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20P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SL 6292014Code fo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of water diversion route20140415发布 20140715实施,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2014年第2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 629-2014)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l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替代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I, 引调水线路工 SL 6292014 2014 4 15 20147 15程地质
2、勘察规范水利部2014年4月15日刖 昌根据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 1 2002)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9章和8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规定了规范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对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阶段划分、工作程序以及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做了规定;对引调水线路工程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内容、要求和方法等做了规定;,一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件、隧洞围岩主要力学参数取值、隧洞TBM施工适宜性判定、黄土隧洞工程地质评价、隧洞涌水量预测、隧洞有害气体和放射性评价、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
3、报方法等做了规定。本标准为全文推荐。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编单位: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参编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玉生 张怀军 杜长青 蔡耀军程向民王新华路新景宋子玺宋宝玉汪海涛王希友袁宏利陶忠平陈宝玉赵楠刘洪启魏树满黄向春金泰植姚
4、斌王晓卫卢长伟陈书文程汝恩屈志勇滕杰许仙娥王晓红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司宣安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曹阳目 次l 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4 1一般规定一42区域地质和地震43引调水线路方案5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地质勘察5 1一般规定52区域构造稳定性53隧洞54渠道55渡槽、管桥56倒虹吸一57埋管(涵)6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61一般规定62区域构造稳定性63隧洞64渠道6 5渡槽、管桥66倒虹吸67埋管(涵)7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71一般规定72隧洞l2477781010101114171921232323243134363739393973渠道74渡槽、管桥7
5、5倒虹吸76埋管(涵)。8招标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81一般规定。82工程地质复核与勘察9施工详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91一般规定92施工期工程地质勘察附录A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件一附录B隧洞围岩主要力学参数取值附录C隧洞TBM施工适宜性判定附录D黄土隧洞工程地质评价附录E隧洞涌水量预测附录F隧洞有害气体和放射性评价附录G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附录H 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 “们曲H弱船鹃弱踮弘弘阻玛伯1 总 则101为适应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需要,统一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标准,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大型引调水线路程地质勘察。103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6、与引调水工程设计阶段相对应,划分为引调水线路工程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等阶段。104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下列标准: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 112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487)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 373)105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 语201引调水线路water diversion route引调水工程中从取水点到受水点问由各类引调水建筑物和河道、湖塘等组成的引
7、调水系统所经过的路线。202渠道渗漏canal seepage渠水经透水岩(土)体渗漏到渠道深部和外侧的现象。203围岩变形surrounding rock deformation地下洞室周围岩体发生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及洞壁的变位,在力学分析中常用围岩的位移表示。204突水(泥) water and debris inflow在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突然发生大量涌水或泥砂等的现象。205岩爆rock burst地下洞室围岩中应变能集中释放,造成洞壁岩块(片)爆裂、弹射的现象。206深埋隧洞deep tunnel埋深大于600m的隧洞。207浅埋隧洞shallow tunnel埋深小于3倍洞径的隧
