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 507620141)esigning Specifications for PSTN Engineering2014。05“06发布 2014。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Designing Specifications for PSTN EngineeringYD 50762014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施行日期:2014年7月1日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固定电话交换网工程设计规范YD 50762014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厚诚则
2、铭印届0科技有限公司印刷*850minxll68mm 132印张3 12 5字数80千字2014年7月第1版2014年7月第1次印刷印散;1 5 000册统一书号:15 5635208定价:2900元版权归属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晨司殛北京邮电大学出版杜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侵权行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 出口2014年 第32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不干胶标签印刷机等1208项行业标准(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及起始实施日期见附件1),其中机械行业标准47l项,汽车行业标准32项,船舶行业标准70项,航空行业标准111项,化工行业标准137项,冶金行业标准69项,建材行业标准
3、30项,石化行业标准14项,有色金属行业标准6项,轻工行业标准89项,纺织行业标准49项,兵工民品行业标准79项,核行业标准15项,电子行业标准2项,通信行业标准34项。批准锰硅合金(FeMn68Sil6)等39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见附件2)。以上机械行业标准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汽车行业标准及化工、有色金属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船舶行业标准由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组织出版,航空行业标准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组织出版,化工行业标准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冶金行业标准由冶金工业出版杜出版,建材行业标准由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石化行业标准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4、,轻工行业标准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纺织行业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兵工民品行业标准由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核行业标准由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组织出版,电子行业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出版通信行业标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通信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附件:11208项行业标准编号、名称、主要内容等一览表(略)239项冶金行业标准样品目录及成分含量(略)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5月6日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文件工信厅通20io47号“关于2010年通信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标准YDT 50
5、76固定电话交换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 51536固定软交换工程设计暂行规定以及YDT 51556固定电话网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合并和修订,并补充了软交换国际局的内容。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固定电话网的网络结构、节点设置、网络组织、路由计划、编号与IP地址、信令与协议、与其他业务网的互通、服务质量指标及IP承载网要求、中继信令及IP带宽计算、设备配置、网管、计费及网络安全、同步方式、TDM网传输指标、机房环境及工艺要求等。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102条、103条、921条等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负责解释、监督执行。本规范在使用过程中,如有需
