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204KB ,
资源ID:94255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25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1、- 1 -蚌埠铁中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 分钟试卷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 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 “个人权利”的观念。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B. 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C. 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D. 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并非完全不同,民主政治与个人自

2、由也并非根本对立,公民的却能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但材料强调的却是共同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雅典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2.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

3、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2 -【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因“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而使原告输掉了官司,表明了此时期的罗马法律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这也是公民法的局限性,所以正确的 B 项,CDA 项不符合题目要求。3. 1840 年 12

4、 月 11 日,迫于形势,负责在广东交涉的琦善在致英国代表义津的照会中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 “禀”文体。这表明A. 中国主权的丧失B. 天朝体制逐步崩溃C. 中西方地位平等D. 西方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答案】B【解析】清政府同意此后英国给中方的信函不再使用“谕” “禀”文体,说明清政府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不是中国的藩属国,天朝体制逐步崩溃。故答案为 B 项。这种变化与中国主权无关,排除 A 项;C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在天朝上国体制下,清政府以宗主国自居,其他国家均是中国的藩属国,给中方的信函要使用“谕” “禀”等带有下级向上级请示意味的文体。清政府同意不再使

5、用,说明清政府的天朝体制逐步崩溃。4. 清道光末年梁廷枏(楠)撰写的夷氛闻记描述了英国议会决议出兵中国的场景:“顾通国商民皆不欲启衅东粤,且用兵势将加税也,议数日不决。终以众喙汹汹,人持一见,随以求和争战两事,诣其所事罗占土神祠阄卜,将决焉,得战阄三,于是专意称兵。 ”该记述反映出作者对A. 英国政治体制己经有相当了解B. 场景的描述与事实相一致C. 鸦片战争的原因缺乏深刻认识D. 英国社情民意有清醒认识【答案】C- 3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认识5. 曾国藩指出:“咸丰九年(1859 年) ,洋人来换合约,僧忠亲王诱而击沉其船,天下称快;十年,夷人复至京师不守,几丧天

6、下。 ”这次“换约”事件A. 使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人中国内地B. 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 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D. 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答案】A【解析】这次“换约”事件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组成部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逐步深人中国内地。故答案为 A 项。 马关条约的签订,推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 B 项;辛丑条约的签订,导致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排除 C 项;马关条约允许各国在中国投资办厂,促使清政府允许外企合法化,排除 D 项。点睛: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的天津条约增开长江流域的镇江、南京、九江、汉口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各口岸通航,使列强侵略

7、势力逐步深入中国内地。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这次战争的影响来确定答案。6. 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中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反映出A. 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B. 日本进攻武汉是侵华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C. 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支持D. 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答案】D【解析】 武汉会战使日本几乎是倾其全力以摧毁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彻底破产,迫使中国屈服的企图化为泡影。中国坚守歼敌为上、守土在次的作战原则,虽然失去了武汉,

8、但却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达到了消耗敌军、掩护战略撤退、粉碎日军攻势能力的目标。当时的国- 4 -际舆论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抗战无重大影响,武汉会战之后,日军已无力再发动强大攻势,中日双方力量平衡的局面开始出现,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 故 D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A 错;B 不符合材料;材料无法体现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广泛支持,排除 D。7. 1943 年秋季,为悼念某位抗日将领朱德、彭德怀的挽联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参加本次抗日的军队隶属于A. 八路军B. 新四军C. 国民革命军D. 东北抗日联军【答案】C【解析】试题

9、分析:据材料提到,1943 年秋季“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民革命军戴安澜将军的事迹,故C 正确。戴安澜将军,不属于八路军,故 A 错误。戴安澜将军,不属于新四军,故 B 错误。戴安澜将军,也不属于东北抗日联军,故 D 错误。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戴安澜将军【名师点睛】戴安澜,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 200 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七七事变爆发后,戴安澜任第 73 旅旅长,先后参加了保定、漕河、台儿庄、中条山诸役。1938 年,在台儿庄对日作战中,晋升为第 89 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 年 1 月,升任中国

10、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 5 军 200 师师长。1941 年赴缅甸作战,1942 年 5 月 26 日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8. 下面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这反映了A.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B. 农村经济的衰败C. 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D.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5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0 年左右,英国农民数量减少, 、工人和资产阶级增加,当时 1832 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故 A 正确。农民数量减少不等于农村经济的衰败,故 B 排除。当时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故 C 排除。当时仍

11、然是资本主义发展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条件不成熟,故 D 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改革9. 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 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 ,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这种现象A. 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 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 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D. 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C【解析】 “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是因为关中地区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洛阳地区农业发展较为稳定。这种现象将会导致统治者将都城迁到洛阳,即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故答案为

12、C 项。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这种现象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关系,排除 D 项。10.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说明宋朝时期通过立法保护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没有反映税制的变化,排除 A 项;C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

13、:宋朝对土地买卖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促进了租佃制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6 -11. 1871 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 10 年前增加了 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D. 中国卷人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 ,是因为茶叶出口

14、受到西方欢迎,出口农产品获利较多,从而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答案为 C 项。AB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只针对种茶面积的扩大,排除。12. 据学者统计,从南北朝到元末的近千年中,东南地区有记载的虎患仅 6 起;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记载则多达 514 起,几乎平均每年发生一次。这反映了明清时期东南地区A. 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B.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C. 已逐步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 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答案】A【解析】明清时期人口增多,垦荒增多导致虎患增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人口增长与耕地矛盾突出,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而非好转,选项 B 不符合题

15、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中心方面的信息,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文化教育,选项 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13. 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 7 -【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 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

16、限制,故答案为 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 1898 年,故排除 A 项,B 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 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14. “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

