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01MB ,
资源ID:94370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37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clinic1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静宁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1、1静宁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2将答案全部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否则无效。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禅让制在夏朝建立后已经被世袭制所取代,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确立,西周时期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错误;商周时期“家国融于一体” ,盛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相

2、结合的制度,正确,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名师点睛】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两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两者将亲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起到了有效维系社会和政治秩序的作用。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宗法制B. 郡县制2C. 君主专制D. 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

3、于凝聚宗族,,把“国” “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答案为 A 项。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 BCD 项。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3.鼎(下图)是中国礼仪文化的重要内容。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 贵族生活更加腐化B. 当时人们更迷信C. 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 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鼎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材料中“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

4、的现象”说明诸侯与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当时等级秩序遭到破坏,故本题选择 C。其它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等级制度破坏)4. 长期以来,海外炎黄子孙返乡寻根祭祖,这种情结源于( )3A. 郡县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海外游子寻根祭祖体现的是以血缘为核心的亲族关系,这是宗法制内容的体现,所以选择 B 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科举制度是选官制度;分封制度是西周时期周天子分配土地和人口给诸侯,ACD 项都不合符题意。5.走进孙中山故居,就会看

5、到先生题写的“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彰显了先生的伟大胸襟。在历史上,也曾存在“天下为公”局面,后被“家天下”的局面所取代。这一局面被改变始于A. 禹B. 启C. 商D. 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早期中国政治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所以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朝的政治制度启6.下面示意图反映出4A. 从宗法制到分封制B.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C.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宗法制以嫡

6、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故 D 正确;示意图反映了以宗法制为基础推行分封制, “从宗法制到分封制”表述错误,排除 A;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C 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7.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主张A. 反对郡县制B. 主张郡县制C. 反对中央集权D. 主张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

7、】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可知这位大臣认为商(殷)周统治时间长,是因为分封了子弟功臣的缘故,因此他实际是向皇帝进言实行分封制,而不是赞成郡县制, 排除 B。他也是朝中大臣,所以他是不可能反对中央集权的,排除 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58.左图和右图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A. 西周分封的诸侯、秦朝的郡县行政区B. 西汉的郡国行政、元朝的行省行政区C. 西汉的郡国行政、秦朝的郡县行政区D. 秦朝的郡县行政区、元朝的行省行政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 1 中“平原郡” “胶东国”等信息可知,图 1 反

8、映的是西汉的郡国并行制,根据图 2 中“辽阳行省”可知,图 2 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 B 正确;秦朝没有实行行省制,排除 AC;秦朝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没有诸侯国,D 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平原郡” “胶东国” “辽阳行省” ,联系所学我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史实分析解答。9.下图是秦朝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 ,左才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右才”后空缺部分应是A. 皇帝B. 丞相C. 御史大夫D. 太尉【答案】A【解析】虎符是地方调兵的依据,皇帝掌握军事大权,故右面在皇帝手中,故 A 正确;B 负责辅

9、佐皇帝处理政务;C 负责监察;D 是军事,但秦始皇没有设置。610.下图为 2005 年 3 月在台北市展出的清乾隆碧玉“八珍耄念之宝”玺印章,即乾隆皇帝的印章。皇帝称号始于A. 秦王嬴政B. 夏王启C. 商王汤D. 商王纣【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开始使用“皇帝称号”,创立了皇帝制度,故 A 正确;夏王启、商王汤、商王纣都称王,而不是皇帝,排除 BCD。11.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皇帝制D. 世袭制和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

10、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至于分封制后期诸侯争霸,秦朝灭亡主要原因在于暴政,不在于郡县制,故 A 正确。宗法制,不是周代灭亡的主要原因,故 B 排除。皇帝制,也不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故 C 排除。秦朝没有行省制,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2.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唐朝7【答案】C【解析】秦建

11、立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皇帝任免,官吏不能世袭,C 正确;夏朝、西周实行世官制,官吏世袭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不符合问题“首先始于” ,排除。点睛:材料“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等信息符合郡县制的特点,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13.下图(秀才看榜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征辟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略14.“汉代宰相是长官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钱穆国史新论 )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三省六部制D. 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 “委员制”指的是丞相人数增多,唐代实行三省六

12、部制,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故 C 正确;三公九卿是秦朝的中央8行政制度,故 A 错误;郡县制指的是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 B;明朝设立内阁,时间不符合唐代,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联系所学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分析解答。15.假如唐朝政府要在淮河一带修建某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实施这项工程的运作程序是A.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刑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

13、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在获得旨意后交由下辖六部具体实施,水利工程的兴修应该交由工部执行,故 A 正确;BCD 不符合三省六部制的分工及其运作程序,排除。【点睛】结合所学三省六部制的分工及其运作程序分析解答即可。16.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B.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9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九卿” 、 “六部”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九卿”侧重于“皇帝事务” ,而“六

14、部”则上升为分类处理国家政务层面。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 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D 两项表述本身不符合当时史实,而且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A 项表述错误,二者均从属于官僚政治(二者官职都不能够世袭)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三省六部制1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A. 汉代的内外朝制B. 唐代的三省制C. 明代的内阁制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C【解析】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15、,明成祖朱棣为减轻皇帝沉重的负担,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即“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即“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内阁首辅是皇帝直接任命并且担任皇帝的最高幕僚即“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故 C 项正确;“中朝”具有决策权,故 A 项排除;B 项的长官是宰相,故排除;D 项是掌管军国大事,故排除。点睛: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因此,尽

16、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18.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 废除了丞相制度B. 设置了军机处10C. 扩大了六部权限D. 推行了行省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注意提取材料中明太祖这一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丞相设六部,正是因为废除了丞相,才如此辛苦。军机处是清朝设置的,排除 B;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排除 D。C 说法不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君

17、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措施。19.自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后,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如图反映了皇帝与宰相关系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判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加强B. 君权与相权都逐渐削弱C. 相权逐渐加强D. 君权逐渐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趋势。图中宰相面见皇帝的方式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过程,这反映了宰相的权力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加强,D 项正确。ABC 项与史实不符,君权加强,相权削弱,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20.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它对西方社会政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A. 民主的制度B. 自由的传统C. 法律的建设D.

