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97 ,大小:457.26KB ,
资源ID:94383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3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V5.1接口应用技术规定 2000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规定.PDF)为本站会员(李朗)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V5.1接口应用技术规定 2000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规定.PDF

1、 中国 电信集团公司 技术规定( 内部标准 )V5.1 接口 应用 技术规定中国 电信集团公司2000 年 6 月 前 言本标准规定了本地交换机(LE)和接入网(AN)之间用于V5.1接口的电气、物理、规程及协议要求。该 V5.1接口由一单个2048Kbit/s链路构成, 用于支持下列接入类型:模拟电话接入、基于64Kbit/s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接入和用于半永久连接的、不加带外信令信息的其它模拟接入或数字接入。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指配的承载通路分配,但在AN内无集线能力。与YDN 020-1996比较, 本标准主要补充和/或完善了V5.1 接口的PSTN 协议以及V5.1 接口的启

2、动规程等。为了阅读方便, 有关补充和/或完善的内容用 字符底纹格式来表示。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J、附录K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L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石友康 目 次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引用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定义和符号及缩写 . . . . .

3、. . . . . . . . . . . . . . . . . 23.1 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2 符号及缩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 电气和物理接口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64.1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4.2 V5.1接口第一层基本特性 . . . . . . . . . . . .

4、 . . . . . 65 接口规程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1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5.2 V5.1接口第一层基本的帧结构 . . . . . . . . . . . . . . . 105.3 V5.1接口第一层的帧定位和CRC-4程序 . . . . . . . . . . . 126 业务和结构因素及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136.1 即时业务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146.2 永久线路(PL)能力 . . . . . . . . . . . . . . . . . . . 146.3 半永久租用线路 . . . . . . . . . . . . . . . . . . . . 146.4 永久租用线业务 . . . . . . . . . . . . . . . . . . . . 147 控制和指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7.1 控制原则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157.2 指配策略和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178 协议结构和复用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1 功能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8.2 PSTN和ISDN协议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188.3 时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98.4 用于通信通路的时隙分配 . . . . . . . . . . . . . . . . 198.5 第二层分层及在通信通路上的复用 . . . . . . . . . . . . 208.6 第三层复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8.7 拥塞控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9 LAPV5封装功能子层(LAPV5-EF) . . . . . . . . . . . . . . . . 209.1 端对端通信的帧结构 . . . . . . . . .

8、 . . . . . . . . . 209.2 数据链路封装层端对端通信中字段格式 . . . . . . . . . . . 2210 LAPV5数据链路子层(LAPV5-DL) . . . . . . . . . . . . . . . . 2210.1 对端之间通信的帧结构 . . . . . . . . . . . . . . . . . 2210.2 无效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10.3 数据链路子层对端通信中各规程的要素和各字段的格式 . . . . 2310.4 数据链路子层端对端规程的规定 . . .

9、 . . . . . . . . . . . 2411 接入网帧中继子层(FR-AR) . . . . . . . . . . . . . . . . . . 2911.1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11.2 无效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11.3 AN帧中继功能的详细描述 . . . . . . . . . . . . . . . . 3012 子层间通信及映射功能 . . . . . . . . . . . . . . . . . .

10、 . 3012.1 LAPV5-EF 到 LAPV5-DL的通信 . . . . . . . . . . . . . . 3012.2 LAPV5-DL 到 LAPV5-EF的通信 . . . . . . . . . . . . . . 30 12.3 AN-FR 到 LAPV5-EF通信 . . . . . . . . . . . . . . . . 3112.4 LAPV5-EF到AN-FR通信 . . . . . . . . . . . . . . . . . 3113 PSTN信令协议规范和第三层复用 . . . . . . . . . . . . . . . 3113.1 概述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13.2 PSTN协议实体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3213.3 PSTN协议消息定义和内容 . . . . . . . . . . . . . . . . 3313.4 消息一般格式和信息单元编码 . . . . . . . . . . . . . . 3913.5 PSTN呼叫控制程序 . . . . . . . . . . . . . . . . . . . 5513.6 系统参数列表 . . . . . . . . . . . .

12、. . . . . . . . 6913.7 AN和LE侧状态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7014 控制要求及协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7714.1 ISDN用户端口状态指示及控制协议 . . . . . . . . . . . . 7714.2 PSTN用户端口状态指示及控制协议 . . . . . . . . . . . . 8614.3 接口第一层维护要求及协议 . . . . . . . . . . . . . . 8914.4 控制协议 . . . . .

