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07 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高考试题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2018 新课标,27 题 明清昆曲的发展通过历史现象考查古代中国昆曲的发展中等2018 新课标,26 题 古代中国药学的发展通过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考查药学的发展的背景中等2018 新课标,24 题 古代中国的科技通过墨经中的相关记载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中等2017 新课标,24 题 先秦时期的文字以文字演变为切入点考查促进这一演变的原因中等2016 新课标,24 题 汉字演变 通过图片信息,考查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中等2016 新课标,41 题 古代科技 通过文献材料及地图材料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较难2016 新课标,26 题
2、王羲之 通过新史料,考查艺术与时代的关系中等2017 北京卷,14 题 对柳宗元的评价通过不同时期对柳宗元的评价,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难2017 北京卷,5 题 文人画的特点 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古代中国文人画的特点中等2016 天津卷,12 题 中国古代科技 通过史料文献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中等2016 北京卷,12 题 古代文学 通过图片材料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容易高考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科技成就和文学艺术等方面,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2分析解读 择题均有涉及为主。复习备考时注意以下两点:(1)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汉字、文学、戏曲、书画的发展历程。(2)归纳中
3、国古代各个时期在科技、文学、戏曲、书画等方面的突出成就。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科技(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 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参考答案】(2016 年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 代 是 印 刷 术 普 遍 应 用 时 期 , 也 是 中 国 学 术 史 上 的 重 要 时 期 。 十 三 经 和 十 七 史 的 印 行 , 地 方 史 志 的 编 纂 , 许 多 数 学 、
4、工 艺 、 医 药 和 科 技 著 作 的 问 世 , 大 型 类 书 和 丛 书 的 编印 , 都 在 这 一 时 期 。 而 学 术 的 复 兴 又 促 进 了 学 校 和 书 院 的 兴 盛 , 加 之 为 准 备 各 级 考 试 , 使 得 教 本 、 史 籍 、韵 书 、 字 典 等 大 量 印 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 29000 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 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 1500 种,该五路即占 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 103 人,而所印之书只有 2 种。3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
5、,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 ,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 “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 “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 ,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参考答
6、案】(1)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创立温病 第(3)问,主要结合题中材料和前两问的答案,抓住社会与科技的相互促进作用分析作答。(2016 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4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
7、、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意在考查考生的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文学4汉末至五代时期,西王母会君故事与当时盛
8、行的帝王求仙故事相结合,衍生出精彩的仙话小说,并成为文人诗文中常见的题材。宋代以后,西王母会君故事进入固化和衰落期。这一变化A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B丰富了古代文学创作的内涵C有利于摆脱世俗生活的政治束缚D源于其脱离了通俗文学潮流【答案】D5明代小说、戏曲等都特别昌盛。在短篇小说方面,以“三言二拍”为代表,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其中出现了一些以描写男女爱情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从社会层面讲,这一现象的出现5A表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C表明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政权并立D反映了广大知识分子对理学的不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代文学艺
9、术产生的背景。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小说、戏曲昌盛的经济基础,但与社会层面无关,排除 A;民族矛盾尖锐、民族政权并立并非此时的特征,排除 C;当时只是部分知识分子对理学不满,排除 D。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适应社会需要的小说、戏曲繁荣起来,故答案为 B。 12下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柯竹石亭图,画面宁静柔和,干笔冷漠超然,内敛自持。作者自题诗云:“读书衡茅下,秋深黄叶多。原上见远山,被褐起行歌。遐哉栖遁身,身外岂有它。人主行乐甚,世事将如何!”下列表述与该画作相符的是A描绘景物明快、栩栩如生B表达了画家浪漫主义情怀C表达了画家对人生、现实的感悟D构图完整,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10、答案】C6考点五 古代中国的戏曲13“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A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B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答案】A14阅读材料,问答问题。材料一 昆曲,原称昆腔,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期经过革新后,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种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 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
11、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击头”一亮相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特别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摘编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的依据,并说明京剧脸谱中红脸和白脸所代表的人物性格特征。(2)目前对于昆曲的拯救与保护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应该把昆曲这只“折翅的蝴蝶”用政府的钱完全供养起来,颐养天年;第二种观
12、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应该让它丰满羽翼,回到市场上飞翔。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加以说明。【答案】(1)依据:脚色制;剧本(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文人戏曲和舞台扮演结合;服饰、脸谱、道具等。7性格特征:红脸代表赤胆忠心;白脸代表虚伪奸诈。(2)选择观点一:昆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首先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另外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是“国宝”级的“活化石”。昆曲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宝库及传统剧目需要我们去挖掘和传承,国家应该投入相关资金进行保护。 选择观点二:昆曲目前处于长期衰微的处境,片面追求旋律性和音乐性,牺牲文学性和戏剧性是其致命弱点,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花雅之争”已经表明昆曲不改革的后果就是逐渐被观众抛弃而日趋衰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也明确规定保护的内容之一是“振兴”,即让昆曲重新被观众接受。但目前昆曲唱词艰深,现代观众大多听不懂,因此出现“昆曲叫好不叫座”的怪现象。要让现代观众接受,让市场接受,昆曲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