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1.09MB ,
资源ID:94490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9449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化学实验6第五单元探究型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0化学实验6第五单元探究型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教案.doc

1、1第五单元 探究型实验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能根据要求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2.能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3.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探究型实验知识梳理一、探究型实验的常见类型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生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虽然探究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问题中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例如:(1)常见物质分离的提纯方法:结晶法、蒸馏法、过滤法、升华法、萃取法、渗析法等。(2)常见气体的制备、净化、干燥、收集等方法。(3)熟悉重点的操作:气密性检查、测量气体体积、防倒吸、防污染等。2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

2、究过程中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几组平行实验来进行对照和比较,从而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2)无机物、有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胆猜想,细心论证。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二、探究型实验的基本程序解答探究型实验题的基本程序可用以下流程图表示:1提出问题要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对题给信息进行对比、质疑,通过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此外,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契机。2提出猜想所谓猜想就是根据

3、已有知识对问题的解决提出的几种可能的情况。有一些问题,结论有多种可能(这就是猜想),只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3设计验证方案提出猜想后,就要结合题给条件,设计出科学、合理、安全的实验方案,对可能的情2况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中,关键点是对试剂的选择和实验条件的调控。4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结合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或计算分析得出结论。(2017高考北京卷)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2Ag =Fe2 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 ,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向硝酸酸化的 0.05 molL1 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1)检验产物取出少量

4、黑色固体,洗涤后,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 ,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3 ,乙依据的原理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序号 取样时间/min 现象 3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30 产生白色沉淀,较 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 min时加深 120产生白色沉淀,较 30 min

5、时量少;溶液红色较 30 min时变浅(资料:Ag 与 SCN 生成白色沉淀 AgSCN)对 Fe3 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3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Fe3 ;假设 c:酸性溶液中的 NO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 ;3假设 d:根据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Ag ,可产生 Fe3 。下述实验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 的主要原因。实验可证实假设 d成立。实验:向硝酸酸化的_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

6、 后溶液几乎无色。3实验:装置如图。其中甲溶液是_,操作及现象是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中 Fe3 浓度变化的原因:_。解析 (1)黑色固体溶于热的硝酸溶液后,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 Ag。可利用 K3Fe(CN)6检验 Fe2 的存在。(2)过量的铁粉会与Fe3 反应。空气中的 O2会与 Fe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Fe3 ;加入 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 Ag ,Ag 可与 Fe2 反应产生 Fe3 。实验可证实假设a、b、c 不是产生 Fe3 的主要原因,只要将原实验反应体系中的 Ag 替换,其他微粒的种类及浓度保持

7、不变,做对比实验即可,所以可选用 0.05 molL1 NaNO3溶液(pH2);实验利用原电池装置证明反应 Ag Fe 2 =AgFe 3 能发生,所以甲溶液是 FeSO4溶液。操作和现象: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答案 (1)加硝酸加热溶解固体,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 Fe 2(2)2Fe3 Fe= =3Fe24Fe 2 O 24H =4Fe3 2H 2O 加入 KSCN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0.05 molL1 NaNO3 FeSO 4溶液 分别取电池工作前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溶液,同时滴加 KSCN溶液,后者红色更深(

8、3)溶液中存在反应:2Ag Fe= =Fe2 2Ag,Ag Fe 2 =Fe3 Ag,Fe 2Fe 3 =3Fe2 。反应开始时,c(Ag )大,以反应、为主, c(Fe3 ) 增大。约 30 min后, c(Ag )小,以反应为主,c(Fe3 )减小探究型实验题(2015高考北京卷)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 3 2I 2Fe 2 I 2”反应中 Fe3 和 Fe2 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4(1)待实验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的反应达到_。(2)是的对比实验,目的是排除中_造成的影响。(3)和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

9、Fe 2 向 Fe3 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中 Fe2 向 Fe3 转化的原因:外加 Ag 使c(I )降低,导致 I 的还原性弱于 Fe2 ,用如图装置(a、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_极。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 U形管左管中滴加 0.01 molL1 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_。(5)按照(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中 Fe2 向 Fe3 转化的原因。转化原因是_。与(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_。(6)实验中,还原性:I Fe2 ;而实验中,还

10、原性 Fe2 I 。将(3)和(4)、(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解析:(1)实验溶液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则说明实验的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2)为加入 1 mL 1 molL1 FeSO4溶液,为加入了 1 mL H2O,结果是的颜色比略深,故以作对比,排除中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造成的影响。5(3)中加 AgNO3溶液发生反应:Ag I =AgI,使溶液中 c(I )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中加入 Fe2 ,增大了 c(Fe2 ),平衡逆向移动;故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均逆向移动。(4)由反应 2Fe3 2I 2Fe 2 I 2知 Fe3 在反应中得电子,b 应为正极。达到平衡后