6、要补充或修改的内容,请与部通信发展司联系,并将补充或修改意见寄部通信发展司(地址:北京市西长安街13号,邮编:100804)。原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修订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孟丽魏珍刘为iL力王题卢红波韦广林修订参编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参加人:冯征张劲孙秋燕郭丽华曹韶琴1目 次1 总则12术语和符号23网络结构631电话网的网络结构632 国际电话国内段的构成”104节点设置1141 TDM电话网的节点设置1142
7、软交换网的节点设置1243 SDB的设置1544国际局的设置165网络组织1 751 TDM电话网网络组织1752软交换网内节点间网络组织1853软交换与TDM网互通网络组织1954固网智能化网络组织2055专用电话网接入公用电话网2156国际局网络组织216路由计划2361 TDM路由分类的含义2362 TDM长途网的长途路由设置2363 TDM本地网内中继路由的设置2564 TDM路由选择的规定2565 TDM路由选择顺序2666软交换网内的路由28I67软交换网与TDM网互通的路由287编号与IP地址2971编号计划一2972软交换网用户、终端及业务编号3073固网智能化用户编号3174
8、 IP地址分配3l75信令点编码3l8信令与协议3481 No7信令3482软交换网接13及协议3583固网智能化的协议369与其他业务网间的互通3791 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固定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间的互通3792 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固定电话网与其他业务网间的互通3910服务质量指标及IP承载网的要求40101服务质量指标40lo2对IP承载网的指标要求42ll中继、信令及IP带宽计算43111话务模型的取定43112 TDM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44113软交换网中IP带宽计算45114固网智能化的中继及IP带宽计算48115 No7信令链路的计算4912设备配置51121 TDM设备配置5112
9、2软交换设备配置52123 SDB设备配置55124配套设备配置13计费、网管和网络安全13,l计费方式-132网管133网络安全14同步方式-141时钟同步要求14z时间同步要求15 TDM网传输指标1 6机房环境及工艺要求附录A本规范用词说明条文说明修订、补充内容一览表盯卯强的叭舵姐的跎1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电话网(含本地网、长途网和国际局)新建电话交换设备(含软交换设备、固网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工程设计。扩建、改建工程设计在充分考虑原有设备的特点、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参照执行本规范。102工程中所采用的电信设备。必须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
10、103在我国抗震设防烈度7烈度以上(含7烈度)地区公用电信网中使用的主要电信设备必须经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合格。104工程建设应贯彻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105本规范未涉及的与固定电话网工程建设有关的内容应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106本规范与国家有关标准、法律法规相矛盾时,应按国家标准、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办理。107在特殊条件下,执行本规范中的个别条文有困难时,应充分论述理由,提出采取措施的报告,呈主管部门审批。1英文缩写英文名称AGAPIASBHCABICCBITSBRICAMACIFDCNDNSDSSlDTMFFTPGPSGWIAD22术语和符号Access Gatewa
11、y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中文名称接入网关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Server 应用服务器Busy Hour Call Attempts 忙时试呼次数Bearer Independent Call 承载无关的呼叫控Control 制协议Building Integrated 大楼综合定时供给Timing Supply 系统Basic Rate Interface 基本速率接口CentralizedAutomatic 集中式自动通话Message Accounting 计费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通用媒体格式D
