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45.50KB ,
资源ID:93970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97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1.doc

1、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2、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有西方报纸对某会议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

3、会议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2003 年 10 月,中国签署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2001 年 6 月,中国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五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些活动表明新时期的中国A切实推行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展开全方位外交C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D奉行友好结盟的政策3在美苏勾结反华、操弄两个中国的阴谋时,1964 年 1 月 27 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法国的外交行动被称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对美

4、国人来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据此可知,中法建交A使中国掀起新一轮建交热潮B冲击了美国对华的封锁政策C为中国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D改变了当时国际关系的格局4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A推动日内瓦会议达成了共识B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5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 1950 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对其解读正确的是科目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经济地理俄语高等数学基础体育周课时 6 1 1 2 12 2 2学期总课时132

5、 22 22 44 264 44 44A政治课在总课时中占比最B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2C贯彻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课程安排体现面向工农的时代要求6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从新中国成立到 1981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 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最合理解读是A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日益消失B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C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D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71955 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61 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下

6、列属于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捍卫国家主权ABCD8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C亚洲和欧洲 D非洲和亚洲9据中新社电,2014 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9 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们有责任共同构建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表明当前中国A在经济上主

7、动融入西方经济体系B引领亚太发展主导亚太发展规则C整合欧亚经济全方位联通欧亚非D取代欧美主导世界经济游戏规则10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AA3BBCCDD1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

8、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 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13下列图表中,导致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及“军官衔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 美国驻台湾军队人数 美国驻台湾军队最高军官衔级1972 年 9800 中将19741975 年 4500 少将1976 年 2200 准将1977 年 1400 上校A美国严格执行中美建交公报B美国放弃了对台湾的军事支持C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得到发展D美国军事战略重点转移到欧洲14“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

9、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不能印证上述材料中观点的是A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D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5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共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 1950 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A经济上实行“八字方针”纠正错误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C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

10、交方针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16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利益出发。”“不去计较历史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在这一精神指导下的外交活动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英经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417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

11、走向正常化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美两国高层互访频繁18中国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的主要表现A2001 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C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19下表为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的不同语态所占比例变化表。该表反映了1960 年 1 月至 3 月 1975 年 1 月至 3 月 1985 年 1 月至 3 月积极报道 0(0%) 2(2%) 51(14%)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

12、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态度不同语态折射出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ABCD20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当时“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该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A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C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材料,

13、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时间 世界 中国20 世纪 7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战略收缩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20 世纪 80年代美苏争霸: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军备竞争,拖垮苏联经济。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中国十二大“特色理论”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20 世纪 90年代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12 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5部在日内瓦21 世纪初欧元启用

14、加入世贸组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表为 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22近现代中国外交反映了国运的兴衰,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则旗帜鲜明地体现了主权国家外交围绕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第十款上谕以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辛丑条约材料二 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双方

15、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 1952 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日)中岛岭雄外交关系:从朝鲜战争到万隆路线材料三 下表所列为自 1970 至 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加拿大 1970 年 10 月 13 日 意大利 1970 年 11 月 6 日奥地利 1971 年 5 月 28 日 比利时 1971 年 10 月 25 日冰岛 1971 年 12

16、月 8 日 英国 1972 年 3 月 13 日荷兰 1972 年 5 月 18 日 联邦德国 1972 年 10 月 11 日澳大利亚 1972 年 12 月 21 日 新西兰 1972 年 12 月 22 日西班牙 1973 年 3 月 9 日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互相裁减军事力量,加强双方军事互信,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1)材料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反映出晚清外交典型特征是什么?该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4 分)(2)根

17、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在这种外交方针指导下,我国选择了与苏联的新型外交友好结盟。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目的。(9 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和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国外交显著突破的几件大事,说出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局面重大突破的原因是什么? (6 分)(4)从材料二到材料四,中国与前苏联、中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说明当今中俄关系建立的基本出发点。(6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上 学 期 第 七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二 ) 答 案第 卷1依据题干“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

18、,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可知周恩来参加的是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故 A 项正确;“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 26 届联合国大会,与题干“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指 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不符合“这次会议”,故 D 项错误。【答案】A2【解析】中国与东盟以及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发展进一步外交关系,说明中国实行多边外交活动,故 A

19、正确;全方位外交要求全面推进与主要大国关系,但材料并未涉及美国等大国与中国的关系,故 B 错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指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影响,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自行外交活动,材料主旨并反映这一方针,故 C 错误;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并不能说明中国与他国结盟,且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故D 错误。故选 A。【答案】A3【解析】1964 年中国并未掀起新一轮建交热潮,中国掀起新一轮建交热潮在20 世纪 70 年代,故 A 错误;法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建交,这冲击了美国对华的封锁政策,故 B 正确;1964 年中国与美苏的关系紧张,外部环境并不稳定,故 C 错误;中

20、法建交并未改变两极格局,故 D 错误。故选 B。【答案】B4【解析】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促使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故 C 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召开是 1954 年,是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不是导致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的原因,故 A 项错误;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属于新时期外交活动,故 B 错误;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是 1971 年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 D 项错误。【答案】C5【解析】根据材料表格可知,政治课学期总课时是 176,俄语课是 264,政治课不是占比最大,故 A 项错误;俄

21、语课的占比大,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密切,这说明课程设置受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和课程安排的时代要求,故 CD 项排除。【答案】B6【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新中国成立至 1981 年间属于中美关系相对不友好的时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至 1981 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何文字表述,其实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时代变化影响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故 B 正确;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差异不会消失,A 错误;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新中国成立至 1981 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也就没有任