11、向 U形管左管中加入 AgNO3溶液,Ag I =AgI,使 c(I )减小,若 I 还原性弱于Fe2 ,则 a极改为正极,电流表指针应向左偏转。(5)由(4)的原理可知 c(I )降低则还原性减弱,则中 Fe2 转化为 Fe3 的原因可理解为 Fe2 的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第(4)小题是证明 c(I )减小,其还原性减弱,若做一个对比实验,可选择增大c(Fe2 ),使其还原性增强,或减小 c(Fe3 ),使其氧化性减弱。(6)中减小 c(I ),I 的还原性减弱;中增大 c(Fe2 ),Fe 2 的还原性增强。得出的结论为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

12、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答案:(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 (3)加入 Ag 发生反应:Ag I =AgI, c(I )降低;或增大 c(Fe2 ),平衡均逆向移动(4)正 左侧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Fe 2 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 Fe2 还原性强于 I向右管中加入 1 molL1 FeSO4溶液(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探究型实验题的命题思路探究型实验题的一般命题思路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验证方案具体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能力考查点的设置上则可

13、以考查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合理假设或猜想)、探究问题的能力(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结论)等。在知识点的涵盖上则既可以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可以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而且符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方法上强调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概念。探究型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命题形式:探究化学反应机理、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探究未知物的成分、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化学反应的条件以及探究化学反应的现象等。 实验方案的设计6知识梳理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2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一个相对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下述内容:(1)实验名

14、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用品(药品、仪器、装置、设备)及规格;(5)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6)实验注意事项;(7)实验现象的记录及结果处理;(8)问题与讨论。3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及所选用的药品和仪器,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且从几种方案中分析选择出最佳方案。(2015高考全国卷,26,14 分)草酸(乙二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K15.410 2 , K25.410 5 。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体(H 2C2O42H2O)无色,熔点为 101 ,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 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

15、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 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装置 B的主要作用是_。7(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 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 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 A、B、_。装置 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 CO的现象是_。(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草酸为二元酸:_。解析 (1)结合草酸晶体(H 2C2O42H2O)的组成可知,澄清石灰水应是用来检验其分解产物 CO2的存在。因草酸晶体

16、易升华,且草酸钙难溶于水,若草酸进入 C装置,会干扰CO2的检验,故装置 B中冰水的主要作用是冷凝挥发出来的草酸。(2)要验证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 CO,只能通过检验 CO与 CuO反应的产物 CO2的存在来达到这一目的。因为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本身含有 CO2,会对 CO的检验造成干扰,所以在检验 CO前应将分解产物中的 CO2除尽,可选用 F装置来除去 CO2,D 装置用来检验CO2是否除尽。将除去 CO2的气体通过盛有无水氯化钙的装置 G干燥,然后通过盛有 CuO的装置 H,CuO 将 CO氧化为 CO2,再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 D装置,用来检验 CO2的存在。因 CO有毒,最后可

17、将尾气通过排水法收集。若前一个装置 D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 CO2已除尽;H 中黑色 CuO变红,同时其后的装置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含有CO。(3)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反应原理,可选择将 NaHCO3加入草酸溶液的实验方法来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 根据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可采用中和滴定的方法用 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草酸溶液,根据反应的草酸与 NaOH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 12,证明草酸是二元酸。 答案 (1)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 2 冷凝(水蒸气、草酸等),防止草8酸进入装置 C反应生成沉淀,干扰 CO2的检验(2

18、)F、D、G、H、D、I CuO H 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其后的 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向盛有少量 NaHCO3的试管里滴加草酸溶液,有气泡产生 用 NaOH标准溶液滴定草酸溶液,消耗 NaOH的物质的量为草酸的 2倍要证明草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能否根据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于草酸钠溶液的碱性证明?答案:不能。此方法只能证明草酸氢根的酸性强于碳酸氢根;应根据碳酸氢钠溶液的pH大于草酸氢钠溶液的 pH来证明。实验方案的设计1H 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 Fe3 的催化下,探究 H2O2浓度对 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限选试剂与仪器:30%H 2

19、O2、0.1 molL1 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写出本实验 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设计实验方案:在不同 H2O2浓度下,测定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物理量实验序号 V0.1 molL1Fe2(SO4)3/mL1 a 2 a (2)利用图(a)和(b)中的信息,按图(c)装置(连接的 A、B 瓶中已充有 NO2气体)进行实验。可观察到 B瓶中气体颜色比

