 影响了中国姓氏的产生,如宋、鲁、郑、陈等,以及中国的地名简称,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宗法制的历史影响 封建政治:嫡长子继承制原则、“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等形成。 思想观念:“忠”“孝”观念深入民心;促进了重

6、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的形成;造成男尊女卑观念、贵贱等级观念、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盲目排外等消极影响。 社会习俗:编订家族家谱,建立宗祠家庙;影响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的形成。,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3 据西周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除了授予土地给盂之外,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在封鲁、封卫、封唐时,也同时赐有“殷民六族”“殷民七族”“怀姓九宗”。这一做法 ( ) A.反映了土地私有化趋势 B.加强了中央集权体制 C.加速了华夏族融合进程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西周分封的土地归周天子所有,

7、属于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除了授予土地给盂之外,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可知,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管理,这是分权给地方,故B项错误,据材料“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殷民七族”“怀姓九宗”可知,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不同部落的人民,有利于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C项正确;分封有利于加强宗法制,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4 考古资料表明,西周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距周王朝都城较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王畿的器物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 ) A.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 B.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的方式笼络诸侯 C.宗法制注重同族

8、文化的延承性 D.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D 解析“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表明诸侯国青铜等器物的来源,所以不能臆断这些器物是周王室对诸侯的赏赐,故B项错误;诸侯国未必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族,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王统治范围的扩大和天下共主地位的巩固,同时必然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扩展与传播,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由血缘宗法社会向地缘政治社会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崩溃,诸侯征伐,依靠血缘宗族维系政治稳定已不可能。与此同时,各

9、国纷纷改革变法,推行新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利用地缘因素,选拔任用官吏进行管理。血缘政治逐渐被地缘政治所取代,分封制也逐渐被集权制度所取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权力分散的分封制度向权力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转变。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为了在战争中取胜,客观上需要政治上的集权。诸侯王通过一系列变法措施,如推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推行俸禄制取代世卿世禄制、官吏世袭制被任免制所取代等,把原来赋予贵族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个人的手中,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形成。,试练5 战国时魏国最早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此后各诸侯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由此产生的影响是

10、 ( ) A.贵族竞相追逐利禄 B.世卿世禄制度日益瓦解 C.官僚政治得以确立 D.分封制得到进一步发展,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食有劳而禄有功”“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措施不仅仅是针对贵族,故A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体现了以“亲、故”作为赏赐标准,材料中“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表明世卿世禄制日益瓦解,故B项正确;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中未涉及官僚政治确立,故C项错误;分封制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材料中“不再以亲、故作为赏赐的标准”体现了分封制瓦解而非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6 战国时期,

11、士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被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 A.导致士阶层掌控国政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士受到重视,但并不会导致士掌控国政,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士受到国君赏识,被提拔为重臣,但并没有涉及天下局势的分裂与统一,故B项错误;士阶层受到赏识得到重用,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此时期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1 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内涵的掌

12、握 典例1 2014新课标全国卷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突破高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周代的“雅言”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在周礼之下“雅言”的统一,解答角度是“雅言”最早的起源地。周礼下“雅言”的起源地是在周王直接控制的地区,故答案为C项。孔子只是最早整理春秋之前的诗歌,编订了诗经,他是诗经中“雅”的最早整理者,故排除D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1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

13、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 ( ) A.强化专制集权 B.巩固宗族团结 C.稳定统治秩序 D.维护社会和谐,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B 解析 西周时期还没有出现专制集权,故A项错误;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宗法制可以稳定统治秩序,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宗法制维护宗族稳定,维护社会和谐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2 依托历史记载,深刻理解商周政治制度的特征典例2 2018

14、全国卷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商汤的治国理念。根据材料,商汤把捕猎鸟兽的罗网“去其三面”,因而获得诸侯拥护,从而创立商朝,由此信息可以判断,商汤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仁德之心,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中国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故B项错误;C项与史记记载“意在说明”不符,故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源争夺的

15、问题,故排除D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2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 ( )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 B.建筑规格突出礼制观念 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 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B 解析 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天子无法严控诸侯与卿大夫,有关城邑的记述也无法体现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故A项错误;考工记中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城邑的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均有严格的等级限制,体现了维护等级制度的礼制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城邑的城墙高度和道路宽度,没有体现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故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城墙高度和南

