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 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遵义会议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经济特区的建立2.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邓小平理论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B,3.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
2、折”的含义是( )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的贫困省份中,特别是安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农民在“生产责任制”中获得了( ) 土地所有权 B. 村民自治权 C. 生产自主权 D. 土地使用权,D,C,5. 在1980年的报刊中,有很多记录了农村改革的评论文章,诸如分田单干必须纠正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决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等。这说明(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失败 B. 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 C. 改革
3、应该先从大城市开始 D. 安徽的农村改革太冒进6.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有关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A. B. C. D. ,B,D,7.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表格(见下表)。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8.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多年来,它从一个小
4、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B ) A. 厦门 B. 深圳 C. 珠海 D. 汕头,9. “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 ”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建立的原因 B. 建立的方法 C. 发展的过程 D. 发挥的作用10. 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 开辟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C.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D. 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区
5、,D,A,11.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这次“变革”的总设计师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12.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建立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B,C,13. “邓小平最大
6、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理论”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在( )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14.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100年时 D. 改革开放100年时,D,A,二、综合题 15.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
7、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人民日报1958年8月3日社论,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
8、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人民日报1979年元旦社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实现工业化。(或发展工业) 五年计划。,(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中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中心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浮夸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建设。,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言之有理即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