13、. . . . . . . . . . . . . . . . . . 9114.5 V5.1接口重新指配程序 . . . . . . . . . . . . . . . . . 103附录 A(标准的附录) LE处具有AN接入安排的服务方案和结构及功能规定 . 109附录 B(标准的附录) 国内PSTN协议中协议信息单元的用法 . . . . . . . 112附录 C(标准的附录) AN和LE中系统管理功能的基本要求 . . . . . . . . 128附录 D(标准的附录) 用于PSTN和ISDN用户端口控制的协议结构 . . . . . 139附录 E(标准的附录) 用于V5.1接口

14、中的帧结构 . . . . . . . . . . . 141附录 F(标准的附录) V5.1接口升级为V5.2接口的概念和要求 . . . . . . 142附录 G(标准的附录) 用于脉冲拨号的AN要求 . . . . . . . . . . . . 143附录 H(标准的附录) 第三层差错检测规程 . . . . . . . . . . . 144附录 J(标准的附录) V5接口国内PSTN协议映射技术要求 . . . . . 147附录 K(标准的附录) AN模拟用户提供CLIP补充业务的规程 . . . . . . . 188附录 L(提示的附录) 提示的参考 . . . . . .

15、 . . . . . . . . . . 1921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规定V5.1接口应用技术规定(内部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地交换机(LE)和接入网(AN)之间用于V5.1接口的电气、物理、规程及协议要求。该V5.1接口用于支持下列接入类型:模拟电话接入;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基本接入, 在第1类网络终端(NT1)与AN 相分离时, 其线路传输系统应符合ITU-T G.960建议(采用2B1Q编码);ISDN基本接入, 在NT1综合在AN内时, 在AN用户侧(也即T参考点), 用户-网络接口应符合YDN 034.1(基于ITU-T I.430建议);用于半永久连接、不加带外信令信息

16、的其它模拟接入或数字接入。这些接入类型都具有灵活的(指配的)信息通路(即承载通路)分配,但在AN内无集线能力。本标准不规定这些要求在AN内的具体实施 。只要V5.1接口满足在本标准中规定的功能特性,对于各种实施方案均无限制。本标准标识了一些要求通过相关Q接口预定义或指配的功能、特性及规程。规定Q接口以及它的实现或应用不在本标准要求的范围内。V5.2接口是以V5.1接口为基础的,V5.1接口应能升级为V5.2接口, 有关V5.1接口向V5.2接口的升级概念及要求见附录F。附录A提供作为V5.1接口规范概念基础的业务方案及结构的一般描述。附录B规定国内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协议中协议信息单元、

17、功能单元(FE)原语的使用以及有关PSTN协议规范的信息流程图。来自ISDN用户端口或来自用户接入其它类型的永久线路旁通LE, 永久线路不在V5.1规范要求的范围内。有关支持ISDN基本接入PL能力(使用一个B或两个B通路)的要求在附录A中具体描述。V5.1接口支持半永久租用线路, 半永久租用线路通过应用一指配规程经过V5.1接口。对于这一规程的假设和要求在附录A中定义。附录C描述有关本地交换机(LE)和AN中支持正确操作和配置控制的管理功能的基本要求。附录D描述用于ISDN和PSTN用户端口状态控制信息传递的协议结构。描述E提供了V5.1接口中使用的帧格式。附录F提供了V5.1接口升级为V5

18、.2接口的概念和要求。附录G提供用于脉冲拨号的AN要求。附录H提供有关第三层PSTN协议差错检测的一些规定。附录J提供有关V5接口国内PSTN协议映射规范实施的一些规定。附录K提供了AN模拟用户提供CLIP补充业务的一些规定。附录L提供了提示的参考。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 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2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 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本标准引用了以下标准或规范:GB 3378-82 电话自动交换网用户信号方式技术要求GB 3380-82 电话自动交换网铃流和信号音技术要求YDN 020-1996 本

19、地数字交换机和接入网之间的V5.1接口技术规范YDN 034.1-1997 ISDN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第1部分:ISDN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技术规范YDN 034.2-1997 ISDN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第2部分: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技术规范YDN 034.3-1997 ISDN用户-网络接口技术规范第3部分:ISDN用户-网络接口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YDN 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N 069-1997电话主叫识别信息传送及显示功能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ITU-T 建议G.703(1991) 系列数字接口的物理/电气特性ITU-T 建议G.70

