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2、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中国近代历史纵横谈中提到,“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张是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付诸实施的却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同情广大农民的生活疾苦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
3、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2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禁止给党的领导者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者的名字作地名、街名和企业的名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制止歌功颂德现象。”这一主张的贯彻A巩固了土地革命战争的社会基础B有益于内战向抗日战争的转变C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D适应了民族解放战争形势需要3有学者认为,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巨大空间,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一座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这主要是基于南方谈话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
4、方向D总结了前一阶段改革开放的成就4某同学选择的研究主题是“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他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A论联合政府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5“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三权分立学说已在欧美实践中显现弊端;汲取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提出在国家机构中建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院,彼此独立又互相制约。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五权思想加强对官员素质的考查和审核,弥补了三权分立的缺憾仍然是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家独立问题不解决,再完善的分权思想也无法实现中华民国的建立实践了五
5、权思想ABCD261992 年 3 月 26 日,深圳特区报率先发表了“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重大社论评道,并集中阐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点内容。此处的“满眼春”指的是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收到实效B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改革开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D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建成7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长征的胜利结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6、D遵义会议的召开8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A坚持“城市中心” B坚持“持久战”C井冈山道路 D实行人民民主9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A论持久战B论十大关系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0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l978 年 5 月 11
7、 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反映了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 B文革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C改革开放的诉求 D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11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A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C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D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12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13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为“
8、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捉得住老鼠就是好猫”,那么“一块石头”指的是A以“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统一的大业B改革开放基本路线坚持一百年不动摇C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基石D摸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141924 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3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
9、问题15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等重大政治论断,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关于真理的标准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共十二大召开 D邓小平南方谈话16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C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171962 年,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
10、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据此可见当时邓小平A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以生产力为判断标准C认为法律要为经济让路 D赞成农民搞承包经营18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下列属于“新事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生产力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 B C D19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重视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控制
11、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革命武装力量的建设A B C D20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重大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是 20 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A B C D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科技文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一 中国宋代实现
12、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文艺复兴”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出现的原因。材料二 1978 年 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1985 年 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1988 年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5 年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据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整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的背景,并请结合一例史实说明该论断在推动我国运载火
13、箭研究方面的实践价值。22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阅读下列材料:(25 分)材料一 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材料二 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决不可无以救之。而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故主张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材料三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
14、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实践。(8 分)(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特点。(6 分)(3)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的思想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观点作出简要评价。(6 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5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二 上 学 期 第 六 单 元 训 练 卷历
15、 史 ( 一 ) 答 案第 卷1【解析】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有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实现了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故 D 项正确;中共主要是土地政策的得力,故 A 项错误;二者都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故 B 项错误;二者都没有抑制长期出现的贫富不均的有效措施,故 C 项错误。【答案】D2【解析】毛泽东是在 1949 年 3 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上述主张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革命的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因此这些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答案为 C 项。
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 1949 年 3 月召开,不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也早已结束,排除 A、B 项;1949 年 3 月属于内战时期,D 项“民族解放战争”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3【解析】根据材料“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遇到发展瓶颈,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继续给予理论上的指导突破,南巡讲话正是在理论方面给予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市场与计划关系问题,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故 B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确立,故 A 项错误;南巡讲话主要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故 C 项错误;南巡讲话在总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突破,故 D 项错误。【答案】B4【解析】星星之火,可以燎
17、原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所写的阐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文章,故答案为 B 项。论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所写的文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所写的文章,主要不是阐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排除A、C、D 项。【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他认为三权分立学说已在欧美实践中显现弊端;汲取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考试和监察院,彼此独立又互相制约。”可知五权思想加强对官员素质的考查和审核,弥补了三权分立的缺憾。故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五权思想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故正确。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得中华民国没有实践五