22、何文字表述,所以历史教科书没有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C 错误;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B7【解析】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共同愿望。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宗旨是执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的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故两次会议都强调的内容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殖民主义、捍卫国家主权,故正确;两次会议都没有涉及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内容,故错误。故组合正确,故选 B。【答案】B28【解析】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的亚洲和欧洲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所以这一时期中

23、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亚洲和欧洲而非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及非洲和亚洲等选项,所以只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答案】C9【解析】材料“亚太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我们有责任”“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这表明当前中国由于综合国力提升,充分发挥大国作用,引领亚太发展主导亚太发展规则,故 B 项正确;1978 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故 A 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还有美洲国家,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亚太地区而言并没有体现中国要主导世界经济,故 D 项错误。【答案】B10【解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中国与苏联建交是在 1949 年,故 A 错误

24、;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55 年万隆会议召开,是有史以来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事务的大型国际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故 B 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底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冷战后亚洲的局部热战主要指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没有直接联系,故 C 错误;中国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 D 错误。故选 B。【答案】B11【解析】1965 年,我国尚未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尚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因此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表述错误。故 A 项错误。

25、此时中美关系尚未实现正常化,仍处于敌对状态,没有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B 项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属于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外交思路。故 C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材料中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7.9%上升到52.8%,这正是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大陆努力与西方国家拓展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故 D 项正确。【答案】D12【解析】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也包括美国,故 A 错误;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并不是中心地位,故 B 错误;“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说法过于绝对,故 C 错误;70 年

26、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这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条件,故 D 正确。【答案】D13【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驻台湾的军队数量急剧减少,驻台湾军队最高指挥官军衔由中将降低为上校,说明美国逐步减轻了对台湾的重视程度,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美国为了与中国改善关系,而逐步降低了对台湾的重视,故 C 项符合题干要求。中美建交于 1979 年,题干中中美尚未建交,排除 A 项;美国并没有完全从台湾撤军,B 项表述错误;D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14【解析】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互相信任与睦邻友好,和材料所述的两

27、个方式无关联,所以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三次王朝战争后建立德意志帝国实现了统一、世界贸易组织主张贸易自由,二者均属于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的方式,所以选项 A、D 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属于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的方式,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答案】B15【解析】“布尔什维克”称呼的改变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对苏联外交政策的改变,即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外交问题根本就不涉及“八字方针”的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的中国尚未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28、材料反映的是3中苏关系的问题而未涉及践行“另起炉灶”,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答案】D16【解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体现了中美两国国家自身利益的需要,没有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依据,故 A 正确;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故 B 错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属于国与国之间关系,故 C 错误;香港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中英解决香港问题”不符合题意,故 D 错误。故选 A。【答案】A17【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美国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两国关系紧张,所以出现了“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的调查结果。而 70 年代初期随着两

29、国关系改善,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等,出现了“到了 70 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的状况,故B 正确;A 是在 1971 年,不是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C 是 1979 年,时间不符合“70 年代初期”,排除;D 项中“高层互访频繁”,不符合 70 年代初期中美关系的史实,排除。【答案】B18【解析】A 选项是世界范围内的贸易组织,不满足“地区”二字;B 选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主要针对的是经济贸易问题,而不是政治外交问题;C 选项同样针对的是贸易问题;D 选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并不仅仅在经济上有联系,而且在地区的政治发展关系上也

30、有作用。【答案】D19【解析】1975 年和 1985 年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差异仍然存在,但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比例增加,这不能说明意识形态是影响语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故错误;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外交关系的变化强烈冲击语态的转变,故正确;20 世纪 70 年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国际格局的剧变影响着中国对美国态度,故正确;积极报道和中性报道比例增加说明国人对美国认识逐渐走向理性,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 C。【答案】C20【解析】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是中国外交方面的一个胜利,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材料

31、并未明确表述“征服了美国”,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体现出社会主义运动趋势的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答案】C第 II 卷21(15 分)【解析】本题以“20 世纪 70 年代至 21 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为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生需结合设问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首先,理解材料信息,可从“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等角度确立相应的论题。其次,根据论题从材料中提取互相关联的历史信息,如“美苏争霸:美国陷入越南战争,

32、战略收缩。”、“尼克松访华;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中美正式建交。”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又如“东、西两德统一,雅尔塔体制瓦解;欧共体 12 国成员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WTO)开始运作,总部在日内瓦”、“加入亚太经合组织;邓小平加快改革开放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可知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答案】4示例 1 论

33、题: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 世纪 70 年代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在亚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美中关系;同一时期,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破裂,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寻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总结: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示例 2 论题: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 世纪 90 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欧盟正式建立,世贸组织

34、正式运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总结: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自拟其他题目皆可,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22(25 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的外交。从清政府的外交和建国初期、七十年代、新时期的外交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可以看出,晚清外交典型特征是屈辱

35、外交;根据材料“辛丑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长期奉行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从材料“1950 年 2 月 14 日”“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3)从材料“下表所列为自 1970 至 1973 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较多西方国家开始和中国建交。根据

36、所学知识可以从中苏关系、美苏争霸、中国综合国力、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等方面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4)从材料“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与前苏联、中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由同盟(结盟)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答案】(1)屈辱外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目的:巩固新生政权;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防范美帝国主义侵略、威胁;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等。(3)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较多西方国家开始和中国建交。原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美国在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综合国力上升;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4)由同盟(结盟)发展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出发点:苏东剧变,两极解体;为改革发展赢得稳定的外部环境(围绕国家利益);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