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考什么,选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的23篇文言文作为阅读材料,与课外文言文进行对比阅读从考查要点看,主要有五类:实词意义与用法:包括重点实词意思、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虚词意义与用法:重点考查文言虚词中的“之”“于”“而”“以”“其”“为”“乃”等虚词文言句子翻译:主要考查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重点语句;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固定句式等);包含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重点句子等停顿断句:一是句间停顿,即根据标点符号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扬抑;二是句中停顿,即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
2、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对比阅读:主要从比较文章内容异同、主旨情感异同、人物形象异同、写作手法异同等角度命题,怎么考,题型:选择题、简答题题量:共计四道题分值:16分命题形式:一道以虚词意义与用法或节奏划分为考查点的选择题,一道考查实词意义的简答题,一道课内与课外文言语句的翻译题,一道对比阅读题,备考策略,1.强化积累。做好课内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积累,对常用的实词要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方面进行归类积累,文言虚词中的“之”“于”“而”“以”“其”“为”等,要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2.以本为本。文言文对比阅读尽管有一则课外材料,但考查的知识点基本都能在课内文
3、言文中找到,因此,要强化对课内文言文的复习3.善于推断。平时要养成整体把握文言文文意的能力,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常常会遇到个别字、词、句一时无法理解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文意、语境来进行推断。只有平时养成了这种推断习惯,在考场上遇到这类问题时,才能沉着处理,第1讲 解释实词、断句、翻译句子、比较异同,2018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16分),注释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粲:鲜明。,例1 2018.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考点1 理解实词的含义),例2
4、 2018.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考点2 停顿断句),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例32018.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考点3 翻译文言句子),(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2分)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2分),例4 2018.9 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5分)(考点4 比较异同),考点
5、1 理解实词的含义,例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题型变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正确)的一项是( ),【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理解实词的含义”考点主要涉及常用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解答这类题型应以识记为主,要求考生能结合语境分析具体词义。课外文言文中的实词,则要求考生从课内到课外,灵活解答,实现文言实词解读的迁移。,【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识记不牢固,导致错误。 从课内到课外迁移后,没有回归具体语句中去印证,导致失误。,【本题答案示例】 (1)同“猝”,突然 (2)丢开 (3)适合 (4)全、都,
6、考点2 停顿断句,例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题型变式】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 2.下面句子的节奏划分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所谓停顿断句,就是给文言文划分句读(du)。句,指文言文中语意完整的一个小段,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句话,一般用句号表示,属断句;读,指句子中的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更小的段落,一般用逗号、顿号表示,属停顿。停顿断句必须根据语意来完成,理解文意是停顿断句的前提,有些停顿断句一时难以确定,不妨先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再回到原文进行停顿断句。命题人的命题角度主要有两个:一种是考查句间断句,另一种是考查句中停
7、顿。,【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审题不认真,误选错误的选项。例如答为A项。 不理解句子意思,随便判断。 不明白句式特点,判断失误。,【本题答案示例】 C,考点3 翻译文言句子,例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题型变式】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下面对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翻译文言句子要做到“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不误解、不遗漏、直译为主;“达”:无语病,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雅”:力求体现原文语言特色,文笔生动,有表现力。对中考而言,主要在“信”“达”二字。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方法有
8、直译和意译两种,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翻译时,一是要做到“对留删换调补”,二是要抓住采分关键点,特殊句式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要准确译出。,【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句子重点词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导致扣分。 该意译的部分没有意译,导致翻译的句子不通畅。 该添补的成分没添补,缺少主语。,【本题答案示例】 (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点明他的旨趣。 (2)靠近看它几乎不像任何物体的形象。,考点4 比较异同,例4 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题型变式】 1.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
9、请从乙文中举一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甲乙两文都写了,都表达了对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4.比较甲乙两文,举例谈谈文中的和两个人物性格上的相同点。 5.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乙两文在思想感情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文言文对比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对照鉴别阅读。在比较异同过程中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 文言文比较阅读文段的选取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几个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联系点”,课外文段往
10、往是课内文段的延伸或补充。 (2)比较阅读的各文段之间必定存在着“可比点”。 (3)课外选文与课内选文难易程度相当,均为浅易文言文。 考查内容涉及两个文言文语段时,一般是将两个文言文语段在语句、语言、内容、人物、写法、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不了解文言文基本的表现手法类别,抓不住核心。 分析写法没有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导致丢分。 【本题答案示例】 甲文运用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乙文运用对比,先写董源的画“宜远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乙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于描绘秋天雾霭远景,(他的画)多描
11、写江南的真山,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效仿董源的画法,大体上董源及巨然的画作都适合远观。他们的用笔非常粗放,靠近观看几乎不像任何物体的形象,远看则景物鲜明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力,远看则村落邈然深邃悠远,完全是一派日落晚景,远方的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第2讲 提取信息、虚词用法、内容理解,全品原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0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1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 阿:古地名。辟:开
13、垦。鄄(jun):古地名。烹:古代的一种酷刑。饰诈:掩饰,欺诈。,例5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考点5 筛选提取信息),A.甲文中邹忌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设喻,通过“三喻和三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B.通过甲文中的“三种赏赐”“三种进谏情况”可看出,齐威王是位虚心纳谏、赏罚分明的君主。 C.乙文中的齐威王是个不偏听左右,重视实情的人,对齐威王的描写主要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描写。 D.从乙文中可看出,齐威王对弄虚作假、靠粉饰功绩而不做实事的官员的惩罚力度是非常大的。,例6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由此观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考点6
14、 文言虚词的用法),例7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4分)(考点7 内容理解),考点5 筛选提取信息,例5 下面有关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题型变式】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对文章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不懂回归原文去比较甄别。 不懂运用方法去伪存真,胡乱猜测。,【本题答案示例】C,考点6 文言虚词的用法,例6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由此观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题型变式】 1.下面加点的文言虚词与例句意思和用法
15、不同的一项是( ) 2.下列对加点的文言虚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不懂词性,难以判断。 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不加辨析,胡乱猜测。,【本题答案示例】D,考点7 内容理解,例7 根据甲乙两文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题型变式】 1.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说说文中人做事的目的是什么。 3.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景物特点的句子。,【阅卷人揭示满分策略】,【阅卷人演绎答题思路】,【失分警示】 信息筛选遗漏要点。 问题概括词不达意。 内容理解有失偏颇。,【本题答案示例】 有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虚心纳谏。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乙参考译文】 齐威王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子们惊恐害怕,不敢再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治理得很好,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