16、北向道路宽度,不能说明统治者对城市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3 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商周政治制度的历史影响 典例3 2017全国卷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周初分封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西周通过分封把王族子弟分封到各地,形成拱卫王室

17、的诸侯国,从而使西周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干重在考查分封制,排除D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3 雅言是周代的王畿所用语言,随封邦建国传播到诸侯之地,并成为先秦的通用语言,以至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先秦时期雅言的使用 ( ) A.强化了中央集

18、权 B.消除了语言隔阂 C.实现了文字统一 D.促进了文化认同,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先秦时期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B项“消除”太过绝对,与题目中“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不相符,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目中“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以至诸侯间的聘问、诸子百家的著述都采用这种大体一致的标准语言”得出雅言的使用促进了文化的认同,故D项正确。,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深化理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1.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

19、方式和趋势 (1)主要方式 变革中央机构:如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设立“中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等。 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汉代设刺史;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提刑按察使司、厂卫机构;等等。,注重官吏的选拔:汉朝实行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及以后实行科举制。 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时期的“文字狱”;等等。 (2)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官僚机构不断膨胀;对官吏的管理不断制度化、法制化;等等。,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1 秦汉时期,丞相是朝廷中掌握行政实权的

20、总理大臣,“门下”是皇帝的侍从机关。魏晋时“门下”发展为侍中寺,凡属重要政令,皇帝都要征求其意见。东晋时,改为门下省,权势渐重。南北朝时,成为与中书省、尚书省鼎足而立的政治核心机关。这一历程反映了 ( ) A.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 B.门下省成为监察百官的机构 C.丞相参与决策的权力被逐渐削弱 D.丞相逐渐退出了权力中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三省集体议政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材料内容体现的门下省的演变历程不符,故A项错误;门下省成为审核机构,不是监察机构,故B项错误;“门下”从皇帝的侍从机构演变为负责审核政令的机构,丞相的决策权被削弱,故C项正确;丞相退出权力中心与史实不符,门

21、下省的演变历程反映了丞相的权力被削弱,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下表是宋代至清代我国书院的性质状况表,它从根本上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 B.封建教育发展 C.君主专制强化 D.思想控制加强,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书院的性质不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同性质书院的发展情况,不能体现封建教育的发展,故B项错误;官办书院比重的增加是思想控制加强的表现,本质上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C项正确;思想控制加强不是材料从根本上反映的内容,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2.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1)组织独立,自成系统。自两汉后,监察机构基本

22、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 (2)历代对官吏的监察渗透于考核、奖惩制度之中,并实行重奖重罚。 (3)以轻制重,对监察官采用秩卑、权重、厚赏、重罚的政策,给级别低的监察官以监察级别高的官吏的权力。 (4)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的膨胀,监察机构的权力也随之增大,甚至被任意扩大或滥用,从而使监察制度畸形发展。,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3 据秦简律令记载:都城咸阳及地方的郡、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簿册一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员是

23、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吏“时覆治之”(即审核)。材料中秦朝“执法” ( ) A.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分支 B.完善了监察体系与职能 C.接受丞相的指挥 D.以小制大、以外制内,答案 B 解析 根据史实我们很容易得知,“执法”与地方行政机构是彼此并立的,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都城咸阳及地方的郡、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簿册一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员是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吏时覆治之(即审核)”可知,材料中的“执法”一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监察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提及丞相和“执法”两者的关系,故C项错

24、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4 朱元璋吸取元朝覆亡的教训,认为监察官吏得敢于充当有作为的“献替之臣”:“台宪之官不专于纠察,朝廷政事,或有遗阙,皆得言之。”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 ( ) A.享有行政决策权 B.有举荐人才之权 C.对朝政有谏议权 D.对政事有终审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中“台宪之官不专于纠察,朝廷政事,或有遗阙,皆得言之”可见,台宪之官是言官,非行政官员,故A项错误;题干中“认为监察官吏得敢于充当有作为的献替之臣”并非指监察官有举荐人才之权,材料未提及监察官员有举荐权,故B项错误;题干中“监察官吏得敢于充当有作为的献替之臣:

