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304KB ,
资源ID:939739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39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2、 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80 年 10 月,湖北日报刊文道:“以往由商业部门统一经营鲜鱼,从收购到供应,往往把活鱼盘成死鱼”,“现在群众不仅能吃到活鲜鱼,而且在农民出售水产品的摊位上,有活鯽鱼桂鱼等 40 多个品种任你挑选。”由此可知,

3、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B农民的自主经营权开始扩大C农产品市场出现活跃局面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展开2据统计,1952 年我国在各类工业城市建设中,如包头、大同抚顺等具有明显资源性特征的资源型城市约为 13,1954 年的比例约为 1/3。这一现象A有利于建立独立的工业化体系B旨在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C导致了工业城市建设比例失衡D反映了国家工业建设重心转移3下图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摩托车牌上文字分别是“工业化”、“农业合作化”)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

4、积极性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41962 年 9 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5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是基于A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B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2C国

5、家经济困难的应对D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6下表选自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经济史资料选编。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B加快了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步伐C超越了当时历史发展的阶段D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7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年计(规)划编制的四种决策类型,它反映了我国决策类型五年计(规)划决策主体 决策方式“一言堂”决策二五、三五、四五国家主要领导人 个人决策内部集体决策一五、五五、六五政府内部 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咨询决策七五、八五、九五政府内部+外部精英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集思广益决策十五、十一五政府+外部精英+公众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协商决策A计划经济体制

6、的完善过程B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极大调动C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加强D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减弱81990 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 621 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 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 1991 年 6 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 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9读下图,据此可知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10下面是 1957 年和 1961 年我国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在进口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

7、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3A中苏关系的开始恶化B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C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D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11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些措施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D有利于发挥市场调节作用12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表中的

8、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13读下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下表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产品名称 1952 年产量 1957 年计划产量 增长%棉纱 3618 万件 500 万件 138棉布 111634 163721 万匹 147食用植物油 724 万吨 1552 万吨 214面粉 299 万吨 467 万吨 156盐 346 万吨 5932 万吨 171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14据统计,从 1949 年至 1957 年

9、间,全国城市人口由 5765 万增加到 9949 万,增加了 72.58%;农村人口则由 4840 万增加至 5470 万,仅增加了 13.03%。这一时期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为A农民进城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现实要求C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D一五计划集中发展重工业的需要151980 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说明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幸福C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D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松动416“一五”期间,“优先保证工

10、业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 B完全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C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D有效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17下表是 19571960 年我国主要经济部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1957 年 433% 312% 255%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60 年 218% 261% 521%增长率 -228% 47% 223%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B开展“大跃进”运动C全国大办人民公社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18社会

11、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191980 年和 1981 年连续两年,中国农用机械产销大幅度下降。1981 年农机总产值比 1979 年下降 28.8%。1982 年以后,农机工业开始回升,1985 年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78%,这些变化反映出

12、当时A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出现反复C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农村经济活力增强20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A企业管理制度的转变 B资源配置的转变C经营机制的转变 D流通体制的转变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逐渐形成城镇。以苏州府所属吴江县为例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乡村经济逐渐衰落。通过各大城镇的商人活动,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据上海地方志载:

13、“闽广人于二三月载霜糖而来,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这对于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赵冈明清市镇发展综论材料二 20 世纪 20、30 年代,卢作孚将北碚建设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现代化城镇,开创了“北碚模式”。他在借鉴南通经验、青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嘉陵江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设的北川铁路、文笔坨电厂等生产事业,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为北碚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他极为重视市民素养的培育,“让民众自己起来解决公共的问题”,发动民众修建了北泉公园、平民公园等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北碚的成功实验推动了周边乡镇公共事业的兴办。卢作孚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中国西部科

14、学院的成立使得当时中国科学社的众多学术精英着手“帮助四川做几件事”,这也是抗战后大量科研机构迁至北碚的发端。潘洵卢作孚与中国近代乡村现代化的“北碚现象”材料三 新中国历史上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 1960 年,农业不堪重负,不得不下放城市劳动力 6000 多万。第二次发生在5“文化大革命”中,城市 1600 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第三次发生在1988 年,中国当时经历的是一有 6400 万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即所谓“离土不离乡”。彭有祥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演进材料四 19561973 年是日本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期间美国对日投资与援助达到 496 亿美元

15、,为日本城市经济的起飞创造了条件。日本政府为促进城市化发展,在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金融支持和帮助。同时为使农户有时间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日本政府设法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了城镇、城乡间联系,为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可能。高强日本与美国城市化比较(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市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意识产生了哪些影响?(6 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碚模式”的内涵,并指出“北碚模式”的历史意义。(6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人口转移的政策因素。(4 分)