12、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数据通信网Domain Name Server 域名服务器Digital Subscriber Signalling 1号数字用户信令SystemNo1 系统Dual Tone MultiFrequency 双音多频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统Gateway 关口局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综合接人设备INAPIPISCISDNISUPITUTJAINLANLSM2PAM2UAIntelligent NetworkApplic
13、ation PartInternet ProtocolInternational SwitchingCenterIntegrated ServicesDigital NetworkISDN User Part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Union-TelecommunicationStandardization SectorJava APIs for IntegratedNetworksLocal Area NetworkLocal SwitchMTP一2 PeertoPeerAdaptation layerMTP一2 User Adaptation laye
14、rM3UA MTP一3 User Adaptation layerMAPMCUMGCPMOSMPEG4Mobile Application PartMultipoint Control UnitMedia Gateway ControI ProtocolMean Objection ScoreMoving Pictures ExpertsGroup4Media Server智能网应用部分互联网协议国际交换中心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用户部分国际电信联盟一电信标准部综合网络Java API局域网端局MTP第二级对等适配层MTP第二级用户适配层MTP第三级用户适配层移动应用部分多点控制单元媒体网关控
15、制协议平均意见评分动态图像专家组版本4媒体服务器3MTPNATNBPNGNNPTOLROMAPPATPBXPESQPHIPoNPoTSPRAPRrPSPDNPSQMPSTNPTQCIFQoSRTCP4Message Transfer PartNetwork Address TranslarionNetwork Border PointNext Generation NetworkNonPacket modeTerminalOverall Loudness Rating0peration,Maintenance andAdministration PartPort Address Transla
16、tionPrivate Branch eXchangePerceptual Evaluation ofSpeech QualityPacket Handler InterfacePassive Optical NetworkPlain 0ld Telephone ServicePrimary Rate AccessPrimary Rate InterfacePacket Switched PublicData NetworkPerceptual SpeechQuality Measurement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NetworkPacket TerminaJQua
17、rter CommonIntermediate FormatQuality of ServiceRTP Control Protocol消息传递部分网络地址转换网络边界点下一代网络非分组型终端全程响度评定值运行、维护和管理部分端口地址转换用户交换机语音质量感知评价分组处理器接口无源光网络普通电话业务基群速率接入基群速率接口分组交换公用数据网语音质量感知测量固定电话交换网分组终端14通用媒体格式服务质量RTP控制协议RTPSACSCCPSCNSCPSCTPSDBSDHSGSIGTRANSIPSNM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Services Access Contro
18、llerSignalling ConnectionControl PartSwitched Circuit NetworkService Control PointStream ControlTransmission ProtoeolSubscriber Data Base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ignalling GatewaySignalling Transport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mple NetworkManagement ProtocolSignalling PointSoftSwitchSignalling
