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庄子二则知识与技能 1.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主张。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二则寓言阐述的道理。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庄子的思想和主张。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恃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学习重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2.理解文章夸张、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学习难点1.理解二则故事的寓意。2.领悟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和睿智哲思。学法指导朗读法,探讨交流法,比较阅读法。北冥有鱼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有人说:“在诸子百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就是庄
2、子。读庄子一书,不仅因为他的文学价值,更多的是因为先生的大智与幽默,书中一个个风趣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先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态度,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许多的启迪。”今天我们学习庄子故事两则,以“一斑窥豹”来感受庄子的大智与幽默。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作者简介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他与老子并称“老庄”。2.文本
3、链接庄子共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 7 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和杂篇 11 篇一般认为是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庄子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它“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它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因而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3.文体知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寓”有“寄托”的意思。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
4、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2环节二自主学习情或人的某种特点。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北冥(mn) 鲲鹏(kn) 抟(tun) 迁徙(x) 齐谐(xi) 正色邪(y)2.通假字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3.一词多义(1)之 鹏之背 (的)天之苍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其 其正色邪(连词,表示选择)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代鲲)(3)而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承接)(4)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4.古今异义怒而飞 (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今
5、义:生气)5.词类活用(1)志怪者也 (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2)野马也 (野马:名词作状语,像野马一样 )6.其他重点实词(1)北冥:北海。(2)垂:悬挂。(3)海运:海水运动。(4)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5)水击:击水,拍打水面。(6)抟:盘旋飞翔。(7)扶摇:旋风。(8)息:气息,这里指风。(9)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10)苍苍:深蓝色。7.翻译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译文】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它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译文】这只鹏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译文】鹏往南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击水面,能击起几千里的浪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6) 【译文】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3、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课文。(1)学生练习朗读课文,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3环节二自主学习(2)学生练习朗读。2.学生结合注释和老师讲解的内容,翻译全文。环节三合作探究环节三合作探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为什么写鹏鸟?鹏鸟是由鲲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积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背部不知有几千里。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2.鲲鹏
7、的形象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体,“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想象雄奇瑰丽。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 “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
8、想象和联想。小结: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丰富奇特,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这里,他在想象中夸张,极写鲲、鹏之大,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4.大鹏形体硕大,变化神奇,奋飞时气势壮美。它飞往南冥,需要什么条件?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条件?大鹏需要“海运”(六月息);野马、尘埃需要“以息相吹”。5.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本文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 与大鹏的 “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6.任何事物的存在
9、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4究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环节一新课导入惠子,可以说是庄子一生相伴的朋友和论争的对手,而且这个对手,是一个“以善辩为名”的高手。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他们就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现在,就让我们来齐读课文,在朗朗读书声中,找出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辩论。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濠梁(ho) 鲦鱼(tio) 2.一词多义(1)之 安知鱼之乐(助词,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代鱼的快乐)子之不知鱼之乐(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10、,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2)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子固非鱼也(本来)3.古今异义(1)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古义:对男子的尊称; 今义:儿子) 4.其他重点实词(1)濠梁:濠水上的桥。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2)鲦鱼:一种白色小鱼。(3)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4)循:追溯。(5)本:最初,本原。(6)既已:已经。5.翻译句子(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译文】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啊,这是鱼的快乐。(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译文】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3)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1、。【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二、整体感知1.指导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翻译课文内容。参考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5环节二自主学习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3.细读课文,自
12、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2)辩论双方是谁?庄子、惠子。(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正方(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庄子回答后,惠子如何反击?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6)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环节三合作探究1、深层探究1.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因为庄子本来就是崇尚自然
13、的,他本来就是快乐的,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这个问题。2.文章写庄子与惠子之间的关于“鲦鱼是否快乐”的辩论,二人的辩论最终谁胜了?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 ,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3.从二人辩论的语言来看惠子和
14、庄子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惠子注重逻辑分析,从科学角度看世界;庄子注重观赏和移情同感,从美的角度、诗意的角度看世界。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范。2、语言赏析课文全篇采用人物对话,结合下面的句子,请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现的性格。6环节三合作探究1.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从容,悠闲;语速要慢。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3.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5.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善辩。三、辩论解析1.文章妙就妙在切换角度理解问题:(诡辩是
15、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庄子把自己提出的“鱼之乐”这个逻辑问题转化成偷换概念。庄子把“安知”的原意“怎么知道”的意思转化为“在哪里知道” ,偷换词义。庄子在自己也不知道“鱼之乐”的答案中避重就轻,不是顺着惠子的话说,而是另起炉灶,回到问题的起点,打乱惠子的思维模式,让人糊涂。惠子一糊涂,庄子也就胜利了。庄子:首先发出感叹(触景生问)惠子:设疑发难(顺势而问见机敏)庄子:抛开正面回答,采取反问再设问题(机智灵活)惠子:顺着逻辑问题推理(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庄子:再次转换问题角度,轻松化解难题。 (机智灵活跃然纸上)2.欣赏辩论(1)精彩的辩论艺术。全篇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
16、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把这场辩论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2)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围绕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辩论,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辩论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文章主旨北冥有鱼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同时也表达了庄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环节四点拨归纳 教北冥有鱼鲲 形体巨大 变化神奇 南海有所凭借(不自由)追求自由鹏 气
17、势壮观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凭借 六月息 7教学反思二则中两则短文篇幅都很短小,百十个字。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因此,学习课文时我决定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反复读,在读中理解文意,从而领会故事的寓意。学板书辩论话题:鱼儿是否快乐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快乐的 艺术家论辩双方惠子:庄子不是鱼,不知道鱼是否快乐 哲学家论辩结果:不分胜负环节五拓展延伸1.庄子的生死观。庄子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庄子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
18、之始。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极为此也!”庄子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庄子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为什么要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蝼蚁、老鼠?”2.把课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补充情节。注意要对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等有所提示。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