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词语和句式(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词语,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词,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相差甚远。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的音。例如: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 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 例: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2、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怎样辨别通假字,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 又如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意思。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形声辨义法,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还有“案”通“按”,“庴”通“措”,
3、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小结,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浓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4、,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 点滴经验“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 冻结资金“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 乱扣帽子“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 例如:盘根错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清明时节雨纷纷钿头银蓖击节碎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1、类似联想 2、接近联想 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 可以
5、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 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拆成两个单音词来理解。有些词语虽然是双音词,但只有一个语素,这个语素是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的,如果拆开,就不能表达一个语义如“琵琶”“可汗”“彷徨”等。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3、“所”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动词置人所罾鱼腹中 4、名词用在代词“之、尔、我、汝、其”等前
6、面用作动词。一狼洞其中驴不胜怒,蹄之 5、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刑人如恐不胜我师道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名词活用,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名词作状语,3、表示对人的态度,译为“从(在、当) ” 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吾得兄事 4、表示工具或方法,译为“用(以、靠)”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动词作名词,动词活用,1、从形容词在句子的位置判断,看它是否处于主语、宾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小学而大遗将军身被坚执锐 2、形容词用在“其”“之”或数词后,则活用为名词。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四美具,二难并
7、,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后带宾语。亲贤臣,远小人 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活用,数词作动词,数词活用,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活用为动词。六王毕,四海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使动用法主要要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1、不及物动词使动。项伯杀人,臣活之却匈奴七百余里2、及物动词使动。外连横而斗诸侯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动词使动篇,分辨及物动词是否使动用法,主要还得认真分析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没有其他更简洁的方法。,使动用法,形容词使
8、动篇,古代汉语里,形容词常作使动。它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春风又绿江南岸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足以荣汝身,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篇,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族秦者秦也,意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经常可以翻译为:“把-当作(看作)-”“以-为-”“认为(觉得)-怎么样”,意动用法主要要形容词意动、名词意动。,1、意动用法之形容词意动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渔人甚异之于其身,则耻师焉,意动用法,2、意动用法之名词意动吾从而师之吾所以
9、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对于意动用法,要把握它所表示 的“认为”这个意义特点。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就不一定如此了。,虚词,现考试说明中只保留了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天、与、则、者、之(强调“常见”和“用法”),(二)文言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强调“不同”“特别的”。就文言文来说,这些句式却是很正常的。,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
10、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1、用“者”、“也” 表判断。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这一类可以小结为:,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表判断。(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梁父即楚将项燕。(4)环滁皆山也。(5)此亡秦之续耳。,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后典籍皆为版本。 问今是何世。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动词“为”“是”表判断(注意和代词“是”的区别),4、主谓直接表判断的。,荀卿,赵人。 刘备天下枭雄。,予本非文人画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5、用“非”“未”“弗”“无”“莫”“毋”
11、等否定词表示判断。,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二、被动句,1、“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3、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用“被”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12、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5、意念被动句(无标志),三、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 A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忌不自信。,B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宾语,宾语前置。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C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唯利是图,唯才是举。,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
13、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率领谢庄精通武艺善于格斗的少年,马之千里者 能日行千里的马,中心词+之+定语式结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佩带着长长的长剑,戴着高高的帽子,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铸以为金人十二。 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4、介词结
14、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文言文中是很多的。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5. 省略量词。,四、省略句,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1、主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
15、衰,三而竭,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3、动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4、介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文言固定格式 复习与检测,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1)表示疑问: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王曰:“何以知之?”B、何所?(所
16、的是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未辞也,为之奈何?,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太行王屋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何为?(为什么?)君何为生我家?,(2)表示反问:A、何哉(也)?(怎么能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B、何为?(为什么呢?)何辞为? C、何之有?(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F、安哉(乎)?(哪里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G、不亦乎?(不是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H、非欤?(不是吗?)子非三闾大夫欤? I、顾哉?(难道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J、独哉?(难道吗?)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