8、洞。208深挖方渠道deeply CUt canal开挖深度大于15m的渠道。209高填方渠道highly filled canal填筑高度大于8m的渠道。2010架空层bridging layer因细颗粒流失而呈架空结构的砂砾石层或碎(块)石层。20“采空区minedOut area地下矿层被开采后形成的空间及其影响范围,分为老采空2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2012隧洞施工超前地质预报geological predication in tunnel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钻探、超前导洞等手段,对隧洞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性质、分布、规模等进行
9、探测、分析判释及预报,并提出技术措施建议。33基本规定3o1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任务应为调查、查明引调水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问题,为方案选择、线路比选、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工程地质资料。3o2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范围应包括引调水线路和建筑物场址区及周边与其相关的地带,并满足方案选择、线路比选和工程设计的需要。3o3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宜按工作准备、现场勘察、资料整理、成果验收的程序进行。3o4 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准备应包括下列内容:l收集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地震及线路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和气象、水文资料。2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10、概况及工作条件。3编制勘察大纲。3o5 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任务来源、工程概况、勘察阶段、勘察目的和任务。2引调水线路区地理位置、地质概况及环境条件。3已有地质资料、前阶段勘察的主要结论及审查、评估主要意见。4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5勘察工作布置、勘察方法、技术要求及计划工作量。6勘察工作组织及实施计划。7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8提交成果与完成时间。9勘察工作布置示意图。3o6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勘察阶段的任务和内容4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运用各种勘察方法,积极采用新技术,合理布置勘察工作,并应符合下列规定:l工程地质测绘宜先期进行,在,
11、L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布置其他勘察工作。2物探方法应根据探测日的,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岩(土)体地球物理特性选择。3孔、洞、井、坑槽等勘探方法应根据勘探目的,结合地形地质条件选择。建筑物部位的钻孔竣工后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4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应根据试验目的,结合水文地质条件选择。5岩(土)体物理力学试验项目、方法应根据试验目的,结合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选择。6原位监测或长期观测点(网)应根据位移变形或动态变化的监(观)测需要布置。307渠道、隧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可按表3071、表3072划分。衰3071 渠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复杂程度 划分因素1地形平缓地区2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简单
12、3地层岩性较单一,特殊岩土或粉细砂层、架空层较少分布;4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产状利于边坡稳定;5地下水位低,岩(土)体透水性弱水存在严萤渗漏或提褴问题1地形变化起伏大地区2_f=良地质现象发育;3 地层岩性复杂多变特殊劣土或粉细砂层、架窄层大面积分布;复杂 4断裂构造发育,地层产状变化剧烈边坡不稳定;5地下水位高,有承压水分布。岩(上)体透水性中强町能存在严重的渗漏或浸段问题注:划分可按“一项符合,就高划类”的原则执,。5表3072雕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复杂程度 划分因素1 地形完整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环境地质条件较好l2地层岩性较单一无j:程地质性质不良岩体分市3地质构造较简单、断裂构
13、造不发育,地心力较低;简单4置有害气体、地温异常、围岩变形及岩爆问题5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富水层(带)分市6进出口地质条件较好,边坡稳定1深埋长隧洞、穿越地表水体隧洞、城镇地下隧洞;2地形不完整、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环境地质条件蔗;3地层岩性复杂,工程地质性质不良岩体大面积分柿或涧段主要为新近系、第四系地层;复杂 4地质构造复杂有大断裂或活动性断裂通过,高地臆力5存在有害气体t或地温异常或中等以L岩爆I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有强透水带或承压水分布。町能存在突水(泥)问题;7进出口地质条件差,边坡不稳定注1:本表;=f=适用黄土隧洞。注2;划分可按“一项符合,就高划类”的原则执行。308利用河
14、道、湖塘引水时,应查明其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岸坡稳定、渗漏、浸没等工程地质问题。河道、湖塘需整治时,应提出整治建议及有关工程地质参数。309勘察资料应真实、可靠、完整,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3010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满足相应勘察阶段任务和精度的要求,结构合理、内容完整、论述清晰、论据充分、结论正确,报告附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64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41一般规定411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对引调水线路规划方案进行地质论证,为规划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412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内容:1 了解线路规划方案的区域地质和地震概况。2了解线路规划方案的地质概况。3初步查明影响线路规划
