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551KB ,
资源ID:93915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91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押题专练.doc)为本站会员(eastlab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08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押题专练.doc

1、1专题 08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1下列关于可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基因可以自发突变为 a1或 a2基因,但 a1基因不可以突变为 A基因B有性生殖的生物,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Ti 质粒的 TDNA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 DNA上,属于染色体变异D杀虫剂作为化学因素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由 a1基因可以突变为 A基因,A 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属于基因重组,B 正确;Ti 质粒的 TDNA 片段整合到土壤农杆菌的 DNA上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杀虫剂作为环境因素不能

2、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突变,只能选择已有的抗药性变异,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D 错误。答案:B2下列有关人工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不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杂交育种可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作物新品种D基因工程属于定向改造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属于定向选择新品种答案:C3果蝇灰体对黄体为显性,相关基因 E、e 位于 X染色体上。用 X射线处理一只灰体雄蝇,然后将其与黄体雌蝇杂交,数千只子代(F 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检测发现,这只灰体雄蝇 Y染色体 上多了一段带有 E基因的片段。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亲代灰体雄蝇变异发生在

3、胚胎时期B实验结果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CF 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DF 1灰体雄蝇与黄体雌蝇交配,后代雄蝇都是灰体解析:数千只子代(F 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所以突变应该发生在灰体雄蝇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A 错误;数千只子代(F 1)中出现一只灰体雄蝇说明突变具有低频性,B 正确;灰体雄蝇 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2有 E基因的片段,表明 F1中灰体雄蝇的出现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C 正确;F 1灰体雄蝇 Y染色体上多了一段带有 E基因的片段,会把 Y染色体传递给子代雄蝇,子代雄蝇都是灰体,D 正确。答案:A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姐妹染色单体间

4、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产生新的基因型C基因重组是变异产生的根本来源D基因决定生物性状,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一定随之改变答案:B5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无子西瓜高度不育,但其无子性状可遗传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解析:三倍体西瓜通过染色体变异原理培育而成,其无子性状通过无性繁殖可以遗传给后代,A 正确;有些单倍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同源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B

5、错误;转基因技术需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构成重组质粒,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内,不能直接导入,C错误;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感冒,D 错误。答案:A 6洋葱是二倍体植物,某同学用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并获得成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低温诱导过程会使细胞出现不完整的细胞周期B低温诱导只能使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染色体加倍C根尖细胞分裂包括细胞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两个过程 ,两者是不同步的D经低温诱导的根尖细胞,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3答案:D7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

6、的定向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自然选择 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共同进化就是物种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和进化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进化,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正确;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但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 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错误。答案:B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

7、,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变异与进化的方向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D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生物变异的方向;A 错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B 正确;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C 正确;生殖隔离是产生新物种的标志,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说明产生了新物种,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 正确。答案:A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

8、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B遗传可使有利变异逐代积累,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C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 群间的隔离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共同进化答案:A10基因型为 AaBB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过交叉互换C丙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者第一极体D甲、乙、丙产生的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解析:图甲细胞基因型由 BB变为 Bb,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细胞的基因型也发生了变化,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基因型由 BB变为 Bb,根据图甲和图乙中细胞的基因型变化说明该动物

9、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图丙细胞中由同一染色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所带基因变成一对等位基因 A、a,该动物细胞(AaBB)很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过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 正确;图乙细胞处于减后期,由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动物为雄性,因此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为第一极体,C 错误;甲、乙、丙三图中依次发生的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均为可遗传变异,D 正确。答案:C11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枯草杆菌核糖体 S12蛋白第5558 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 PKKP 能 0突

10、变型 PRKP 不能 1005注:P 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A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答案:A12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 组和 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BA 组 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CB 组育种过程中,必须用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秋水仙素等物质DC 组育种过

11、程中,必须用 射线处理大量的高秆抗病植株,才有可能获得矮秆抗病植株解析:育种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在杂交育种过程中 F2矮秆抗病植株有两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只占 1/3,杂合子占 2/3。答案:B1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造成的C染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但不一定会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A 错误;个别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不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B 错误;染

12、色体片段位置颠倒会影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6序,C 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 错误。答案:C1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B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 DNA上属于基因突变C由环境诱发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D三倍体植物产生的配子有 50%可育答案:A15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显性基因B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 C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则四分体时一定发生

13、了交叉互换D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解析: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A 错误;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抗性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与敏感基因的碱基序列一定不同,B 正确;若为染色体易位(移接)所致,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不一定发生在四 分体时,C 错误;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可能不编码肽链,也可能编码的肽链发生改变,D 错误。答案:B16.如图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变异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B该变异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

