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63.50KB ,
资源ID:93866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86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题型专练.doc)为本站会员(刘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题型专练.doc

1、1专题 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 “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答案】C2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 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俗逐渐近代化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2、【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清末民初广东部分地区女子改变“婚前梳辫”的传统习俗,A 项是现象,B 项是传统习俗的思想基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是从经济角度分析社会习俗变化,是主要原因,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故 D 项错误。【答案】C3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 )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2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解析】从材料

3、信息可知,乡村社会的教案却多于上海城市,说明乡村社会对洋教与传教士反抗更激烈,思想更保守,与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相符,故 B 项正确。【答案】B4民国时期,山东地区部分县志记载:更有中人窭姓,平时醵钱(凑钱、集资)为会,有丧之家轮流分用。白衣素冠,持幡前导,号曰“丧社” 。出丧择送钱治具,送丧则白衣素冠。知客邀坐别室,设茶馔,亦有里党、戚族代备。这反映了当时山东( )A移风易俗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B民间有互助办丧事的风俗C社会转型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D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答案】B5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 年为144.6 公斤,2

4、002 年降至 78.5 公斤,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 C 项正确。 【答案】C9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判断( )3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使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图中人物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解析】材料中反映了中国人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电话,说明近代中国出现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反映图中人物的

5、身份,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个案不能说明当时电话等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是否得以广泛使用,故 D 项错误。【答案】A10从 1874 年至 1877 年, 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 )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 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 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答案】C11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参政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尚武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等团体。1912 年 1 月 11 日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

6、兴亡,匹妇有责。 ”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报刊业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C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D妇女群体关注革命形势4【解析】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成立后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西方启蒙思想,鼓吹民主、自由、平等,推动了中国女性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故 B 项正确。【答案】B12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 国民公报 新生活 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D “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答案】C13. 1918 年,李大钊在

7、新青年上撰文:我前岁在北京过年,刚过新年,又过旧年, 看见贺年的人,有的鞠躬,有的拜跪,有的脱帽,有的作揖,有的在门首悬挂国旗,有的张贴春联。对这则材料中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对传统习俗产生了冲击B.社会习俗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C.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D.新的社会风尚成为社会主流【解析】据材料可知社会习俗的改变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新旧杂陈是该时期社会习俗的特点,新的社会习俗尚未成为主流,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14.清末的上海, “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

8、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5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解析】材料中“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并不能说明服饰西化,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服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故 B 项错误;“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可以看出服饰引领等级观念的逐渐淡化,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社会风气的败坏,故 D 项错误。【答案】C15. 1890 年前后,一位居住浙江余姚蒋村的小地主,从蒋村坐木船到宁波要花三天两夜,从宁波乘轮船到上海,路虽然远

9、十倍,但一夜之间就到了。受此刺激,他后来要自己的儿子离开私塾到教会学校读书,学习西方制造。材料主要反映出( )A.近代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B.上海与浙江等周边地区的交通非常发达C.西方工业品的输入影响到民众生活习俗D.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的思想观念转变【答案】D16.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该表主要反映近代中国(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4 年电报 1835 年 1871 年 1886 年电话 1876 年 1882 年 1912 年电灯 1881 年 1882 年 1906 年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民族企业主要分

10、布在沿海地区 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 应用西方科技发明速度明显加快A. B. C. D.【解析】表中材料显示“西方发明在重庆使用时间远远落后于沿海的上海” ,这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正确;表格中没有显示民族企业相关信息,故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重庆地区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远远落后,故错误;从铁路技术发明到中国上海使用是 51 年,6而电灯只有一年,说明应用西方科技发明速度明显加快,故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答案】C17.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

11、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 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近代报刊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2013 年中国式婚姻状况调查白皮书(1)材料一中“古今”择偶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分析这一特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描述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爱情婚姻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案】(1)变化:从注重门第、门当户对到以爱情为基础,注重教育、知识和性情等综合素质。原因:维新变法运动

12、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2)特征:以阶级(政治)斗争为纲。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的破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动荡,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双百方针遭到破坏,阻碍文化教育事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移风易俗,重视现实生活;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因素:思想观念、经济状况、政治环境、时代的变迁等。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 典材料二 女子周胜仙与男

13、子范二郎相遇, “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三 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 (3)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

14、者相互影响。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 年到 1870 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 1860 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 吨位1875 中国 招商局 4 艘 5 860 吨

15、1887 英国 太古、怡和 7 艘13 922吨1898 日本 大阪 4 艘 6 581 吨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艘 5 743 吨8材料三 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 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 30 艘,吨位达 48 670 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以 1881 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 250 艘,吨位达41 887 吨;外国租赁木船为 127 艘,吨位达 11 289 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 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

16、(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8 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 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 19 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10 分)【解析】第(1)问第一 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工业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分析揭示英美近代运输业的经济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二表中“船只” “吨位”情况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 19 世纪末长江航运业特点的成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远洋轮船有 30

17、 艘,吨位达 48 670 吨”可得出远洋航运有所发展,根据材料“轮船不可能迅速 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可得出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交通近代化、工业化、社会转型等角度揭示材料三反映的信息。【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