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关于“月”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关于“月”的诗句,关于“月”的诗句,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关
2、于“月”的诗句,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关于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黄州。,苏轼政治上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苏轼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礼部尚书。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哲宗亲政启用新党,他又被一贬再贬,直
3、至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的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4岁。死后谥“文忠公”。,政治上失意的苏轼,他的一生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 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 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胸怀豁达 积极乐观,张怀民:苏轼的朋友,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关于张怀民,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
4、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关于承天寺,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苏轼生活的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由于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丢了脑袋。此乃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指当时的御史府)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5、因此职位相当低微,他甚至带领家人在城外东坡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 之号便得于此时。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二人-即他和张怀民的深厚友谊和无限感慨。,写作背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ji)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y)乐者,遂(su)/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n),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zo)、荇(xng)交横(hng),盖/竹柏(bi)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分析,元丰六年
6、/十月十二日/夜,解(ji)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y)乐者,遂(su)/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qn),相与/步于中庭。,宋神宗赵顼(x)年号,打算、将要,门,高兴、快乐的样子,考虑、想到,共同、一起,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于是, 就,睡觉,到,寻友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ji)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y)乐者,遂(su)/
7、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唯张怀民可与同乐)。怀民/亦未寝(qn) (两人遭遇相同,心境也相同),相与/步于中庭(两人亲密无间),解析,叙事(记叙) (赏月缘由),时间,地点,缘由,人物,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月色入户、怀民相与,我和张怀民,贬居寂寞,首句即点明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这天夜里,月光照入他的房间,作者本欲就寝,怎奈被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顿起雅兴,但想到没有同乐之人,遂动身去不远的承天寺寻张怀民。张怀民和苏轼一样,亦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他和苏轼的友谊相当笃厚。当晚,张怀民也还未睡,于是二人一起来到院子中间散步。这一层
8、叙事,朴素、淡泊而又自然流畅。(寻友夜游),文章分析,庭下/如积水 空明, 水中/ 藻(zo)、荇(xng)交横(hng),盖/竹柏(bi)影 也。,清澈透明,都是水生植物,表推测,大概是,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句末语气词,表判断。,交错纵横,庭中景色,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zo)、荇(xng)交横,盖/竹柏(bi)影也。,写景(描写) (庭下月景),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景色宜人,解析,此句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相映成趣。“积水空明”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
9、明,“藻、荇交横”写出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用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庭中夜色),文章分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人遭遇相同,心境相同,志趣也相同,是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只是,语气词,罢了,闲散的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首先“闲人”指具有情趣雅致,能欣赏美景的人。其次“闲人”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苦闷心境。,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月下抒怀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情(议论) (庭下月景),解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点睛之笔,转入议论。作者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整篇的点睛之笔是“闲人”二字,苏轼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即所谓“闲人”之表层意义,它委婉地反映了苏轼宦途失意的苦闷;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苏轼的思想横跨儒释道三家,这便使他的处世态度有极大的包容性,可以说是宠辱不惊,进退自如。当然,他在逆境中
11、的篇章更能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月下抒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将要睡觉时,月光从门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淡泊闲静的人罢了。,全文翻译,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因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
12、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1. 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合作探究,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合作探究,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合作探究,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一是感慨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 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环境, 三是透露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悲凉心境。,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
13、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合作探究,4.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说明作者光明磊落,无尘俗的胸襟。,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合作探究,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5、怎样理解“闲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
14、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记承天寺夜游和答谢中书书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比较阅读,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
15、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比较阅读,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忍得住孤独 挺得住痛苦 挡得住诱惑 受得起打击 担得起责任,耐得住寂寞 顶得住压力 经得起折腾 丢得起面子 提得起精神,1.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 2.抄写并背诵记承天寺夜游,布置作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