16、(4)根据材料四,概括日本城市化发展的原因。(4 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市场自身的缺陷不断暴露,人民不得不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和事物的必要性。“泰勒制”为代表的企业科学化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美国社会引起强烈反响科学管理意识和理念被社会所接受,效率逐渐成为时代主题,美国政府从守夜人的“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由自由放任向加强管控转变,“效率政府”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目标。20 世纪的中期,是美国政府的重要转型时期。1900 年到 1945 年间政府职员从 30 万增加到 380 万政府的低效、浪费和

17、官僚主义日益凸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对外交、政治以及社会问题的干预不断加强。20 世纪中期后,“强政府”、“忠诚政府”和“道德政府”成为联邦政府改革所追求的新目标。摘编自20 世纪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改革的历史考察材料二 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1982-1998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政府职能转变处于次要地位。2003-2008 年,主要还是部门整合,职能归并,但是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得到提升,2003 年的行政许可法,使政府职能转变呈现出法治化的趋势。2013 年明确了政府职能改革的路径和突破口行

18、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摘编自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府职能转变(1)报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 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中期政府职能目标变化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历程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原因。(12 分)12018-2019 学 年 高 一 下 学 期 第 四 单 元 训 练 卷历 史 ( 一 ) 答 案第 卷1【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可自由地出售自己的农产品,说明农产品市场趋向活跃,C 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的打破开始于 1978 年的“包产到户”,A 项错误;农民自主经营权扩大开始于家

19、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但与材料无关,故 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D 项错误。【答案】C2【解析】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的重视,说明政府注重工业建设中的资源开发,这有利于建立独立的工业化体系,A 项正确;对资源型城市的建设意在进行工业化建设,B 项错误;C 项夸大了该建设的影响,排除;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答案】A3【解析】根据“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可知,1953 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 年开展大跃进运动,A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一五计划是 1953-957 年,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的改造就涉及到农业合作化运动,故

20、 B 正确;1953 年开始农业合作化运动,1958 年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劳动竞赛,不是社会主义改造,D 错误。【答案】B4【解析】“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做法不同,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因此这一条例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故答案为 D 项。A 项“彻底否定”说法绝对,排除;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是在 1983 年,排除 B 项;这一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没有关系,排除 C 项。【答案】D5【解析】依据“1953 年”可知,是一五计划时期,结合所

21、学可知,一五计划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材料反映的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是为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故 A 项正确;B 不符合 1953 年的社会大背景,排除;1959-1961 出现经济困难,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 C;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D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A6【解析】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农业改造后建立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直到现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一直没有改变,故 A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方式和集体劳动的生产方式,并不能体现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故 B 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经济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是“左”倾

22、错误的表现,故 C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浪费了农村的财力和人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举措,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 D 项错误。【答案】C7【解析】材料体现出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决策方式逐渐由个人决策到集体决策、程序化决策等形式的转变,说明中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渐进变革性,体现出经济决策民主化逐渐增强,故 C 项正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A 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经济改革决策方式变化,企业和地方积极性调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中国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原则,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并没减弱,故 D 项错误。【

23、答案】C8【解析】“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 330 亿美元”表明90 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 C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 A;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B 错误;21 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 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2【答案】C9【解析】从图示信息看出,深圳、珠海等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增长趋势,深圳、珠海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汕头、海南,说明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故 A 正确;图示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排除 B;图示信息无法体现对外开放

24、与体制改革的关系,排除 C;材料只有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信息,无法体现“多层次”的特点,排除 D。【答案】A10【解析】根据题目中的饼形图,从 1957 至 1961 年生活资料的进口比例增多,中苏关系恶化使得苏联撤走在中国的专家、技术人员,与题意无关,故 A 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在 1957 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59-1961 年中国面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使得生活资料进口增多,故 C 项正确;针对三年经济困难,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在 1961 年后,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11【解析】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

25、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 D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 1984 年,与“1980 年春节前夕”不符,故 A 项排除;材料信息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 B 项排除;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 C 项排除。【答案】D12【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 1982 年到 1988 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 A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 不正确;1992 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

26、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 不正确。【答案】A13【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相比较 1952 年,1957 年时,我国棉布、粮食、盐等相关民生的产品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说明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兼顾了民生,B 正确;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农业合作化的完成标志农业领域的社会主文改造已完成,D 与材料无关,排除。【答案】B14【解析】农村人口大量前往城市主要为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供劳动力,故 D 项正确;农民的迁移与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关系不大,故 A 项错误;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资本主义