25、台宪之官不专于纠察,朝廷政事,或有遗阙,皆得言之”,提及了监察官员的胆识和职权范围,故C项正确;政事的终审权由皇帝掌握,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1 依托有关史实的描述,考查对君主专制加强的理解 典例1 2018全国卷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突破高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武则天时期中央官制

26、改革的目的。根据材料“低品级官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等信息可以判断,改革是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从而增强君权,便于实现君主对朝政的全面控制,故C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变化情况和官员晋升问题,故排除A、B两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1 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内(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 ) A.皇权高度集中 B.内阁首辅大权独揽 C.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 D.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

27、案 A 解析 万历年间首辅权力的膨胀反映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故A项正确;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帝,不能独掌大权,故B项错误;首辅听命于皇帝,故C项错误;首辅具备一定的参政权,而不掌决策权,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2 创设历史情境,考查影响君主专制的因素 典例2 2016全国卷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

28、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在于做事要十分谨慎,若有误失,就会被史官记录下来,传于后世,这表明宋太祖的行为受重史传统影响,A项正确;B项本身表述有误;C项有一定的迷惑性,但并不符合材料主旨;D项错误,宋太祖只是不想有失误言行被记录下来,并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D项表述范围扩大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2 秦汉及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 ( )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

29、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答案 C 解析 “皇帝以天子自居”体现了君权神化,但A项未体现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不是一种宗族关系,故B项错误;“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本质是一种“家天下”的体现,故C项正确;“仁政爱民”的原则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三 古代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深化理解,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1.汉至元中央集权加强的特点 (1)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如汉代的刺史制度、北宋的通判

30、等。 (2)分化事权,相互牵制,如北宋文官知州和通判的设立。 (3)中央直接掌控地方的部分权力,如北宋将地方的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收归中央。 (4)划分适当的行政区域,如元朝的行省制度等。 (5)实行一些特殊的管理制度,如汉武帝的“推恩令”。,试练1 “自边徼犬牙万里之远,皆上所自制命。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由专官掌控),彼监此临,互有统属。”材料描述的局面应当 ( ) A.秦朝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唐朝建立起大一统政权 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问题 D.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一郡之内,兵一官也,财一官也(兵权和财权分别由专官掌控)”,

31、兵权与财权分开,并非秦朝的郡县制,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唐朝地方实行道、州、县三级制,而未涉及地方军权与财权的分离,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北宋设枢密院掌管兵权,各地设立转运使将大部分税赋运往京师,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地方官员“彼监此临,互有统属”,而未涉及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 )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军政体系 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

32、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可知,A项错误;转运使与财政权相关,故B项错误;材料“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转运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体现了中央设立转运使以及对转运使的监督,都涉及中央对地方财务的管理,旨在防止地方割据,故C项正确;材料中,转运使职责是将地方财赋转运到中央指定地点,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1 结合历史统计表格,分析历史变迁,理解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典例1 2017全国卷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

33、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突破高考,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西汉郡级政区数量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郡的数量增多,意味着诸侯王国的势力被削弱,朝廷的权力日益强大,排除A项;“郡”“国”属于地方行政体制,排除B项;从纵向来看,“郡级政区”划分由郡一级到郡、国两级,且数量越来越多,这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加强,有利于增强国家的实力,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匈奴边患,故C项正确;“郡”“国”数量越来越多意味着王国控制范围日益缩小,

34、排除D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1 下表为西汉末至南北朝末期地方行政区划(单位:个)设置情况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 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 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 D.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西汉末和东汉中叶,州、郡数基本没有变化,县、侯国数在减少,说明这一时期西汉的王国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西晋短暂的统一,加强了对各地的控制,使州、郡数增加。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故A项正确。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州、郡数和县、侯国数的增减,与“疆域扩大”

35、不符,故C项错误;州、郡数量的增加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法2 设置历史情境,考查中央集权加强的重要性典例2 2015全国卷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申明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汉宣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这体现的是帝王与地方的优秀官员共同管理国

