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司马迁与史记,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 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
2、列传5个部分,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简介背景:,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 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 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 “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 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
3、是 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 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 宜。,战国,和氏璧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 (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 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 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 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 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 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
4、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 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 血。,和氏璧,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 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 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 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 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 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 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 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学习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
5、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不同的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速读课文,讨论交流。1. 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2.本课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先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无价之宝:绝口不提: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同心协力: 渑池:,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因回避而不说。,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地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境内。,词语理解,完璧归赵:,璧,古代玉
6、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词语理解,负荆请罪:,“将”指_,“相”指_。“和”的意思是 _。从“和”字可以推 想出什么?,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廉颇,蔺相如,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课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_时候,主要讲了_,_,_三个故事。,战国,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7、负荆请罪,完 璧 归 赵,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所以这个字是“玉”字旁。“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种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骗取它的原因。,1“璧” ?(和氏璧)什么是璧?,2.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 结果是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从下面的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勇敢机智,答案:,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15座城的。所以把宝玉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
8、的脑袋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答案:,不畏强暴,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宝玉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15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把和氏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送蔺相如回国。,课堂练习:,1.蔺相如之所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骗回和氏璧,是因为_。,蔺相如看出秦王的骗局,2.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渑池之会,3“渑”本课组词“渑池”一个地名,在今河南省渑池县境内。形近字是“绳”绳子。,绳,渑,(渑池),(绳子),3.在渑池会上
9、,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 后果是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秦王吃亏,赵国便宜,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勇敢、随机应变,思考:“渑池之会”上秦 赵两国是打了平手, 还是分出了胜负?,上大(d)夫:大夫是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级, “上大夫”是最高的一级。上卿:“卿”是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廉颇在赵惠文王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封了上卿。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补充资料,想一想,蔺相如是仅仅
10、靠一张嘴吗?,思考:蔺相如对廉颇的傲慢无礼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蔺相如先是对廉颇避让。他避让廉颇并非害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 _,结果是_。,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负荆请罪,很不服气,负荆请罪,4.廉颇为什么向蔺向如负荆请罪?,廉颇忽然醒悟了,来到相府门前,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思考:廉颇为什么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一个_的人。,勇于改过,以国利益为重,。,从“负荆请罪”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识大体,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5.
11、说说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你喜欢他哪一点。,试对对子,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蔺相如 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回顾总结,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识大体,英勇善战,勇于改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读一读,课文通过对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思考:“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与“负荆请罪”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案:,三个故事各有情节,但又紧密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 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结
12、果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思考: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廉颇呢?,蔺相如: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卿。,廉颇: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此后能和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作业: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给家长听。,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一个国家既要有骁勇善战的武将,又要有能言善变的文官,只有大家团结一致,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小结,再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