19、 System No7Service Switch PointSignalling Transfer PointTransaction CapabilitiesTrunk GatewayTandemTelephony Routing Over IPTelephone User PartUser Datagram ProtocolUniform Resooree Identifier实时传输协议软交换业务接入控制设备信令连接控制部分电路交换网业务控制点流控制传输协议用户数据库同步数字体系信令网关信令传送会话初始协议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信令点软交换机No7信令系统业务交换节点信令转接点事务处理能力中继
20、网关汇接局IP电话路由协议电话用户部分用户数据报协议统一资源标识符5Ps即e弓卯b、mW删删卵豁嘟跚阱亿w墨侧w叻弧3网络结构31 电话网的网络结构311电话网应能支持国际、国内长途全自动、半自动业务,本地电话业务并能开放相应的补充业务和增值业务。312国内电话网宜按三级交换的网络结构组织,第一、二级为长途交换网,第三级为本地交换网。也可按省际、省内两级组网。国内电话网的等级结构如图312所示。Isc:国际出入口局DCl:省际长途交换中心DC2:省内长途交换中心TmGW:忙接局关口局LS:端局图312电话网的网络等级结构圈313交换区的划分如下。根据网络规模、业务流量流向,考虑网络安全,按技术
21、经济原则划分长途交换区和本地网范围。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不宜划分为一个以上的一级长途交换区,一个地市级的区域范围不宜划分为一个以上的本地网。6生蚓叭十l剖1314各级交换中心的职能如下。长途交换中心按其在网络中的地位分为省际长途交换中心DCl和省内长途交换中心DC2。DCl疏通本交换区内的长途转接话务,DC2疏通本交换区的长途终端话务。DCl可以兼有本交换区内一个或若干个DC2的功能,疏通相应的长途终端话务。本地网汇接局的职能是汇接本地网端局之间的话务,当汇接局兼有DC2、关口局或端局功能时,可以汇接本地网端局或关口局与长途局之间的长市中继话务。本地网端局的职能是疏通本局用户的终端话务
22、。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网间互通的关口局的职能是疏通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间话务,它也可以兼有端局或汇接局功能。315各级交换中心可由TDM或软交换设备组成。TDM电话网是指低等级到高等级交换中心均由TDM交换设备构成、网元间通过TDM电路互连的网络。软交换网是指各级交换中心均由软交换设备组成、网元间通过IP承载网互联的网络。316 TDM、软交换网络之间可通过TDM电路互通。TDM低等级交换网络可选择相邻高等级TDM或软交换网络疏通长途话务。软交换网内话务原则上通过自网疏通,同时可选择TDM网络作为备份。软交换网络疏通长途话务时,可根据软交换互通能力和承载网能力选择进行省际、省内IP扁平化疏通。
23、TDM和软交换混合组网结构如图316所示。317固网电话通过引入SDB(用户数据库)、增加交换设备访问SDB的功能,实现固网的智能化,解决网络中存在的智能签约业务的全网触发及业务嵌套的问题,并提供号码携带、混合放号等业务能力。318固网智能化的网络结构应遵循以下三种模式:1“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SDB”模式。所有话务经软交换汇7接局汇接,由软交换汇接局查询SDB获取主叫、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或业务码然后进行后续的业务触发或接续,如图318-1所示。国际出八口局(ISC)省际长逾交换中心fDc省内长途交换中心fDc2忙接局Tin关口局fOwl喈局(Ls)图例:=黔薹嚣蛀路图3 16 TDM和软交换
24、混合组网结构图8图318-1 软交换汇接局完全访问SDB模式2“端局访问SDB”模式。由各层交换机(端局、汇接局、长途局、关口局)及SSP查询SDB获取主叫、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或业务接人码然后进行后续的业务触发或接续,如图318-2所示。图惆:图3 18-2端局访问SDB模式3“TDM汇接局完全访问SDB”模式。所有话务经TDM汇接局汇接,由TDM汇接局查询SDB获取主叫、被叫用户的号码信息或业务码然后进行后续的业务触发或接续,如图3183所示。图318 3 TDM汇接局完全访问SDB模式932国际电话国内段的构成321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类疏通国际电话业务的交换局,即国际出入口局、区域性国际出
25、人口局及边境出人口局。322国际电话的国内段通过国内电话网疏通。国际局对国内网原则上采用分区汇接方式。323 国际出入El局、区域性国际出入I:1局及边境出入口局与所在城市的本地网直接组织中继路由,以疏通国际电话业务。104节点设置41 TDM电话网的节点设置411 TDM电话网的节点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全国设若干个一级长途交换区,每个一级长途交换区设一级长途交换中心(DCl);每个一级长途交换区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二级长途交换区,每个二级长途交换区设二级长途交换中心(DC2);每个二级长途交换区划分为一个或几个本地网,本地网可以设置汇接局(Tm)和端局(LS)两个等级的交换中心,也可只设置一个