20、A瓶中的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9解析:(1)分析化合价并应用化合价变化规律解决问题。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O 2中 O的化合价为 0,水中 O元素的化合价为2,所以是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用单线桥法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做实验题时,首先要明确实验原理。该实验是探究双氧水的分解速率,所以应测定不同浓度双氧水分解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即可以测定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探究时一定要注意变量的控制,即只改变一个变量,才能说明该变量对反应的影响。表格中给出了硫酸铁的量,且体积均相等。而探究的是不同浓度的双氧水分解的速率,所以必须要有不同浓度的双氧水,但题给试剂

21、中只有 30%的双氧水,因此还需要蒸馏水,要保证硫酸铁的浓度相同,必须保证两组实验中双氧水和蒸馏水的总体积相同,且两组实验中双氧水和蒸馏水的体积不同两个条件。同时还要记录两组实验中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或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大小。(2)通过分析能量变化图像的起点和终点可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通过分析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可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结果。由本小题给出的能量变化图像可知,双氧水的分解和二氧化氮生成四氧化二氮的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由此可知(c)装置中右边烧杯的温度应高于左边烧杯的温度,温度升高,使平衡 2NO2(g)N 2O4(g)向左移动,所以 B瓶中二氧化氮浓度增

22、大,气体颜色加深。答案:(1)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要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V(H2O2)/mL V(H2O)/mL V(O2)/mL t/s1 b c e d2 c b e f或V(H2O2)/mL V(H2O)/mL t/s V(O2)/mL1 b c e d2 c b e f(2)深 双氧水分解放热,使 B瓶的温度升高,2NO 2(g)N 2O4(g)平衡向左移动,NO 2浓度增大,气体颜色加深102高纯 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 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 MnSO4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下图)加入一定量 M

23、nO2和水,搅拌,通入 SO2和N2的混合气体,反应 3 h。停止通入 SO2,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MnO2H 2SO3=MnSO4H 2O)。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过程中,为使 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 SO2和 N2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若实验中将 N2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 Mn2 、SO 的浓度( c)随反应时间( t)的变24化如下图。导致溶液中 Mn2 、SO 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24_。(2)制备高纯 MnCO3固体:已知 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 开始分解;Mn(OH) 2开始沉淀

24、时 pH7.7。请补充由(1)制得的 MnSO4溶液制备高纯 MnCO3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 2、NaHCO 3、Na 2CO3、C 2H5OH。_;_;_;_;低于 100 干燥。解析:(1)石灰乳的作用是吸收 SO2。为了提高 SO2的转化率,可从温度、反应时间(即通气速率)来思考。N 2换成空气,空气中 O2会氧化 H2SO3;但随着 Mn2 的增大,c(SO )迅速增大,可能是 Mn2 起了催化作用。2411(2)制备高纯 MnCO3固体时的注意点:一是 Mn(OH)2开始沉淀的 pH7.7,加 Na2CO3生成 MnCO3时,因 Na2CO3碱性较强,所以要控制

25、溶液的 pH7.7。二是 MnCO3纯度要高,所以要除去 SO 等离子,必须水洗,并检验 SO 是否洗净。三是注意题给信息:潮湿的24 24MnCO3易被氧化,所以要用乙醇洗去水。答案:(1)Ca(OH) 2SO 2=CaSO3H 2O 控制适当的温度 缓慢通入混合气体 Mn 2 催化 O2与 H2SO3反应生成 H2SO4 (2)边搅拌边加入 Na2CO3,并控制溶液 pH7.7过滤,用少量水洗涤 23 次检验 SO 是否洗净24用少量乙醇洗涤综合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1)巧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核心,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起点。实验原理可从题给的化学情景(或题首所给

26、实验目的)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在此基础上,遵循可靠性、简捷性、安全性的原则,确定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方案。(2)想过程,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所确定的实验方案中的实验过程,确定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3)看准图,分析各项实验装置的作用。有许多综合实验题图文结合,思考容量大。在分析解答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图中所示的各项装置,并结合实验目的和原理,确定它们在该实验中的作用。(4)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或数据)是化学原理的外在表现。在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的过程中,要善于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以及产生误

27、差的原因,或从有关数据中归纳出定量公式,绘制变化曲线等。 实验方案的评价与改进知识梳理一、化学实验评价的三大视角1绿色化视角(1)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无污染;(2)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合理;(3)实验步骤是否简单方便;(4)实验效果是否明显。2安全性视角12(1)避免炸裂:受热不均匀、液体倒吸、气流不畅、易燃气体中混有助燃气体等。(2)防污染:有毒尾气未经处理、剩余药品随意丢弃、实验产生的废液随意倾倒等。(3)防失火:点燃或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不正确、易燃试剂与明火接触等。(4)防吸水:极易水解、吸水性强(潮解)的物质未密封保存或与潮湿空气接触,大量吸水导致液体溢出或反应变质等。3规范性视角(1

