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课,1.能运用地形图概述出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了解我国的主要山脉,知道山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会据图分析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 4.能分析不同地形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方向。,1.利用中国地形图和图表能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 2.能利用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指出我国主要山脉 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指出我国主要地形区,并能说出其主要特征。 4.能利用中国地形图找出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并能说出三级阶梯的大致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5.能利用中国地势剖面图说出我国的地势特点,理解记住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分
2、析我国地形特点:,山地,丘陵,崎岖的高原,山区,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山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弧形山脉,南北走向的山脉,雪峰山,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世界最高峰(中尼边境),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东部最高峰,我国的山脉,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系: 西北东南走向: 南北走向: ,小兴安岭,6,中华五岳,恒山(山西和河北),泰山(山东),华山(陕西),衡山(湖南),嵩山(河南),口诀:五岳是奇峰,东西南北中,泰华衡恒嵩,鲁陕湘晋(冀)豫。,8,高原:
3、ABCD 平原:EFG 盆地:HIJK 丘陵:abc,A,B,C,D,E,F,G,H,I,J,K,主要地形区,a,b,c,9,我国面积最_、世界最_的高原。被称为“_” , 特点:,我国第_大高原,特点:,世界上_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特点:,特点:,面积_,油气资源丰富,最大的沙漠_ ,最长的内流河 。,呈不规则_ ,受_ _影响,降水略多。,地势_ ,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_ ”。,被称为“_”或_“_” 。 _成为“天府之国”。,面积_ 。 _土最广。,面积_ 。又称为_平原。,被称为“_”。,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地
4、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形) 。,大,高,世界屋脊,二,黄土,最大,塔克拉玛干沙漠,三角形,大西洋西风气流,最高,聚宝盆,紫色盆地,红色盆地,成都平原,最大,黑,第二,黄淮海,鱼米之乡,塔里木河,山脉是中国地形的骨架,有些山脉 成为地形区的分界线,有些也是 省区之间的自然界限。,两者兼有:太行山、昆仑山、巫山 省区:祁连山、南岭、武夷山 地形区:天山、大兴安岭、横断山脉、雪峰山、秦岭,10,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2。N,昆 仑 山,横 断 山,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阿尔金山,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太行山,祁 连 山,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 三 级
5、阶 梯,32。N,36。N,4000米以上,高原,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1000-2000米,高原、盆地,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500米以下,平原、丘陵,划分依据:海拔高度,A,B,C,A,A,2,1,3,4,A:_阶梯 ;B:_阶梯;C:_阶梯。,1,2,3,4,_高原,_盆地,_平原,_海,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青藏,四川,长江中下游,黄,山脉,山脉,巫山,横断山脉,6,黄土,_高原,华北,太行山,祁连山,对气候(降水) 的影响:,对交通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 形成降水。,使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阶梯与阶梯 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自西向东流的河
6、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河流、交通等有什么影响?,地 势 和 地 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山区面积广大,影响,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有利影响,不利影响,三级阶梯,西高东低,东西交通,河流流向,降水分布,水能分布,小结归纳,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复习课,中国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年降水量的分布,干湿地区的划分,季风气候显著 雨热同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的进退与雨带的推移,多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风暴潮,多气象灾害,洪涝、干旱、梅雨、寒潮、台风、风暴潮,气候的大陆性