17、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 ”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A. 单一公有制的产生B.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 余粮收集制的扩大【答案】C【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苏联公有制的弊端,可以看出苏联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保留了一定的私人土地,所以 A 选项排出;B 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不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C 选项说法正确;D 选项与此无关。15. 1932 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 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 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

18、由 25%下降到 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B.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C.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罗斯福失去大量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联系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 8 -新政中的某些措施触犯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引起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全国劳工关系法作出工人最低工资以及最多劳动时间的限制,一定程度触犯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在四个选项中只有 A 项涉及资产阶级的利益让步,而 B、C、D

19、 项没有直接涉及到损害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故 A 正确,B、C、D 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中保障工人利益的措施的认识,实际是对罗斯福新政实质的认识,罗斯福新政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采取的有利于劳工利益保障的措施的根本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统治。16. 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 ”该思想属于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20、。材料“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体现了墨家“兼爱”、 “非攻”的思想主张,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的思想主张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所以答案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17.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 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答案】A- 9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18. 下列史实中,所列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史

21、实发生在下图所示时期的是A.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B. 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家思想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 出现了进步的民主启蒙思想【答案】B【解析】根据图中所示都城“开封” ,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北宋;A 项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项南宋之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D 项是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带有民主启蒙思想;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北宋儒家学者积极复兴儒学,形成理学思想,故选 B。19.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

22、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 10 -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A. 浪漫主义流派B. 现实主义流派C. 印象主义流派D. 现代主义流派【答案】A【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可知,该幅美术作品属于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故 B 项正确;题目中没有涉及注重表现社会现实,不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故 A 项错误;题目中未涉及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不属于印象主义流派,故 C 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反传统和反理性,不属于现代主义流派,故 D 项错误。20. 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

23、社会稳定” “经济业绩” “科技进步” “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 (局部) 。以下对、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 -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 -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 -社会隐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为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土面积辽阔,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文化开放包容,A 项正确。为北宋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宋疆域称不上广阔;但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四大发明中有三种发明取得划时代的进步,B 项错误。为南宋时期,分裂割据动

24、荡,以朱熹等人为代表的理学思想达到成熟期,指南针亦广泛运用于航海, ,C 项错误。为清朝,大一统王朝较为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思想专制,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 11 -为 A。二、材料题(40 分)21.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从男尊女卑的观念出发,统治者制定了一整套法律、伦理道德的原则,用以规范和限制女性的行为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摘编自中国古代社会女性的独特贡献材料二 19 世纪末,中产阶级的女性地位发生了变化,人们对中产阶级女性的主要期待不再是做家务,而是做母亲。书刊杂志和社会舆论都在宣传这样一种观念:母亲应该关心全家人的身心健康人

25、们也期待着母亲们能够保留传统的美德和保持女性的特点。油画贝尔利一家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男人坐在桌子前的椅子上,这暗示着他是与事业和家外的世界相连的;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文化探析材料三“口红效应”这一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的理论也在海外媒体上不断亮相。所谓“口红效应”是指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尤其是战争期间,政府和传媒都鼓励妇女们涂抹着口红进入工厂或军队,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由于大工厂多转产战备物

26、质,各个时装公司纷纷承担起口红生产的任务,这保证了口红在战争期间的供应。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让女兵们学习如何快速完美地化妆,同时还规定,从军女性的口红颜色必须与她们制服上红色臂章和帽子上红色细绳相搭配美丽与禁忌:口红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者社会地位和职责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答案】 (1)地位: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位。职责:“主内” ,照顾家庭、相夫教子。背景:中国: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儒家和理学思想宣传

27、伦理道德,女性地位受到压制。西方:文艺复兴等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社会与家庭的分工。- 12 -(2)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等。关系: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决定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她们的地位也会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得到不断的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将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解析】试题分析:(1)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对于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通过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男子地位的对比,可知女性地位是处于从属和被支配地

28、位;对于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职责,从材料一“中国古代把“主内”作为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把相夫教子作为女性的天职”和材料二“而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女人站在孩子们中间,则表明她处于“主内”地位” ,可知妇女的职责是“主内” ,照顾家庭、相夫教子;第二小问背景,结合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在经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传统因素和时代特征分别总结形成的背景。(2)对于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从材料三“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 “唇间一抹亮丽的红色成了鼓舞士气的法宝” “美国海军特地开办培训课程”可知,原因为刺激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鼓励消费的政策,为提

29、振危机后人们的精神,美国军方为提振士气,要求女兵化妆等。关于女性地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影响妇女地位变化的因素、妇女地位发生变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分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影响【名师点睛】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

30、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那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本题故“概括古代中国女性与近代西方女性的地位和职责”和“美国口红效应出现的原因” ,即可通过以上方法作出回答。至于背景和和“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要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当时的有关社会状况回答。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材料:“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 后汉书礼仪制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贵束帛以赐文官。 ”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职业文官。如春秋时的管仲、百里奚,战国时各诸侯国国王所重用的大批能言善辫之士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

31、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日趋成熟。特别是隋唐以后,封建政府录用官员所采取的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科举制度,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如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扶桑日本。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摘自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

32、国古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答案】(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完善,自成系统;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具有孤立性、保守性与专制性;影响深刻,范围广。(2)原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出现的原因。中国古代文官制度起源早,制度不断完善,自成系统,影响深远。中国文官制度的出现原因,同中国的儒家思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科举制等有关。(1)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职业文官”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日趋成熟” “更使中国的文官制度臻于完美,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 “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东方邻国也产生过深刻影响”等信息归纳总结得出。(2)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和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等方面来回答。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