28、)仪器的安装与拆卸;(2)试剂添加的顺序与用量;(3)加热的方式、方法和时机;(4)仪器的查漏、气密性检验;(5)温度计的规范使用、水银球的位置;(6)实验数据的读取;(7)冷却、冷凝的方法等。二、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一般分为如下三种情况:1气体实验装置的改进中学化学实验中,应掌握的气体制备实验有:三种单质(H 2、O 2、Cl 2)的制备;两种氢化物(HCl、NH 3)的制备;四种氧化物(CO 2、SO 2、NO 2、NO)的制备;一种有机物(C 2H4)的制备。复习时,除了掌握好教材中经典的制备方法外,还应对药品选择、反应原理进行拓展和创新。典型的气体实验装置改进设计有:依

29、据启普发生器原理设计的反应器,尾气吸收、防倒吸装置的设计,液封装置的设计,恒压装置的设计等。2性质实验装置的改进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化学实验的最主要功能。对性质实验改进已成为近几年的高考热点,以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进后的实验应尽可能简单易行,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且效果明显。例如:用套管实验证明 Na2CO3、NaHCO 3的热稳定性(图甲);用一套培养皿通过向 NaOH固体上滴浓氨水,探究氨气的性质(图乙)等。133制备实验装置的改进制备一种物质,应根据目标产品的组成来确定原料及反应原理,设计反应路径,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装置。最后,根据生成物的性

30、质将产品分离提纯出来。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目 标产 品 选 择原 料 设 计 反应 路 径 设 计 反应 装 置 控 制 反应 条 件 分 离 提纯 产 品改进实验装置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设计物质制备的实验方案时,要优化上述流程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遵循的优化原则是原料廉价,原理绿色,条件优化,仪器简单,分离方便。(2)一些物质的制备,由于其性质上的特殊性,需要设计一些特殊的装置来完成,如实验室制备 Fe(OH)2固体,由于 Fe(OH)2遇空气易被氧化而变质,故其制备实验装置必须严格防止制备的 Fe(OH)2固体与 O2接触;再如常见有机物的制备中,由于有机反应缓慢、副产品多、原料容易

31、挥发,所以常见有机物的制备装置都要加装冷凝回流装置,使原料回流、充分反应,提高产率。(2018湖北八校联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并进行有关探究实验。实验一 制取氯酸钾和氯水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1)制取实验结束后,取出 B中试管冷却结晶,过滤,洗涤。该实验操作过程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2)若对调 B和 C装置的位置,_(填“能”或“不能”)提高 B中氯酸钾的产率。实验二 氯酸钾与碘化钾反应的研究(3)在不同条件下 KClO3可将 KI氧化为 I2或 KIO3。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其中系列 a实验的记录表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14试管编号

32、1 2 3 40.20 molL1 KI/mL 1.0 1.0 1.0 1.0KClO3(s)/g 0.10 0.10 0.10 0.106.0 molL1 H2SO4/mL 0 3.0 6.0 9.0蒸馏水/mL 9.0 6.0 3.0 0实验现象系列 a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设计 1号试管实验的作用是_。若 2号试管实验现象为“黄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显蓝色;假设氧化产物唯一,还原产物为 KCl,则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实验三 测定饱和氯水中氯元素的总量(4)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使用下图装置,加热 15.0 mL饱和氯水试样,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此方案不可行的主要原因是_。(

33、不考虑实验装置及操作失误导致不可行的原因)(5)根据下列资料,为该小组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_。资料:.次氯酸会破坏酸碱指示剂;.次氯酸或氯气可被 SO2、H 2O2和 FeCl2等物质还原成 Cl 。解析 (1)过滤需要漏斗、玻璃棒、烧杯等仪器,而洗涤沉淀也需要漏斗、玻璃棒、烧杯等仪器。(2)若对调 B和 C装置,可以通过水先把 Cl2中的 HCl除去,可提高 KClO3的产率。(3)根据图表可看出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 H2SO4的浓度不同,因此该实验研究的是硫酸的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1 号实验中 H2SO4的浓度为 0,故该实验起到与其他实验对照的作用。淀粉遇