20、4(1991) 一次群速率和二次群系列级别所用的同步帧结构ITU-T 建议G.706(1991) 与G.704建议规定的基本帧结构有关的帧定位和循环冗余校验(CRC) 程序ITU-T 建议G.823(1993) 以2048Kbit/s分级为基础的数字网内抖动和漂移的控制ITU-T 建议G.960(1993) 用于ISDN基本接入的数字段ITU-T 建议G.961(1993) ISDN基本速率接入本地全属线路上的数字传输系统ITU-T 建议I.430(1993) ISDN基本用户-网络接口第一层规范ITU-T 建议Q.921(1993) ISDN用户-网络接口数据链路层规范ITU-T 建议Q.9

21、31(1993) ISDN用户-网络接口第三层基本呼叫控制技术规范ITU-T 建议O.9(1988) 评价对地不平衡度的测量装置ITU-T 建议O.151(1992) 工作在一次群速率和更高速率的差错性能测量设备3 定义和符号及缩写3.1 定义本标准应用了上述参考标准中的定义以及下列定义:接入网络(AN)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一系列传送实体(例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组成, 为供给电信业务而提供所需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在本标准中,AN具体指业务节点(即本地交换机)和用户之间所实施的系统,替代部分或全部本地用户线分配网络。一个AN中, 与V5接口关联的功能能够通过Q

22、管理接口进行灵活配置和操作。注 1 :一个AN可以由复用、交换连接和传输功能组成。 V5.1接口规范与AN内所使用的传输媒体无关。 一个AN也可以支持V5.1接口业务范围之外的业务。本地交换机(LE)用户线通过AN终接的交换机。一个LE中, 与V5接口关联的功能能够通过Q管理接口进行灵活配置和操作。注 2:LE也可以直接终接用户线, 但这些不在本标准要求的范围内。V5接口将AN与LE相连接的V接口系列的一个通用术语, 例如V5.1接口或V5.2接口。指配当Q接口具有核实和改变一参数的能力时,则认为该参数将被指配。这类参数可以有默契值和/或可以由本地接口来修改。指配变量指配变量是用于Q接口的、

23、对完整的指配数据集的唯一标识。预定义当一参数宣称在V5.1接口内是当作预定义的, 则该参数不需要通过Q接口提供给设备。这类参数通常是设备本身提供的, 或是通过本地接口在安装该设备时或重新配置3该设备时提供的。作为导则, 能够假设大量预定义参数在该设备使用期限内值保持不变。 一个预定义参数的值可以根据所支持的国内PSTN协议而定。半永久租用线在两个用户-网络接口之间通过交换数字网络而建立的永久连接(也见附录A)。永久线路(PL)在两个ISDN用户-网络接口之间, 通过传输网络, 旁通交换数字网络节点而建立的永久连接(也见附录A)。PL降低了在ISDN用户-网络接口处用于可交换业务的接入能力。线电

24、路(LC)用于支持PSTN接入的用户端口,或用于支持半永久租用线的模拟或数字接入。V5接口链路接入协议(LAPV5)帧LAPV5帧是V5.1接口中用于各种信令、分组数据或控制信息的帧格式。V5数据链路地址(V5DLaddr)V5DLaddr是在LAPV5数据链路子层(LAPV5-DL)帧中标识不同的V5数据链路子层连接所使用的地址。所使用的每个子层连接用于支持某一特殊的V5.1第三层协议(例如,PSTN协议,控制协议)。该地址将在每个LAPV5-DL帧中出现, 并将是EFaddr的直接复制。该地址长度为13比特,采用二进制编码。封装功能地址(EFaddr)EFaddr是在LAPV5封装功能子层

25、(LAPV5-EF)帧中标识不同的V5封装功能子层连接所使用的地址。所使用的每个子层连接用于支持每个ISDN用户端口LAPD帧中继机制, 或支持对应于V5.1第三层协议消息。该地址将在每个LAPV5-EF中出现,其目的是为由AN终接的LAPV5-EF信息字段(例如,PSTN协议和控制协议所使用的LAPV5-DL帧)和那些在AN外侧终接的净负荷(例如来自ISDN用户端口的LAPD帧)的帧提供公共封装。该地址长度为13比特,采用二进制编码。第三层地址(L3addr)L3addr仅是EFaddr类型的PSTN信令或控制协议在第三层消息内的地址。其目的是为用户端口或公共控制功能提供唯一的参考。在 PS