15、的主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问题。4对规划方案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普查。42区域地质和地震421区域地质和地震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 了解区域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及剥夷面、地表水系的分布,划分地貌单元。2了解区域内大型滑坡、泥石流、移动沙丘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分析对工程规划的影响。3了解区域内地层的出露条件、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分布范围及岩性、岩相特征,划分地层单位。4 了解区域构造单元或构造体系的格架特征及区域性断裂的性质、产状、规模、展布特征和构造发展史,分析区域构造特征,确定线路规划方案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及大地构造环境。5 了解区域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以及补给、径流、
16、排泄条件和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划分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单元,分析区域水文地质特征。6 了解区域内历史和现今地震情况及地震动参数区划,初步分析区域地震活动特征。77分析、评价区域地质条件和地震活动性对线路规划方案的影响。422 区域地质和地震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收集、分析规划方案两侧各不小于】50kin范围内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震资料及遥感图像资料。编绘区域综合地质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0001:200000。2地震勘察应收集最新正式公布的地震资料。编绘区域构造与地震震中分布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0001:200000。3沿线地震动参数区划应按GB 18306的有关规定
17、提出。43引调水线路方案431线路方案工程地质比选应综合考虑区域地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工程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影响,并宜遵循下列原则:1地形相对完整,环境地质条件简单,地震活动性较弱,宜绕避规模较大的滑坡、泥石流、移动沙丘、溶洞、采空区及重要矿产分布区等。2地层分布稳定,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宜绕避软弱、膨胀、易溶等不良岩土层及活动性断层、规模较大的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等结构破碎的部位。3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宜绕避地下水丰富的含水层(带)及规模较大的汇水构造、充水溶洞等。432线路方案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 了解地形地貌类型及河流、湖
18、塘等地表水体的分布和流量、水位等水文特性,碳酸盐岩区应调查岩溶埋藏条件及岩溶地貌和岩溶发育特征。2调查滑坡、泥石流、移动沙丘和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成因、规模。3了解地层岩性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第四系地层尚应调查沉(堆)积物的成因类型。84了解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分布、性质、规模。5 了解主要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初步划分地下水类型和水文地质单元。6分析、评价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输水线路规划方案的影响。433线路方案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l收集、分析有关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资料,编绘综
19、合地质图。2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要求:1)测绘范围应包括线路规划方案及周边与其相关的地带,平原区线路两侧宽度各不宜小于1km,山区不宜小于3kin。2)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500001 l 10000。3)宜采用地质遥感测绘法,地质现象复杂地段应进行实地测绘。3主要含水层(带)、岩溶发育区、采空区等对方案布置和线路规划论证有重要意义的地段,应进行物探。4不同地貌单元及隧洞进出口、浅埋段、过沟段等宜布置少量控制性勘探点,勘探点位置、勘探深度,视勘探目的和工程地质条件确定。5宜利用勘探点进行压水、注水试验、原位测试及物探测井。6应利用勘探点、民井、地下水露头调查地下水的分布,并取样进行水质简分析
20、。7主要岩土层宜取样进行岩矿鉴定和少量室内试验。95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地质勘察51一般规定511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规划阶段勘察的基础上进行,提出线路比选地质意见,对推荐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进行工程地质初步评价,为项目建议书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512项目建议书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内容:1分析引调水线路的区域构造背景,初步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参数。2初步查明各比选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3基本查明影响线路比选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4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初查。52区域构造稳定性521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分析引调水线