7、特征显著,气候类型,课本41页,课本38.39页,最,1.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主要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农业生产特征。 3.能概述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特点,并能说出其产生的原因。 4.知道我国特殊天气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产生的影响、范围和危害。 5.能说出夏季风的推移规律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的影响。,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水稻,热带作物,水稻,油菜、茶叶、甘蔗、棉花,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春小麦、马铃薯,一年三熟,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青稞,一年一熟,影响因素,热量,2.干湿地区:,划分依据:降水量
8、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干湿地区三条分界线:,800等降水量线,400等降水量线,200等降水量线,新疆西北部有半干旱区 分布原因是 _ _,黑龙江东北也有湿润区 原因是 _ _,受来自大西洋西风暖湿气流影响,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200,湿润地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地区,800,400,海南岛西侧是半湿润地区原因是 _ _,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草原荒漠、 荒漠,中国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 降水一年分 为旱雨两季,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
9、而短促 冬季寒冷而漫长 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不多,季节分配不均,地图册20页,1、秦岭-淮河是 等温线; 2、秦岭-淮河是冬季河流 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是 (温度带)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 毫米等降水量线; 5、秦岭-淮河是 (干湿地区)地区的分界线; 6、秦岭-淮河是 (径流带)的分界线; 7、秦岭-淮河是 (气候类型)气候的分界线; 8、秦岭-淮河是 (植被类型)的分界线; 9、秦岭-淮河是 (粮食作物)的分界线; 10、 秦岭-淮河是 (耕地类型)的分界线; 11、 秦岭-淮河是 (水系)的分界线; 12、秦岭-淮河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在自然环境上大致有以
10、下的地理意义:,1月份0oC,有无结冰期,暖温带与亚热带,800,湿润与半湿润,平水带和多水带,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和小麦,旱地和水田,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季风气候显著,西伯利亚、蒙古一带,太平洋、印度洋,西北、东北,东南、西南,寒冷干燥,温暖湿润,陆地吹向海洋,地图册21页,海洋吹向陆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400mm等降水量线,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我国
11、东部的降水主要是由什么风带来的?,我国东部的降水主要是什么类型?,夏季风,锋面雨,季风与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东北,夏季风的进退,东部地区雨带推移,阅读,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但夏季降水多,易发生洪涝,而其他季节降水少,易造成干旱;在冬、夏季风强弱反常时,会导致降水波动大和热量条件的不稳定,从而带来旱涝灾害和夏季低温、冬春季寒潮,常使工农业生产乃至人们
12、的生活遭受损害。,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沙尘,使空气变得混浊,水平能见距离降低到1千米以下的现象。沙尘暴发生时,天空呈土黄色,有时甚至呈红褐色。由于中国北方和西北植被比较稀少,沙质土壤较多,春季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很容易出现沙尘暴天气。(自然),人为原因:乱砍滥伐,过度放牧,毁林毁草开荒。,中国的河流,复习课,1.知道流域、外流河、内流河和水系的概念。 2.会读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并据图分析汛期和枯水期的特点。 3.理解我国外流河、内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能分析其水文特征的原因。 5.了解长江水能、航运方面的开发现状和意义。 6.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凌
13、汛现象。 7.能说出黄河水患的原因和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1.该河流是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判断的关键是什么?,海,洋,2.加上这些支流和湖泊我们该怎么称呼它?,3.这个积水区域我们叫做 。是内流区还是外流区?,流域,内流区,外流区,黑龙江,额尔齐斯河,长 江,淮河,黄 河,海河,辽河,松花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怒江,珠江,太平洋,印度洋,澜沧江,北冰洋,京杭运河,京津冀鲁苏浙.,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人工河流京杭运河,活动,人们通常将河流流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含沙量的大小、结冰期的有无等,统称为河流的水文特征。据此完成下列任务。,(1)完成下表,在正确表述家乡河流水文
14、特征选项后画“”。,(2)运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家乡河流的水文特征。,课本49页,枯水期、断流、干枯,降水多少,降水季节和 年际变化大小,雨季长短,气温,植被覆盖情况,水量丰富 (流经湿润 地区、半湿 润地区),水量较小 (降水较少, 流经半湿润 地区、半干旱 地区),水量丰富 (降水量大, 流经湿润地区),汛期较短 (有春汛、 夏汛),汛期短 (雨季短),汛期长 (雨季长),小 (森林茂密),大 (植被少, 水土流失 严重),小 (流域内 植被覆盖多),长 (纬度高, 位于中温带、 寒温带),有,短 (位于暖温带),无 (流经亚热带,冬季温度在0以上),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长江 武