26、TN端口的情况下,该地址长度为15比特。在ISDN用户端口或公共控制功能的情况下,该地址长度为13比特。时隙号码时隙号码用于标识2048Kbit/s V5.1接口的64Kbit/s的时隙(见G.704/G.706建议),时隙号码范围是0 31。B通路号码B通路号码用于标识预订的、用于即时连接的ISDN基本接入上的B通路,即B1和B2。承载通路V5.1接口的64Kbit/s时隙,分配给ISDN用户端口的B通路或PSTN用户端口的PCM编码的64Kbit/s通路。V5接口身份标识(v5InterfaceId)接口ID是通过AN和LE的Q接口而标识的AN中V5.1接口的唯一号码。该标识长度为24比特

27、。控制控制与用户端口的状态、用户端口的控制和V5.1接口第1、2层建立及其它公共规程有关。帧中继功能将从ISDN接入第二层ISDN D通路帧统计复用到V5通信通路上,和从V5通信通路接收到的帧分路到ISDN D通路帧。注 3: 它指最小处理ISDN D通路帧, 在原理上, ISDN D通路帧仅从输入口第二层中继到输出口的第二层, 而不完成第二层的全部功能。 此处的帧中继既不应与ISDN帧方式承载业务(ITU-T建议Q.922和Q.933)相混淆,也不应与帧中继网络相混淆。通信路径(C 路径)指下列信息类型的任意一种:运载控制协议的第二层数据链路;或运载PSTN信令的第二层数据链路;或来自一个或

28、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 D通路信令数据(Ds类型); 或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分组数据(p类型); 或来自一个或多个用户端口的所有ISDN帧中继数据(f类型)。注 4: 本定义仅包含一种可能性, 即具有相同信息类型的多个C路径, 每个可以分配给一个不同的C通路, 具体见8.4。通信通路(C 通路)V5.1接口的64Kbit/s时隙,用于运载一个或多个不同种类的通信路径。4用户端口在AN实现的物理端口, 用来提供朝向用户的相关接口功能。这个用户端口由V5接口上相关协议使用的逻辑地址来编址。条件信息单元(C)如果满足该信息单元(IE) 的存在条件, 则条件信息单元必须出现在一消息

29、中, 并作为必选信息单元来处理。必选信息单元(M)必选信息单元必须总是出现在一消息中。任选信息单元(O)在任何情况下, 消息中 任选信息单元的缺席不应作为一协议差错。重复信息单元当一个信息单元, 其信息单元标识符已在一消息中出现,则该信息单元应作为一重复信息单元。存在(Presence )条件存在条件规定用于所有条件信息单元。存在条件提供有关条件信息单元在一消息中作为必选信息单元处理的状态信息。相关端口系统管理认为可用于提供业务的一个指配用户端口。3.2 符号及缩写本标准应用了以下缩写:ACK 确认AI 激活指示AIS 告警指示信号AN 接入网AN-FR AN帧中继功能BCC 承载通路连接BE

30、CN 后向显式拥塞通知CLI 主叫线身份参数类型CLIP 主叫线身份提供CLIR 主叫线身份限制CN 主叫方姓名参数类型CNIP 主叫方姓名提供CNIR 主叫方姓名限制CONTROL_DL 控制协议数据链路层实体CRC 循环冗余校核C/R 命令响应CTRL 控制协议消息Cx 带有附标的通信通路C64 通信通路64Kbit/sDDI 直接拨入DE 废弃合法性指示DI 解除激活指示DISC 切断DL 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的原语DLCI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M 切断方式DTMF 双音多频DS 接入数字段Ds D通路信令类型数据DT 日期和时间参数类型D16 16Kbit/s D通路EA 地址扩展比特E

31、Faddr 封装功能地址EI 差错指示ERR 差错ET 交换终端5FCS 帧检验序列FE 功能单元FECN 前向显式拥塞通知FRI 帧中继信息FRMR 帧拒绝FSM 有限状态机I 信息帧ID 接口标识符IND 指示ISDN (基于64Kbit/s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BA ISDN基本接入ISDN-PRA ISDN一次群速率接入k 未确认的帧的最大数目(窗口尺寸)LAPB 用于X.25的平衡型链路接入协议LAPD ISDN D通路链路接入协议LAPF 帧方式链路接入协议LAPV5 V5接口链路接入协议LAPV5-DL LAPV5数据链路子层LAPV5-EF LAPV5封装功能子层LC 线

