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4.50KB ,
资源ID:93969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96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syndromehi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3.doc

1、1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2、 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据此可知,孟子意在A调解诸侯纷争B反对争霸战争C规范社会秩序D恢复周王权威2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

3、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3“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法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此言论的基本主张是A尊儒抑法 B尊法抑儒 C儒法并用 D以儒为本4秦朝的“书同文”“行同伦”政策,最早可上溯到孔子,子思在中庸中转述孔子的话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说明A儒法两家思想具有互补性B文化统一成为时代要求C秦代奉行外法内儒的思想D当时学术思想日益趋同5汉初统治者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百家,独兴儒学。这种思想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出A汉武帝时期社会

4、经济的发展B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C君主加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D统治集团内部治国理念的分歧6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大一统”B糅合了多个学派的思想C趋向“三教合一”D背离了先秦的传统儒学7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8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2皇帝 举措汉高祖 在关中

5、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汉武帝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A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B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C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D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9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C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10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

6、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借助天来限制君权11宋代某理学家说:“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之所以。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由此可见该理学家A主张求理需循序渐进B认为育人要因材施教C倡导教育需有教无类D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12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1

7、3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皇权强化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14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二者的评价主要基于朱熹A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明道德之善的情怀3D求科学之真的精神15北宋儒学大师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

8、因,在万物变化发展中使用了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用语。据此,对太极图说评述正确的是A属于唯物主义哲学B带有封建迷信色彩C汲取了佛道的思想D完成儒学重建任务16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A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B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C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D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7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

9、化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D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18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B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19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20明末清初的活跃思想,

10、“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否定帝权”,其旨在A推翻封建制度,思想启蒙B否定儒家学说,反对孔子C否定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正常人伦D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新儒学指 12-17 世纪主导中国思想的儒家学说。新儒学是对佛教、道教的回应,并最终成功的融合了后两种信仰体系的一些内容(“理”源于佛教,“气”源于道教),将儒家思想体系化,真正形成了“儒学”,因而也最终强化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摘编自魏根深中国历史研究手册材料二 儒家一直比较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前期儒学以

11、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在人的道德修养方面,提出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主张“仁者爱人”;在人生价值的选择上,主张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杀生成仁、舍生取义;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则注重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后期宋明理学家把道德修养作为治学做人的根本,主张“学以至圣人”,要求自己和他人能够把圣人作为学习的榜样,以圣人的人格为导向,在精神上不断地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注重个体内在情感的调节,要求个体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保持一颗冷静清晰的头脑,以期冀达到一种有涵养的人格。4(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新儒学兴起的背景。(2)根

1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孟儒学和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的不同观点,并分析儒家道德修养观对当代社会的价值。22阅读下列材料。(20 分)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好?”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

13、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朱熹和李贽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 分)(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指出汉代以来儒学长期被奉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4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一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一 ) 答

14、 案第 卷1【解析】从题干材料“战争只能由天子执掌,地位相同的国家不能相互征伐”可知,孟子倡导上下有序的礼治,故 C 正确;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规范社会秩序,B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C2【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变革。故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根本原因”的要求,排除 A、C、D 项。【答案】B3【解析】材料“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反映出治理国家,儒法缺少其中之一,都是不行的,这体现出儒法并用的思想,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

15、法并用,故 ABD 项排除。【答案】C4【解析】春秋时期孔子主张的“书同文”“行同伦”到秦朝时期上升为国家政策,这说明文化领域的统一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秦朝正顺应了这一潮流,故选 B;题干说的是思想上升为国家政策,A 只说到了思想,故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 AC;秦朝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打击儒家思想,焚书坑儒就是典型事例,故排除 C。【答案】B5【解析】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刘彻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这种需要反映在政治思想方面也会因时而异,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思想统治,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思想是服务于政治需要,不

16、是道家思想存在问题,也不是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故 B 项错误;统治集团采用治国理念是符合国情需要,不是分歧,故 D 项错误。【答案】C6【解析】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故答案为 B。A 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与材料不符;CD 项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发展中出现的现象。【答案】B7【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 A 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 B 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 C 项;这种主张在儒家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7、【答案】A8【解析】汉高祖推举“有修行”的人为乡三老,汉文帝对各方面表现优异的人进行“嘉奖”,汉武帝通过“劝学”以“举遗兴礼”,这实质上都是通过倡导、劝勉的手段,统一人们的思想,促成忠于封建王朝、恪守封建纲纪伦常的社会风气。故 B 项正确。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A 项“始终”说法错误,排除。封建等级秩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排除。材料主旨是实行社会教化,而不是否定了法家思想,故 D 项错误。【答案】B9【解析】根据“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可知,儒学对政治的影响强大,故 B 正确;材料信息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