26、等级的交换中心。根据汇接话务量的大小,汇接局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综合设置。此外,为方便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间互通,应设置关口局(Gw),关口局等级相当于汇接局。412 同一城市中多个长途交换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特大及省会城市长途交换系统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应在预测该城市本地电话网的基本饱和期和长途终端业务的规模容量,并考虑转话业务进行总的长话电路规模预测的基础上。考虑市场份额,保证网络安全按照技术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和实施。2多个长途交换系统及局址设置应符合如下规定:1)当一个城市中,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第一个长途交换系统所疏通的忙时话务量已达到12 00016 000 Erl时
27、,为了网络安全,应增建第二个长途交换系统。当预测本网在该城市容量会超过两个交换系统时,在前两个系统已达到40 000 Erl后,宜考虑增建第三个交换系统。以此规律,根据长途局覆盖区的业务量规划要求,逐步增加交换系统的数目。】12)同一城市内,一个电信业务经营者有多个长途交换系统时,一般以设置两个长途交换局址为宜。同一局址内(一个长途电信楼内)设置的长途交换系统数量一般不应超过两个。多个长途局址设置的位置必须与该城市的网络布局相结合其间必须相距一定距离。3长途交换系统的等级设置原则如下:1)一级交换区中心城市设一个长途交换系统时应为DCl;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途交换系统时,至少应设置两个DCl系统
28、,按照技术经济原则,可以将其他长途交换系统按DC2设置,疏通本市的终端长话业务。2)二级交换区内所有的长途交换系统均应设为DC2。42软交换网的节点设置421省际软交换网中节点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SS的设置1)省际软交换网中的软交换机(SS)称为省际汇接SS,负责转接省际话务;省际汇接SS宜成对设置。2)建网初期,省际汇接SS宜采用集中设置的方式,设置在大区中心和省际业务量较大的省,省际业务量小的省可利用大区中心SS。将来随着长途业务量的增长,可将SS下放至各省。3)省际汇接SS应设置在IP承载网的骨干节点上,一般情况下宜设置在省会城市,且成对的SS应设在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局址内。4)省际汇
29、接SS应选择处理能力大的软交换设备。并应对Ss进行备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根据业务、工程投资、厂家支持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备份方式,宜采用1+l或N+l备份方式。2TG的设置1)省际中继网关(TG)由省际汇接SS控制。负责转接省际话务。省际TG应独立设置。1 22)省际TG宜以省为单位设置,网络建设初期采用省内集中设置的方式。应设置在能提供优质可靠数字传输电路的传输节点及IP承载网节点上,一般情况下宜设置在省会城市。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省际TG可逐渐下放至省内中心城市。3)省际TG宜成对设置,并放置在不同局址,采用话务负荷分担的工作方式。当省内长途业务量较小,或已建有TDM汇接网的情况下,考
30、虑经济因素,也可只设置一个省际TG。4)省际TG应选用大容量设备,应支持STM一1、E1、GE和FE端口。3SG的设置1)省际信令网关(SG)宜采用与省际TG综合设置的方式。2)对于不支持SG与TG综合设置的厂家,宜采用SG独立成对设置的方式,设置在省内HSTP或LSTP所在地,并放置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局址内。422省内软交换网中节点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SS的设置1)省内软交换网中的软交换机(SS)称为省内SS,省内SS应以省为单位设置,负责提供本地业务,同时还可以负责转接省内不同本地网之间的省内长途业务。2)应根据省内的话务流量、流向设置省内SS。建网初期,省内SS宜采用
31、集中设置的方式,在省内划分汇接区,将SS设置在汇接区中心城市,未设Ss的本地网可利用所属区域中心的ss。将来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可将SS下放至业务量大的本地网。3)省内SS应能处理多种业务,不宜按用户类型、业务类型或接入方式设置控制不同业务的SS。4)省内SS宜成对设置。应设在IP承载网的骨干节点上,一般情况下设置在省会城市,或将省内划分为若干区域,设置在各区域中心城市。成对SS应设在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局址内。5)省内SS应选择处理能力大的软交换设备。并应对SS进行13备份,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业务、工程投资、厂家支持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备份方式,宜采用1+1或N+l备份方式。2TG的设