21、路区域构造背景。2分析区域性活断层的活动性质和空间分布规律。3分析区域地震的分布及其活动性。4初步评价工程区区域构造稳定性,提出地震动参数。522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l应调查、分析引调水线路两侧各50100k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建造、岩浆活动、区域性断裂分布等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性等资料,进行级、级大地构造单元和地震区(带)划分,复核区域构造与地震震中分布图。2宜采用比例尺1:2000001:100000的地形、地质遥感图像资料,进行区域地形地貌的形态、分布特征和构造格架的规模、性状、展布特征、变形特征以及地层出露条件、接触关系和1 0切错情况等解译,分析区域性断层的性
22、质和分布规律。3 收集区域地应力资料,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和状态。4收集、统计区域地震资料、编辑地震目录,结合地震区、带的划分,分析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5沿线地震动参数应按GB 18306的规定提出。6区域构造稳定性初步评价应以区域构造背景为基础,结合区域构造格架及其变形特征、区域断裂的活动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地震的分布及其活动性等进行。53隧 洞531洞线工程地质比选应根据洞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项目建议书设计的要求进行,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 洞线宜选择地形相对完整,地震活动性较弱,地层稳定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体结构较完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段。2洞线宜与岩层层
23、面及主要构造线垂直或大角度相交,与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3隧洞进出口洞段方向宜垂直地形等高线,岩层产状与构造组合应对边坡稳定有利。4长隧洞应考虑施工支洞的成洞条件。5洞线选择宜绕避下列地段或部位:软弱、膨胀、易溶岩土层和岩溶发育区、采空区及重要矿产分布区等地段。活动断裂以及规模较大的断裂、断裂交汇带、褶皱轴部等构造部位。强富水带和可能产生大量涌水的汇水构造。高地应力区及富含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的地段。黄土隧洞宜绕避有地下水活动、陷穴密集、冲沟发育和11中等以上湿陷性黄土分布地段。6隧洞进出口宜避开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和潜在不稳定岩体分布地段。532隧洞勘察应包括下列工
24、作内容:l调查、了解隧洞沿线气象、水文情况。2调查、了解隧洞场区地应力的分布情况。3初步查明隧洞沿线地形地貌的类型、分布特征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成因、规模。可溶岩区应初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4初步查明隧洞沿线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产状、分布情况。5初步查明隧洞沿线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性质、产状、分布、规模。6初步查明隧洞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分布特征、化学性质和含水层、隔水层的分布及岩(土)体的透水性。7初步查明环境水的腐蚀性。8初步查明隧洞沿线岩体风化、卸荷的深度和强度,初步进行风化带、卸荷带划分。9初步查明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10基本查
25、明隧洞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条件。11调查、了解隧洞沿线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的存在情况。12分析各比选洞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比选意见。13对推荐洞线进行工程地质初步评价。533隧洞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收集隧洞沿线气象、水文资料。2收集隧洞及邻近场区的地应力实测资料,或利用理论分析和经验判断对隧洞场区地应力分布情况进行评估。】23收集隧洞沿线町能存在有害气体和放射性物质的有关资料。4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绘范围应包括隧洞及周边相关地带,洞线两侧宽度各不宜小于3kin。2)测绘比例尺宜选用1:250001:10000,隧洞进出口、施工支洞进口、浅
26、埋段及岩溶发育等J: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洞段可选用1:5000。3)宜采用地质遥感测绘与实地测绘相结合的方法。5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隧洞进出口、施工支洞进口、浅埋段、深埋段及地质构造复杂、岩溶发育、覆盖层大面积分布地段等宜布置物探剖面。2)应利用勘探洞、钻iL进行物探测试。3)物探方法应根据探测目的和洞线岩(土)体的结构特征、物理特性选择。6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布置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t进行。2)隧洞轴线应布置勘探剖面,并布置控制性钻iL。隧洞进出口、浅埋段、过沟段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宜布置钻孔。3)勘探深度应进入设计洞底以下不小于20m,必要时可加深。4)进出口段可布置探洞
27、,勘探深度宜进入微风化岩体或弱卸荷带5m。5)勘探过程中应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7水文地质试验及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应进行压(注)水试验,承压水分布地段应进行承压水头和涌水量观测。2)探洞应进行出水状态和出水量观测。1 33)应利用勘探点或天然露头采取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及腐蚀性评价。每类地下水试验不少于2组。腐蚀性评价应符合GB 50487的有关规定。4)宜利用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8岩(土)体试验及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要地层应进行岩矿鉴定。2)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应以室内试验为主,各工程地质单元(段)主要岩土层的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应少于6组。9岩体风化带、卸荷带初步划分及岩