32、电路LE 本地交换机LOF 帧定位丢失LOS 信号丢失LT 线路终端L1 第一层功能L2 第二层功能L3 第三层功能L3addr 第三层地址MCI 恶意呼叫识别MDU 管理数据单元MDL 第二层与第三层管理间原语MF 映射功能MPH 物理层与第二层管理之间原语NAS 网络接入服务器NT1 第1类网络终端NT2 第2类网络终端PCM 脉冲编码调制PABX 专用自动用户交换机P/F p类型或f类型数据PH 物理层和第二层之间的原语PICS 协议实现一致性说明PL 永久线路能力(业务)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_DL PSTN协议数据链路层实体Q AN AN侧Q接口Q LE LE侧Q接口RAI

33、 远端告警指示RACI 主叫线身份参数类型缺席原因RACN 主叫方姓名参数缺席原因REJ 拒绝RNR 接收未准备好6RR 接收准备好SABME 置扩展的异步平衡模式SAPI 业务接入点标识符SDL 规范描述语言SNI 业务节点接口TE 终端设备(ISDN或PSTN)TEI 终端端点标识符TMN 电信管理网UA 无编号确认UI 无编号信息帧UNI 用户网络接口V(A) 确认状态变量V(M) 恢复状态变量V(R) 接收状态变量V(S) 发送状态变量V5DLaddr V5数据链路地址v5InterfaceId V5接口身份标识4 电气和物理接口要求4.1 概述V5.1接口由在建议G.703和G.70

34、4G.706中规定的一单个2 048Kbit/s链路构成。V5.1接口的电气和物理特性均应符合建议G.703中规定的2 048Kbit/s的情况。接口实现可以采用同轴75接口方式或平衡120接口方式。图 1显示了V5.1接口是否带有透明数字链路的两种不同的应用。V5.1 接口-Ia IbIa : AN侧接口点; Ib : LE侧接口点图 1 AN是否带有透明数字链路的应用结构4.2 V5.1接口第一层基本特性本节用引用标准的内容来标识第一层的要求(包括第一层的特定特性和参数)。在表1中列出了引用标准G.703中的特定特性和参数, 表中仅列出引用标准的章节。对表1中一些项目的详细要求如下:4.2

35、.1 对表1中项目a)的详细要求AN可以通过V5.1接口或通过一同步接口同步LE时钟频率。AN时钟牵引范围应 1 ppm,工作状态期间, 与标称频率的最大偏移应 1 ppm。4.2.2 对表1中项目c)的详细要求HDB3代码是改进的交替传号反转码(AMI), 在这些代码中, 二进制“1”的比特通常是用作交替的正和负脉冲来表示, 而二进制“0”的比特则用空号来表示。在二进制信号中出现连续的“0”比特串时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将给出单独的编码规定。在下面定义中, B 表示遵守AMI规则的插入脉冲, 而V表示一个AMI规则的破坏点。符合这个规则的二进制信号的编码包括帧定位比特等。AN 透明数字链路 L

36、EIa IbLE AN7每个四比特连续为“0”的码组分别用000V或B00V代替。000V或B00V的选择是要使相邻V脉冲间的B脉冲数为奇数, 即相邻V脉冲具有交替的极性, 因而不会引入直流成分。4.2.3 对表1中项目d)的详细要求有效信号脉冲(传号)应符合图2 中所给的模框图的限制, 在图2中, V对应于标称峰值。表 1 V5.1接口电气和物理接口一般要求 项目 基于G.703的电气和物理要求 AN LEa) 工作状态期间的比特率 与LE同步 与LE内部时钟同步b) 自由运转模式的比特率 偏移 50ppm 偏移50ppm(用于AIS)c) 代码 HDB3d) 脉冲形状 标称脉冲形状为矩形,

37、所有有效信号脉冲(传号)应符合图 2中所给的模框图的限制e)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对称线对或同轴线对f) 过压要求- 对称接口- 同轴接口见G.703建议的附件Bg) 测试负载阻抗- 输入端口反射损耗- 输出端口反射损耗见G.703建议的6.3.3h) 脉冲形状标称特性- 脉冲(传号)的标称峰值电压平衡同轴- 无脉冲(空号)的峰值电压平衡同轴- 标称脉冲宽度3 V2.37 V00.3 V00.237 V244 nsi) 连续脉冲之间的相对容限-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标称脉冲半幅度处正负脉冲宽度比0.95 至 1.050.95 至 1.05j) 最大输出抖动 高Q时钟k) 纵向电压容