27、工商业不复存在,故 B 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能够得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论,故 C 项错误。【答案】D15【解析】根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有所松动,故D 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 1984 年,与“1980 年春节前夕”不符合,故 A 项排除;B 项中“开始”表述不恰当,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 B 项;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与“1980 年春节前夕”不符合,故 C 项排除。【答案】D16【解析】近代我国沿海工业发展较好,工业基础好,“一五”计划“优先保证工业面

28、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的工厂建在非沿海省份的城市”,有利于发展内地工业,对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故 A 正确;B 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排除 D。【答案】A17【解析】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A 时间不符合,A 符合题意,故选 A;从表格数据看出,19571960 年我国农业、重工业、轻工业比例失调,增长率3相差很大,联系所学可知,1958 年开展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是重要原因,故 BC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A18【解析】本题考查我

29、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左”倾冒进)到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实事求是,把握机遇)再到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因此,本题答案为 D 项。A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所述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属于外因,不起主要作用,排除 ABC 项。【答案】D19【解析】政府加大对工业的投资力度不可能导致农机工业生产总值先降后升,故 A 项错误;B 项只是材料表象,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故排除;材料未体

30、现农机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故 C 项错误;农机工业总产值大幅回升,说明销售量大大增加,这和农村经济活力增强,需求量增加有关,故 D 项正确。【答案】D20【解析】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故选 B。ACD 项都是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转变,是为资源配置方式变化服务的。【答案】B第 II 卷21(20 分)【解析】(1)特点:根据“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得出市镇吸引了大量的乡村人口;根据“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楼船千百”得出市镇商业活动范围广,交易量大。影响

31、:根据“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乡村经济逐渐衰落”得出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同时导致乡村经济衰落;根据“这对于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得出有利于传统地域观念的消融和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2)内涵:根据“借鉴南通经验、青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嘉陵江区域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建设的北川铁路、文笔坨电厂等生产事业”“重视市民素养的培育”“推动了周边乡镇公共事业的兴办”“重视科学研究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概括归纳。意义:可从推动北碚城镇化、经验推广和对抗战时期科研机构内迁的影响分析解答。(3)含义:根据“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转入乡镇企业就

32、业”分析得出农业人口向乡镇企业中的工业转移,而不是向大城市转移。政策因素:根据“第一次是 1960 年”,结合所学可知,1960 年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根据“第三次发生在 1988 年”,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4)原因:根据“美国对日投资与援助达到 496 亿美元”得出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物质援助;根据“日本政府为促进城市化发展,在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等方面,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金融支持和帮助”得出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植与推动。【答案】(1)特点:市镇吸引了大量的乡村人口;市镇商业活动范围广,交易量大

33、。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同时导致乡村经济衰落;有利于传统地域观念的消融和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4(2)内涵:将发达地区城市建设经验同本地实际相结合,将生产事业建设同城市建设相结合,重视市民素养的培育、积极改善人居环境,重视科学研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意义:不仅推动了北碚的城镇化发展,还将其成功经验推广到了周边乡镇;为抗战时期科研机构内迁创造了条件。(3)含义:农业人口向乡镇企业中的工业转移,而不是向大城市转移。政策因素:第一次是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进入调整的轨道。第二次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

34、(4)原因: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物质援助;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植与推动。22(20 分)【解析】(1)第一问要注意要求,“分析美国 20 世纪初和 20 世纪中期”,根据所学知识,调动这两个时期的相关史实就可以解释清楚原因。“20 世纪初”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影响角度回答;“20 世纪中期”结合所学从第三次科技革命、政府经济政策以及美苏冷战等角度思考回答。(2)第一小问一是要找到特点,二是要分析原因。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来看“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与西方国家走过了截然不同的历程”说明道路不同,历时长说明过程是渐进的,最后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说明在职能上是与西方不一样的

35、。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等方面分析回答。【答案】(1)原因: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大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经济危机频发;企业科学化管理制度(泰勒制)的影响。20 世纪中期:官僚队伍的扩大,政府低效、官僚主义严重;需要有效的保证官员忠于国家和政府;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加强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严重。(2)特点:道路上:与西方道路相反,由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到减少干预。过程上:阶段性和逐渐深化(渐进性)。由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转为以科学配置政府职能为主,由结构性调整向法制化和建立完整体系机制转变。职能上:由“全能型”(大政府)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政府)。道路、过程、职能三个角度每个角度,角度方可得,)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1992 年后,加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2001 年,中国加入 WTO;21 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社会主义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完善;中国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