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39 ,大小:393.62KB ,
资源ID:9418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DD 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DD 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pdf

1、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DD200802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 (150000)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 年 10 月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1 3.1 目的 . 1 3.2 任务 . 1 4 基本要求 . 2 5 调查区分级 . 2 5.1 危害对象的确定及等级划分 . 2 5.2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 2 5.3 调查区分级 . 2 5.4 调查基本工作量 . 3 6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 4 6.1 一般规定 . 4 6.2 地形地貌 . 4 6.3 地质构造 . 4 6.4 岩

2、(土)体工程地质 . 4 6.5 地表水和地下水 . 5 6.6 环境因素 . 5 6.7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 5 7 滑坡灾害调查 . 5 7.1 基本要求 . 5 7.2 滑坡灾害核查 . 8 7.3 滑坡灾害调查 . 8 7.4 滑坡灾害测绘 . 8 7.5 滑坡勘查 . 8 8 崩塌灾害调查 . 9 8.1 基本要求 . 9 8.2 崩塌灾害调查 . 9 8.3 崩塌灾害测绘 . 10 8.4 崩塌灾害勘查 . 10 9 泥石流灾害调查 . 11 9.1 基本要求 . 11 9.2 泥石流调查 . 14 9.3 泥石流灾害测绘 . 14 9.4 泥石流灾害勘查 . 15 10 不稳定

3、斜坡调查 . 15 10.1 基本要求 . 15 10.2 不稳定斜坡调查 . 16 10.3 不稳定斜坡测绘 . 16 II 10.4 不稳定斜坡结构和软弱结构面勘查 . 16 11 基本调查方法 . 16 11.1 资料收集 . 16 11.2 遥感调查 . 17 11.3 地面调查 . 19 11.4 钻探 . 19 11.5 山地工程 . 20 11.6 物探 . 20 11.7 测试与试验 . 20 12 设计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 . 21 12.1 设计书编写 . 21 12.2 成果报告编写 . 22 13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 23 13.1 质量检查 . 23 13.2 最终

4、成果验收 . 24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野外调查表 . 25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岩体结构分类表 . 33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土体的主要宏观结构类型 . 34 III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和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及有关单位。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殷跃平、张作辰、张茂省、郑万模、魏伦武、吴树仁、张永双、张开军、李晓春、胡瑞林、鄢 毅、王 军、王治华、周平根、魏兴丽。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解释。 IV 引 言 为规范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指导全国地质灾害严重区 1

5、50000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开展,制定本规范。 二十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全国有计划的开展了 1500000 环境地质调查、大江大河和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工作。1999年以来开展了覆盖全国山地丘陵区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呈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系统翔实,尤其是更大比例尺更高精度的调查资料。 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在全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开展 15

6、0000 地质灾害调查,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依据。 全文共分十三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总则、基本要求、调查分级、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滑坡灾害调查、崩塌灾害调查、泥石流灾害调查、不稳定斜坡灾害调查、基本调查方法、设计编写和成果报告编制、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等内容。 1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 (150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的目的任务、调查内容、控制精度、基本调查方法以及成果编制与验收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

7、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022001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GB/T 1415893 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DZ/T 009619 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万120万) DZ/T 009719 94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万15万) 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万) DZ/T 02182006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 DZ/T 021920

8、06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 02382004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 DZ/ 0245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3 总则 3.1 目的 通过开展地质灾害严重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及不稳定斜坡调查、测绘与勘查,为减灾防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3.2 任务 3.2.1 开展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 3.2.2 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3.2.3

9、 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3.2.4 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 3.2.5 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 3.2.6 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3.2.7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2 4 基本要求 4.1 调查灾种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根据

10、现场实际,可以增加调查其它灾种。对危及人员及财产的潜在灾害点,如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流通区、采空区等也须进行调查。 4.2 调查方式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专业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 4.2.1 点: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群众报险线索,对灾害点或出险点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县城、村镇、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居民点都须进行现场地质调查,不得“漏查”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对所有的居民点须进行现场核查。 4.2.2 线:沿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生的沟谷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公路、铁路、水库、输气管线等进行追索调查。 4.2.3 面:采用网格控制调查,对地质条件进行修测,了解灾害形成演化的地形地貌、岩

11、(土)体结构等地质背景条件;了解人类活动较弱地带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分布和发育规律;了解中、远程滑坡致灾的可能性。 4.3 调查技术路线应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运用遥感和地面网格控制调查方式了解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和分布的地质条件与岩(土)体结构特征。 4.4 对危及县城、集镇、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安全的灾害点,以及规模大且稳定性较差的灾害体应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测绘,可辅以必要的钻探、山地工程、物探等验证,提供必要的物理力学参数。 4.5 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灾害程度分级 死亡人数(人) 受威胁人数(人)

12、 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一般级(轻) 3 10 100 较大级(中) 310 10100 100500 重大级(重) 1030 1001000 5001000 特大级(特重) 30 1000 1000 注:灾情分级,即已发生的地质灾害灾度分级,采用“死亡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危害程度分级,即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 栏指标评价。 4.6 应按照统一格式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 4.7 调查工作应以县(市)行政区划为单元进行部署,野外调查工作应以 150000 或精度更高比例尺地形图为单元开展。 4.8 调查中发现滑坡、崩塌、泥

13、石流以及不稳定斜坡隐患点时,应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协助地方政府制定防灾预案,完善防灾预警系统。 4.9 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除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5 调查区分级 5.1 危害对象的确定及等级划分 5.1.1 应根据滑坡、崩塌、泥石流所危及的范围确定其危害对象,主要包括县城、村镇、主要居民点、矿山、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等。 5.1.2 应根据危害对象的重要性按表 2 划分危害等级。 5.2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按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人类工程活动等,可将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综合划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种地区类型,见表3。 5.3