18、终确立无关,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排除 C;材料信息与古代选官无关,排除D。【答案】B10【解析】董仲舒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思想,借助上天来限制君权,当然会受到皇帝的压制,故 D 正确;董仲舒提出灾异观念,并不是为了巩固儒家正统2地位,而是为现实政治统治服务,排除 A;董仲舒不是要反对君主专制,而是要制约君主权力,排除 B;材料并不是强调君权神授的主张,而是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排除 C。【答案】D11【解析】“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可知,该理学家主张求理要循序渐进,故 A 正确;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

19、因材施教”,排除 B;材料反映求理的方法,无法体现教育需有教无类,排除 C;材料反映求理要循序渐进,并非强调探寻事物的真理,D 错误。【答案】A12【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

20、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 D 项排除。【答案】B13【解析】根据“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结合所学,宋代程朱理学的盛行,对妇女的限制增多,在服饰上也得到了深刻的反映,故 B 正确;明清时期专制皇权强化,排除 A;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 C;明确时期我国出现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14【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朱熹认为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这其中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与材

21、料“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观点一致,故 B 项正确。胡道静和李约瑟肯定的主要是朱熹的方法论,AC 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 项说法错误,朱熹的主张属于唯心主义,故 D 项排除。【答案】B15【解析】材料信息“把阳变阴合这个根本矛盾作为引起事物发展的原因”,说明太极图说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并不能认定它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毕竟它吸收了道家和佛教的东西,包含了更多的唯心主义元素,故排除A 项;材料说的是万物的发展变化,不能得出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排除 B 项;太极图说中“阴阳、动静、刚柔、始终、生死、善恶”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用语,体现了道家

2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始终”“生死”“善恶”等用语则说明其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 C 项正确;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故 D 项排除。【答案】C16【解析】“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说明儒学在北宋时期走向了思辨化过程,C 正确;A 是汉代儒学特点;B 中关注现实不符合题意;D 是理性思想表现。【答案】C17【解析】李贽的衣着和行为反映出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是反对正统思想、力图冲破封建传统束缚的表现,故 B 项正确;收女弟子是倡导男女平等,而不能说明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故 A 项错误;材料的意思不是说明李贽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 C

23、项错误;仅凭衣着不能反映出李贽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 D 项错误。【答案】B18【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当谷物贵的时候,即使皇帝禁止高价,由于商人惜售,价格依然高,反之亦然,不如让市场来自动调节粮价,说明王夫之主张发挥市3场的作用以保持物价的稳定,故 B 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工商并举的内容,A错误。材料主张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应过多干涉物价,C 错误。材料未提到征收工商税,排除 D。【答案】B19【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说明该思想家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大臣的作用,大臣不能仅仅作为为君主服务的奴才而存在,实际上是主张限制君主专制,故答案为 B

24、项。该思想家没有提出具体的制度设计,排除 A 项;C 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排除;该思想家主张发挥大臣的作用,并非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排除 D 项。【答案】B20【解析】结合所学,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专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弊端,维护封建统治,D 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猛烈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不主张推翻封建制度,排除 A;明末清初思想家挑战正统,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B 错误;C 不是主要目的,排除。【答案】D第 II 卷21(20 分)【答案】(1)背景:佛、道两教的兴起对儒学的冲击;儒学的内在缺陷。(4 分)(2)观点:孔孟儒学认为道德的核心是“仁”;主张舍生取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宋

25、明理学认为道德修养是治学做人的根本;强调自我修养;强调修心。(8 分)价值:有利于塑造理想人格;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有利于培养民族精神;有利于社会进步。(8 分)22(20 分)【答案】(1)为政以德。(2 分)提倡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分)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 分)(2)朱熹认为孔子思想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李贽提出不以孔子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4 分)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 分)(3)儒学自身不断发展与完善,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4 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