15、汉,黄河 花园口,部分河湖突出的水文特征,河流、湖泊,突出的水文特征,黑龙江,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黄河,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长江,珠江,塔里木河,青海湖,鄱阳湖,我国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我国最大的湖泊(咸水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长江、黄河的源流概况,源流概况,1.源地、入海 2.流经的省市 3.流经的地形区 4.上中下游的划分 5.支流、湖泊 6.沿岸的港口城市 7.主要的水利工程 8.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山脉:(一) 海洋:(二)上中下游分界线: 支流和湖泊:ABCDEFGHIJ 长江重要的交通枢纽:abcd e 长江流经: 高原、
16、山区、 高原盆地、 山、 平原 水电站:1234(丹江口水电站),A,B,C,D,E,F,G,H,I,J,a,b,c,d,e,1,2,3,4,44,上下中游的分界线: 支流和湖泊: 重要的省会城市:abcde 平原:AB,A,B,a,b,c,d,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高原、 山、 高原、 高原、 山、 平原,1,2,3,4,5,山脉:(一) 海洋:(二),e,水电站:12345 瀑布:6,6,45,各河段的主要特征 (1)上游:支流众多,水量_,落差大,江流湍急,_资源十分丰富。 (2)中游:地势_,河道 ,水面宽阔,流速锐减,荆江河段有“_”之称。 (3)下游:水流_,江面更为_,水网密集。湖
17、泊众多。,水能,九曲回肠,开阔,上游,中游,下游,各河段的水文特征,弯曲,沱沱河景色,荆江河段,长江下游江面,P51-52,平坦,平稳,丰富,湖北宜昌到江西湖口为长江中游,河段地势平坦,河道蜿蜒,水面宽阔,流速锐减。其中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的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每当汛期来临,极易造成溃堤泛滥灾害,自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是长江洪水最易泛滥之地。,长江 中游风光,枝城,城陵矶,?,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泄洪不畅,长江进入平原后,流速下降,泥沙淤积。,47,各河段的特征:上游:落差_ , _资源丰富;中游:落差_,流经_高原,河流含沙量_,有著名的_瀑布和_峡;下游:流经_平原,河
18、床宽坦,水流_,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_”,大,水能,大,黄土,大,壶口,三门,华北,缓慢,地上河,长江和黄河水能资源丰富河段及原因,河流落差大 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长江与黄河的问题与治理措施,下游,中下游,上游,中游,上游,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地上河 凌汛 断流,土地荒漠化凌汛,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治理措施,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加固堤坝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合理放牧,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水土保持,加固堤坝清理河道,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请分析该 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兴修水库。,措施:,自然
19、原因:,1.流域的降水丰沛 2.支流众多,雨季时集中涨水 3.中下游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人为原因:,1.上游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淤积 2.中游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 分洪蓄洪能力下降。,黄河存在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措施:,1.中游: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1)地表植被稀少。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3)夏季多暴雨,对地表冲刷作用大。 人为原因: 乱垦滥伐和过度放牧,采矿修路等工程建设使得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具体措施 :(1)植树种草。(2)退耕还林、还草。(3)修筑梯田,打坝淤地。 2.下游:地上河 原因:中游进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下游进入华北平原地
20、区, 地形平坦。流速变缓,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两岸人们筑坝约束,形成地上河。(水患) 综合治理黄河(地上河)措施: 1.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发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 2.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沙。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黄河下游流域面积最小的原因: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河床高出地面,无支流注入。3 .上游(刘家峡到内蒙古的包头)和下游(开封到入海口),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凌汛(秋冬季节封冻时和冬春季节解冻时)。措施:用大炮把冰坝炸开。4.下游:断流(华北地区春季缺水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课本78页),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