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规范练 41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面积达 250 万公顷的苏门答腊热带雨林因其生物多样性,于 2004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完成 12 题。1.下列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被破坏而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的原因有( )砍伐森林,出口木材,换取外汇 毁林开荒种植油棕树,发展经济种植 修建穿越遗产地的公路 水旱灾害的频繁发生A.B.C.D.2.如果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想从世界濒危遗产名录中删除,那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载畜量B.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C.扩大耕地面积,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D.对森林进行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答案 1.A 2.D解析 第 1 题,读
2、图可知,苏门答腊岛地势西高东低,河流短促,城市、村镇多分布在河流中上游地区,且东部河口沼泽湿地面积广布,故苏门答腊岛虽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洪涝灾害并不严重;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全年气候湿润,旱灾较少,故错,均为导致雨林面积锐减的原因,故 A 项正确。第 2 题,苏门答腊岛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对森林的利用应当合理开发,保证可持续发展,而非全部保护,要注意采育结合,综合开发利用;不适合盲目扩大耕地,破坏森林;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所需应当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单产,进口粮食等,故 D 项正确。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据此完成 35 题。23.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曾生活
3、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A. B.C. D.4.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5.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草原开垦 过度放牧 大量捕杀 种群退化A. B.C. D.答案 3.A 4.A 5.A解析 第 3 题,依据图示,野骆驼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及其与内蒙古、甘肃、青海交界处。第 4 题,目前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西北干旱区,气候极端干旱。第 5 题,人为因素是导致野骆驼分
4、布区缩小的主要因素。下表为某区域 20102014 年湿地的转化情况(单位:千米 2)。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据此完成 67 题。转化来源湿地类型 旱田 城镇用地 工矿用地 草地 其他河渠 489 -7 0 235 48海涂 43 -155 -2 027 0 17 627水库坑塘 25 657 -33 -211 5 694 926水田 76 -793 -1 053 0 06.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海涂、水库坑塘D.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37.与 201
5、0 年相比,2014 年该区域( )A.其他用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最多B.生态环境继续恶化C.城镇用地减少,城市化进程减缓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 6.B 7.D解析 第 6 题,表中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即该类湿地增加或减小的最大差值,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B 项对。第 7 题,根据表格数值,与 2010 年相比,2014 年该区域旱地转化为湿地的面积最多,A 项错。生态环境明显好转,B 项错。城镇用地占用湿地,面积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C 项错。湿地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D 项对。崇明东滩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1995 年,互花米草被引种到崇明东滩,由于其具有强
6、适应性和强扩散能力,现已大面积分布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下图是崇明东滩三种主要植物群落的面积变动统计图。据此完成 810 题。8.崇明东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水侵蚀 B.海水沉积C.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9.据图可知,崇明东滩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海洋污染严重 B.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C.陆地向海洋扩展 D.海岸遭受侵蚀10.互花米草具有适应性强和扩散能力强的特点,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 )A.抗寒能力 B.抗旱能力C.抗盐能力 D.抗病虫害能力答案 8.D 9.B 10.C解析 第 8 题,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处,长江流经该处,水流速度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长江
7、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逐步形成了滩地。第 9 题,读图可知,引种互花米草后,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外来物种的入侵会挤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本地生物群落的结构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使得入侵地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第 10 题,崇明东滩湿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处,经常遭受海水入侵。互花米草能在此处迅速扩散,可能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抗盐能力。湿地候鸟数量受湿地环境因子影响。湖南省东洞庭湖为重要的越冬候鸟栖息地。下图示意 20062013 年东洞庭湖冬季环境因子与候鸟数量及不同食性候鸟数量相关性分析。据此完成 1112 题。411.由于气温过高,日照时间长,使植被生长不良导致数量较少的候鸟
8、是( )A.捕食鱼类的候鸟 B.取食块茎的候鸟C.取食种子的候鸟 D.取食苔草的候鸟12.据图推断,提高东洞庭湖候鸟数量最有效的措施是( )A.退耕还湖,提高湖泊水位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C.治理污染,提高日照时数D.控制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答案 11.C 12.A解析 第 11 题,由于气温过高,日照时间长,使植被生长不良,鸟类食物不足,导致数量较少的候鸟是取食种子的候鸟,C 项对。捕食鱼类的候鸟、取食块茎的候鸟、取食苔草的候鸟受影响小,A、B、D三项错。第 12 题,据图推断,提高东洞庭湖候鸟数量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湖,提高湖泊水位,A 项对。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会导致湖泊面积
9、减小,不利于提高候鸟数量,B 项错。治理污染,提高日照时数;控制碳排放,减缓全球变暖与提高候鸟数量无关,C、D 两项错。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据此完成 1314 题。13.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D.汇集灌溉余水14.为防止河套区土壤盐流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推广耐盐作物 5B.完善排水系统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答案 13.D 14.B解析 第 13 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
10、,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D 项对。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应在灌区上游方向,A 项错。不能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B、C 两项错。第14 题,为防止河套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B 项对。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碱化,A、D 两项错。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土壤盐渍化,C 项错。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 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下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 、 。 (2)20002010
11、 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 、 ,其原因有 。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 。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 。 答案 (1)维持生物多样性 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 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解析 第(1)题,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第(2)题,根据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图,可知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由于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导致人工岸线增加。渤海湾人工岸线增加,导致湿地资源减少,红腹滨鹬栖息地
12、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人工岸线的环境污染加重,使得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恶化。第(3)题,为改善6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需要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马达加斯加岛距离非洲大陆最近为 386 千米,南北长达 1 700 千米,东西宽约 600 千米,为世界第四大岛屿。2 000 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目前该岛人口已超过 2 000 万,年增长率为 3%;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 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 5 500 万年的进化历程。狐猴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近
13、年来数量剧减,处于濒危状态。(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自然景观的类型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3)推测马达加斯加岛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答案 (1)热带雨林。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再加上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从而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景观。(2)岛屿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狐猴生存空间(栖息地)、食物减少;(生产、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狐猴)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非法捕杀狐猴获利;全球气候变化,(狐猴)生存环境改变;(狐猴为特有物种,)生存进化能力较弱。解析 第(1)题,图中狐猴集中分布区受地形、盛行风和暖流影响形成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多样性、人类干扰少等方面分析。第(3)题,狐猴数量剧减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来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变化、生物的进化规律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的破坏和影响来分析。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