28、(土)体渗透性分级应符合GB 50487的有关规定。lo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取值应符合GB50487的有关规定,并宜符合附录B的规定。11洞线比选应综合分析各比选洞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地应力分布情况及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隧洞的布置形式及运行特性,提出比选意见。12推荐洞线的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评价场区稳定性与适宜性。2)初步评价洞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分析、预测隧洞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54渠 道541渠线比选应根据渠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项
29、目建议书设计的要求进行,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 渠线宜选择地形完整、地层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地段。2渠线宜绕避下列地段或部位:地形不完整、沟谷密集地段。1 4区域性断裂、活动断层及构造交汇带。一一特殊岩土大面积分布地段。高地下水位、高承压水及强富水分布地段。一高陡边坡及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潜在不稳定岩(土)体分布地段。采空区、重要矿产分布区。542渠道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调查、了解渠道沿线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气象、水文情况。2初步查明渠道沿线地形地貌的类型、分布特征。3初步查明渠道沿线滑坡、泥石流、移动沙丘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成因、规模。4初步查
30、明渠道沿线古河道、采空区和矿产资源的埋藏分布情况。5初步查明渠道沿线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产状、分布情况。对第四系地层,尚应初步查明沉(堆)物的厚度、物质组成及特殊性土的分布和季节性冻土的冻胀性、最大冻结深度;对碳酸盐岩区,尚应初步查明岩溶发育情况。6初步查明渠道沿线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性质、产状、分布、规模。7初步查明渠道沿线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化学性质和含水层、隔水层的性质、分布及岩(土)体的透水性。8初步查明环境水的腐蚀性。9初步查明渠道沿线岩体风化、卸荷的深度和强度,初步进行风化带、卸荷带划分。10初步查明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儿 初步分析工程
31、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渠线布置和渠道基础稳定、边坡稳定、渠道渗漏的影响以及渠道可能产生的土壤盐碱化、沼泽化等环境地质问题。】512分析各比选渠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比选意见。13对推荐渠线进行工程地质初步评价。543渠道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l 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绘范围应包括渠道及周边相关地带,渠道两侧各不宜小于1km。2)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01:5000。3)宜采用地质遥感测绘Lj实地测绘相结合的方法。2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渠道轴线宜布置物探剖面,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宜垂直渠道轴线布置辅助物探剖面。2)勘探钻孔应进行物探测试
32、。3)物探方法应根据探测目的和渠线岩(土)体的结构特征、物理特性选择。3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布置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2)渠道轴线应布置勘探纵剖面,勘探点间距宜12km,傍山渠道可适当加密。3)应垂直纵剖面布置勘探横剖面,剖面间距宜24kin,剖面长度应大于渠顶开口宽度的23倍,每个横剖面上不少于3个勘探点。4)勘探深度宜进入设计渠底板或填方段地面以下1020m,深挖方、高填方及特殊性土和不良岩土分布地段宜适当加深。5)高边坡地段可布置探洞。6)勘探过程中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4水文地质试验及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应进行压(注)水或抽水试验,承压水分布地段应进行承压水
33、头和涌水量观测。】62)应利用勘探点或天然露头采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每类地下水试验不少于2组。3)宜利用钻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5岩土试验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室内试验为主,各工程地质单元(段)各主要岩土层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宜少于6组。2)必要时可进行原位测试,原位测试方法根据岩土类别和勘察需要选择。6渠道渗漏、渗透稳定及土壤盐碱化分析宜按SI。373的有关规定执行。7渠线比选应综合分析各比选渠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渠道的布置形式及运行特性,提出比选意见。8推荐渠线的工程地质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
34、与适宜性。2)初步评价渠线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分析、预测渠道工程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4)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55渡槽、管桥551渡槽、管桥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初步查明跨越地段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规模、分布情况。2初步查明跨越地段的地层岩性、产状、分布。对第四系地层,尚应初步查明沉(堆)积物的成因、厚度、物质组成及架空层等不良结构体的分布。3初步查明跨越地段断层、裂隙密集带等地质构造的性质、产状、规模、分布。4初步查明跨越地段岩体风化、卸荷的深度和强度,初步进行风化带、卸荷带划分。5初步查明环境水
