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738.37KB ,
资源ID:94391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39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PDF).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题(PDF).pdf

1、1 綦江中学 2018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学月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玉佳 审题人:王红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 9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题。 知人论世 最早见于孟子 万章下 ,孟子这里所谓的 知人论世 ,其本义是指 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 知人论世 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 知人论世法 ,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 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 论世 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 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

2、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 境遇,然后以 我 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 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 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

3、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 猛志固常在 和 悠然见南山 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 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 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

4、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 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 洞房昨夜停红烛 喜举进士也, 待晓堂前拜舅姑 将见主考大人也, 妆罢低声问夫婿 2 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 画眉深浅入时无 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 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作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

5、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作诗的本意。 知人论世 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的全面了解作家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 1.下列关于 “ 知人论世 ”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 知人论世 ” 语出孟子,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孟子所谓的 “ 知人论世法 ” 。 B.“ 知人 ” 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动机等作了解; “ 论世 ” 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 C.“ 知人论世 ” 就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

6、评价诗歌。 D.“ 知人论世 ” 作为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广为人知,影响深远,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从正反两面对比论证了评论诗文必须先了解作者的身世处境和时代背景。 B.王国维运用假设论证法指出,如果已经做到了知人论世,还不能正 确解读诗歌,这样的读者是很少的。 C.鲁迅和朱熹对陶渊明的评论,都指出其具有既平淡、又豪放的特点,有力地论证了 “ 知人论世 ” 的必要性。 D.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以此论证了 “ 知人论世 ” 的重要性。 3.根据原

7、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有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能力,就构建起了文学史的框架。 B.如果对作品任意取舍,不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就必定会影响到对其作品的理解。 C.如果不用 “ 知人论世 ” 进行赏析,那么近试上 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 情诗。 D.高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作品相关背景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正确 把握。 3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小题,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题 。 一个人的名字 刘亮程 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上面会落一层土。若

8、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它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 50 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 15 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 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他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 了。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我的那两个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 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

9、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 ,背后还是冯三冯三地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是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 他的大名会一下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地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 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已经五十年了,冯三仍觉得别人叫他的名字不是自己的。夜深人

10、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 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财是有限的, 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 你们冯家太 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可他还不甘心,又希望你长大得财。你想想,我们能叫你得财吗?你看刘榆木,

11、谁叫过他的小名?他的名字不惹人, 一4 个榆木疙瘩,谁都不眼馋。还有王木叉,为啥人家不叫王铁叉?木叉柔和,不伤人。 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张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 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 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事,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

12、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 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 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 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地为一个小名活了一辈子。 (节选自虚土)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 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

13、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 “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 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以及对被叫大名的期盼,实质上是对财富的渴求,从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淳朴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 5.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 分析 。( 6分) _6.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 6 分) _ _ 5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7 9 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

15、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百人团成员最小的 7岁,武亦姝 16 岁,陈更 20 多岁,看到他们那么

16、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 ,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 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6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

17、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 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 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颜芳说: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

18、风。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 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 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

19、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追 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7 和远方。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

20、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 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21、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希望。 8.下列对 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3 分) A.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B.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C.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最后一段的抒情性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

22、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9“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6 分) _ _ 8 二、古诗文阅读( 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 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拜 大将 礼毕,上坐。王曰: 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 信谢,因问王曰: 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 邪? 汉王曰: 然。 曰: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 汉王默然良久,曰: 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 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人有

23、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名虽为 霸 ,实失天下心。今大王诚能反其道, 三秦 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汉四年,平齐。使人言汉王曰: 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便。 当是时,楚方急围汉王于荥阳,韩信使者至,发书,汉王大怒,骂曰: 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 汉方不利,宁等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汉王亦悟,因复骂曰: 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乃遣张良往立信为

24、齐王,征其兵击楚。 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 王 ,都下邳。 项王亡将钟离昧,素与信善。项王死后,亡归信。汉王怨昧,诏楚捕昧。信见昧计事,昧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后车。信曰: 果若人言: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上曰: 人告公反。 遂械系倍。至雒阳,赦信罪,以为淮阴侯。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大王乃肯临臣! 信出门,笑曰: 生乃与哙等为 伍 !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25、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项王见人恭敬慈爱 /人有疾 /病涕泣 /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B.项王见人恭敬慈爱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 /当封爵者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C.项王见人恭敬慈爱 /人有疾病 /涕泣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D.项王见人恭敬慈爱 /人有疾 /病涕泣 /分食饮 /至使人有功 /当封爵者 /忍不能予 /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9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霸,即为伯 ,指古代诸侯联盟的盟主,有代替天子征讨不臣的职责。 B

26、.三秦,指 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 项羽 分封诸侯,让秦的三个降将分治秦之故地 而得名。 C.王,这里指的是 当朝皇族以外因功而受封王爵的异姓王,西汉建立之初,保留了一部分封国,分封给异姓功臣,大者为王,小者为侯。 D.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韩信认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且残暴不得人心,刘邦能反其道而行,远在项羽之上。 B.本文细节描写非常出彩,在韩信求封假 王情节中,生动形象地塑造出张良善于审时度势和刘邦不拘礼节,巧伪权变的形象。 C. 韩信自知受到皇

