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1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目 录 CONTENTS,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考法 五四运动,考法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考法 国民革命运动,考法1 五四运动,(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 (2)直接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国际背景: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借鉴,1919年5月4日,运动中心是北京,主力为学生;6月5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三罢”(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斗争;
2、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意义: 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提供了条件;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精神: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源泉,民主与科学是核心。,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例题,课标全国201130,A
3、,【解析】本题考查“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的比较。“公车上书”指1895年康有为等举人联名上书皇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标志着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故选A项。,考法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大会通过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领导机构等。,中共一大会址,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二
4、大”:制定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标志建党工作的完成),考法3 国民革命运动,政治前提: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中共三大: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国共合作的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方式:党内合作。,第一届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失败经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不久,宁汉合流,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 失败原因主观: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等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
5、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客观:帝国主义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教训(认识)中共要掌握革命领导权,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要发动广大农民,组建 工农联盟。,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背景。,通过题中材料我们可知当时的时局特征:中央政府对各省控制不力,各省之间战争不断,类似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根据材料中的“皖直交斗”直接可判断是直系和皖系
6、之间的战争,进而可以得出D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虽然有战争,但不是发生在各省之间的混战,而且这三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直系和皖系军阀,故可排除A、B、C三项。,D,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决定”表述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
7、有反映出国共合作关系的破裂,因此不能推断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故B项错误;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认为共产党领导工农运动会导致“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认为这是“一种危险”,反映出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故C项正确;材料中这位国民党领导人表达了对工农运动重视,但不能据此推断是“开始”,故D项错误。,D,考法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考法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考法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考法 “工农武装割据”,考法 长征,考法1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国革命,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的领导下,
8、发动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考法2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旧址,内容: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
9、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意义: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考法2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考法3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 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 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这次起义在开始时走俄国式的“城市中心”革命道路,攻打中心城市长沙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转变策略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10、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铸就了人民军队的灵魂永远听从党的指挥。,考法4 “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中共领导军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与债务。 (2)根据地建设 经济建设: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政权建设: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 武装斗争:先后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大规模“围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然是当时中国经济的主体。,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
11、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本题考查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A、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排除;根据材料可知,中共六大指出革命的侧重点在城市,所以C项不正确。答案为B项。,B,例3课标全国2016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本
12、题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初,中共农村革命根据地水稻产量增加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中共当时主要精力是反“围剿”斗争,排除C项;D项是土地革命的结果,不是农业发展的原因,排除。,A,考法5 长征,主要路线:瑞金(1934年10月)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1935年1月)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完成长征)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标
13、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战略转移中的困难:党内“左”倾错误;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内存在的路线方针等问题,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1)意义: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
14、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局面体现在国共由对峙走向共同抗日) (2)长征精神: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考法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考法 抗日战争的胜利,考法 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考法1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过程,侵华日军,(1)背景:“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2)经过 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15、),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8月,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随后蒋介石发表讲话,指出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0月,又将在南方八省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至此,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全民族抗战新局面的形成,为抗日
16、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1)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形成两个战场(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与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和两条路线(国民党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和中共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人民战争路线)并存的局面。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重大战役: a.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太原会战(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首次胜利); c.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武汉会战(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2)
17、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 为了振奋抗战精神,1940年下半年,中共在华北发动以破袭战为主的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彭德怀指挥)。 国外战场: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支援被日军围困的英军。,(3)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12月1945年8月15日)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开始了反攻。 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1945年8月,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考法提示】第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重点关注彼此的合作过程,同时也需关注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共斗争。第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三