14、色体之间C该过程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7D该变异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C17家蚕中,基因 S(黑缟斑)、s(无斑)位于第 2染色体上,基因 Y(黄血)和 y(白血)也位于第 2染色体上,假定两对等位基因间完全连锁无互换。用 X射线处理蚕卵 后,发生了图中所示的变异,具有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 交配产生的子代中,黑缟斑白血无斑白血为 21。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A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表现为黑缟斑、黄血B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基因型 CX 射线照射后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缺失D缺失杂合体和缺失纯合体的存活率相同解析: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两对性状都为显性,A 正确;

15、具有甲图基因的家蚕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SSYY、SsYy、ssyy,B 正确;X 射线照射后 Y基因缺失,为染色体缺失变异,C 正确;该类型变异的一对家蚕交配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Ssy11,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应为SSSsyssyy121,表现型分别为黑缟斑、黑缟白血、无斑白血,根据题干后代比例可知,缺失纯合体不能存活,缺失杂合体能存活, D错误。答案:D18下列关于常见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杂交育种可培育出新物种,促进生物的进化B利 用单倍体育种可获得纯合子,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利用多倍体育种可增加染色体的数目,获得茎秆粗壮的植株D利用诱变育种可增

16、大突变频率,利于获得新基因答案:A819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快速获得纯合子B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CYYyyRRrr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D图中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解析:a 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快速获得纯合子,A 正确;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B 正确;YYyyRRrr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单倍体,C 错误;图中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D 正确。答案:C20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

17、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 bbE_基因型和 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 F2群体中 E的基因频率是( )A50% B60%C40% D100%解析:P:BBEEbbeeF 1:BbEe;F 1:BbEe F2:9B_E_3B_ee3bbE_1bbee,根据“环境导致 自 交 bbE_基因型和 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 ,则 F2中 EEEeee361,即EE3/10,Ee6/10,ee1/10。根据利用基因型频率求解基因频率的方法: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体频率1/2杂合体频率,F 2群体中 E的基因频率EE1/2Ee3/10

18、1/26/106/1060%。答案:B21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若干年之后,此种蛾的一部分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避蝙蝠的捕食,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对该材料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率会发生改变B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C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是两个物种D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解析:蛾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的频 率会发生改变,A 正确;蛾与蝙蝠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B 正确;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不能自然交配,为两个物种,C 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错误。答案:D22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 2

19、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 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 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9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两个物种的形成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C花期不同阻碍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 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答案:C23玉米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9号染色体上。若 9号染色体某一区段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雄配子不育而雌配子可育。请回答:(1)该变异会使

20、排列在 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和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变异。(2)现有染色体正常的糯性玉米和一条 9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非糯性玉米(该玉米不含 w基因),请 完善下列杂交实验以判断玉米的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选择上述材料进行杂交,其中_(糯性/非糯性)玉米做母本;获得 F1并_;结果分析与判断:若 F1中非糯性糯性11 则_;若 F1_。(3)经实验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让上述实验中所获 F1自由交配,F 2中基因型为 ww的个体出现的概率是_。解析:(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改变导致性状变异。(2)糯性玉米基因型为 ww,若非糯性基因不在

21、缺失片段上,则染色体区段缺失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 WW,若非糯性基因在缺失片段上,则染色体区段缺失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 WO,假设选取糯性玉米( ww)作为母本,非糯性玉米(WW/WO)作为父本,则 F1均为 非糯性玉米,无法判断非糯性基因型为 WW还是 WO,故选择非糯性作为母本;假设选取糯性玉米(ww)作为父本,非糯性玉米(WW/WO)作为母本,若非糯性玉米 基因型为 WW,则 F1均为非糯性玉米;若非糯性玉米基因型为 WO,则 F1非糯性糯性11,根据 F1的表现型即可判断非糯性基因是否在缺失区段上。(3)经证实控制玉米非糯性基因在缺失区段上 ,则 F1基因型为 WwwO11,F 1自由交配

22、,F 1产生雌配子的比例为 WwO1 21,F 1产生雄配子的比例为 Ww12,所以 F2中 ww基因型的比例为2/42/31/3。答案:(1)数目 排列顺序 (2)非糯性 统计表现型及比例或统计性状分离比 控制非糯性的基因在缺失区段上 全为非糯性,则控制非糯性的基因不在缺失区段上 (3)1/324油菜容易被胞囊线虫侵染造成减产,萝卜具有抗线虫病基因。10(1)自然界中,油菜与萝卜存在_,无法通过杂交,产生可育后代。(2)科研人员以萝卜和油菜为亲本杂交,通过下图所示途径获得抗线虫病油菜。注:方框中每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染色体组F 1植株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不能_,因而高度不育。用秋水仙

