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11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 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热点题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成就例 1、 (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8)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 年 6 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
2、方国家的冷战 对峙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变式探究】 (2017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答案】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 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 B 项
3、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 A 项和 C 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故 D 项错误。 【提分秘籍】 1.从历史演变角度命题。中美关系经历了从“尾随英法”到“独立侵华” ,从“结盟抗日”到“扶蒋反共” ,从“孤立封锁”到正常化的历程。解题时从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史实分析。 2.从国家利益角度命题。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政策的核心,是国家关系的基础和载体。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正是符合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好体现。解题时需结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分析。 3.从大国关系角度命题。中美关系改善,掀起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推动了中日关系的缓和。解题时需
4、结合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 【举一反三】 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答案】C 1(2018 年全国卷文综历史 7)7. 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
5、关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3【答案】C【解析】A 在材料中未体现。新政权建立是在 1949 年,与材料时间“1956 年”不符,故 B 错误;依据材料时间“1956 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故 C 符合题意;材料中未体现政治体制改革,排除D。2.(2018 年北京卷文综历史 8) 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 年 6 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
6、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 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 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 对峙C. 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 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答案】A3.(2018 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 7)19481949 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
7、立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 A 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4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 B 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中共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 D 项错误。 1.(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3)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
8、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 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材料二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 ,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三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
9、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
10、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 (4 分)(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4 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4 分)【答案】 (1)参照西方法律编纂(2 分)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5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4 分)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2 分)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4 分)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 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 年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
11、相应的单行法;21 世纪后,适应全球化的需要,加快起草, 2017 年通过民法总则(4 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 (4 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的“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 “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可知,其特点是参考西方法律编纂。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 20 世纪初的史实,从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回答即可,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
12、清朝统治。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发生整风 反右等政治运动” 、 “因四清运动而中断”可知,中断的原因是政治运动的干扰。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有利因素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 (2017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3)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 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6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材料二1954
13、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 ,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材料三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14、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1)依据材料,概括 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 (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 (4 分)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 (4 分)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
15、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4 分) 1.(2017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答案】B【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两国总理”说明这一信息,故 B 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不只是两个国家参加,故 A 项和 C 项错误;中苏
16、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外交,故 D 项错误。 7(2015 年安徽卷文综 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 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 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
17、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说明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要求与结果,由此可知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D 符合题意,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排除 A;B 是发生在 1979 年,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排除 C。故选 D。 (2014广东卷)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
18、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答案】B (2014江苏卷)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8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答案】C 【解析】本题以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亚非国家” “一种在西方缺
19、席的情况下” “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 ”的信息说明是新中国参加的是万隆会议,在该会议上,周恩来针对与会国不同社会制度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从而促进会议成功,故本题选 C 项。A 项属于中印之间会谈,不符合材料中“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 ”的信息;B 项是有西方大国参与的会议;D 项信息与题干信息不符。 (2014四川卷)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答案】B (2014福建卷)下图为 19721978 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 “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答案】A 【解析】本题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贸易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探究事9物因果关系的能力。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中美贸易额也开始快速增长,但由于中美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影响了中美贸易的发展,A 项正确;B 项不符合示意图体现的趋势,排除;C 项错在“随即” ;D 项错在“消除” 。故选 A 项。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