18、,从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角度考查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抗日备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本策划成立“伪满洲国”,后又制造了“华北事变”,侵华的步伐一步步加剧。为了抵抗日本侵略,国民政府做了战争准备,加强了沿海
19、要塞建设、城市和交通线的防御工事,这充分体现了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故选B项;这一时期的反蒋运动主要是指中共在江西等南方农村地区进行的斗争,这与材料中的防御工事无关,故可排除A、C项;这些防御工事重在抗日,而非削弱军阀实力,故排除D项。,B,例2课标全国20143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20、.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国代表要求与会各国帮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故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所体现的目的,而是为实现这一目的提出的依据;C项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原有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就已被打破,D项错误。,A,考法2 抗日战争的胜利,(1)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1、作出重大贡献。 (4)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日本递交降书,(1)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片面抗战路线与人民战争路线并存的局面是抗战时期的显著特征,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这是由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的不同决定的。,(3)中共在敌后战场抗击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4)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5)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考法3 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侵华日
22、军在政治上实行殖民统治,扶植傀儡政权;经济上掠夺中国资源,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上实行奴化教育。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共30多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河北丰润县) 3.“七三一部队”活人试验(中国东北),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日本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材料中平、津、鲁、豫等地为沦
23、陷区,不是国统区,故A项错误。“联银券”“军用票”主要体现了日本对沦陷区经济的掠夺,转嫁战争负担,故B项正确。材料与抗日根据地经济无关,C项错误;题干材料表明日本对沦陷区主要是进行经济掠夺而非物资管制,排除D项。,B,例3课标全国201730,【解析】本题考查全面抗战时期中共的政策。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正式宣布成立。题干中陕甘宁边区政府这份文件强调联合不同阶级,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B项正确;1937年10月处于全面抗战时期,排除A、C项;材料所述这一精神主要是服务于抗日战争,而非反抗国民党统治,排除D项。,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
24、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 )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考法 争取和平与民主阶段(1945年8月 1946年6月),考法 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49年4月),考法1 争取和平与民主阶段(1945年8月1946年6月),此阶段的历史特征:争取和平与民主。战争与和平,专制与民主两种命运 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与政协会议的召开。 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国
25、共阶级矛盾为主。 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由抗战时期的中美合作共同抗日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扶蒋反共”。,(1)目的 蒋介石:为了赢得备战时间。 中共:为了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主张和平建国。 (2)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内容是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但国民党拒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斗争的焦点问题)。,01 重庆谈判(1945年8月29日10月10日),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很快就被国民党撕毁。,考法2 解放战争(1946年6月1949年4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下图),1949年3月,中
26、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例题,海南单科201219,A,【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由时间信息可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是解放战争获得胜利的前夕,会上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说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项正确;A项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例题课标全国201730,【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后期列强在华特权的削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未成立,并未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27、,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可以看出这一要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对中国主权的维护,列强在中国水域巡航的特权被否定,故B项正确;这一行动并没有彻底切断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出的外交政策,与本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B,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
28、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600分易混 概念&考点,“左倾”:在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或者急于求成,夸大主观力量和群众的觉悟,贬低、轻视敌人的力量和客观的困难,采取冒险主义的行动。冒进“右倾”:思想落后于当前的实际情况,不能随着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前进,甚至企图开倒车。“右倾”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放弃原则,不敢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退缩保守)“左倾”和“右倾”的共同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离。,700分综合 考法&考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不同历史阶段,国共
29、两党之间的关系随着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回答相关问题时,学生要结合社会背景回答。近代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矛盾不同。,近代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与两次对抗,(1)两党的阶级本质属性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阶级属性的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的根本原因。(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深刻影响国共两党的对抗与合作。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国共就有可能合作;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关系就可能对抗。(3)国际环境影响:有利的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能促成国共合作;反之,就可能促成两党对抗。,影响
30、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材料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士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
31、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与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策的不同之处。(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8分)【答案】(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5分) (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
32、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8分),复习备考过程中,对抗日战争的复习,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掌握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共关系的演变以及国民党与共产党各自的抗战策略。 第二,对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及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贡献进行客观认识和评价。 第三,了解和认识侵华日军对中国所犯的罪行。 第四,从全球史观角度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五,“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所在。,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
33、”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
34、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2分)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10分),材料一 文艺正是激励人民发动大众最有力的武器自抗战展开以来因中心都市的沦陷,出版条件的困难,文艺人的流亡四散,虽一方产生了大量新型的报告、通信等文艺作品,且因抗战的内容,使新文艺消失了过去与大众间的隔阂,但在一切文化部门的对比上,文艺的基本阵营,不可讳言是显得寂寞了一点。反
35、视敌国,则正动员大批无耻文氓,巨量滥制其所谓战争文学,尽其粉饰丑态,麻醉民众的任务。我们感到文艺抗战工作的重大,散处四方的文艺工作者有集中团结,共同参加民族解放伟业的必要。摘自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旨趣(1938年),材料二 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 (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 (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 (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 (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摘自张闻天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6 分),【答案】 (1)原因: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文艺能够激励民众抗战;日本奴化政策;文艺界抗战分散。(7分) (2)特点: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6分),敬请期待下一专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