34、到碘单质会显蓝色,故氧化产物为碘单质,ClO 被还原为 Cl 。315(4)产生的 Cl2会重新溶于水,同时 HClO也会发生分解,生成极易溶于水的 HCl,则无法计算氯元素的量。(5)根据信息可知 SO2、H 2O2、FeCl 2都能将次氯酸或氯气还原,如果选择 SO2会引入 SO,对 Cl 的测定造成干扰,如果选择 FeCl2则会引入 Cl ,而 H2O2不会引入杂质离子,24因此选择 H2O2将次氯酸或氯气还原为 Cl ,再用 AgNO3溶液测定 Cl 含量。答案 (1)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不填“胶头滴管”也可) (2)能 (3)研究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硫酸浓度

35、为 0的对照实验 ClO 6I 6H =Cl 3I23H 2O3(4)因存在 Cl2的重新溶解、HClO 分解等,此方案无法测算试样含氯总量(或其他合理答案)(5)量取一定量的试样,加入足量的 H2O2溶液,加热除去过量的 H2O2,冷却,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称量沉淀质量(或其他合理答案)解答综合性实验设计与评价题的基本流程原理反应物质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或意义联想。具体分析如下:(1)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设计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所用各物质名称、状态、代替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3)有关装置: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

36、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可用、仪器规格等。(4)有关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5)实验现象:自下而上,自左而右全面观察。(6)实验结论:直接结论或导出结论。 实验方案的评价与改进1(2018漳州高三检测)资料表明,在加热条件下 SO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绿矾(FeSO 47H2O)受热分解的情况进行探究。(1)甲同学认为,绿矾受热分解的产物是 FeO、SO 3、H 2O。你支持该观点吗?说明理由:_。(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通过实验来探究绿矾受热分解的情况(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C装置的水槽中加冰盐水)。请填写下列表格。16仪器 加入试剂 预期实验现象A 绿

37、矾试样BD(3)本实验设计明显不足之处是_。(4)实验结束后,要检验绿矾是否分解完全,请简述实验方法:_。(5)若绿矾分解完全,C 装置中 U形管内有无色晶体出现,请写出绿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解析:(1)因题目中已知“在加热条件下 SO3具有比较强的氧化性”,而 FeO具有还原性,二者受热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故不支持该观点。(2)FeSO47H2O受热分解的产物一定有 Fe2O3,根据化合价升降可知一定有 SO2,还一定有 H2O,故 A中应残留红棕色固体;B 中试剂用于检验产物水,实验现象为无水 CuSO4粉末变蓝;D 中试剂用于检验 SO2,实验现象为品红或酸性高锰酸钾

38、溶液或溴水褪色。(3)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一般从有没有防止倒吸的装置以及尾气处理装置等方面考虑。本实验设计明显没有尾气吸收装置。(4)“要检验绿矾是否分解完全”,只需检验有无 Fe2 即可:取 A中残留固体少许溶于足量稀硫酸,再取溶解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酸性 KMnO4溶液,振荡,若溶液不褪色,证明分解完全;否则分解不完全。(5)U形管内的无色晶体是 SO3,可写出绿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SO47H2OFe2O3SO 2SO 314H 2O。= = = = = 答案:(1)不支持,FeO 有还原性,SO 3在加热条件下有较强的氧化性,二者受热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2)仪器 加

39、入试剂 预期实验现象A 残留红棕色固体B 无水 CuSO4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D 品红或酸性高锰 溶液褪色17酸钾溶液或溴水(3)没有尾气吸收装置(4)取 A中残留固体少许溶于足量稀硫酸,再取溶解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酸性 KMnO4溶液,振荡,若酸性 KMnO4溶液不褪色,证明分解完全;否则分解不完全(5)2FeSO47H2O Fe2O3SO 2SO 314H 2O= = = = = 2硫代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兴趣小组拟制备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查阅资料(1)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 BaCl2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2)向 Na2

40、CO3和 Na2S混合溶液中通入 SO2可制得 Na2S2O3,所得产品常含有少量 Na2SO3和 Na2SO4。(3)Na2SO3易被氧化;BaSO 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 HCl。.制备产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实验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示加入试剂。仪器 a的名称是_;E 中的试剂是_(选填下列字母编号)。A稀 H2SO4BNaOH 溶液C饱和 NaHSO3溶液(2)先向 C中烧瓶加入 Na2S和 Na2CO3混合溶液,再向 A中烧瓶滴加浓 H2SO4。(3)待 Na2S和 Na2CO3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 C中混合物,滤液经_(填写操作名称)、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探究与反思(1)为验证产品中含有 Na2SO3和 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 HNO3、稀 H2SO4、稀 HCl、蒸馏水中选择)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 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_,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18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 Na2SO3和 Na2SO4。(2)为减少装置 C中生成 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2)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_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