18、国家的统一11【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希腊的民主的制度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所以,古希腊对西方社会发展中的最大贡献就是民主的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就是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的制度21.伯利克里说:“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 。其中的“公民”是A. 全体成年国民B. 所有的成年男子C. 祖籍本邦的成年男性D. 祖籍本邦,拥有财产的成年男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9、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公民”是指:祖籍本邦拥有财产的成年男子,除妇女、儿童、外邦人、奴隶外,所以 D 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的含义22.在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中,最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的措施是A. 废除债务奴隶B. 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方式C. 创立“陶片放逐法”D. 取消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发放工作津贴【答案】D【解析】【详解】 “取消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发放工作津贴”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故 D 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是雅典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 A;选举采用抽签或举手表决方式是很早就实施的民主

20、措施,不是伯利克里时期才开始实施的,排除 B;创立“陶片放逐法”是克利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 C。12【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伯利克里的民主改革” “最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治” ,联系所学伯利克里改革内容分析解答。23.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时代的首席将军是A. 梭伦B. 伯利克里C. 亚历山大D. 屋大维【答案】B【解析】【详解】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不是顶峰,A 错误;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和黄金时代,故 B 正确;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帝国国王,与雅典民主政治无关,排除 C;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君主,与雅典民主政治无关,排除 D。24.下边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和民

21、主法庭上限制发言时间的水时计。它们的共同作用是A. 打击民主敌人B. 维护民主程序C. 保障公民权力D. 维护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B 两项分别表述了两个图片各自的作用,不是共同作用。C 项的表述是 D 项的内容之一,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D。13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和水时计25. “第八表: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可见,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一部习惯法 B. 条文明晰,

22、内容广泛C. 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 D. 使平民利益得到保护【答案】A【解析】略26.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A. 伯利克里B. 查士丁尼C. 华盛顿D. 俾斯麦【答案】B【解析】略27.下列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中制定的B. 标志者罗马成文法的诞生C. 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D. 该法对平民的最大好出就是量刑有法可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形式上看,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变迁。其中, 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的开端。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作用: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14利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统治的巩固。因此

23、ABD 都属正确表述。C 表述不正确,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因此 C 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28.推动罗马法由公民

24、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A. 平民的斗争B. 帝国皇帝的重视C. 罗马的不断扩张D. 法学家的努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罗马的不断扩张,被征服地区的人由于得不到公民法的保护,对罗马统治表现出强烈不满,公民法无法应对这种问题。29.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 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B. 维系帝国的需要C. 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D. 外来移民的需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理解。A 项是错误的;它的根本目的不是维护平民的利益,B 项是错误的,当时罗马帝国还没有建立。D 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 C。考点:

25、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罗马法律的本质30.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15次则是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因为罗马法中蕴含着如下观念A. 人人平等,公正至上B.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C.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可知,罗马法中蕴含着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观念,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故A 项正确。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属于原始的对等惩罚行为,故 B 项排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没有影响到社会主

26、义国家,故 C 项排除。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属于孔子等级秩序思想,故 D 项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影响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 ,据天下之雄国,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统之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诸侯的权力和义务分别是什么?(2)

27、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答案】 (1)对象:王族;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16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2)制度:郡县制度、行省制度。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同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为后世沿用(或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特点: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或从血缘世袭到皇帝任免) ;地方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 (任答 2 点。 )【解析】【详解】 (1)对象:

28、根据“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可知,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是王族;结合所学,回答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和义务即可。(2)制度:根据“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得出郡县制度,根据“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得出行省制度。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和行省制都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共同在作用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同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回答。(3)特点:综合材料,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出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从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得出制度不断创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越来越强的趋势和特点。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

29、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 700 多名状元、近 11 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17(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3)科举制度

30、兴起于何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答案】 (1)察举制度。推荐才学和品德。(2)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3)隋唐时期。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解析】【详解】 (1)根据:“举孝廉”可知是察举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选拔官员的依据是才学和品德。(2)根据“官品,中正品第”可知是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依据是门第高低,弊端是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有才学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得到任用。(3)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开始推行科举制,进步:可从打破士族地主特权、扩大官吏来源和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角度总结回答。33.阅读

31、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 6 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利。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片(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实物照片)材料三 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图片 18(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的改革有何重要影响?(2)制定“陶片放逐法”的古代雅典改革家叫什么?他的改革有何重要作用?(3)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何时?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答案】 (1)梭伦。影响

32、: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2)克利斯提尼。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公元前五世纪中期意义:是罗马第一部的成文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解析】(1)根据材料中的“创立了陪审法庭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 ,可知此人是梭伦。根据材料中的“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政治特权” ,可得出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2)根据材料二中的“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实物照片” ,可知是陶片放逐法,此人是克里斯提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的改革措施还有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建立十个地区部落;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建立十将军委员会等。(3)根据所学可知, 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 5 世纪中期。从限制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权利等角度加以分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