18、权思想。故错误,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项。【答案】A6【解析】从材料“1992 年 3 月 26 日”“集中阐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点内容”中可以看出,“满眼春”指的是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故 C 项正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生在 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故 A 项排除;21世纪初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 项错误;D 项说法错误,错在“已建成”。【答案】C7【解析】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反映了 1935 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
19、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中共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独立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故 D 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属于 1927 年后的井冈山时期,不符合题意,故A 错误;1936 年长征胜利结束,这并不是毛泽东掌握领导权的“分水岭”,故B 错误;1931 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故选 D。【答案】D8【解析】联系教材所学,毛泽东找到的这条“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之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2路,即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井冈山道路,故 C 项正确;事实证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行不通
20、,毛泽东放弃城市中心道路,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故 A 项错误;坚持持久战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策略,没有涵盖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故 B 项错误;实行人民民主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基本原则,与题干所述时期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9【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论述社会主义建设”等信息可知,这段论述出自论十大关系。1956 年的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也包括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故答案为 B 项。论持久战发表于抗战时期,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发表于国民革命期间,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C、D 项。【答案】B10【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实
21、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是针对“文革”结束后,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错误地坚持“两个凡是”方针而写的,说明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没有体现文革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B 项错误。改革开放是在 1978 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评价,明显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答案】A11【解析】根据“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可知,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故 A 正确;材料反映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革命实践
22、相结合,并非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B 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非比较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哪个更重要,排除 C;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答案】A12【解析】董仲舒写作春秋繁露等书,形成了新儒学,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儒学思想融合佛教、道教成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是指宋代的理学,故 A项错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而不是对外政策。故 B 项错误。1978 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为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故 C 项正确。1
23、983 年中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1”型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D 项“领先于世界”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13【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D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祖国统一问题,A 不正确;BC 均与“一个石头”的含义不符。【答案】D14【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耕者有其田”,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可知两者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但中国共产党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故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B
24、 项正确。两者关于“土地制度”的目的和内容各不一样,排除 A。C 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得到彻底的执行,排除。中共产党的土地制度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排除 D。【答案】B15【解析】结合所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等伟大决策;使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故选B。【答案】B16【解析】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内容,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两党合3作的政治基础。故答案为 C 项。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排除 A 项;平均地权是旧三民主义已有的
25、内容,排除 B 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C17【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生产关系要切合生产力发展的需求,B 正确;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 错误;法律与经济发展不符合材料内涵,C 错误;D是改革开放之后。【答案】B18【解析】邓小平理论主要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开辟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不符合题意,B 正确。【答案】B19【解析】是在攻打大城市失利的背景下,由毛泽东探索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这种革命方式,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得出的,在后来的革命过程中由于得到重视而取得不断地胜利,故 B 符合题意;是在中共成立早期,没能独立解决自身面临的
26、革命问题的情况下的选择,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B20【解析】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的理论创新,故 C 符合题意;但是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不是 20 世纪的产物,它们产生于 21 世纪,故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所有含有的选项。【答案】C第 II 卷21(15 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宋朝思想、文学、科技、艺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材料“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
27、可以商品经济、城市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等方面概括出第二小问的答案。(2)根据表格中时间和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文革的影响、邓小平的作用、重要会议的落实以及国际社会的状况分析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方面举例说明即可。【答案】(1)表现:思想:理学兴盛;文学:宋词繁荣;科技: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最终完成;艺术:文人画兴盛,书法艺术发展;社会生活:世俗化等。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都市的繁盛,文化知识的普及。(2)背景:国内:“文革”使我国科技事业受挫;邓小平恢复工作;一系列重要会议推动科技的改革(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
28、定的发表)。国际: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科技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实践价值:1999 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 2 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 5 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2003 年成功发射“神舟 5号”载人宇宙飞船。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2(25 分)【解析】(1)主张: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可以得出社会契约的主张;由材料一中的“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可以得出主张人民主权;由“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可以得出主张以法治国。实践: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9、。结合所学梁启超的政治实践可知他推动促成了戊戌变法。(2)特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二概括”。由材料二中的“中国相传考试之制、纠察之制,实有其精义,足以济欧美法律、政治之穷”、“以考试、纠察二权,与立法、司法、行政之权并立,合为五权宪法;更采直接民权之制,以现主权在民4之实,如是余之民权主义,遂圆满而无憾”可以得出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相结合。(3)观点:题目要求“据材料三”概括。由材料三中的“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以得出新旧(中西)文化不能相容;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可以得出提倡新文化就要彻
30、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 评价:题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以以辩证的方法来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一方面,从积极角度来看,其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另一方面,从其局限性来看,这种主张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4)特点: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由材料一中梁启超的主张到材料二中孙中山的主张,再到材料三中陈独秀的主张,可知由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再到新文化运动可知其特点是向西方学习且不断深入;由材料三中的“新旧两种法子,好象(像)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可以得出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答案】(1)主张: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法治国。实践:戊戌变法。(2)特点: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制度相结合。(3)观点:新旧(中西)文化不能相容;提倡新文化就要彻底批判和抛弃旧文化。 评价: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思想;不能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4)特点: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