36、家,故答案为A项。材料无法体现分权问题,故B项错误;C、D两项本身不符合史实。,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2 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被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 ) A.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答案 D 解析 西汉前期,豪强地主势力的扩大,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被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有利于抑制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巩固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

37、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故B项错误;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不是设置新的行政区,故C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四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主干整合,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续表),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深化理解,1.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化、公平化、客观化。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1 汉武帝实行察举制;东汉光武帝规定察举须“授试以职”,即给候选人一项职务

38、,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顺帝时又规定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察举制的演变说明东汉 ( ) A.儒学独尊地位受到挑战 B.政府意在扩大统治基础 C.官吏选拔重视德才兼备 D.士族门阀崛起遭到抑制,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而非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察举制选官方式的变化,而非实行察举制的目的,故B项错误;由材料“给候选人一项职务,检验其是否具备吏能”“察举之士还须参加考试,方以授官”可知,察举制不仅注重道德还注重才能,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士族门阀,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2 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

39、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这反映了 ( )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社会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不是其功能,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科举制由注重门第到后期更加开放,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北宋官僚队伍的发展,故C项错误;科举制没有限制世家子弟,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

40、2.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的影响 (1)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使国家掌握了人事任免权,既树立起中央权威,又保证了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 (3)制度化的选官标准,提供了高素质的官员队伍,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3 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的情况。这说明了 ( ) 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 B.科举

41、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 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 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唐代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的情况”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家大族的影响减弱,而未涉及民族融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的情况”,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推行科举制使选才的标准更加公平,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以门第为选官标准的九品中正制逐渐没落,说明门阀士族衰落,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而非强调大一统局面,故C项错误;依据所学,中唐

42、以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而科举制使选才的标准更加公平,逐渐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试练4 鉴于科考中注重应试、模仿范文、文辞浮华的风气盛行,明朝嘉靖皇帝颁布三途(科举、岁贡、荐举)并用之法,以选“有学行者”。这有助于 ( ) A.强化中央集权 B.扩大统治基础 C.重塑人才观念 D.增加教育需求,答案 C 解析 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是强调科举考试,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科举制考试内容的变化,这并不能扩大统治基础,故B项错误;之前科举制模仿范文、文辞浮华、不务实际,而改革后是选“有学行者”即实用型的

43、人才,所以人才观念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增加教育需求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突破高考,考法 通过表格史料的形式,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典例 2018全国卷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该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与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宋代宰相出身的比较及差异,材料中的最大变化是宰相的出身,祖辈是高级官员

44、、中低级官员的宰相数量都在减少,祖辈无官职的宰相数量增加,体现出社会各阶层流动加强,这是宋代社会变革的产物,宋朝彻底实现了从贵族政治到文官政治的转变,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与材料高级官员子孙宰相人数减少直接矛盾,故排除;C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故排除;题干材料反映了科举制选官作用的加强,而非弱化,故排除D项。,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变式 下表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据此可知唐代 ( )A.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B.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 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 D.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答案 A 解析 隋唐之前士族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仕途,到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制,从表格中可

45、以看出士族登科者明显占据优势,这说明士族已经认可了科举制这一选官的模式,其价值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故A项正确;与之前相比士族并未进一步垄断仕途,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故C项错误;科举制下考试成绩是录取的主要依据,故D项错误。,考点吃透 稳拿满分,主题1 历史上重大社会转型时期,主题串讲,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1.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 (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制兴起,井田制瓦解;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特征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 (2)政治上,各国纷纷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开始出现;国家由分裂逐步走

46、向统一;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频繁,出现第一次民族融合潮流。 (3)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借鉴意义。,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2.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从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型 (1)晚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对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等。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

47、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社会生活也发生巨大变化。,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3.近代中国: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全面近代化的展开 (1)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启动。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 (3)思想文化上,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建立了三大政治制度,民主政治体

48、制初步形成。 (2)通过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3)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4)科教文卫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活也出现了新风尚等。,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5.近代欧美: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1)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逐步解体,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兴起。 (2)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18世纪末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主题关联 突破大

49、题,6.现代世界:从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社会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的转型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20世纪前期,俄国十月革命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确立,开始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的时代,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局面被打破,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主题关联 突破大题,综合突破,试练1 社会转型带来深刻变化,但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