32、置1)省内软交换网中的中继网关(TG)宜设置在与TDM交换网有互通需求的本地网内,受省内SS的控制。具体数量应根据软交换网与TDM交换网间的业务量及网络组织确定。宜与IP承载网节点在同一局址。2)设置多个省内TG时,省内TG问宜采用负荷分担的工作方式,并设在不同局址。3SG的设置1)省内软交换网中的信令网关(sG)可采用独立设置的方式,也可采用与省内TG或SS综合设置的方式。省内SS所在本地网宜设置独立SG;未设省内SS的本地网,当互通信令消息量较大时,也可设置独立SG;互通信令消息量较少的本地网,宜采用综合设置的方式。2)独立SG应成对设置。成对SG应放置在不同城市或同城市有一定距离的两个局
33、址内。4AG和IAD的设置1)AG和lAD应设置在有软交换用户的本地网内。根据业务种类和容量选用AG或是IAD,用户数量在100以下时不宜采用AG接人。2)AG宜设置在电信业务经营者机房内。也可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在用户端。设置数量应根据需接入的POTS用户、ISDN用户和v5接口数确定。3)IAD宜设置在用户端。设置数量应根据需要接入的POTS、PC等用户数确定。为集团客户提供接入服务的IAD宜设置在接入机房,其他IAD可根据用户的性质确定安装方式,无需专门的机房,一般放置于离用户较近的地方。4)位于同一住宅小区或校园的所有IAD应通过统一的IP接】4口接入软交换网,且对于通过互联网接人的IAD
34、必须经SAC后访问软交换网。5SAC的设置1)SAC宜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采用分布式架构的SAC,信令面实体可集中设置,媒体面实体宜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2)SAC宜成对设置,采用负荷分担的工作方式。6MS的设置1)业务量较小时,MS综合设置在SS上。当业务量较大时,宜采用独立设置的方式,集中设置在省会或中心城市。2)独立设置的MS宜设置在lP承载网骨干节点。7AS的设置1)应分为提供全国性业务的AS和提供省级或本地业务的AS,提供全国性业务的AS宜在全国集中设置。提供省级或本地业务的AS应以省为单位设置,宜集中设置在省会或中心城市。2)AS设置数量应根据设备选型、提供的业务类型及用户规模确定。
35、在网络建设初期,业务量较小时,宜将多种应用综合在l套AS中。随着业务的发展,可根据业务种类或覆盖范围来设置不同的AS。3)提供重要业务的AS应有容灾备份机制,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备份方式。43 SDB的设置431应结合固定电话网的规划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划SDB的网元设置。大型本地网可以本地网为单位引入,中小本地网宜采用跨本地网合设SDB的方式,当多个本地网共用SDB时,SDB应支持分权分域的跨域功能。432 SDB设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网络容灾保护能力,设备的冗余设置分为1+1互备份、1+1冗余备份和N+l备份三种方式。主备SDB应装在不同局址。主备SDB业务切换应能支持自动和】5手动两种方式
36、。433 SDB之间的静态数据同步方式宜采用SDB之间的协议进行同步,当SDB之间无法实现同步时,则SDB之间的静态数据同步方式宜采用支撑系统同步方式。434 SDB设备宜设置在传输核心节点。435以本地网为单位引入SDB情况,冗余配置的SDB应安装在有一定距离的不同机房内;跨本地网合设SDB的情况,冗余配置的SDB宜安装在不同本地网机房内。44国际局的设置441 国际出入口局宜设置在国际业务量集中、传输电路易于组织的中心城市,用于疏通所在区域的国际话务。442区域性国际出人口局宜设置在对某些相邻国家(或地区)话务量比较大的城市,用于疏通所在区域与这些国家(或地区)间的话务。443边境出入口局
37、宜设置在与境外接壤的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城市,用于所在区域与境外相应的区域间点对点的通信。444区域性出人口局或边境出入口局的设置和通达范围执行工信部相关部门的规定。至非本地区和非本地区国家的电话业务应经相关国际出入口局疏通。445国际半自动去话台应集中设置在国际局中。446国际局采用软交换设备时t软交换SS应成对设置,宜互为备用,可集中设置在国际出人口局。TG可设在国际出入口局、区域性国际出入口局及边境出入口局,TG需考虑节点安全。SG宜采用与TG综合设置的方式,对于不支持SG与TG综合设置的厂家,可采用SG独立设置的方式。165网络组织51 TDM电话网网络组织511本地电话网网络组织应
38、符合以下要求:1TDM本地电话网应按扩大交换系统容量、减少交换系统数量的原则进行组织。不同规模的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组织方式宜按下列原则:1)交换系统数不多的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组织以各个相连为主。2)交换系统数较多的本地电话网的网络组织以汇接为主,汇接次数应尽量少。为保证安全,汇接局宜成对设置,端局按负荷分担方式平行地接人成对的两个汇接局。3)大城市或特大城市本地电话网汇接区不宜划分过多。4)局间话务量很大的端局间,应建立低呼损或高效直达电路。5)本地电话网网络组织应结合固网智能化需求统一组织网络。6)本地电话网应加强网络规划,根据各地情况,对市区、郊区、市管县分别采取合适的汇接方式,以组成经济合理