38、限- 对称接口- 同轴接口见本标准4.2.7不应用l) 信号反射 见G.703建议的6.3.4m) 输出信号的平衡- 对称接口- 同轴接口见本标准4.2.9不应用n) 输入抖动和漂动容限 见G.823建议中的表20) 外导体或屏蔽层的接地 见G.703建议的6.48269 ns(244 + 25)194 ns(244 50)244 ns219 ns(244 25)488 ns(244 + 244)10%10%10%10%0%50%10%10%20%20%V = 100%20%标称 脉冲图 2 第一层接口脉冲模框4.2.4 对表1中项目f)的详细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出端口和输入端口应经受以下测试而不

39、受损坏: 10个标准的雷击脉冲(1.2/50s), 最大幅度为U(5个正脉冲和5个负脉冲)。1) 在对称电缆线对接口处:差模方式: 使用图3中描述的脉冲发生器, U值待定。共模方式: 使用图4中描述的脉冲发生器, U =100 Vdc。U 1 F 7613 25.0.03 F图 3 用于差模电压的1.2/50s脉冲发生器9U 1 F 76135050ab0.03 F地图 4 用于对称线对接口上共模电压的1.2/50s脉冲发生器2) 在同轴电缆线对接口处:差模方式: 可以使用图 4中描述的脉冲发生器, U值待定。共模方式: 待定。4.2.5 对表1中项目g)的详细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入端口应满足表2

40、中给出的反射损耗要求。表 2 输入端口反射损耗频率范围(kHZ) 反射损耗(dB)51 102102 20482048 3072121814第一层接口输出端口应满足表3中给出的反射损耗要求。表 3 输出端口反射损耗频率范围(kHZ) 反射损耗(dB)51 102102 3072684.2.6 对表1中项目j)的详细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出端口应满足 0.11 UI的抖动极限要求, 测量条件为:在截止频率为40Hz和100kHz的带通内, 并且在相关同步输入端口存在可容限的抖动。4.2.7 对表1中项目k)的详细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入端口应满足对纵向电压的最小容限要求, 存在纵向电压V L 时, 接收机应

41、正常运转,而且任何有效输入信号不应出错。测试电压V L 应为2 V rms , 频率范围为10 Hz到30 MHz。4.2.8 对表1中项目l)的详细要求由于在数字分配架上和数字输出端口上的阻抗不均匀会在接口处产生信号反射,为了保证对这种信号反射有适当的承受能力, 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入端口满足以下要求:应当将一个与有用信号脉冲形状相同的干扰信号加到一个被编码成HDB3码, 且具有如脉冲样板中所规定的脉冲形状的标称集合信号上。干扰信号的比特率应在下面所规定的要求范围内, 但不应与有用信号同步。干扰信号应该在一个对信号路径内的总损耗为零, 而标称阻抗为75或120的组合网络中与有用信号汇合, 给出1

42、8dB的信号/干扰比。干扰信号的二10进制内容应符合建议O.151(2 15 -1比特周期)。当由达到最大规定的互连电缆损耗所衰减的组合信号加到输入端口时, 应不产生比特差错。4.2.9 对表1中项目m)的详细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出端口应满足根据建议O.9中2.7来测量的输出信号平衡度要求:1) 1 024kHz处: 40dB;2) 1 024kHz 至 30MHz: 从40dB以20dB/10倍频程递减。4.2.10 对表1中项目n)的详细要求第一层接口输入端口应满足在图 5和表4中规定的抖动和漂动要求。抖动和漂动峰-峰值(对数坐标)A0A1A20图 5 第一层接口输入端口对输入数字信号抖动和漂

43、动的最低容限表 4 用于抖动和漂动容限的参数值峰-峰值(UI) 频率(HZ)A 0 A1 A2 f0 f1 f2 f3 f436.9(19us)1.5 0.2 1.210 -5 20 2.410 3 1.810 4 110 5注 :1 UI为单位码元间隔, 1UI = 488ns。2 A 0 值表示输入信号与从基准时钟提取的本地内部定时信号之间相对相位偏移。3 26s的漂动要求考虑在AN和LE之间提供透明数字链路的SDH传输系统的应用。关于抖动性能,接口输入抖动应符合建议G.823对低Q时钟恢复的要求,输出抖动则应符合G.823对高Q时钟恢复的要求,并与按低Q时钟恢复电路可容的输入抖动均匀,也就是,在用于抖动转移的高Q和低Q截止频率之间的频带范围内,应具有抖动消减能力。这条要求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