27、上的畏忌,闷闷不乐,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并羞于与列侯一同上朝。 D.韩信自身骄矜自伐、不善于韬光养晦的性格为他之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 1) 汉方不利,宁等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_ ( 2)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 “ 大王乃肯临臣! ” _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 2小题, 9分 ) 阅读下面 这 首 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 杜甫 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天虚风物清。 沧溟服衰谢,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 【注】这首诗作于 764 年秋,当时

28、杜甫漂泊西南,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谋。 10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悲愁回白首,倚杖背孤城”,表明诗人此时已入暮年,愁绪满怀,他背对孤城,倚杖而坐,孤单落寂。 B.“朱绂”,指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多借指官服,诗中指做官,和“白首”一样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C.诗中写“江”“天”“沧溟”,交代了所处环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符合诗人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D.这首诗写了作者秋日独坐所见之景及其丰富的内心感受,景中寓情,情中有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5.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_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

29、1小题, 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鲍照拟行路难中 “_ _” 两句将其忍辱负重 、 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 ( 2)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全诗“沈挚悲壮” 基调的句子是 : “_ _ _ _。 ” (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 “_ , _”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19题。 孟浩然,这位人情练达、才华横溢的诗人,始终未能在开元盛世释褐,确是一大憾事。 在以隐求仕的日子里, 孟浩然 真 可谓 是 _。

30、 他 选择归隐的地方,是家乡的鹿门山 ,早年 东汉庞德公拒绝刘表邀请的隐居 之所 。也许,孟浩然选择鹿门山归隐,本 是 打算走 _。但是,鹿门山离大都市的物理距离较远,不容易被皇帝所注意。加上,孟浩然隐居很清淡,仅仅是 以诗自适 ; 常常是往返于家中和山里,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风餐露宿。因此,老孟先生并没有引起皇上唐玄宗的青睐。 开元二十二年( 734 年)已 45 岁的孟浩然 _地再次来到长安,携着他的得意新作望洞庭湖赠张臣相去拜谒张九龄,希望能得到他的引荐。这首诗虽然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 然而由于11 张九龄处境微妙,依然没能等到转机和结果。 同年,老孟黯然返

31、回襄阳。自此,他对仕途心灰意冷,与梦中的长安算是彻底诀别了。 孟浩然对襄州刺史的爽约,应是他干谒失意后的清醒之举。他不再纠结于名利场,不愿违心地趋炎附势以 _。( )。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这首诗写得情采飞扬,不卑不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 然而由于张九龄处境微妙,依然没能等到转机和结果。 B.虽然这首诗写得 情采飞扬,不卑不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 然而由于张九龄处境微妙,依然没能等到转机和结果。 C.这首诗写得 情采飞扬,不卑不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 然而由于张九龄处境微妙,孟浩然依然没能等到转机和结果。 D

32、.这首诗虽然写得 情采飞扬,不卑不亢,含而不露,实为干谒诗的精品 , 然而由于张九龄处境微妙,孟浩然依然没能等到转机和结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 虽然已得到了无上的法喜 , 洞悉 世事 ,看破红尘,醉心于山水田园风光与自己蜜蜂般辛勤酿造的文字中 , 但他 仍 得到附庸风雅的地方官的青眼 。 B. 虽然仍得到附庸风雅的地方 官的青眼,但他已得到了无上的法喜 , 醉心于山水田园风光与自己蜜蜂般辛勤酿造的文字中 , 洞悉 世事 ,看破红尘 。 C. 虽然已洞悉 世事 ,看破红尘,醉心于山水田园风光与自己蜜蜂般辛勤酿造的文字中,由此得到了无上的法喜,但他

33、仍得到附庸风雅的地方官的青眼 。 D. 虽然仍得到附庸风雅的地方官的青眼,但他已洞悉 世事 ,看破红尘,醉心于山水田园风光与自己蜜蜂般辛勤酿造的文字中,由此得到了无上的法喜 。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处心积虑 方便之门 阴差阳错 拾人牙慧 B.苦心积虑 终南捷径 鬼使神差 仰人鼻息 C.处心积虑 终南捷径 阴差阳错 仰人鼻息 D.苦心积虑 方便之门 鬼使神差 拾人牙慧 20.观察下面的漫画措施,按要求答题。 ( 5分) 12 ( 1)简要说明画面内容。(不超过 50 字)( 3 分) _ ( 2)简要概括漫画寓意。( 2 分) _ 21.仿照下面的示

34、例,利用所给材料 续 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 分) 示例: 跬步千里,集腋成裘,聚沙方能成塔,道出了积累的真谛。 材料:复习 谦逊 静心 任凭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闻过则喜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宠辱不惊 亡羊补牢 不耻下问 ( 1) _ ( 2) _ ( 3) _ 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 一则寓言 , 按要求作文 。 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 累点,但名声好,受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 请完整理解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