39、的复合型汇接网络,在电话网由小到大的迅速发展过程中,应当研究由一种组网方式为主向另一种组网方式为主过渡的方案,以减少网络调整改造的工作量。2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固定网与移动网之间以及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网间互通应通过关口局相连。关口局宜成对设置,并应结合交换设备的容量及本地网基本饱和期容量合理设置关口局的数量。在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网内端局宜同时接人成对的关】7口局。3对于全网集中设置的特种业务或增值业务,宜经汇接局汇接到相关平台上。512 长市中继网络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1端局、关口局的长市中继电路可以直达长途局,也可经汇接局汇接至长途局,视本地电话网络状况由经济技术比较确定。2长途局应对查号台
40、及必要的特种业务平台设直达中继。513 同一城市多个TDM长途交换系统的网络组织应符合以下要求:1多个长途交换系统的网络组织要在网络技术指导下,既要重视网络的安全可靠,又要注意进行网络的合理布局,使网络组织灵活、便于维护和管理。2在有两个长途交换系统时,根据两个交换系统的容量、城市通信设施条件,一般宜按平行局方式组织,两个交换系统采用负荷分担方式设置出入中继。按平行局组织的两个长途交换系统宜分设在两个局址内。3当大城市中出现三个及三个以上长途交换系统时,去话业务宜按分区汇接方式组织,即每个端局可以直达或经汇接局连到两个长途交换系统;来话终端业务宜按全覆盖方式组织,即每个长途交换系统可以直达或经
41、汇接局连到每个端局。极少数特大城市的长途来话可以由对端局识别本市汇接区号码,实现分区汇接。4关口局应与各长途交换系统相连。5同一城市设置多个长途交换系统时,半自动系统宜设置在一个长途交换系统内。半自动系统不作为疏通普通长话业务的手段,主要承担需要人工辅助的业务。52软交换网内节点问网络组织521软交换网内节点通过IP承载网互联。522接人层节点间经IP承载网平面网状相连,接入节点与SS18间通过IP承载网星状互联。523 SS间可采用平面组网和分层组网两种方式。采用分层组网时,需在网中设置转接软交换或路由服务器,由转接软交换机或路由服务器转接SS间的信令消息,如图523所示。 囱由囱囱:圃由圆
42、圆图5 23软交换机(SS)分层组网的网络组织524省际软交换SS之间宜采用平面组网方式,网关之间通过IP网直接通信。当省际话务量较少时,可与其他省共用省际SS。525省内软交换的网络组织,当网内SS数量较少时,SS之间宜采用平面组网方式;当网内SS数量较多时,SS之间宜采用分层组网方式。526软交换与用户终端的网络组织可采用以下方式:1POTS终端通过用户线与AG或IAD相连,AGIAD通过IP承载网接人软交换网,IAD也可以通过PON接人。2SIP终端通过IP承载网或互联网连入软交换网。3软交换网必须对不可信任的用户终端进行认证。527接人层中不可信任设备应经SAC代理后接人软交换网。53
43、软交换与TDM网互通网络组织531 软交换网通过TG与TDM交换网络(包括PSTN、PI。MN)互通,应符合以下要求:1省际TG宜与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PSTN、PI。MN网中的汇接省际长途业务的交换局相连。2省内TG宜与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PSTN、PI。MN网中的19端局、关口局、本地汇接局、省内DC2长途局相连。3省内TG作为网间互通设备时,应与同一电信业务经营者PSTN、PLMN网中的端局、本地汇接局、省内DC2长途局相连,同时还与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的网间关口局相连。54 固网智能化网络组织541 固网智能化采用“汇接局(含软交换)完全访问SDB”模式时,本地网话务网络基本形成一级汇接结构
44、,本地网所有话务(包括各交换局的局内话务)经汇接局汇接,并取消端局间的直达电路。汇接局一般成对设置,话务量较高的本地网可采用分区汇接。采用“端局完全访问SDB”模式时,本地网话路网络组织遵循本规范5153。542固网智能化的信令网络组织应满足以下要求:1SDB通过扩展MAP协议与业务查询软交换汇接局进行交互,通过扩展ISUP协议INAP协议与业务查询TDM汇接局或端局进行交互。2业务查询交换局与SDB及冗余配置的SDB设备分别开通No7或IP信令链路。543固网智能化的业务网络组织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号码携带类业务可由SDB和查询交换局实现,也可以由SDB、业务平台、查询交换机、SSP实现。
45、对于NGN新业务,在传统智能网平台能力有富裕时可在传统智能网平台上开放,传统智能网平台能力不足时,宜在软交换业务平台上开放。2原有业务网络组织结构宜保持不变。对于业务呼叫,SDB查询业务属性后,由查询交换局路由到SSP触发业务平台。查询交换局(如汇接局等)宜兼做SSP,可以减少话路迂回。对于嵌套业务应逐个进行业务查询和触发。2055专用电话网接入公用电话网551 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专业部门投资建设供自己内部使用的专用电话网(简称专用网)接人公用电话网(简称公用网)应符合下列规定:1_一个专用网应就近和一个公用的本地网连接。2专用网与公用网互通时,应符合公用网统一的传输质量指标、信号方式、编号计划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定。3专用网接人公用网时的中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