14、 调查区分级 按危害对象等级和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为重点和一般调查区,见表4。 3 表2 危害对象等级划分 危害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城镇 威胁人数100人,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 威胁人数10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 威胁人数1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交通干线 一、二级铁路,高速公路及省级以上公路 三级铁路,县级公路 铁路支线,乡村公路 大江大河 大型以上水库, 重大水利水电工程 中型水库,省级重要水利水电工程 小型水库, 县级水利水电工程 危 害 对 象 矿山 大型矿山 中型矿山 小型矿山 表3 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划分 等级 地质条件复杂 地质条件中等 地质条件简单

15、地形地貌 极高山、高山,相对高度500m,坡面坡度一般25的山地。 中山、低山,相对高度 200500m,坡面坡度一般1525的山地。 高丘陵、低丘陵,坡面坡度一般15。 地质构造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发,最大震级 Ms6 级或地震加速度 A0.1。 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新构造运动较强烈,地震较频发,最大震级 4.5 Ms 6 级或地震加速度 0.05g A 0.1g。 地质构造简单,新构造运动微弱,活动断裂不发育,地震少,最大震级 Ms3 级或地震加速度 A0.05g。岩土体结构 层状碎屑岩体,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体,片状变质岩体,碎裂状构造岩体,碎裂状风化岩体;淤泥

16、类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冻土等特殊类土。 层状碳酸盐岩体,层状变质岩体;粉土,粘性土。 块状岩浆岩体;碎砾土,砂土。 人类工程活动 大、中型水库,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大,矿山开采活动强烈,城镇化建设速度快,城镇化率30。 小型水库,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较大,矿山开采活动较强烈,城镇化建设速度较快,城镇化率 2030。 无水库工程建设,公路、铁路沿线边坡开挖量小,矿山开采活动微弱,城镇化建设速度缓慢,城镇化率20。 表4 调查区分级 危害对象等级 调查区分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复杂 重点调查区 重点调查区 一般调查区 中等 重点调查区 重点调查区 一般调查区 地质条件 复杂程度 简单

17、重点调查区 一般调查区 一般调查区 5.4 调查基本工作量 5.4.1 重点调查区应采用点、线、面相结合,以遥感调查为先导,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的方式进行。野外调查主要按 150000 地质灾害正测要求开展,观测路线间距 15km。在地质灾害发育的县城、集镇或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分布区开展 110000 地质灾害测量。对于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逐一排查,并进行大比例尺测绘,圈画地质灾害隐患的范围,评价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进行大比例尺地面和剖面测绘,辅以必要的物探、钻探、山地工程等验证。 4 5.4.2 一般调查区采用遥感调查和线路核实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野外核实调

18、查一般按照简测(简测的点密度及数量按照正测要求的 70控制)的要求开展 150000 地质灾害调查,野外线路核实调查点数不应少于遥感解译总数的 80,核查路线间距宜为 510km。对于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地质灾害不发育或人口稀疏的区域可以按照草测(草测的点密度及数量按照正测要求的 50控制)的要求主要开展 150000 地质环境条件核查。在一般调查区内,对于遥感解译认为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居民点、基础设施、小型矿山与水库等地段,逐一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对于排查中确认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按照 150000 正测的要求进行实地调查,并进行大比例尺测绘,圈画地质灾害隐患范围,评价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 5

19、.4.3 调查基本工作量见表 5。 表5 每千平方公里基本工作量表 危害分级 重点调查区 一般调查区 150000遥感调查(km2) 1000 1000 110000遥感调查(km2) 2050 150000地质灾害测量(正测)(km2) 1000 150000地质灾害测量(简测或草测)(km2) 1000 110000地质灾害测量(km2) 1030 010 观测点(点) 5001000 100500 实测剖面(条/km ) 020/510 210/15 物探(m) 02000 0500 钻探(m) 200400 0100 浅井(m) 50100 050 6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 6.1 一

20、般规定 6.1.1 应对调查区成灾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并做好沿途观察与描述。 6.1.2 在调查中,应按规定要求定地质环境条件控制点,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因素,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做好野外调查记录。 6.2 地形地貌 6.2.1 以资料收集为主,并结合遥感影像,确定工作区地貌单元的成因形态类型。 6.2.2 调查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相关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斜坡形态、类型、结构、坡度,以及悬崖、沟谷、河谷、河漫滩、阶地、沟谷口冲积扇等;微地貌组合特征、相对时代及其演化历史。 6.2.3 调查人工地形地貌形态、规模及其稳定性条件,包括:

21、人工边坡、露天采矿场、水库和大坝、堤防、弃渣堆等。 6.3 地质构造 6.3.1 以收集资料为主,并结合遥感解译,分析区域构造格架,构造优势面及组合,主要构造运动期次和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及地貌特征。 6.3.2 应收集区域断裂活动性、活动强度和特征,以及区域地应力资料,区域地震活动、地震加速度或基本烈度,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现今构造活动,地震活动以及区域地应力场特征。 6.3.3 核实调查主要活动断裂规模、性质、方向、活动强度和特征及其地貌地质证据,分析活动断裂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关系。 6.3.4 调查各种构造结构面、原生结构面和风化卸荷结构面的产状、形态、规模、性质、密度及其相互切割关系,分析各种结构面与边坡几何关系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6.4 岩(土)体工程地质 6.4.1 区域地层以资料收集为主,收集调查区地层层序、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和接触关系。 5 6.4.2 区域工程岩组以调查为主,包括:岩体产状、结构和工程地质性质,并应划分工程岩组类型及其与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关系,确定软弱夹层和易滑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