35、的类型、分布及化学性质,初步评价环境水的腐蚀性。6初步查明主要岩(土)体及河流冲洪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确定岩(土)体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7分析岸(边)坡的稳定条件。8分析各比选渡槽、管桥场址的工稃地质条件及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比选意见。9对推荐场址进行工程地质初步评价。552渡槽、管桥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绘范围宜包括渡槽、管桥跨越地段及与其相关的周边地带。2)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2000,岸(边)坡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可适当扩大。2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渡槽、管桥轴线应布置物探剖面。2)物探方法应根据探测目的和跨越地段
36、岩(土)体的结构特征、物理特性选择。3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布置应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2)渡槽、管桥轴线应布置勘探剖面,勘探点间距宜100200m,勘探剖面不应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深度进入持力层不应少于10m。3)岸(边)坡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布置勘探点,勘探深度宜进入沟谷底面以下5lOm,并满足边坡稳定评价的要求。4)勘探过程中应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5)采用非桩(墩)基跨越方式时,应根据具体要求布置勘探工作。】84水文地质试验及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钻孔可进行压(注)水或抽水试验,承压水分布地段应进行承压水头和涌水量观测。2)应利用勘探点、民井或天然露头取地下和地表水样进行水质
37、分析及腐蚀性评价,每类地下水试验不少于2组。5岩土试验和原位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室内试验为主,地基主要岩土层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应少于6组。土层应分层取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2)主要持力层为第四纪沉积物时,宜根据土层类别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原位测试,每一主要土层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宜少于6组(段、点)。6场址比选应综合分析各比选场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渡槽、管桥的布置形式及运行特性,提出比选意见。7推荐场址的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2)初步评价场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38、及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56倒虹吸561倒虹吸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调查、了解穿越地段河(沟)谷的水文情况和最大冻结深度等。2初步查明穿越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3初步查明穿越地段沉(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岩性、厚度、物质组成及基岩的岩性、埋深、分布。4初步查明穿越地段地下水的类型、分布及化学性质,初】9步评价环境水的腐蚀性。5初步查明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6提出倒虹吸穿越方式、埋置深度的初步建议。7分析各比选倒虹吸场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主要1:程地质问题,提出比选意见。8对推荐场址进行工程地质初步评
39、价。562倒虹吸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收集场址区的气象、水文资料。2工程地质测绘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绘范围宜包括倒虹吸场址及与其相关的周边地带。2)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50001 t 2000,岸(边)坡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可适当扩大。3物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倒虹吸轴线应布置主要物探剖面,斜坡段及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宜垂直主要剖面布置辅助剖面。2)物探方法应根据探测目的和穿越地段岩(土)体的结构特征、物理特性选择。4勘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布置应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2)沿倒虹吸轴线应布置勘探剖面斜坡段、河流、沟谷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布置勘探点。3)勘探深度进入持力层
40、不应少于lOm。4)勘探过程中应收集有关水文地质资料。5应利用勘探点或天然露头取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和腐蚀性评价,每类地下水试验不少于2组。6岩土试验和测试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以室内试验为主,各工程地质单元(段)主要岩土层试验累计有效组数不应少于6组。2)必要时可进行原位测试,原位测试方法根据土体类别20和勘察需要选择。7场址比选应综合分析各比选场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结合倒虹吸的布置形式及运行特性,提出比选意见。8推荐场址的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宜性。2)初步评价场址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
41、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57埋管 【涵)571 长距离埋管(涵)线路比选除应符合54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宜绕避河道弯曲、经常改道及河床淤积、冲刷变幅较大的河段。572长距离埋管(涵)勘察除应符合542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初步查明管(涵)沿线基岩的岩性、埋深、分布。2初步提出管(涵)穿越方式、埋置深度的地质建议。3分析各比选线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比选意见。4对推荐管(涵)线进行I:程地质初步评价。573长距离埋管(涵)勘察方法除应符合543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深度宜进入持力层