23、素处理使染色体_,形成异源多倍体。将异源多倍体与亲本油菜杂交(回交),获得 BC1。BC 1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_(用字母表示)。用BC1与油菜再一次杂交,得到的 BC2植株群体的染色体数目为_。获得的 BC2植株个体间存在胞囊线虫抗性的个体差异,其原因是不同植株获得的_不同。(3)从 BC2植株中筛选到胞囊线虫抗性强的个体后,使其抗性基因稳定转移到油菜染色体中并尽快排除萝卜染色体的方法是_。 答案:(1)生殖隔离 (2)联会 (数目)加倍AACCR 3847 R(基因组)的染色体 (3)与油菜多代杂交(回交)25假设某种一年生植物的种群足够大,随机交配,不考虑迁入、迁出和突变。连续三年在幼苗

24、期统计该种群关于 R、r 基因的各种基因型所占比例。第二年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RR Rr rr第二年 49 49 19请回答:(1)若基因 R、r 对植物生活力无影响,三年间 R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与第一年相比,第三年RR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2)若 rr基因型个体在花蕾期死亡,RR 和 Rr基因型个体正常开花结实。第一年 RR和 Rr基因型个体的数11量比为_。第三年花蕾期前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R 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填“增加” “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答案:(1)不变 不变 (2)12 5/8 增加 自然选择26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请回

25、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问题:(1)玉米有早熟和晚熟两个品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 A、a,B、b 表示。为探究玉米早熟和晚熟的遗传规律,科学家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 1:早熟晚熟,F 1表现为早熟,F 2表现为 15早熟1 晚熟; 实验 2:早熟晚熟,F 1表现为早熟,F 2表现为 3早熟1 晚熟。实验 1中 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如果对 F2中早熟品种测交,其后代表现型为 11 的个体占_。实验 2的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为_,F 2中早熟品种自交,后代中早熟与晚熟的比例为_。(2)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 DNA上,用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

26、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的个体作母本,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代。(3)玉米有黄粒品种,如果有一黄粒玉米变异株,子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_变异,将这一变异玉米和正常玉米杂交,得到的 F1是淡黄粒。F 1自交,则 F2代中黄粒个体占_。如果让淡黄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后代玉米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12答案:(1)早熟晚熟31 AAbb 或 aaBB 51 (2)抗寒晚熟 F 2 (3)染色体数目 淡415 14黄粒白粒1127某实验室从野生型水稻(正常株高)中获得了甲、乙两种矮生突变体植株,并对其展开了以下研究,结果如下:结果 1:检测发现,甲植株中

27、仅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乙植株中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喷施各种激素后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结果 2:将甲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F 1均正常,F 1自交,F 2表现型和比例为正常矮生31。请回答下列问题:(1)有人提出甲、乙的突变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所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判断:_。(2)若证实甲、乙为基因突变所致。假设甲植株突变基因为 A或 a(其等位基因控制赤霉素的产生),乙植株突变基因为 B(b基因控制植物激素受体的合成),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考虑甲、乙为纯合子情况下,将甲、乙植株杂交后得 F1,F 1自交得到 F2,则

28、:控制株高的这两对基因遗传遵循_定律。根据结果 2判断,甲植株属于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F 2中表现型矮生正常_,理论上 F2矮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13答案:(1)选取甲、乙植株分裂旺盛部位(分生区、根尖、茎尖等)的细胞,经染色、制片得到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2)基因的自由组合 隐性 133 3/1328设小麦的高产与低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 AA为高产,Aa 为中产,aa 为低产。小麦抗锈病(B)对不抗锈病(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以高产不抗锈病与低产抗锈病两个纯种品系为亲本培育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的过程图。试回答:(1)通过步骤获得的高产抗锈病小麦品种基因型有_种。(2)步骤是_,步骤中最常用的药剂是_。(3)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的_(填步骤代号)。(4)经步骤(人工诱变)处理获得的小麦品种不一定是高产抗病类型,这是因为诱发突变具有_,而且突变频率_。(5)与“”途径相比,通过“”途径育种具有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优点,这是因为_;已知小麦是两年生植物(第一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春夏季开花、结果),则通过“”途径获得基因型为 aaBB的小麦植株至少需要_年。14答案:(1)2(2)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3)(4)多方向性 很低(5)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一定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或不发生性状分离) 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