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20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发展历程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角度 难度2018 年天津卷,9 题 五四运动 以会议内容为切入考查五四运动 中等2018 新课标,29题中共的诞生 以孙中山言论为切入考查中共的诞生 中等2017 新课标,30题抗日战争 以历史文献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等2017 新课标,32题抗日战争 以历史现象为切入点,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中等2017 年新课标,30题解放战争 以历史事实切入考查中国的外交 较难2017 年江苏卷,9 题 国民大革命 本题以历史文献切入,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的愿望中等2017 年北京卷,16题国民大革命 以毛泽东言论为切入点,考
2、查新三民主义的内容较难2016 年海南卷,19题国民大革命 本题以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为切入点,考查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理解和认识中等2016 新课标,29题土地革命 以社会现象为切入考查土地革命 较难2015 年广东卷,15题国民大革命 本题主要以材料解读的形式考查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等这一部分内容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主体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2分析解读 复习备考时需要把握以下方面:(1)突出近代民主革命的主线,即在不断的抗争中各阶级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民主革命在经过百年先进与落后的碰撞、热血与烈火洗礼之后,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胜利。同学们可以以此为主要线索分析近代中国各阶级
3、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及影响。(2)将重大历史事件放到民主革命的大环境中,掌握四个要点。第一,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重在理解二者在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重点掌握无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从失败走向胜利产生的影响,进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点一 五四运动及中共的诞生(2018 年天津卷) “(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 ”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下图中A B C D【解
4、题思路】3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各种社会思潮发展迅速,未体现政局动荡,故 A 项错误;五四运动时期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与史实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社会主义只是各种思潮之一,不能说明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些社会思潮如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主义等的主旨主要是救亡图存,反映了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故 D 项正确。(2018 年新课标全国卷)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 “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
5、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5 年陈独秀等人掀起了具有思想启蒙作用的新文化运动,1921 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陈独秀当选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材料反映了此时陈独秀的反帝思想,故 A 项正确;“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是指新文化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B 项;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 影响不同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因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蒋介石、汪精卫公
6、开背叛并大肆屠杀工农群众,大革命失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使逐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2016 年海南卷)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4【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本题以毛泽东的一篇文章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
7、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教材的主干知识,历来是全国卷和各地方历史高考的高频考点。对该知识点的讲解,一是要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和不同点,二是要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及各自阶段特征。(2015 年广东卷)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 ,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 ,我们说:请看事实 。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我们说:请看事实 。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解题思路】【要点解密】
8、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时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一次次抗争和失败的艰辛历程中认识到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 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对三民主义做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民革命的理论指导。5考点三 国共十年对峙(2016 全国新课标)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
9、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题思路】【要点解密】中国近代史按照革命的领导阶级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五四运动之后中共成立,在 19231927 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经常被称为国民革命阶段;19281933 年经常被称为土地革命阶段,其实也是反围剿阶段;19341936 年这一阶段是长征阶段。之后就是抗日战争阶段和解放战争阶段。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土地革命阶段的一些历史事件。这段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在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教材中在秋收起义之后着重介绍了土地革命的内容,因此要引起重视。(
10、2015 年天津卷)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 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A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C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6D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解题思路】解答本题注意关键词“实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贫农分到了土地,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A、C、D 是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所以本题选 B。 (2017 年江苏
11、卷)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解题思路】【要点解密】八路军在华北的战略展开,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太原失守以前,八路军主要是以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友军作战,以少部兵力进行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武装的工作;太原失守以后,八路军各师主力分别在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实现了在山西的战略展开;1938 年 4 月以后,八路军实行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
12、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考点五 解放战争(2017 年新课标全国卷)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7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解题思路】【要点解密】本题考查的能力要求很高,它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备选项内容的分析甄别能力。如果学生的记忆准确,本题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但如果有一个知识点的时
13、间记忆出错,就会出现失误。本题容易错选 D 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一个陷阱,D 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2016 年天津卷)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 1947年 2 月 1 日发表声明:“对于 1946 年 1 月 10 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 ”这一声明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 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 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解题思路】根据“1947 年 2 月 1
14、 日”可知,此时还处于国共内战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另起炉灶”方针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时间不符,也无从体现“开始实行” ,故 A 错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应是在1949 年建国后实行,时间不符,故 B 错误;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也是由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故 C 错误;根据“一切丧权辱国条约”等信息可见中国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故选 D。【要点解密】8本题可以从时间上寻找突破口,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条件限定语就是对选择项在时间、程度、空间等方面的限定,因此时间概念的判断在审题时至关重要。只要能够判断出 B、C、D