42、以下不应小于10m,遇有泥炭层、软土等工程性质不良土层时应适当加深。2线路比选应综合分析各比选线址的r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可能存在的主要l:程地质问题,结合埋管(涌)的布置形式及运行特性提出比选意见。3推荐线路的工程地质初步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适宦性。212)初步评价线路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3)初步确定主要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574短距离埋管(涵)勘察内容和方法应符合56节的有关规定。226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61一般规定61。1 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在项目建议书阶段勘察的基础上进行,提出线路比选地质意见,
43、对选定线路及主要建筑物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可行性研究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612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主要工作内容:l研究线路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断层活动性、地震活动性,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2基本查明各比选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工程地质问题。3查明选定线路及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主要工程地质问题。4进行天然建筑材料详查。62区域构造稳定性621 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 研究引调水线路区域地质构造背景。2研究引调水线路区域性断裂、褶皱构造的规模、性质、展布特征及断层的活动性和分布规律。3查明引调水线路活断层的活动性质、位移
44、量及分布特征。4研究引调水线路地震活动特征。5评价引调水线路区域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622 区域构造稳定性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l地质、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应调查、研究引水线路两侧各lO50km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和各级地貌面的物质组成,地层岩性特征及其出露分布条件和组合接触关系,区域性断裂、第四纪断裂的分布特征及其活动性,历史和近期地震23活动性及其分布特征等。编制断裂构造图,比例尺可选用1:2000001:100000。2构造稳定性研究应在构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影响工程安全的断层和地震活动特征以及构造应力场特征。应进行专门性构造地质测绘,测绘范围。区包括引调水线路两侧
45、各8km,测绘比例尺宜采用1:1000001:50000。3断层活动性研究应根据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切错情况、地震、测年资料、地壳形变以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活断层的判定应符合GB 50487的有关规定。4收集区域地应力资料,结合区域地应力实测成果,分析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及应力的方向、量级等。5 引调水建筑物场地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小于010耳地区的重要建筑物,宜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2)其他建筑物场地地震动参数可按GB 18306的规定确定。6构造稳定性应根据场区断层的活动性、地震活动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
46、区域重磁异常等因素,结合场区的地质条件综合进行评价。7引调水线路跨越不同构造单元,应分区确定地震动参数,进行构造稳定性评价。63隧 洞631隧洞勘察应包括下列工作内容:1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地表水系的分布、水位、流量和大气降水、地面蒸发及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气象、水文情况。2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山地及次级地貌的类型、分布特征。3基本查明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潜在不24稳定体的分布规模、类型性质、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和天然稳定状态。对傍山浅埋洞段、过沟段,应基本查明山体边坡的稳定性和山前冲洪积扇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4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地层结构、岩性类别、产状、分布特征。对基岩地层,应基本查明软
47、弱、膨胀、易溶和岩溶化岩层的分布及其】:=程地质性质;对松散地层,应基本查明成因类型、分布厚度、物质组成及其工程地质性质。5基本查明隧洞地段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带和主要结构面的产状、性质、分布特征。6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地下水的类型、分布、补排条件和含水层、汇水构造、强透水带的分布、规模、富水程度等。7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地下水的化学性质,进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8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岩(土)体的透水性,进行岩(土)体渗透性分级。9基本查明隧洞地段岩体风化、卸荷的深度、强度,进行岩体风化带、卸荷带划分。10浅埋洞段应基本查明七覆岩土层的厚度、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含水性和透水性。ll 可溶岩区应基本查明下列内容:一 岩溶地貌形态特征及埋藏条件。可溶岩的类别、化学成分、分布规律及层组类型。岩溶现象、发育程度及岩溶洞穴的规模、连通性、充填情况。岩溶地下水的类型、分布条件及水动力条件、水文地质结构特征。12黄土区应基本查明下列内容:一一黄土潜蚀地貌的类型、规模及分布特征。黄土的形成时代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