15、 都是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而题干涉及时间是 1947 年解放战争时期,排除后即可得出结论。考点一 五四运动及中共的诞生1陈旭麓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又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而出民主主义之新) 。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体现出这一特点的是A反割台斗争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答案】C21919 年 6 月 9 日,上海总商会通告开市;6 月 10 日,上海工人在给总商会的信中说:“工界同人现已公同决议,即令商界答应开市,工界同胞绝不因此终
16、止,誓当再接再厉,继续罢工。 ”这表明A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B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D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迅速提高【答案】B93观看下图,图中的大正为日本嘉仁天皇(1912 年登基)的年号。这幅图片反映的事件A成为五四运动发生的重要原因B造成了远东地区国际关系的日趋紧张C使日本军队占领整个华北地区D形成了日德联合宰割中国的政治同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意在考查考生对列强侵华的表现及其影响的认识。根据图中信息和材料的提示可知“大正三年”是 1914 年,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强占青岛,这一事件是促使五
17、四运动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A 项正确。日本出兵中国山东是在 1914 年,此时列强忙于欧洲战争,日本的举动对远东地区的时局影响不大,B 项错误;日本占据华北地区是在 20 世纪 30年代,C 项排除;在山东问题上,日德两国是对头,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二 国民大革命6近代历史上某一时期,武昌城内家家户户都悬挂着用布或纸做的青天白日旗,街道上也挂着不少的口号标语,比如“政权归革命的民众”“拥护革命中心力量”等。这反映了A清政府的统治走向土崩瓦解B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形势高涨C开展土地革命赢得民众拥护D驱逐日寇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答案】B10【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由材料中“武昌城
18、内家家户户” “青天白日旗”及“政权归革命的民众”等口号标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革命中心由广州转移到武汉,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高涨,故选 B 项。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清朝统治已被推翻,故 A 项错误;C、D 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7“3 月 15 日,武汉政府正式收回了汉口英租界,但英人在该区域仍保持有一定的势力。同一天,武汉政府完全收回了九江英租界,取消了外人在该区域的所有特权,较之汉口英租界解决得更为彻底。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对各国列强产生了巨大的威慑力。”这一事件应发生于A南京临时政府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
19、国建立初期【答案】B8国民大革命时期,苏联顾问穆辛认为:“现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在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时,中国无产阶级只能指望自己目前的常常是奴隶般的地位有一定的改善”这一认识A推动了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B指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C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D影响了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答案】D【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现在在革命取得胜利后走向全国政权的党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影响了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故 D 项正确。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与这一认识无关,排除 A 项;从材料可以看出,该认识针对的是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20、没有涉及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方向,故 B 项错误;中共对革命领导权的放弃并未能维护国共两党的合作,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 C 项错误。1191926 年 12 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 年 1 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的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C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答案】A【解析】国民革命运动是指 1924 年至 1927 年国共两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题干叙述的是 1926年至 1927 年初农民
21、运动的发展,从时间上来判断当属国民革命运动时期,A 正确。B、C、D 所述事件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排除。 考点三 国共十年对峙10八七会议决定:“没收大地主和中地主的土地,分给佃农及无地农民”;“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会议还认为,“必须反对已成反革命的资产阶级”。由此可知,八七会议A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未完全成熟B完全符合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C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巩固和扩大D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答案】A11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决议认为“中国经济政治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继续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总的形势,都表明中国新的革命高潮
22、已经逼近到我们的前面了”,并“有极大的可能转变成为全国革命的胜利”。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试图打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封锁12D对革命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答案】D121927 年 8 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其中指出:“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不畏惧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材料反映了中共A认识到工人阶
23、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B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C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模式D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八七会议的相关知识。材料信息表明中共并未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期间的错误,并未提出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道路的问题,故 C 项错误;解读题干材料“我们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不畏惧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了国民革命的错误,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故选 D 项。131934 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
24、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至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主张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C苏维埃政权有着较为广泛的阶级基础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13【答案】D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
25、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黄允升等历史怎样选择毛泽东材料二 1927 年 11 月 9 日至 10 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叶永
26、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3)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7、答案】(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14原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的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
28、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 考点四 解放战争19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20下图是著名画家米谷绘制的蒋介石在 1947 年、1948 年和 1949 年的不同形象,初期“意气风发”,进而“浑身受伤”,最后长刀换成了“匕首”,介石也不再“结实”。蒋介石形象的改变起步于15A内战的爆发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的开始D渡江战役的开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意在考查考生读图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 6 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
29、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随后连续发动的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1949 年 4 月,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故蒋介石形象的改变起步于战略反攻,因而选 B。 211946 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的宪法草案规定:立法院为相当于议会之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行政院为最高行政机关,并对立法院负责;立法院对行政院全体不信任时,行政院或辞职或提请总统解散立法院。这一规定A改变了国民政府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C标志着国共政治斗争的结束D中国共产党做出了较大程度让步【答案】B22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由此可以推知,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16A都是以实现土地公有制为目的B随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发生改变C始终坚持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最终目标D使全国在新中国成立前已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答案】B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